怎样避免燃放烟花爆竹给孩子造成伤害

本文导读:春节快到了,很多家里都会燃放烟花爆竹,可是燃放烟花爆竹并不安全,那么燃放烟花爆竹使用不当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危害呢?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春节期间儿童眼外伤的特点,我们总结了以下预防措施。由于儿童好奇心及模仿力强,自我保护意识差,防卫能力低,容易接触危险物而受伤。所以、我们要多些了解儿童的兴趣、爱好、性格等,然后根据这些特点和各年龄段的成长要求给予适当的陪伴,引导和限制。

其次要加强教育,特别是对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尽可能多让他们懂得一些有关安全隐患,外界事物的真伪,哪些活动或游戏危险性较大,为什么要禁止燃放鞭炮和玩有杀伤力的玩具枪,什么东西是有害物质等。教师与家长之间,父亲与母亲之间要保持一致,为了使儿童能正确地处理同一问题,老师和家长之间也应尽量地加强沟通和配合,保持基本观点和原则的一致性。例如教师强调儿童不能燃放鞭炮,而有些父亲认为燃放鞭炮可以培养男童的男子汉气概。

这使儿童无所适从,存在受伤的隐患。要注意平等,言传身教。老师、家长和其他年长者,必须在儿童面前保持良好的自我形象,做到以身作则。如在市区有明文规定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做家长的要严格执行,又如尽可能不要送有潜在危险的玩具。玩游戏时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和让儿童知道怎样的方法才是最正确的。

怎样避免由批评带给孩子的伤害?赶紧学起来!

在富裕而教养良好的家庭里,批评通常是遮遮掩掩,而非明目张胆的。我们全都了解严厉、负面的批评,像是“我真希望没生下你”,对孩子的自我意识造成的伤害有多大。但在我办公室里却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批评的杀伤力,即使经过修饰并裹上糖衣,批评的伤害却并未削减。一般来说,这类针对孩子的批评,是父母自己感到不自在所致。当我们发出批评时,我们清楚宣示自己很难忍受不完美,并对面前的孩子表达出不喜欢,甚至厌恶的感觉。批评是转移失望的一种方式,父母把自己的失望转而投射到孩子身上,这样的管教方式真的很糟糕。父母对孩子的批评非常值得注意,因为它是亲子间一种充满敌意的沟通形式。批评是亲子间由上而下的一种特定沟通,与孩子本身的价值有关。在此,并非说“不”,或表达不高兴,甚至失望的所有话语都是批评,当然我们偶尔会表达一下自己的失望,这是品德教育的必要部分(譬如说,“我对你对待朋友的方式真感到失望”),但我们的失望应该是针对孩子的行为或选择,而非他们本身。“你真让我失望”就是那种会让孩子坠入混乱忧郁或行为失常的情绪表达。纠正也是教养子女重要且必要的一环,但纠正应该是对事不对人。比方说,假设你十二岁大的孩子因为缺少准备,所以这一次的数学考试成绩很差。你有几种方式可以纠正他:1.不管他。通常可以接受,但也可能代表父母漠不关心,那就不是一件好事。父母愿意监督(并非代做)孩子的家庭作业,这些孩子在学校里会有比较好的表现。2.落实承担后果。“我们之前讲好,要是考不好,你就只能在周末看电视,平时都要拿来念书。”3.试着帮忙找出滑铁卢的原因。这就牵涉到怎么跟孩子谈他对自己功课的感觉。“我知道你平常数学表现得还不错,是什么原因让你这次考砸了?你需要什么帮助吗?”不要直接问孩子,先听听他怎么说。4.对孩子的努力表达失望。“我猜,如果你再努力一点儿,就可以表现得更好,我失望的是,你明明可为而不为,但分数是你的,下次是不是要更努力点儿,你自己决定。”5.以批评或拒绝来回应。“我就知道你会考得很烂,你就是没办法考得好,对不对?”纵然前四种反应都很正当合理(按照管教风格以及当下时代背景而有所不同),但批判性的反应只会造成伤害。之所以会伤人是因为这种反应于事无补,并无法处理问题,只会加重问题的严重性,让孩子徒然觉得自己有缺陷。重复的攻击、抗拒和批评只会把孩子导向一个不幸的结论,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虽然找出最理想的亲情交流很具挑战性,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都做得还不错。亲情交流是我们与孩子发展关系的第一步,也是最令父母喜爱和满足的部分。这或许是为什么比起前青春期和青春期的天之骄子们,比较年幼的富家儿童似乎比较没有不成比例的高比率情绪问题。大多数人的亲情交流都“做得”相当好,亲情不但滋润着我们,同时也滋润着我们的孩子。做得好的话,就是“双赢”的有效教养。反之,纪律则带给人们完全不同的感受,虽然我们都知道在孩子行为不检时处罚他们,或缺乏责任感时加以惩罚是正确的事,但在情感上却很难做到。惩罚孩子时,我们不会得到微笑、拥抱或“我爱你”的回应。相反,我们面对的很可能是退缩、愤怒甚至不屑的情绪表现。虽然跟亲情交流比起来,惩处的乐趣要差多了,但无论如何,纪律是管教子女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到它对孩子具有至关重要的保护功能,就会明白把有效惩戒的能力 练到炉火纯青、挥洒自如的地步,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选自《给孩子金钱买不到的富足》(美)玛德琳·莱文著。

怎样避免孩子玩耍时的伤害

Q:儿子3岁了,经常和邻居家的一个小姐姐一起玩,而且常常一不小心就让小姐姐受伤。就说昨天晚上吧,小姐姐刚要进门,手还扶在门框上,儿子突然跑过去关门,把小姐姐的手夹得当时就肿了起来。对儿子我没少教育,但是他一玩起来就忘了。怎样才能让孩子在交往中不去伤害别人呢?A:3岁左右的孩子,动作的经验少,视野范围也相对小,行动有些莽撞是很自然的事情。要让孩子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照顾到方方面面,需要数年的学习过程。有些孩子都十几岁了,激动的时候还会出现撞头、夹手的现象呢。如果事事都教导孩子要谨慎小心,往往会束缚孩子的手脚。

其实,有小孩子的家,需要设置一些特别的安全措施。比如在门的上沿可加一个防夹手的门挡;在比较尖锐的桌角上可加上一个圆的桌角防护装置;不想让孩子开的抽屉,比如厨房抽屉或装药的抽屉都可以安上专门的安全锁,既方便成人使用,又可以防止孩子乱翻出危险;空的电源插座,更要用保护性插头盖住。

设置安全的环境,并不能保证孩子就不再出伤害与被伤害的事故,因为孩子的手中还有玩具,孩子之间还有相互接触。孩子们的行为规范,是在她与人、与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发生的任何小故事,都可以成为成人引导孩子建立自己的行为规范的契机。

虽然游戏时孩子之间的反应已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但是,成人的适时引导,能帮助孩子更清晰地了解行为的边界。因此,伤害后的道歉,不应仅仅是成人的行为,而应该是成人和孩子一起来做。如果有可能,还应该让孩子参与到帮小朋友疗伤的过程中。

小编呵护提示:日常生活中,有些事情可以让孩子们的行为更加谨慎,比如让孩子帮忙拿鸡蛋或西红柿,每次不用多,只要他能成功地把一两枚鸡蛋从超市拿回家,就是了不起的成功。

本文Hash:b80ccd08ed08b2d177c43475003e1c3bcc2e364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