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惊厥中医辨病专方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中最典型的脑功能异常疾病,由于开始症状不明显,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因延误治疗而发生的悲剧屡见不鲜,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辨病】

  本病以惊动不安、抽搐甚或角弓反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惊风”等范围。病因多为先天不足或感受外邪所致。病机关键为血虚风动,或痰热生风;病位在脑,与心、肝、肾关系最为密切。

  【专方辨证论治】

  1.平肝定痉汤

  组成与用法:生地黄8g,山萸肉5g,白芍药5g,鳖甲4g,胆星2g,地龙2g,蜈蚣粉0.5g【分冲),阿胶4g,茯苓5g,羚羊角粉0.3g(分冲)。上药水煎取汁30ml,分3~6次频服。每日1剂,5日为1疗程。

  功用评述:养阴平肝,熄风定痉。方中地黄、山萸肉、鳖甲滋补肾水,以涵肝木;阿胶、白芍药补血柔肝,濡养筋脉;胆星、茯苓化痰宁神;地龙、蜈蚣粉、羚羊角粉平肝清热,熄风止痉。药理证实,胆星、地龙、蜈蚣、羚羊角有抗惊厥、镇静作用;鳖甲、阿胶能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有抗休克作用。诸药相伍,适用于先天不足,虚风内动而致本病者的治疗。

  2.桑菊银翘汤

  组成与用法:冬桑叶、菊花、银花、连翘、钩藤、玄参、竹叶、石斛、竹茹、莲子心各3g,龙胆草1.5g,生石膏lOg,鲜芦根lOg。加水浓煎,代茶频服。另以牛黄清心丸1粒,用开水少许,兑入姜汁3滴,化开,再兑开水适量,分3次灌服。

  功用评述:清心透热,平肝熄风。方中桑叶、菊花、钩藤气味甘寒疏透风热,平肝熄风;龙胆草气味苦寒专解肝胆热毒;银花、连翘、竹叶、莲心气味辛甘苦寒,清心经热火;配石膏辛甘大寒专清气分实热;更佐芦根、玄参、石斛以濡胃阴,生津润燥。诸药合用,对热痰动风引起的新生儿惊厥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新生儿发生惊厥的时候,首先要尽量控制其惊厥,其次要给氧保持呼吸通畅,以防窒息的发生。

新生儿惊厥的原因中医方法如何治疗好

小儿惊厥疾病是有着比较复杂形成原因的,对于小儿惊厥这种疾病,我们更加应该重视做好对其的积极预防和治疗工作,争取避免孩子患上此种疾病,而免受身体上的伤害,而诱发原因是大家首先应该了解的,那么,新生儿惊厥的原因有哪些?

新生儿惊厥的原因:

(一)围产期窒息

围产期窒息可引起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见于足月儿,其特点为意识障碍、四肢活动少,或四肢发软,严重者出现惊厥,惊厥在生后12小时左右出现,开始为轻微发作,以后可出现强直性或多灶阵挛性惊厥,可引起死亡。严重者伴有颅内出血,多限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质内,死亡多在生后3~4天。

(二)产伤性颅内出血

多见于体重较大的足月儿,因难产或产程延长而致头部物理性损伤使小脑幕或大脑镰撕裂,引起大量硬脑膜下腔出血,常在生后12~24小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生后2~3天出现限局性或多灶性惊厥。

(三)早产儿脑室周围和脑室内出血

早产儿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基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对缺氧、酸中毒极为敏感,易出血。常在窒息和缺氧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嗜睡、呼吸节律不整,前囟膨隆和紧张,很快出现强直性或多灶阵挛性惊厥,出血量多者1~2天内死亡。

(四)感染

以化脓性脑膜炎最多见,多为生后感染,发病在生后一周以后。惊厥开始为轻微型,以后变为强直性或为多灶阵挛性。新生儿败血症和先天性宫内病毒感染均可致新生儿惊厥。

中医治疗新生而惊厥的效果是十分理想的,下面就是对中医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方法介绍:

小儿高热惊厥属于中医的“急惊风”范畴。在中医看来,小儿高热惊厥多是由于感受外邪,入里化热,热极生风所致。因此,中医治疗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在小儿高热惊厥发作之时,可采用中医针刺方法缓解症状。常用的穴位有人中穴、涌泉穴等穴位,可以尽快控制抽搐症状,之后可应用针灸进行退热治疗。针刺退热一般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大椎、曲池、合谷等,这些穴位一般采用直刺手法。如果发热较高,可取十宣、耳尖、耳背静脉处放血,方法是用三棱针点刺,放血4~5滴即可,这种方法退热还比较迅速。然后再行中药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通常热势较高,患儿表现为四肢抽搐,两目直视。这种症状大约持续3-5分钟后能够缓解,抽搐缓解后,患儿发热仍很高,这时如不积极退热,可能还会再次发生惊厥。在这种情况下,中医治疗应采用清热解毒,平肝熄风的方法。中药可选用羚羊角、生石膏、钩藤、菊花、生地、桑叶、寒水石、黄芩、郁金等。也可以选用牛黄镇惊丸、救急散、小儿牛黄散等中成药。还可以用羚羊角粉冲服。

在治疗的同时,以应注意以下护理新生儿惊厥的措施:

1、出现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解松领扣,头偏向一侧,使口腔分泌物易于流出,以免引起窒息。若出现窒息时,应立即吸出呼吸分泌物,施行人工呼吸。2、用缠有纱布的压舌板放入口腔内上、下齿之间(如没有压舌松可用铝匙柄外面裹以手帕),以防舌被咬伤。

3、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的刺激,惊厥发作不可将患儿抱起或高声呼叫。

小儿惊厥该如何预防中医方法治疗小儿惊厥

对于惊厥这种疾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悉的,此病的发病率太高了,而且发生速度很快,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由于脑缺氧而致脑神经细胞不可逆的损害,所以对小儿惊厥决不能掉以轻心,那么,小儿惊厥该如何预防呢?

小儿惊厥的预防方法:

加强护理和小儿体格锻炼。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多让小儿到室外活动,使机体能适应环境,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要注意营养。小儿除了奶类饮食以外,还应当及时添加辅食,比如鱼肝油、钙片、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以及各种矿物质,不能让小儿饥饿,以免发生低钙和低血糖性惊厥。

要适当合理用药,防止小儿误服有毒的药品。

加强看护。防止小儿撞跌头部引起脑外伤,更不能随意用手打小儿头部。

小儿惊厥对孩子的危害是极大的,小儿惊厥的常见危害有:

惊厥发作可造成脑损伤。有人证明,一次惊厥发作对近记忆力有一过性影响,相当于脑震荡所致损害;惊厥持续状态可产生严重脑损害,而致智力低下。

因为在惊厥性放电时,脑组织有大量的神经元发生快速、反复的脂除极化,需较多的能量维持钠一钾泵的功能,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也增加,细胞代谢过程加快,而且惊厥时体温升高,肌肉抽搐也使全身代谢增加,高热可使动物脑代谢增加25%,这些活动所需能量比正常高出2~4倍。

脑的异常放电活动即惊厥放电本身对能量的需要也明显增加,这也是引起脑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惊厥给脑造成了最大的代谢负担。

此外,热性惊厥为小儿惊厥中最常见的一种,预后一般良好,引起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很低,这是因为一般单纯性热性惊厥,发作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征,因此惊厥发作时对大脑的影响较少。

但是其中有少数患者可以引起智力低下,目前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严重的热性惊厥可以引起脑损伤,以致出现癫痫及智力低下,这是指惊厥持续时间越长,惊厥复发次数越多,出现脑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临床上,对于小儿惊厥的治疗,是可以采用中医疗法的,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惊厥的方法有:

急惊风

外感惊风

感受风邪:突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方药]疏风清热,息风镇惊。银翘散加减。

感受暑邪: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迷,四肢抽掣,惊厥不已,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方药]祛暑清热,开窍镇惊。清瘟败毒饮加减。

感受疫邪

气营两燔: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谵妄,神昏,惊厥,舌深红或绛,苔黄糙,脉数有力。

[治法方药]清热解毒,凉血息风。白虎汤合紫雪丹加减。

湿热疫毒:突然壮热,神志不清,或烦躁谵妄,反复抽搐,惊厥不已,呕吐腹痛,大便腥臭或挟脓血,舌红苦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清热化湿,解毒息风。黄连解毒汤加减。

痰食惊风:先见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痰多等,继而发热神呆,迅即出现昏迷痉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苔黄厚而腻,脉弦滑。

[治法方药]消食导滞,涤痰镇痉。玉枢丹合保和丸加减。

惊恐惊厥: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脉多数乱。

[治法方药]镇惊安神。抱龙丸或安神丸。

慢惊风

土虚木亢

形神疲惫,面黄不饮,嗜睡露睛,粪稀青绿,时有腹鸣,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时或抽搐,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 药]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加减。

脾肾阳衰

面色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凉,额汗,抚之不温,四肢蹶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澄澈清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方药]温补脾肾,回阳救逆。固真汤或逐寒荡惊汤加减。

阴虚风动

虚烦疲惫,面色潮红,身热消瘦,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或抽搐,大便干结,舌光无苦,质绛少津,脉细数。

[治法方药]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或三甲复脉汤加减。

本文Hash:864f4290ca30d72e4a8580512c52f9590db8d21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