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爬得少易致运动障碍

日前,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办的2012年“中国儿童多动症关爱周”启动。专家指出,婴儿如果得了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可能与他七八个月大时,爬得太少有关。

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常见的精神行为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冲动、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学龄儿童多动症患病率为3%至5%。中华医学会儿童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儿童医院副院长申昆玲教授指出,目前我国该病患者的就诊率还不到患者总数的1%,预后情况也不理想。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的治疗,50%至60%的多动症患儿症状将持续到成年。

事实上,儿童多动症可能与婴儿发育期的一些行为相关,有研究发现,在多动症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中,排前三位的问题依次是:发育运动障碍,视觉、空间形态感觉,前庭平衡。这三方面,都与孩子学走路前爬得多不多有关系。

专家指出,如果过早跳过“爬”或是缩短“爬”的环节去学走,前庭受刺激的时间短了,使得孩子长大后不但平衡差,有运动障碍,而且连脾气都会变得比较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

因此,专家建议家长不要过早让孩子去学走,而是要按照发育顺序一步步来。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多动症了,则要进行综合干预。

爬行宝宝不可缺少的运动

摘要:爬行宝宝不可缺少的运动,爬行宝宝不可缺少的运动现代孩子有一种病,叫感觉统合失调。经常听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训练管用吗?还有的家长提出一个大家都司空见惯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学习..

爬行宝宝不可缺少的运动

现代孩子有一种病,叫感觉统合失调。经常听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症,训练管用吗?还有的家长提出一个大家都司空见惯的问题:那就是孩子学习“马虎”,读书时经常念串行或串字,写字经常看着“天”字,却在本子上写成“地”,怎么才能帮助孩子改正马虎的习惯呢?

“感觉统合失调”和马虎的毛病,一般是在孩子上了幼儿园或小学以后才发现的,显然已经太晚了。其实,这些毛病从哺乳期开始就已经潜伏下来,母亲没有意识到,也不知道该怎样通过游戏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手、眼、心协调的训练,所以,错过了孩子爬行、站立、行走、奔跑这些关键期。如果母亲及时地得到科学的引导和帮助,自然可以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的出现。

“感觉统合失调”和“马虎”的毛病与婴儿期人为地省略了爬行训练有关。婴幼儿的四肢躯体运动训练,眼、手、心的协调训练直接影响着感觉统合系统的发展。

人类之所以能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关键在于“本能脑”能够随时感知到外在的威胁,并迅速做出反应。这种感知和反应过程是自发产生的,也是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丰富的运动训练有利于大脑的感知系统发达,使身体的所有感受器变得灵敏。

爬行、站立、行走等所有的运动都是有利于婴儿成长的自然过程,也正是这个自然的过程开发了人的各种本能。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还是迟钝,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取决于接受外界信息刺激的多与少。孩子有过丰富的独立爬行经验,运动系统得到过充分开发,在应急的状态中,反应迅速和灵敏度与没有得到训练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别。

如果说母亲的怀抱是婴儿温馨宁静的港湾,那爬行就是孩子离开母亲怀抱准备远航迈出的第一步。爬行就是孩子独自探索世界的开始,在爬行中,婴儿获得了新鲜的体验,学习探索行动的途径,通过肢体运动获得肌肉和骨骼的发育,刺激大脑运动神经细胞的发育,增强了脑平衡的能力。爬行改变了孩子的空间感和时空关系;爬行有利于神经发育和颈椎的发育;爬行能促进孩子感觉统合系统的发育。所以说,爬行是婴儿自我开发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

仔细观察婴儿的爬行,观察婴儿在室内遇到沙发,或遇到其他障碍物时的反应:在障碍物前立刻停下来,转身,还是犹豫;观察婴儿在运动中遇到狗或猫时反应:逃跑、惊叫,还是去接近。婴儿依靠本能脑的保护进行着自我开发。爬行看似简单,但爬行的过程中,四肢和躯体的协调运动,视神经的发育,以及爬行所积累的经验对于婴儿都是极其宝贵的。

爬行给了婴儿独自行动的体验,而最深刻的体验往往是惊奇、恐惧失败或挫折,以及面对障碍物时如何做出抉择,这种抉择完全来自感官的判断,或者说完全来自储存在感官中的记忆,但却是一个人独立思考和判断力的萌芽,也是智慧的萌芽。

随着婴儿一天一天长大,一天天与母亲拉开距离,婴儿需要独立去适应更复杂的环境,独立去判断遇到的种种障碍和突发事件,并迅速作出自我判断。所以,在哺乳期间,让婴儿在运动中自然地进行自我本能的训练,应该说是智能开发的第一步。

我跟许多年轻的父母反复 调“自然开发”。“自然开发”和“人工开发”有什么不同呢?

自然开发是以孩子自然发育的时速为基础,比如,到了爬行期,但孩子的四肢发育还没有完全做好爬行准备,这个时候,父母就应有意识地给孩子做促进四肢发育的运动操,推动孩子进入爬行期,或在孩子开始爬行,但动作迟缓时,在孩子前边引逗孩子加速,这些都是以自然为基础的开发,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而人工开发往往不顾孩子的自然发育程度,人为地过度实施开发,其结果适得其反。北京有位年轻的母亲,听说爬行对婴儿的视神经和大脑发育有好处,孩子刚刚三个月,她就每天拉着孩子爬行,结果等孩子会爬行以后,才发现孩子的两只脚因过早地接受爬行训练变形了。

这个母亲所犯的错误是太心急了,没等孩子的四肢发育到足以支撑起头脑和身体的时候,就凭着自己的主观愿望,以拔苗助长的方式拉孩子爬行,结果给孩子带来了伤害。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内在发育的时刻表,家长要尊重这个时刻表。母亲可以引导孩子爬行,在干净的地板上,当孩子能支撑起自己的身体时,用一个玩具引逗孩子向前爬,孩子自己可以把握爬行速度。随着体力和能力的增长,孩子的爬行速度会加快,空间也会变大。千万不能强拉孩子爬行。

宝宝运动时要比平时穿得少

很多家长为了预防宝宝感冒,在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都希望穿的暖暖的。而穿得暖并不一定就能预防感冒。那么宝宝运动时如何穿衣?母婴专家指出,在不同的时候穿衣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宝宝运动时要比平时穿得少。

与成人不同,孩子的皮肤比较薄嫩,皮下脂肪少,肌肉也不发达,而皮下的毛细血管却非常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调节中枢都尚未发育完善,对体温的调节功能比较差,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发生相应的变化。

孩子受热或出汗时,毛细血管和汗毛孔处于开放状态,当受到冷风刺激(如穿堂风、电风扇、空调等),汗毛孔突然闭合,以减少散热。但是开放的毛细血管如果没能及时收缩,血流的速度仍然很快;相反,如果汗毛孔没有及时关闭,仍然持续开放,向外散热,而毛细血管却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这会使得原本不协调的体温调节中枢与血液循环中枢失衡加重,抵御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下降。致使孩子感冒,甚至患气管炎、肺炎。

无论什么季节,运动、活动时,要给孩子穿吸汗、透气好、宽松的适合运动的衣服,而且要比平时穿得少。

满身是汗时,先用干毛巾擦干汗水。不要马上进入有冷气的房间,更不要直接对着空调的冷风口和电扇吹。

出汗时,不要马上给孩子喝冰水、吃冷饮。

足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足部受凉也可能是感冒的原因之一。夏季尤其要避免足部受凉,比如从炎热的室外进家,不要立即脱鞋,光脚在凉地板上跑。

温馨提醒:宝宝运动时要比平时穿得少。所以为了更好的预防宝宝感冒,我们要注意以上事项,注意在宝宝运动的时候不要给宝宝穿得太多。而在宝宝运动后,要注意及时给宝宝保暖,避免着凉。

本文Hash:fd58240dfbe9ae361543922a8ddeb867fdb9538d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