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肋骨外翻真的是缺钙吗?

钙质的重要性不用小编多说,相信各位麻麻都知道,钙质主要是帮助骨胳发育的重要元素。当宝宝缺钙之后,身体会发出一些特殊“信号”。如:出臣迟、夜惊、不易入睡、易出汗。

不过,除此之外,宝宝缺钙在网上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看孩子身上的肋骨。据说肋骨出现外翻,就是缺钙的表现。宝宝肋骨外翻真的是缺钙吗?

何谓肋骨外翻?

想知道孩子是否肋骨外翻,方法很简单:先让孩子平卧,观察孩子最下缘的肋骨,如果超出身体的外缘,就叫做肋骨外翻。有的孩子站着,看上去也是肋骨外翻。

婴幼儿肋骨外翻的原因有二,一种是婴儿正常的生理发育过程,一种是单纯的肋骨发育畸形。而绝大多数孩子的肋骨外翻的情况都属前者,随着生长发育,外翻会逐渐消失,接近成人。

为什么肋骨外翻与“缺钙”会扯到一起呢?

很多人以为肋骨外翻是佝偻病的临床表现,但事实上,肋骨外翻并不是佝偻病的表现(俗称“缺钙”)。

佝偻病的临床症状中没有肋骨外翻,而是“肋串珠”,“肋软骨沟”“肋串珠”。其中,“肋软骨沟”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导致肋骨钙化不足,使得肋骨出现凸凹不平,呈现串珠样改变。

如何预防佝偻病?

其实,佝偻病又叫“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所以通常所说的宝宝“缺钙”,绝大多数并不是真的缺钙,而是缺乏帮助钙吸收的维生素D——它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宝宝体内吸收钙的大门。而一旦缺乏维D,即使体内有再多的钙,也只是“一笑而过”,无法被人体吸收利用。

我们成人可以通过户外晒太阳,在紫外线作用下,自行体内合成维生素D来促进钙吸收。

但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婴儿,更容易不足或缺乏维D,尤其是冬季,又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极低,宝宝少晒太阳,吃母乳又维D不足,就可能患佝偻病,严重的还会导致发育畸形。常规补充预防剂量的维生素D制剂,就可以大大降低佝偻病发病率。

根据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婴幼儿每天摄入的维生素D的推荐量为400单位(包括晒太阳,奶类及肝类中维生素D)。所以,为了预防佝偻病,常规可以给宝宝每日补充400单位的维生素D制剂(鱼肝油或纯维生素D制剂)至2岁以后。

如何预防宝宝缺钙?

要预防宝宝缺钙,首先要知道宝宝需要多少钙。

据最新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为0-6个月龄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为200mg,7-12个月龄:250mg,1-3岁:600mg。

所以,对于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要摄入200mg左右的钙,相当于母乳600mL或配方奶400mL。

7-12月龄的宝宝,每天需要钙250mg左右,就更容易达到了,只需要700毫升左右的母乳或配方奶500mL。

1-3岁的幼儿的饮食,要想接近或达到600mg的钙,则需要合理安排饮食:能母乳则继续母乳,每天母乳量最好能在600-800mL以上。如果是配方奶则最好400-500mL以上,这样就可以摄入接近200-250mg钙。另外的钙,可以从其他食物中来。含钙丰富的食物包括纯酸奶、纯牛奶、豆腐、绿叶蔬菜、芝麻酱等。而如果从饮食中摄入的钙还不足,才建议适量补充。

因此,宝宝肋骨外翻并不是“缺钙”!而且通常是生理性外翻,也不需要干预,不能与佝偻病混为一谈。家长无需太过担心。

(/)

宝宝肋外翻是缺钙吗?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肋骨下端有点外翻,听人说这是缺钙的表现,就盲目给孩子补钙希望恢复正常。其实,儿童保健专家解释说,孩子肋外翻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跟裤带束在胸部有关,是人为造成的,不一定就是缺钙的表现。

  如果孩子出现了肋外翻现象,家长可帮孩子多做扩胸动作,年龄大以后可能会有所改善。所以,宝宝肋外翻,家长先检查一下是否给小宝宝穿了紧束于胸部的裤子。给小宝宝最好穿带背带的裤子,免得裤带勒住胸部影响发育。

Q11宝宝有轻度肋外翻是缺钙吗?

Q11宝宝有轻度肋外翻是缺钙吗?

宝宝出生后一直给他补充钙和鱼肝油,但1周岁体检时,医生还是说他有轻度肋外翻。请问这是不是说明他还是缺钙?

专家回答:

不能这么说。孩子轻度肋外翻可能是由很多原因导致的,比如有些孩子坐得比较早,脊柱不能挺直,躯干向前弯曲,造成了腹压过大,牵扯肋沿向外翻起等等。而且,目前考虑在临床诊断孩子是否患有佝偻病时,已经将“肋外翻”从诊断指标中删除了。它已经不再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目前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很多宝宝并不缺钙,但是却有肋外翻的现象。原因大多是父母为了让孩子“更出色”,过早地让孩子坐、站、走、跳、蹦等。这些违背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行为往往会带给孩子很多不良后果。

另外,你可以计算一下你给孩子补充钙的剂量和孩子的饮食中摄入的钙量是否达到了推荐的标准,如果已达到,说明孩子并不缺钙,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

本文Hash:8efe5bf76022b875a7863c814d2a6f461865ee54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