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植物园引发幼儿科学探索契机(2)

●用塑料勺将找到的虫子放入有通气孔的容器里,带回家,放在阳光不能直射到的地方。和孩子一起观察。给虫子提供不同的食物,看看它喜欢吃什么。凑近一些,听听虫子发出的声音。●让孩子讲述他的观察,并替他记录。●放掉虫子,让孩子谈谈这次观察的新发现。孩子会喜欢把每种昆虫拍成照片或者画成图画,还可以用他喜欢的昆虫图片做成一本书。注意,在此之前妈妈得首先了解一下书里的昆虫知识看一看银杏叶子半圆的形状,比一比三色堇的不同颜色,吹一吹蒲公英飞舞的种子,摸一摸玫瑰花的刺,以后可得小心。●看看瓢虫的背上有几颗星,数数金龟子和蚂蚁有几只脚,观察一下蝈蝈和知了叫的时候哪里会动。数一数豆角里有几颗豆豆,把杨梅的汁涂在白纸上看看是什么颜色,闻一闻柠檬和橘子的气味有什么不一样,研究一下李子和草莓的种子在什么部位。不要惊动蜘蛛,看它辛苦地结网。●跟孩子一起将头别过来别过去,看蜻蜓飞到东飞到西。

参观植物园引发幼儿科学探索契机

对孩子来说,自然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魔力的地方。他从出生伊始便开始了探索,每天不停地看看、摸摸、敲敲、尝尝,每样东西都让他觉得好奇,每一种体验都让他觉得新鲜。好奇心在孩子幼年的学习、认知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人类认识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原动力。好奇心存在于每个孩子的身上,如果父母善加诱导,孩子就会练就一双科学的眼睛。长期的幼儿教学实践证明,学龄前是培养孩子科学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机。妈妈要把握良机,多和宝宝一起到大自然中去玩,引导宝宝观察自然,提出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而且,身边的小花小草小虫,都是引发科学探索的契机,你一定可以激发出孩子身上的科学潜质!观察植物●带孩子参观当地植物园。看孩子提出些什么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有些植物长得那么高?”“植物需要吃食物吗?”●和孩子讨论他的问题,听听他自己有些什么答案。●买一些蔬菜和花卉的种子——金盏花、小萝卜和三色堇就不错,容易成活。和孩子一起把种子种下。●让孩子为植物浇水,并观察它的生长。或者你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植物生长日记”,利用图画、照片、文字来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孩子说一说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他对植物有哪些新的了解。或许他会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土壤和水分,一些植物的生长速度比另一些要快。妈妈,你也要关心植物哦!观察昆虫●给孩子读关于昆虫的书籍,然后听听他提出的问题。虫子怎么活动?它们吃什么?它们发出什么样的声音?等等。●带孩子到户外寻找昆虫,在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进行观察。很容易在石头下、土里面、水面上发现你要找的昆虫。

用启发式语言引导幼儿的探索

一个主题的诞生,往往来自于幼儿的兴趣,而幼儿兴趣的产生则受他们的好奇心驱使。幼儿有了好奇心,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才会产生兴趣,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大班幼儿,他们在围绕一个问题讨论时,思维会非常活跃的。但是,由于幼儿受到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提出的问题大都是极为表面的现象,很少有自己比较深入地思考,也常常会轻信成人的回答。

幼儿天生爱问,但是幼儿会不会不断发问,能不能提出好的问题,兴奋点能否集中在一个有意义的问题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人对问题作出的反应。

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幼儿的提问往往是直接回答,从而使幼儿接受现成答案。幼儿缺乏进一步的思考,很难形成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在主题活动中,教师的启发性语言需要引起幼儿对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探索,寻求对问题的答案。因此,探索就应该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学期,家长对于幼儿即将上学的事情非常关注,经常聚在一起议论,还常和老师探讨关于上学的话题。这种情绪也感染了孩子们,在班上我们经常能听到孩子们对上学这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上学了就不用睡午觉了。”“我知道上学要很早起床呢。”“上学每天要上很多课。”“上学就不能玩了。”可以感觉得到,孩子们对上学这件事是又兴奋、又紧张。为了使幼儿对小学生活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幼儿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了解有序的学习生活,帮助幼儿顺利的升入小学,我们和幼儿共同商议,开展了“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

记得刚开始布置主墙饰时,孩子们根据已有的经验讲述了小学校的样子:大的楼房、一个大门、草地、老师等,并且兴致勃勃地动手制作。可是,装饰好了以后,孩子们产生了问题:“为什么不像呢?”“忘记操场了,小学生每天都要做操的。”“怎么有点像我们的幼儿园?”我问他们:“我也觉得有点不大像,那我们怎么才能布置出一个特别棒的小学校呢?”孩子们出了许多的主意:“老师,我们可以到小学去看一下。”“我回家问一下我姐姐,她就在上小学。”“我让我爸爸把小学的样子照下来,拿像片到幼儿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对小学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一起增加了升旗台、有跑道的操场、锻炼器械,孩子们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做操、踢球、跑步,还有老师在校门口迎接学生的情景,真的既形象又生动。

认识时间是我们主题活动的一个分枝活动,孩子们通过讨论、研究,了解了按时间做事的重要性,孩子们有了初步的时间观念。不过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时间的长短概念很模糊,为此,我们用小鼓的声音代替上课的铃声,设计了“课间十分钟”的集体活动。我问幼儿:“你们知道小学生什么时候可以喝水、上厕所吗?”“下课的时候。”“那么,下课的时候还能够做什么事呢?”“可以玩。”“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做游戏。”为了孩子们能够了解小学生的课间活动,我们先带孩子们到小学校进行参观,观察了小学生在下课时都在做什么,观察后进行了总结和记录。然后,我们在班上开展了模拟课堂的活动,听鼓声上、下课,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有兴趣了。活动后,孩子们针对“十分钟该怎么做”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张法说:“十分钟怎么这么短呀,一下子就过去了。”宁宁说:“是呀,我先看了一会书, 没有来得及上厕所。”大可说:“我现在想去厕所了,可是又上课了。下次,我一定先上厕所。”杨扬说:“我忘了喝水了。”晶晶说:“有事情应该在下课时说,上课不许讲话的。”孩子们从亲身经历的活动中,逐步获得了小学生活的经验。

通过集体交流活动,幼儿分享他人经验,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努力的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使幼儿的个体经验转变为集体经验,从而在不断的探索中推进主题的发展。

教师的提问,给幼儿的探索设置新的疑问,促使幼儿有所反应,才能激发幼儿的思维,帮助幼儿继续探索。

本文Hash:375e6a49373f9a2d398cb9d91cec983b726d6ca6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