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方法有效减少新生儿吐奶

很多新妈妈都会遇到宝宝溢乳的问题,没有经验的新妈妈们总显得手忙脚乱,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下文介绍六种方法可有效减少溢乳,新妈妈快来学学吧!

溢乳

新生儿胃体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处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贲门,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从小嘴巴里流出来。另外,新生儿消化道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护理,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6种方法可有效减少溢乳

1、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就不用换了,避免引发溢乳;

2、喂奶后竖着抱宝宝,轻拍其背,直到打嗝,再缓缓放下;

3、喂奶后发现宝宝尿了,拉了,也不要换尿布,待宝宝熟睡后再轻轻更换;

4、如宝宝吃奶急,要适当控制一下;如奶水比较冲,妈妈要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晕后部,保证奶水缓缓流出;

5、要让宝宝含住乳晕,以免吸入过多空气,更要避免宝宝吸空乳头;

6、使用奶瓶时,要让奶汁充满奶嘴,以免宝宝吸入空气。

6种方法有效减少新生儿溢奶

导读,无腹压增高,毫不费力地从口腔溢出乳汁的现象,常在喂奶后即刻发生,吐出量与喂进量相仿,颜色和所进奶汁相似,不伴有其他症状,医生检查时也无异常发现。

  新生儿胃体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处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贲门,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从小嘴巴里流出来。另外,新生儿消化道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护理,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6种方法可有效减少溢乳

  ● 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就不用换了,避免引发溢乳;

  ● 喂奶后竖着抱宝宝,轻拍其背,直到打嗝,再缓缓放下;

  ● 喂奶后发现宝宝尿了,拉了,也不要换尿布,待宝宝熟睡后再轻轻更换;

  ● 如宝宝吃奶急,要适当控制一下;如奶水比较冲,妈妈要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晕后部,保证奶水缓缓流出;

  ● 要让宝宝含住乳晕,以免吸入过多空气,更要避免宝宝吸空乳头;

  ● 使用奶瓶时,要让奶汁充满奶嘴,以免宝宝吸入空气。

6种方法有效减少新生儿溢乳

溢乳

新生儿胃体呈水平位,胃容量小,胃入口处贲门括约肌松弛,而出口处幽门肌肉却相对紧张,进入胃内的奶汁,不易通过紧张的幽门进入肠道,却容易通过松弛的贲门,返流回食道,溢入口中,并从小嘴巴里流出来。另外,新生儿消化道神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这也是造成奶汁返流的原因。生理性溢乳不需要治疗,只要注意护理,一般随着月龄的增加,都会慢慢减轻直至消失。

6种方法可有效减少溢乳

●喂奶前换尿布,喂奶后就不用换了,避免引发溢乳;

●喂奶后竖着抱宝宝,轻拍其背,直到打嗝,再缓缓放下;

●喂奶后发现宝宝尿了,拉了,也不要换尿布,待宝宝熟睡后再轻轻更换;

●如宝宝吃奶急,要适当控制一下;如奶水比较冲,妈妈要用手指轻轻夹住乳晕后部,保证奶水缓缓流出;

●要让宝宝含住乳晕,以免吸入过多空气,更要避免宝宝吸空乳头;

●使用奶瓶时,要让奶汁充满奶嘴,以免宝宝吸入空气。

相关报道:

减少新生儿吐奶次数的有效方法

新生儿吐奶、溢奶是新生儿时期很常见的症状之一。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食管较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而贲门括约肌发育较差,肠道蠕动的神经调节功能和内分泌胃酸及蛋白分解酶的功能较差,以上种种生理特点是引起新生儿易吐奶的原因。新生儿吐奶与喂养方式有关新生儿的吐奶可以是生理性的,如正常新生儿一天可有1-2次吐奶;也可能是消化功能紊乱或消化道梗阻的主要表现。喂奶过快、喂奶量过多或不足,频繁更换奶方,过早添加辅食,喂奶前较长时间的哭闹,喂奶同时吞入大量的空气,吃奶后末竖起拍背或喂奶后体位变动过大如换尿布等均可引起吐奶。但吐奶频繁,或同时伴有腹胀、腹泻、发热等症状,要考虑存在病理情况。较常见的有胃食道返流、感染、幽门痉挛等,而呕吐物中有黄色胆汁样物质要考虑外科情况。喂养不当所致的吐奶,经过改善喂养方式,避免以上所述的一些影响因素后会好转,有胃食道返流的新生儿在喂奶后应抬高头部30度俯卧位或60度仰卧位,少量多餐喂以较厚的奶方,吗丁啉、西沙比利目前作为治疗胃食道返流的药物应用于临床,有一定的疗效。但吐奶频繁,呕吐物中带有胆汁、血液或粪便,或同时伴有腹胀、发热等症状应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平时注意调整喂养方式能有效减少新生儿吐奶的次数。(兼职编辑:郑静渝)

本文Hash:289a2d5fb9d6022d5fb4832f58a2931447261a92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