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障怎么办掌握对策是关键

您的孩子有心理上的问题吗?育儿专家黄哲说:孩子的有些表现是家长难以控制的,比如说孩子拼命得哭闹,不停地动,或者坐在那里不理人,那是因为孩子的心理活动与成人不同,非常复杂,也是很有意思的话题。

儿童心理障碍问题不容忽视

谁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又健康,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家长们十分关心的,但家长们是否关心过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专家指出,目前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家长们如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卫生保护,将会导致孩子在学龄期发生学习困难、交往困难等对学校适应不良的现象,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通常,新生儿在出生后1个月只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获得满足与舒适感后的愉快情绪;另一种是饥饿、寒冷、尿布潮湿等所引起的不愉快情绪。3个月的新生儿即可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恐、烦闷等6种情绪反应。

婴幼儿时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不平衡造成婴幼儿的大脑和心理发育障碍、不良的进食习惯、睡眠习惯和大小便习惯、言语障碍、负性情感(如忌妒、恐惧、分离焦虑)以及某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如吮吸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拔毛发等)。1岁以上的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孩子中有80%属于学习能力障碍,即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之所以有这么多孩子有学习能力障碍的问题,与儿童的出生经历及早期教育有关。从目前情况看,造成学龄前儿童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胎教的影响。现在很多母亲给胎儿听胎教磁带,但已发现有些幼儿由于听觉刺激不适当,反而造成失聪。胎儿应该有一个安静的生长环境,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打扰。

二、没有经过爬行训练的影响。现在2/3的城市儿童缺乏爬行训练,过早地使用学步车。婴幼儿在爬行的时候,会努力抬头,四肢、手眼的协调能力得到训练。没有爬行经历的孩子,长大以后手可能会不听指挥,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时过慢。

三、缺少正规教育的影响。进过幼儿园的幼儿,活泼、开朗、易合群、守纪律、讲礼貌。而家居幼儿就显得过分害羞、怕见人,在陌生环境中难以适应。

四、强制学习的影响。现在有些家长有意识地让几岁的孩子背诗词、字典、地图等,有专家认为,孩子3岁之前,不应该进行这些机械记忆训练。儿童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3岁之前,应该着重发展孩子的适应能力、语言能力、想像力等,而不是机械记忆。

五、教育方法的影响,如父母对孩子溺爱迁就、百依百顺,使幼儿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一种是采用打、骂、吓、关等教育。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矛盾,更会使孩子发生心理问题。

六、家庭气氛的影响,家庭和睦程度越差,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越差。不和睦的家庭或父母离异,使幼儿不知所措,或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形成自卑、抑郁、性格古怪、急躁等反常心理。

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又称为心理卫生,是指依据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采取各种措施,形成健康的个体心理活动,培养健全的个性,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预防身心疾病。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一种健康状态。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一般有五个方面。

1、智力符合常态。

2、情绪稳定而愉快。

3、意志健全与行为协调。

4、性格与自我意识良好。

5、人际交往和谐。

儿童性心理障碍怎么办

儿童性心理障碍怎么办?家长从小就要给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自己的孩子若是有性心理障碍,必须及时医治,性心理障碍发现的时间越早,恢复则越好。对性心理障碍的儿童预防是关键。对儿童应从小培养他们对自己性别的辨认与定位,对儿童的有关性的提问,应正面回答,过分回避反而会造成儿占童的性神秘感和性行为偏异。对已经存在性心理障碍者可采取行为治疗、认知治疗和精神分析治疗。

对患儿及患儿家庭的支持性心理治疗也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年龄越小、治疗越早,则恢复越好。无特殊治疗药物,对伴有明显焦虑行为的儿童可试用抗焦虑药。另外,对违反社会法则的性心理障碍行为,以法惩处不但有警戒作用,还有促进康复的作用。儿童性心理障碍的表现1.性识别障碍主要表现为性的认同障碍,对自身性别的认识、行为与自己真实的性别特征相反,即自己的着装与行为完全像异性,而坚决否认自己所具有的性特征。多见于3~7岁的儿童。2.露阴癖主要表现为在公众场合和异性面前突然地暴露自己的生殖器,常反复出现,明知不合适但不能克制。多见于男性少年儿童。3.恋物癖表现为对某些物品的特殊依恋,同时伴有强烈的性冲动和性幻象。多见于男性儿童,依恋的对象常为女性的内衣、头巾、丝袜等,亦可为母亲的睡衣等物品。4.摩擦癖表现为反复出现接触和摩擦未经同意的异性身体,并伴有强烈的性冲动和性兴奋幻想。无端袭击、戏弄异性,甚至强行发生性行为。

什么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这个问题是直接从动物行为学习的“印刻现象”受到启示而提出来的。所谓关键期,实际上就是学习最敏感,最容易成功的时期。确切地说,儿童心理发展关键期应该称作“敏感期”。

不少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尽管不能把人和动物直接类比,人的高级神经活动有着巨大的补偿能力,但这种发展的关键期同样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存在。即儿童在某一特定年龄时期,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这个时期,学习则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生。

例如,口语学习在1岁半至2岁时很容易也很迅速,到7、8岁以后再学就很困难了,待到成年以后,地道的方言土话是永远学不会的。可见1岁半至2岁是学习口语的敏感期。另外,有人提出,4岁是儿童图象知觉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期,等等。还有人提出,人的智力发展有三个关键年龄:一是3岁前后,二是6、7岁,三是11、12岁。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儿童复杂的智力活动和行为远非动物可比,它的发展取决于多种因素。关键期的作用在诸因素中占什么地位,它和其它因素的关系如何,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解决。

但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估计关键期的作用,决不让孩子白白浪费掉关键期的时间。这对于培养具有聪明才智的儿童,只有重要意义。

本文Hash:8980625a377276a7c1a9e6de1ae4f3005ec5458b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