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感冒什么症状适合家庭护理

专家不建议孩子一生病去看医生,有没有一个指针?比如他是病到第几天了?或者是发烧发到多少度了?有没有一个指针?在这种程度之下,在家里护理没有得到一定控制,需要去看病?

首先在家庭护理了,护理了3天,孩子的病情没有好转,因为有好转就没关系了,还会继续做护理。假如这三天之内病情有变化,也不硬等到三天,我们以三3天为一个界限,假如3天之内各种症状都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这是第一个。

第二、发烧也是一个指针,但一般我们建议如果发烧到38.5℃以上,应该马上去医院,假如发烧38.5℃以下的话,我们可以做一些家庭的护理,还有一些物理降温,待会儿我们可以再说。

第三,就是要观察孩子有没有发生喉炎,待会儿咱们也可能简单说一下喉炎是怎么回事儿。

第四、要看孩子有没有中耳炎的问题。

第五、要看孩子有没有肺炎。

第六、要观察孩子的饮食状况,比如食欲好不好,如果食欲下降了,比如一般平时小孩喝奶,平均每天能喝800毫升奶,但是现在比平时减少了一半,只能喝400毫升,这就说明孩子的病情比较严重。

还有就是孩子不能喝水,一喝水要么就呛,要么就吐,根本就不能吞咽,像这种也应该带孩子到医院,也说明他的疾病严重到一定程度了。

还有就是孩子有抽搐,当然抽搐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高热,我们在临床上叫高热惊厥或者叫热性惊厥,这种也要立即带孩子多去医院就诊。

还有一类就是不发烧也会抽,这种也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去就诊,说明病情比较严重。

再有一类,就是孩子的精神状态特别不好,比如嗜睡或者是不易唤醒,孩子在一天的活动当中应该是有节律的,比如几点钟吃饭、几点钟睡觉,几点钟玩儿,生活应该是非常有规律。

假如说在孩子生活规律这个时间段,他应该醒着的时候,他还在睡觉,这个时候爸爸或者妈妈比如说唤醒孩子比如说用击掌,或者是稍微声音大一点呼唤他的名字,但是这个孩子他可能睁一下眼睛,眼睛就闭上了,想睁但是睁不开我们就叫他不易唤醒。像这种情况也说明他的疾病严重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也是需要马上到医院的,所以刚才我们再顺一下,有哪些情况。

第一个三天病情没有好转,或者是反而加重。第二个有喉炎了,第三个有中耳炎了,第四个有高热了38度以上,第五个就是这个孩子不好好吃饭了食欲下降,第六个就是不能喝水了,第七个就是惊厥。第八个这个孩子比如说他在安静的时候,有这种喘鸣音了,就是他平躺着,吸气的时候我们会听到一些粗大的,呼哧呼哧的声音,有时候老百姓会描述呼噜呼噜的声音,像这些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去。

孩子初秋感冒家庭护理方法

秋季是感冒的多发季,秋天的天气比较干燥,容易得呼吸道疾病,家长们要注意孩子的健康,时刻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悉心观察妈妈要细心观察宝宝病情的发展,如果感觉宝宝咳嗽症状愈来愈重,高烧不退时,需要及时向医生反映。尽可能让宝宝多休息,休息是最好的治疗。在休息过程中,宝宝自我调节,达到平衡。睡眠是最好的休息,给宝宝以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床铺被褥和适宜的温湿度。一般来说,秋季温度容易控制,湿度须注意调节,使用加湿器,把室内湿度调节到40~50%才好。

孩子的家庭护理要注意什么

由于儿童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之中,无论在躯体、心理社会方面,还是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等方面,都具有与成人护理不同的特征和特殊需要,那么,家庭护理就很重要了,那么,孩子的家庭护理要注意什么呢?

孩子的家庭护理要注意什么?首先家庭护理应具备一些简易设施,使病儿在家庭治疗、休养期间能有一个安静、舒适、清洁的正常居家环境。

(1)室内温度与湿度:一般屋内温度以18~25℃为宜。室温过高,影响发热病儿的散热,室温过低在治疗护理病儿时容易受凉。

室内湿度以50~60%为宜。对患呼吸道疾病的孩子,室内湿度偏高些为好,以保持呼吸道分泌物的湿润,易于排出,也可避免咽部干燥难受。湿度不足时可在地上洒水,或冬天在炉上置热水壶。

(2)室内应通风良好:使能经常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没有汗水及排泄物的臭味。室内空气污浊,病儿可出现头晕、疲倦、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室内严禁吸烟。

(3)病床的设置:以单人床为好,床头靠墙,床旁留有一定空间,便于护理、照料病儿,床不宜直接面对风口,以免冷风直接吹向病人。病儿的被盖应选用轻、软的棉被,最好是用便于换洗的开口被套。

(4)室内最好设有简便护理用具:如体温计、消毒的酒精药物、消毒棉签、清洁用纸巾或洗手尤其是流动水洗手的设备。

孩子的家庭护理对孩子的身体及心理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了以上注意事项外,专家还提醒您:室内有病儿排泄物专用设备,如可作痰盂、便器用的容器,以便于消毒的为好。

本文Hash:62e15808ddb8d6a75966c1b2f660ada4fb82f468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