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积食胃口差莱菔子按穴位

我常听到有的父母为孩子吃不进去饭而烦心,孩子厌食肯定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某天一大群妈妈在楼下聊天的时候,我听到若天的妈妈因此而夸赞自己的孩子说,我们家宝宝一顿吃一大碗饭呢!一点也不挑食。这个时候,三岁的若天跑到妈妈身边,嚷着自己饿了,其他妈妈有些惊讶的说,你们家孩子真能吃啊!若天妈妈乐呵呵带孩子回家吃饭了!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有天若天妈妈突然找到我说,孩子这两天怎么突然不想吃东西了,还不停打嗝。我摸了摸孩子的肚子,有点微微的发烫,我问孩子这两天大便了吗?若天妈妈说没有啊!孩子最近精神也不好了。我告诉她孩子是积食了!若天妈妈有些难以置信的说,可孩子平时胃口都很好,也从来没有积食啊!

其实这就是我们大人的一个误区,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父母,看到能吃的、不挑食的宝宝都乐的合不拢嘴,宝宝想吃多少给多少,生怕亏待了宝宝,他们认为胖宝宝惹人爱,身体也好。可是,毕竟宝宝的肠胃还是很弱的,消化系统的功能也不是父母想象的那样好。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稍微受点凉,或者混着吃了一些凉的东西,这个时候孩子很容易就发生积食了!

积食通俗讲就是吃多了,伤到了脾胃,这个时候孩子会腹胀、便秘、胃口差,严重点就可能出现呕吐、低热,由于内热还容易引起感冒。若天妈妈焦急的说,以后再也不敢给他多吃了!那现在该怎么办呢?我告诉她孩子一旦积食了!首先是调理他的脾胃。方法也很简单,回家后用莱菔子贴压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就可以了。

莱菔子,就是萝卜的种子,它有消食除胀的作用。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它主要治疗一些消化系统类的疾病,比如腹胀、便秘、食欲不好等都可以,足三里穴也同样对这些症状管用。若天妈妈说,那我要赶紧回去试试了,我叮嘱她,莱菔子不能多用,只要孩子能顺利排便了,肚子不烫了就停止使用,因为莱菔子是泄气的,用多了反而会让孩子气虚。

三天后,我再见到她时,她刚好带孩子一起出门,她说孩子已经好多了,现在又能吃了。不过可再不敢像以前那样吃了!说完她呵呵的笑了,我告诉她,其实也没必要过于担心,只是像一些油腻的、冰冷刺激的,尽量少吃就可以了!

对于积食,除了用莱菔子按压穴位外,还有一个方法效果也很不错,就是挑四缝穴,四缝穴是孩子第2、3、4、5指腹侧第一、二指间关节横纹处,在挑之前先用酒精给孩子的手指消毒,用来挑四缝穴的三菱针要高温消毒。操作时用消毒三棱针挑刺上述横纹中心,对准挑点,快速地向中心方向斜刺一分深度,拔出针后,可以看到粘黄液体或清稀液体渗出,用指稍挤压,就可以把这个液体挤出来,最后再用消毒干棉球擦干净就可以了。因为这个方法两手8指都需要一一的挑刺,所以适用于较大一点的孩子,在父母的安抚、鼓励劝导下,通常都能顺利进行。但小一点的孩子被挑痛的时候就会哭闹不止,不利于操作。

针刺四缝穴可以使唾液分泌增加,提高唾液淀粉酶的作用,能刺激加快孩子的消化。而且还有助于孩子的骨骼发育与成长。如果觉得麻烦,也可以掐四缝穴,同样有效果。

另外给孩子捏脊也能帮助孩子调理脾胃,让孩子面孔朝下平卧。父母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两侧,随捏随按,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捏3-5遍,每晚1次。可以配合第一个方法使用,最适合6个月以上到7岁左右的小孩,但如果小孩背部皮肤有破损或有皮肤病以及发高热时要暂停。

BB胀气没胃口莱菔子贴压穴位

症状:孩子肚子胀气,吃什么都没胃口怎么办?(脾胃弱)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莱菔子适量,均匀放在肤疾宁膏上面,贴压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每次4—6小时,每日一次,有好转时就停。

有时夏天乘凉的时候,大人和小孩聚在一起,而聊到的话题也大多离不开孩子。小阳妈妈追着给三岁的小阳喂饭,但孩子根本吃不进去,小阳妈妈说,这几天都是这样,感觉孩子吃不进东西,肚子还鼓鼓胀胀的感觉。我摸了摸小阳的肚子,鼓鼓涨涨的全是气。小阳妈妈告诉这几天小阳放的屁很臭很臭。告诉她小阳胀气了。

说到小孩胀气,其实也是有多种原因的,最常见的胀气有两种,一种是胀寒气,一种是胀食气。也就是说前者是因为孩子受凉了引起的胀气,另一种是伤食引起的胀气。第一种胀气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就是胀食气,这个时候孩子大便酸臭,或放臭屁,肚子很安静,几乎听不到什么“咕噜咕噜”声音,小阳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孩子胀气时会感觉明显的不舒服,甚至会出现哭闹,没胃口吃饭。

这个时候就是因为孩子胃肠道消化不良,有点积食,这种胀气父母自己在家就可以解决,我告诉小阳妈妈,用莱菔子贴压脾俞、胃俞、足三里,脾俞穴位于人体背部,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胃俞穴位于身体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白萝卜有泄火通气的作用,但因为白萝卜性凉,吃多了容易伤到孩子脾胃,而用莱菔子外用,就能达到通气而不伤脾胃的效果。在采用这个方法的同时,饮食上尽量给孩子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小阳妈妈在坚持了四天以后,孩子吃饭就好多了!

胀寒气时,孩子通常脸色发白,拉肚子,父母可以给孩子用热毛巾敷敷肚子,并且适当的按揉帮助孩子把气排出去,在饮食上避免凉性和容易胀气的食物。对于胀寒气的孩子,也可以用茴香,茴香是一味专门理气、通气的药,它不但能通气,而且是温性,还能驱寒,更适合着凉引起的腹胀、腹气不通。如果有鲜茴香的叶子,药效会更好,我们可以加在孩子的日常饮食里给孩子吃,或者连同水果放在榨汁机里榨成汁给孩子喝,药效会更好。但如果受凉严重,拉的比较厉害,父母还是要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诊治。

有的小孩之前因为生病使用了一些抗生素,导致孩子肠道有益菌群的减少,孩子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也很容易使孩子出现胀气等一系列问题。其实孩子肠胃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都是因为脾胃弱。

脾胃弱的孩子不但消化不好容易胀气,而且有时睡觉时还半闭眼,一运动出汗很多,这些都是脾胃弱的表现,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提前预防,方法有两种,一是给孩子用茯苓水泡脚健脾。第二也可以经常给孩子按摩,推推脾经和大肠经,方法很简单:

1、在拇指末节螺纹面旋推为补,称补脾经;

2、拇指伸直,由指端螺纹面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脾经。补脾经、清脾经,统称推脾经。大肠经是食指外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从食指端直推至虎口,名“推大肠”,为补,止泻;从虎口推向食指端,名“清大肠”,治便秘。除此之外也可以按揉足三里穴,按揉300下,每天一次,一周一个疗程。这个方法同样也是调理脾胃,对孩子的厌食有很大帮助。

这些推拿、按摩穴位的方法,对于脾胃弱引起腹泻、便秘、胀气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预防作用的。由于推脾经大肠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父母要有耐性。

小儿胃口差妈妈巧应对

宝宝胃口差,很多妈妈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做了各式花样的饭菜,宝宝连看都不看一眼,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介绍一些促进宝宝胃口的方法,希望能给所有不爱吃饭的孩子带来帮助!

1.宝宝大多是“性情中人”,在宝宝不好好吃饭时千万不能斥责。

要知道,给宝宝养成一个好习惯,先要给她们一个好的环境。所以,我们要给宝宝一个温馨舒适的吃饭环境,不要强迫孩子,不要给他们压力!

如果家长因为宝宝不好好吃饭而斥责她们,那么,宝宝就会更不愿意吃饭,即使吃了,也是如同嚼蜡,不仅无味还影响营养吸收。

而且强迫孩子吃饭容易造成积食,然后呕吐掉;

2.食物的形状,会影响宝宝的食欲

很多宝宝不爱吃青菜,那么我们可以把青菜剁碎包饺子,或者做成可爱的小老鼠或小兔子的形状蒸给她们吃。

3.食物的性质,对宝宝肠胃的影响

这个季节天气干燥,宝宝很容易上火,有的家长会给宝宝吃柿子,柚子清火,殊不知,这些东东性寒,吃多了会凉胃,宝宝肠胃不如大人般坚强,容易造成腹泻,从而导致宝宝食欲不振。

还有香喷喷的糖炒栗子,各类坚果都是孩子爱吃的,但是这些东西油性重,吃多了会胃胀,如果胃胀了,宝宝哪里还有胃口吃主食呢?

4.多运动,可以促进食欲,促进吸收

5.对于饭量小的宝宝,拒绝零食

如果宝宝饭量小,就把所有的零食停掉、所有带味道的水停掉。(各种带味道的水都是败胃的)

特别是饭前一小时内,不能给宝宝吃任何零食。

6.养成好习惯,家长要“心狠”

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很不容易,做家长的有时一定要“心狠”一点。

比如,宝宝说不要吃了,那么千万不要怕她饿着,而玩老鹰着小鸡的游戏,到处撵着喂;

如果大人们已经吃好饭了,而宝宝因为吃饭不专心,还剩大半碗的时候,作为家长,你也要狠狠心收掉,等到下一顿再吃!

有的家长不赞成这样的做法,怕会弄坏孩子的胃,但是其实并不会有影响,因为肠胃不好,是一个长期的坏习惯导致的;冲着这一点,我们也一定要给宝宝养成好好吃饭的习惯。

7.适当加粗粮;多吃粗粮有助于消化吸收

食物越来越精细,对宝宝来说不是太好;这样不仅会娇惯了宝宝的胃,使肠胃蠕动变慢;还会影响宝宝的咀嚼能力和牙的生长,使牙齿变得脆弱。

偶尔吃粗粮,杂粮,比如玉米粥,山芋粥,黑米,小米(最有营养,而且健脾),各种豆类坚果都是不错的选择;

8.对证下药,调理脾胃

还有很多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因为体质不好,导致脾胃弱;这样的宝宝就要慢慢来,先调理脾胃,或健脾,或开胃

介绍一种简单的开胃汤:山楂+红枣熬汤喝,每天喝一杯。

还有一种健脾的食疗方,我觉得很管用的,而且也很有营养!

鸽子+玉竹+山药炖,每周一到两只,吃肉喝汤,味道也不错!(玉竹中药店有卖,一次放几克就够了。)

推荐阅读:

宝宝养肺除秋燥的7种水果

孩子饮食不可口味过重

宝宝吃哪种油会更健康

哪些食物孩子要慎重吃

宝宝的食物不可过于单调

该给宝宝吃哪种米粉好?

新生宝宝睡眠多久才合适?

宝宝枕头使用四个注意事项

本文Hash:a059edbdbedf738e39407f4274d52f3a08244c55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