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灵活运用

摘要:让孩子学会灵活运用,小时候,我随妈妈支商来到了乡下。一天,看到村头有好些人在用竹竿打树上的枣子,我觉得好玩,也跟着大伙儿用竹竿打。打完后,大伙儿把地上的枣子捡起来,参与的人都分了一些,当他们把枣子分给我时,我说:“..

小时候,我随妈妈支商来到了乡下。一天,看到村头有好些人在用竹竿打树上的枣子,我觉得好玩,也跟着大伙儿用竹竿打。打完后,大伙儿把地上的枣子捡起来,参与的人都分了一些,当他们把枣子分给我时,我说:“我不要,妈妈说的,不能吃别人的东西。”这下把大伙都逗乐了,大伙说:“你这可不是吃别人的东西,你这是劳动所得。这树是集体的,我们规定,只要参与了劳动的都有份。”

理论如果不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只能成为僵死的教条。

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攻打长平,守将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他深知秦军远道而来,打持久战粮草将接济不上,便坚守不战。秦昭襄王知道赵括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便到赵军散布这样的议论:“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赵王中计,便准备起用赵括。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赵王不听,坚持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结果四十万赵军,很快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只知道纸上谈兵,不善于随阵应变的主帅,只能是败军之将。

我读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小A揣着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面试通知,兴冲冲地提前十分钟到达了那座大厦的一楼大厅里。当时他很自信,他专业成绩好,年年都拿奖学金。广告公司在这座大厦的十八楼。这座大厦管理很严,两位精神抖擞的保安分立在两个门口旁,他们之间的条形桌上有一块醒目的标牌:“来客请登记。”

小A向前询问:“先生,请问1810房间怎么走?”保安抓起电话,过了一会说:“对不起,1810房间没人。”“不可能吧,”应聘者忙解释,“今天是他们面试的日子,您瞧,我这儿有面试通知。”那位保安又拔了几次:“对不起,先生,1810还是没人;我们不能让您上去,这是规定。”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小A心里虽然着急,也只有耐心地等待,同时祈祷该死的电话能够接通。已经超过约定时间十分钟了,保安又一次彬彬有礼地告诉小A电话没通。小A当时压根也没想到第一次面试就吃了这样的“闭门羹”。面试通知明确规定:“迟到十分钟,取消面试资格。”他犹豫了半天,只得自认倒霉地回到了学校。晚上,小A收到一封电子邮件:“先生,您好!也许您还不知道,今天下午我们就在大厅里对您进行了面试,很遗憾您没通过。您应当注意到那位保安先生根本就没有拨号。大厅里还有别的公用电话,您完全可以自己询问一下。我们虽然规定迟到十分钟取消面试资格,但您为什么立即放弃却不再努力一下呢?……祝您下次成功!”

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不敢有所突破,不善于随机应变的人,只不过是个书呆子。

任何事情都是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理论惟有联系实际才具有生命力。我们不能只重视让孩子啃书本上的知识,要开阔孩子的眼界,多给孩子实践的机会,教育孩子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孩子随机应变的能力。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能够灵活运用知识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材。

关键字:慧心妈妈灵活运用教条

学会运用三句话让孩子更听话

孩子不听话是许多家长的苦恼,我从行为疗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治”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在给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须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其次是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方面领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实际能力。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对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了解得比较全面;有些家长工作忙,跟孩子接触比较少,了解就少。

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他不会做的事。但是,这件事不能太难,应该以“跳起来够得着”为原则,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须能够做得到。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监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陪伴就是监督,同时也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真的不会做,那怎么办呢?放弃肯定是不行的。家长应该协助孩子做。注意,是协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长看孩子不会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亲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孩子不予理睬,母亲一边骂一边把他的房间收拾了。

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还要“额外”的奖励?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经地义!他们只看效果。

所以说,奖罚是必需的。那么,奖和罚哪个更好呢?从“局部”的作用来看,奖和罚没有区别。但是,从长远利益和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讲,奖优于罚。罚可以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为,行为的总量就会减少,变成“无所事事”。奖有利于建立好的行为,而好的行为多了,不良的行为自然就少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奖励会使人变得乐观、积极、自信、卓有成效,惩罚会使人变得悲观、消极、自卑、一事无成。

前面提到,惩罚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其实,奖励也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只是程度轻一些。所以,应该避免单纯的奖励。不要早上下一个命令,晚上回来检查或听汇报。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务,到了年底来验收。这样会滋长“不诚实”的品性。应该把奖励和监督结合起来,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奖励。

学会运用三句话让孩子更听话

孩子不听话是许多家长的苦恼,我从行为疗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治”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在给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须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其次是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方面领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实际能力。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对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了解得比较全面;有些家长工作忙,跟孩子接触比较少,了解就少。

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他不会做的事。但是,这件事不能太难,应该以“跳起来够得着”为原则,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须能够做得到。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监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陪伴就是监督,同时也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真的不会做,那怎么办呢?放弃肯定是不行的。家长应该协助孩子做。注意,是协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长看孩子不会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亲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孩子不予理睬,母亲一边骂一边把他的房间收拾了。

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还要“额外”的奖励?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经地义!他们只看效果。

所以说,奖罚是必需的。那么,奖和罚哪个更好呢?从“局部”的作用来看,奖和罚没有区别。但是,从长远利益和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讲,奖优于罚。罚可以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为,行为的总量就会减少,变成“无所事事”。奖有利于建立好的行为,而好的行为多了,不良的行为自然就少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奖励会使人变得乐观、积极、自信、卓有成效,惩罚会使人变得悲观、消极、自卑、一事无成。

前面提到,惩罚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其实,奖励也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只是程度轻一些。所以,应该避免单纯的奖励。不要早上下一个命令,晚上回来检查或听汇报。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务,到了年底来验收。这样会滋长“不诚实”的品性。应该把奖励和监督结合起来,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奖励。

本文Hash:b6fca669b38b895d5bc1ff3a532939a87202af0a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