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26宽容孩子的失误

摘要:细节26宽容孩子的失误,张先生非常喜欢汽车。终于,他用近十年的积蓄买了一辆银白色的汽车,并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看待。一天,张先生在院子里清洗他的宝贝汽车。突然,屋子里的电话响了,于是就他回到屋里接电话。这..

张先生非常喜欢汽车。终于,他用近十年的积蓄买了一辆银白色的汽车,并把它当成宝贝一样看待。

一天,张先生在院子里清洗他的宝贝汽车。突然,屋子里的电话响了,于是就他回到屋里接电话。

这时,张先生6岁的儿子从幼儿园回来了,他看到了爸爸的汽车,突然有一个想法:他想把今天在幼儿园学的画画到爸爸的汽车上,作为送给爸爸的礼物。于是,他拿起一块小砖块,在爸爸的汽车上认真地画了起来。

爸爸接完电话,重新回到院子里时,他看到自己心爱的汽车上被儿子画得乱七八糟。他一下子震怒了,震怒让他失去理智,他拿起旁边的榔头,狠狠地向儿子的右手砸去。一下,两下……儿子发出一阵阵惨叫声。

后来,儿子被送进了医院。右手因伤势过重,已经无法再保留了,只好做了截肢手术。儿子醒来之后,还可怜巴巴地望着爸爸,说:“我知道错了,我想把那幅画送给你作为礼物,我以后不在你的汽车上画画了!”

这时,张先生只能后悔莫及、痛不欲生了。

这个故事令人痛心,教训更是惨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小心摔坏东西、损坏东西的事情非常常见。对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破坏,孩子也非常后悔和难过,甚至感到恐惧。

这时,家长应该宽容和安慰孩子,而不是批评和指责。批评和指责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造成孩子对父母感情的疏远。以后再发生这种事情,他们可能会故意隐瞒父母,从而使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

赏识孩子,应该对孩子不小心的行为给予宽容。这样不仅可以安慰孩子的心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这件事情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而一味地训斥和打骂,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却淡忘了事件本身。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因为好意而不小心给父母造成伤害,这时候,父母的宽容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要做到在宽容中教育孩子,真正让孩子吸取教训。

上述案例中儿子的行为就是出于一个美好的愿望,只是在方式上出现了失误,而绝非恶意。作为父母,对孩子这样的过失该如何应对?

再贵重的物品都比不过孩子重要!同样是孩子乱画的故事,但结局却是不一样的:

陈莉刚搬了新家,看着刚装饰好的新房,她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一天晚上,她和老公都要加班,只好让女儿自己在家。陈莉回到家后,发现洁白的墙壁上被女儿画得乱七八糟,还写上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几个大字。

女儿看到妈妈回来了,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画得好吗?”

陈莉看着女儿兴奋的表情,放弃了本来训斥女儿的想法,和蔼地对女儿说:“你画得真好,谢谢你,爸爸妈妈也同样爱你。不过,你看这洁白的墙壁,被你画上了画,写上了字,就像别人在你白白的小脸上写字一样,你会高兴吗?所以说墙壁也会非常难受的。以后记住不要在墙上画画,应该在纸上画,最好是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那样多好啊。”

女儿看看被自己画得乱七八糟的墙壁,又摸摸自己的脸,羞愧地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

“嗯,这才是妈妈的乖女儿。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所以妈妈不怪你。不过星期天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墙壁洗脸,好吗?”

“好啊,我要给墙壁洗脸,让它干干净净的。”女儿拍着小手说。

当 子本意正确、方式错误的时候,父母首先应该对孩子的本意给予赏识,然后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并教给他正确的方法,指导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受到父母赏识、宽容和教育的孩子,会在愉快中接受父母的建议,时刻记住自己的失误,并在以后逐步改进或改正。

当孩子不小心损坏了家里的物品或家具,父母不要对孩子发火,而应该给他们宽容和安慰。告诉他们:“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以后注意点哦!”

当孩子出于好意却做了坏事,造成比较大的损失时,不要暴跳如雷,甚至伤害孩子。应该告诉孩子:“谢谢你的好意,但是你的方法错了,结果让父母非常伤脑筋,以后应该这样……”

关键字:宽容理解赏识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

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父母,越能了解孩子当前的状态,就越能使自己的教育切中要点,也能使孩子感到被认同的愉悦。

然而,平时,孩子们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俯低视角细心的体会。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姥姥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姥姥笑到:"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二、实施破坏不是错

生活镜像:

洲洲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毁过爸爸的稿纸,拆散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对洲洲大声地指责,试图阻止他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的确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三、重复不仅是为记忆

生活镜像:

艺可妈觉得很奇怪:给艺可讲的《灰姑娘》故事,孩子听了多少次也没听烦,每晚,艺可总是缠着妈妈讲《灰姑娘》的故事,从不间断。妈妈表示:妈妈知道你记住了,不用读了。但艺可还是不罢休。

专家分析: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特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堆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刺激、记忆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孩子的智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力量,当重复到达了一定程度时,新的状态就会爆发出来。另外,孩子在听熟悉的事物时,对事物的预见会给他们带来信心与安全感。

四、依恋与自理并不矛盾

生活镜像:

甜甜爸妈十分重视培养她的自理能力,从不让甜甜粘着自己。在甜甜很小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吃饭、穿衣,甚至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儿园锻炼。

专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经过了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健全人格。从心理发育上说,孩子很需要被重视,这与他们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教子感言:

父母不宜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仔细考虑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掂一掂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像是一本书的作者,父母越有兴趣读他的作品,他就越有动力将这本书写得更加精彩。

父母容易误解孩子的细节

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父母,越能了解孩子当前的状态,就越能使自己的教育切中要点,也能使孩子感到被认同的愉悦。

然而,平时,孩子们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俯低视角细心的体会。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姥姥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姥姥笑到:"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二、实施破坏不是错

生活镜像:

洲洲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毁过爸爸的稿纸,拆散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对洲洲大声地指责,试图阻止他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的确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三、重复不仅是为记忆

生活镜像:

艺可妈觉得很奇怪:给艺可讲的《灰姑娘》故事,孩子听了多少次也没听烦,每晚,艺可总是缠着妈妈讲《灰姑娘》的故事,从不间断。妈妈表示:妈妈知道你记住了,不用读了。但艺可还是不罢休。

专家分析: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特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堆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刺激、记忆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孩子的智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力量,当重复到达了一定程度时,新的状态就会爆发出来。另外,孩子在听熟悉的事物时,对事物的预见会给他们带来信心与安全感。

四、依恋与自理并不矛盾

生活镜像:

甜甜爸妈十分重视培养她的自理能力,从不让甜甜粘着自己。在甜甜很小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吃饭、穿衣,甚至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儿园锻炼。

专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经过了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健全人格。从心理发育上说,孩子很需要被重视,这与他们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教子感言:

父母不宜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仔细考虑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掂一掂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像是一本书的作者,父母越有兴趣读他的作品,他就越有动力将这本书写得更加精彩。

本文Hash:9d0ab325b5a5d70913f7e01dc17e51f0e3b6897a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