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乎意料的表现

前不久,儿子所在的托儿所搞了一次亲子活动。作为妈妈,我欣然地参加了。

在前往托儿所的路上,我的心情格外好,我一边走,一边还在想着如何与儿子一同齐心协力做游戏、儿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如何与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然而,这一切的好心情却由于儿子在亲子活动中出乎我意料之外的表现而荡然无存,留给我的是好几天的思考。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儿子在那天的表现吧。

活动是在下午进行的。当接受邀请的家长们都在教室的四周坐好之后,老师招呼所有的小朋友们在教室的中间围了个圈,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以一首“找朋友”的歌曲拉开了本次亲子活动的序幕。然而,正当所有的小朋友都围着老师一起唱歌时,我的儿子却不在其中,只见他绕着小朋友们的圈子正疯狂地跑着,边跑嘴巴还在边“啊啊啊……”地大叫着。我看情景不对,赶忙在一旁制止他。可是他把我的话当耳边风,还在一圈接一圈地跑着。更甚者,在他跑了五六圈之后,他竟跪下来接着用膝盖“跑”……所有的家长都在一旁看着他笑,我则满脸通红。终于,逮了个机会,我把他抓住了,不允许他继续乱跑了。可是,他不跑了,但仍然不归队。其他的小朋友继续和老师一起做游戏,而他却躲到一旁去看书了,不管周围的喧闹,任凭我如何劝说都不愿出来。无奈,我只好让他选择他自己喜欢的活动。但是,当老师拿出准备好的蛋糕,正在给小朋友讲解蛋糕中图形的含义时,儿子却从教室一旁的图书角冲了出来,挤进人群,伸出小手指,从蛋糕上刮下一点奶油来舔。此时其他的小朋友也纷纷效仿,用手指戳蛋糕、舔奶油,这场面引起了周围家长们的哄然大笑。望着这个“毫无组织纪律性”的儿子,我有些生气,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会与众不同?一切都是这么地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无法知道儿子当时真正的想法,毕竟他还小,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还无法完全和你沟通。他究竟为何如此反常呢?

一句话解读——

一般而言,2~3岁的婴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他们有着强烈的认识自己,表现自己的愿望,在和周围人接触的过程中,往往喜欢自我中心,甚至非常叛逆。

文中的宝宝在参加集体活动时表现出很强的自我中心,和老师的要求格格不入,把妈妈的话当耳边风,和小朋友们的行为不一致,这是他这个年龄段的特征。面对孩子的独立反抗,爸爸妈妈应该有自己的应对措施。

●了解孩子反抗的原因

爸妈的建议不被孩子采纳,是因为爸妈没有说清要求,还是孩子正被眼前的游戏所吸引?爸妈可以根据不同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一则直截了当提出要求:如:“今天你在家做值日生,我们一起摆碗筷。”另则给孩子留点时间结束手中的游戏,接着再参与另一个活动,当然家长要说明另一个活动有趣在哪里。家长借用转移孩子兴趣的方法,达到吸引孩子的目的。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爸妈了解了孩子反抗期的特点后,可以因势利导,不要强求孩子。一旦孩子采纳了你的合理建议,爸妈可以适时表扬孩子,让孩子体会到成功感,对自己更有信心。

●不要过分约束孩子

有些孩子的放纵和捣乱行为可能是爸妈过于宠爱造成;有部分孩子则相反:爸妈过于约束孩子,用高压甚至军事化训练方式使孩子服从自己,更加重了孩子的逆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捣蛋鬼、多动儿的形象出现在爸妈面前,引起爸妈的烦恼。爸妈应该适度调整自己的教育形式,创设一个宽松、理解、民主的氛围,适当给孩子宣泄和活动 的机会,和孩子平等交往。

给本文妈咪的建议:

在文中,妈咪怀着高兴的心情带孩子参加亲子活动,想象着活动给孩子带来的收获。除了这些,妈妈还可以给孩子做更多的心理准备工作,如和孩子一同想象有哪些活动,该怎样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如果爸妈了解自己的孩子很有个性,可能比较叛逆,则要有些针对性的准备。爸妈可以在活动之前先教会孩子在集体中做游戏时,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如果爸妈在活动前未雨绸缪,给孩子事先定好契约,相信孩子的表现就不会“失常”。

面对孩子的异常表现,本文妈咪提出了很多忧虑“儿子为何如此反常”,“他为何与众不同”?这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爸妈的教养模式,比如孩子的真正兴趣所在,爸妈都要认真考虑。

专家提议一:了解孩子真正的兴趣

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时,妈妈发现了自己的孩子虽然不能在集体中正常参与活动,但却会自己躲到一边去看书,可见,此时孩子的兴趣不在集体活动中。爸爸妈妈可以在日常活动中仔细观察孩子,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安排有趣的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对于有个性的孩子,爸妈更要言传身教,教育目标要一致,还要耐心设计教育方案,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法,发扬他闪光的行为,帮助孩子纠正不合适的行为。

专家提议二:从小培养孩子的个性

一个三岁不到的孩子,家长究竟了解他多少?孩子什么行为好?什么行为不好?家长该怎样教育孩子做个“乖宝宝”?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教育方案最好呢?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撰写过《一个婴儿的传略》:一百多年前,一位妇人带着两岁半的孩子来到达尔文的家中。妇人问:“尊敬的先生,我现在给孩子开始进行教育,是不是太早了一点?”达尔文答:“不,女士,您已经迟了,整整迟了两年半。”

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任务应该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有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只管做好养育工作,让孩子吃饱,穿好即可。殊不知,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家庭这个小社会环境中,孩子在和家长的交往中,学习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家长的不同教养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此,爸妈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

本期解读专家——钱琴珍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讲师心理学在读博士(撰文/林东华)

爸爸故意将4岁儿子丢超市,孩子的表现出乎意料!

那天,全家一起去逛超市,超市位于一个大型商业广场的三楼。在收银的时候,孩子还蹲在离收银台十来米远的海鲜区域看鱼缸里的鱼虾。不知怎的,爸爸突然心血来潮和妈妈说咱们先躲起来,看看孩子发现自己“走丢”后会是什么反应。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通过这次经历给孩子一点经验教训,然后再顺势进行安全教育。妈妈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爸爸付完钱一把拉起妈妈就躲到了超市一旁的一个狭窄角落,那里可以看到孩子,但也不易被发现,毕竟商场到处是人。只见文文继续蹲了一两分钟后,站起来转身,结果没看到爸爸妈妈,他在周边来回跑了两趟,每个货柜走道里都看了一眼,然后跑到前排的十来个收银台一路小跑找了一遍,这下意识到自己走丢了。妈妈以为孩子会哭,结果很出人意料,文文没犹豫多久,径直就从收银台走了出来,走了大概一二十米远,找到一个穿保安制服的叔叔,说了大概半分钟吧,然后就看到他跟着保安叔叔一起乘电梯到了商场的一楼。爸爸妈妈们一路跟随,原来保安把文文带到了商场的广播台,只见一位阿姨询问了几句,然后广播就响起来了:下面插播一条寻人启事,XXX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请注意,您的孩子正在商场一楼广播台等您,请您听到广播后立刻到广播台,谢谢!……整个过程太出乎爸爸妈妈的意料了,原以为可以给孩子人为制造点经验教训,哪料到孩子三五下就解决了!事后,爸爸问文文,当时怎么想到要找保安叔叔的,孩子的回答很简单:“幼儿园老师教的呀!”原来,在幼儿园老师专门给孩子们讲过如何辨别保安制服和警察服,也给孩子们看过很多这些服装的图片。老师告诉孩子们,当自己在商场或者人流多的地方走丢了,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千万不能哭鼻子,要赶紧找找有没有穿这些制服的叔叔,如果找到了,首先问:“叔叔您是保安吗?”如果对方说是,那么你就告诉叔叔自己走丢了,找不到爸爸妈妈了,然后请叔叔帮忙。生活中,孩子意外走丢了,很多时候并不是被人贩子拐跑了,而是孩子一时贪玩加上爸妈大意导致暂时失去了联系。所以,这个小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当孩子在人流多的地方走丢了,千万告诉孩子别大哭,不然小心被坏人充当好心人盯上了。第一时间学会去找保安或者警察帮助自己,是最稳妥的办法,如果孩子还能记得爸爸妈妈的电话,那就更加容易联系上了。家长从孩子懂事起就应该教会孩子下面这几个基本小技能:第一,教孩子记住自己的详细住址,以及自己和父母的名字。第二,教孩子熟记亲人的电话号码。第三,教孩子拨打紧急电话号码。应该教会孩子拨打110求助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救护电话,遇到相应紧急情况万一爸爸妈妈的电话想不起来,可以第一时间拨打这些电话求助。第四,教孩子识别好人和坏人。这些知识只能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慢慢渗透。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识别保安人员、警察、马路交警或者一些大型超市、营业场所的工作人员等等。第五,发现自己走丢后,一定要尽量在附近范围内活动,千万别走远了。

爸爸故意将4岁儿子丢超市,孩子的表现出乎意料!

那天,全家一起去逛超市,超市位于一个大型商业广场的三楼。在收银的时候,孩子还蹲在离收银台十来米远的海鲜区域看鱼缸里的鱼虾。不知怎的,爸爸突然心血来潮和妈妈说咱们先躲起来,看看孩子发现自己“走丢”后会是什么反应。这样一来,说不定还能通过这次经历给孩子一点经验教训,然后再顺势进行安全教育。妈妈还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爸爸付完钱一把拉起妈妈就躲到了超市一旁的一个狭窄角落,那里可以看到孩子,但也不易被发现,毕竟商场到处是人。只见文文继续蹲了一两分钟后,站起来转身,结果没看到爸爸妈妈,他在周边来回跑了两趟,每个货柜走道里都看了一眼,然后跑到前排的十来个收银台一路小跑找了一遍,这下意识到自己走丢了。妈妈以为孩子会哭,结果很出人意料,文文没犹豫多久,径直就从收银台走了出来,走了大概一二十米远,找到一个穿保安制服的叔叔,说了大概半分钟吧,然后就看到他跟着保安叔叔一起乘电梯到了商场的一楼。爸爸妈妈们一路跟随,原来保安把文文带到了商场的广播台,只见一位阿姨询问了几句,然后广播就响起来了:下面插播一条寻人启事,XXX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请注意,您的孩子正在商场一楼广播台等您,请您听到广播后立刻到广播台,谢谢!……整个过程太出乎爸爸妈妈的意料了,原以为可以给孩子人为制造点经验教训,哪料到孩子三五下就解决了!事后,爸爸问文文,当时怎么想到要找保安叔叔的,孩子的回答很简单:“幼儿园老师教的呀!”原来,在幼儿园老师专门给孩子们讲过如何辨别保安制服和警察服,也给孩子们看过很多这些服装的图片。老师告诉孩子们,当自己在商场或者人流多的地方走丢了,找不到爸爸妈妈了,千万不能哭鼻子,要赶紧找找有没有穿这些制服的叔叔,如果找到了,首先问:“叔叔您是保安吗?”如果对方说是,那么你就告诉叔叔自己走丢了,找不到爸爸妈妈了,然后请叔叔帮忙。生活中,孩子意外走丢了,很多时候并不是被人贩子拐跑了,而是孩子一时贪玩加上爸妈大意导致暂时失去了联系。所以,这个小故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当孩子在人流多的地方走丢了,千万告诉孩子别大哭,不然小心被坏人充当好心人盯上了。第一时间学会去找保安或者警察帮助自己,是最稳妥的办法,如果孩子还能记得爸爸妈妈的电话,那就更加容易联系上了。家长从孩子懂事起就应该教会孩子下面这几个基本小技能:第一,教孩子记住自己的详细住址,以及自己和父母的名字。第二,教孩子熟记亲人的电话号码。第三,教孩子拨打紧急电话号码。应该教会孩子拨打110求助电话,119火警电话,120救护电话,遇到相应紧急情况万一爸爸妈妈的电话想不起来,可以第一时间拨打这些电话求助。第四,教孩子识别好人和坏人。这些知识只能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慢慢渗透。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识别保安人员、警察、马路交警或者一些大型超市、营业场所的工作人员等等。第五,发现自己走丢后,一定要尽量在附近范围内活动,千万别走远了。

本文Hash:2d60a6ace978ee040686a79895362b356a3cbd7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