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天气 为宝宝赶走万千病魔大军

  “防不胜防”多种疾病同时入侵

  气温湿热变化无常,导致小儿溃疡多发。有的孩子口腔上腭、两侧出现红肿,严重时还出现溃烂的情况,和这段时间天气无常、湿气较重有关,宝宝口腔感染到病毒细菌,中医叫“口疮”。口腔溃疡初发时家长若不细心则不容易发现,到后来孩子经常哭闹,不愿进食,舌面、舌尖、齿龈或上腭出现黄白色如豆粒样溃疡点,或者有流涎甚至出血等相关症状才去医院,这时病情已发展到比较严重了。

  潮湿的环境给细菌的生长繁殖带来了有利的条件,这时候,湿疹也缠上了宝宝娇嫩的身躯。如果患上湿疹,一般会出现皮肤瘙痒、皮肤溃烂的症状。引起婴儿湿疹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化,婴儿一时难以适应所致,如果处在哺乳期的母亲食用了鱼虾、海鲜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则会使婴儿的湿疹增多或加重。

  闷热潮湿的天气还会致使宝宝体内湿气过重,引发脾胃虚弱等症状。孩子脾胃虚弱主要表现在: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面色脏白,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虽然脾虚本不是什么大病,但若不注意保养与调理,时间长了会严重会阻碍宝宝的生长发育。

  “祸不单行” 怎样同时击退多种病菌?

  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若是口腔溃疡,平时应多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早晚和饭后坚持漱口刷牙,调节饮食,多让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多喝水,也可以口服甘草锌颗粒缓解。

  如果婴儿发生了湿疹,首先应注意湿疹局部保持干燥、清洁,不能用肥皂或热水烫冼,还可在局部外擦脱敏、止痒的霜剂,但切忌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脾胃虚弱,关键还要除湿气。年幼的宝宝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奶糊、米糊。或用上好的小米放花生红枣慢火熬粥,每天喝三次,一次半奶瓶以上,最好不要放糖。睡前也可添加一次,也有助于睡眠。也可放少量的茯苓粉,或直接熬水煮粥,有健脾去湿气的功效。

  除了上述的预防措施和治疗办法。妈妈还需要注意关注宝宝的营养状况,医学专家提醒:和婴幼儿免疫力相关的营养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 D、锌、铁等,平时注意摄取充足的营养素有助于提高宝宝的机体抵抗力。我国儿童目前营养素缺乏问题严重,尤其是维生素A,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0-6岁儿童中超过半数的比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A摄入不足问题,而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发生率更高,接近80%。所以医生会建议家长们在宝宝出生15天左右服用伊可新这类维生素AD滴剂,在促进钙吸收的同时,还能起到提高抵抗力的作用。不管是天气原因还是环境诱发的多种疾病,关键还在提高宝宝的免疫力,提高免疫力,才能有效抵御多种病菌和疾病的入侵。维生素A还有助于巨噬细胞、T细胞和抗体的产生,对提高宝宝的抵抗力有很大帮助。维生素A缺乏的儿童发热、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腹泻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血清维生素A正常的儿童,也就是说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孩子的免疫力下降,当给予维生素A辅助治疗后,这些孩子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就会大大降低。

  不仅维生素A能提高婴幼儿免疫能力,维生素D也对增强免疫系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维生素 D 对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十分重要,但全球有半数人口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的免疫系统杀伤T细胞在对抗感染时没有足够的战斗力。因此,为婴儿补充维生素D对提高免疫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妈妈应该及时为宝宝同时补充维生素A和维生素D,二者协同促进婴幼儿免疫功能,才更能有效的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久久健康网母婴频道的小编温馨提示:密切关注宝宝健康,提高宝宝免疫力,共度高温湿热天气。爸爸妈妈们要一起努力,为宝宝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宝宝击退万千病魔大军,茁壮成长好身体!

  (编辑:荀满满)

大热天帮宝宝赶走夏季常见病

摘要:大热天帮宝宝赶走夏季常见病,●肠道疾病:把好“病从口入”关夏季,幼儿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此类疾病多以细菌感染为主,因为气温高,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饮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儿肠道..

●肠道疾病:把好“病从口入”关

夏季,幼儿易患急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等肠道疾病。此类疾病多以细菌感染为主,因为气温高,病菌繁殖快,各种食物、饮品很容易受到病菌的污染,加上幼儿肠道的抵抗力弱,自我保健意识差,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就易患病。另外,受凉受热、过食冷饮、暴饮暴食都会导致孩子们的消化功能紊乱,继而招惹肠道疾病。

患了肠道疾病后,除了应按医生的要求治疗外,家庭护理也很重要。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马丙祥说,腹泻的孩子,每次大便后父母要用温水为他们洗屁股,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很重要,可少量多次服用口服补液或糖盐水。饮食上以米汤、去油肉汤、去脂的牛奶及酸奶、稀饭、软面汤等为主。忌食刺激性食物、发酵和胀气的食物、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并要做到少食多餐。

预防肠道疾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避免孩子暴饮暴食,让孩子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前要洗净、削皮,不喝生水,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尽量少吃冷饮和街头小吃,放入冰箱的剩饭菜,要重新热透再食用。

●呼吸道感染:尽量少去密闭公共场所

夏季气温高,导致食物变质周期加快,细菌生长、繁殖也更加迅速。而且现在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喜欢使用空调,这样一来就使房间长期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里,空气不流通,也就容易使各种呼吸道病毒留在了室内,儿童由于自身的抵抗力较差,病毒、细菌也就容易乘虚而入,让孩子们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马丙祥指出,防治呼吸道感染的要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家长应尽量少带儿童去那些人多、空气不好的公共场所。因为这些地方人流量大,细菌繁殖迅速,空气流通不畅。其次,如果家里已经有感冒的大人,应尽量避免与宝宝接触,或戴上口罩杜绝传染给小孩。再次,应让孩子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最后,夏季要让孩子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以调节肠胃功能,保持抵抗力。

在家里使用空调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温度不宜调得过低,26℃左右即可。二是尽量不要使小孩长时间待在密闭的空调房间内,开空调时最好让一个门窗打开以保持空气流通。三是不要让孩子待在出风口处,防止感冒。四是每天最好保证小孩有一到两个小时的室外运动时间。

●皮肤病: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

夏季,由于儿童的皮肤细嫩,易受病毒、细菌的侵袭,引起局部皮肤发红、发炎、生痱子。一般来说,痱子多见于孩子们的头、面、颈、前胸及臀部,发病时有瘙痒感及轻微的烧灼感,容易形成囊肿和毛囊炎。抓破后,又很容易成为脓疱疮。脓疱疮属于传染性皮肤病,重症的孩子会发生邻近的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有的还会并发败血症、风湿热及小儿急性肾炎。

预防痱子和脓疱疮的主要措施是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已有痱子的孩子,尽量不要让他们挠抓,也不能用凉水或肥皂水清洗、刺激,可以用温水洗浴或搽止痒剂。另外,要让孩子多喝水,多喝些绿豆汤、冬瓜汤、西瓜汁、金银花露等,好起到祛暑、除湿、解毒的作用。对患了脓疱疮的孩子,要勤洗澡、勤剪指甲,脓疱疮处涂紫药水、金霉素、新霉素等 膏,切忌滥用“肤轻松”等激素类软膏,以防皮损扩散,加重病情。对于一些精神差,食欲不振、面部微肿的幼儿,要警惕并发急性肾炎,需要做尿常规检查,确诊为肾炎者,应尽早治疗。

●泌尿系感染:少穿开裆裤勤换尿布

泌尿系统感染是夏季儿童尤其是女孩的常见疾病,据郑州市儿童医院肾病风湿科副主任医师刘翠华介绍,这与女童生理特点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较小的婴幼儿不能控制排尿、排便,需要使用尿布,因此尿道口常常受到粪便污染。另一方面,宝宝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差,容易被病菌所侵扰,进一步破坏尿道周围的防御屏障,导致细菌侵入引起尿路感染。

刘翠华说,儿童尿路感染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即膀胱刺激症状,但据临床观察,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多表现为发热、拒奶、苍白、呕吐、腹泻、腹胀、体重增长缓慢、呆滞少动、抽搐、黄疸等全身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则比较罕见,因此很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诊断时,医生多通过尿液样本来确诊,确诊后对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尿路感染的治疗一定要保证足够的疗程。

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尽量不让幼儿穿开裆裤,婴儿要勤换尿布,便后及时帮宝宝清洗臀部,保持清洁。女孩清洗外阴时应从前向后擦洗。出现腹泻、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时,一定要积极治疗,以免细菌通过血液循环侵入尿道引起感染。

●中暑:开窗通风调节室温

夏季气温高,儿童在室外活动时间过长的话极易发生中暑。一旦发现孩子大量出汗、头昏、眼花、耳鸣、胸闷、心慌、乏力、体温略升高时,就表明已经出现中暑先兆了;如果体温持续升到了38.5℃以上,并有心跳加快、脉搏变细及尿液减少等早期循环衰竭情况,那就是进入了轻度中暑阶段;如果有高热、躁动、说胡话、抽筋、昏迷、无尿及呼吸循环衰竭,那就是重度中暑阶段了。

救治的要点是,首先将中暑的孩子移到凉爽处,用比孩子体温低两摄氏度左右的水给孩子浸浴,每次浸30分钟,每日两次。体温高时可用酒精加等量水擦颈部、腋下、腹股沟和四肢。可饮用盐开水、西瓜汁、5%糖开水等,也可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必要时给一些退热药。

预防幼儿中暑,居室要注意开窗通风,用电风扇或空调降低室温。给孩子穿宽松透气的服装,勤洗澡、勤换衣、勤喝水。户外活动时,避开强烈阳光,正午前后两小时最好不要外出,外出时戴遮阳帽。

天气虽冷,但千万别“热着”宝宝

  宝宝自身的体温调控系统还不完善,体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小婴儿又不会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学习一些婴幼儿的保健知识,在寒冷的季节里,既不能让宝宝受冻着凉,也不能让宝宝因保暖过度而导致“中暑”。

  十几年前的冬天,我姐姐的女儿出生了。一天回家,看见姐姐在哭,说女儿发烧了,不知怎么办,正等我来处理呢。小侄女躺在床上,身上盖着厚厚的两层被子,小脸通红通红的,用手一摸额头,滚烫的,还有汗。姐姐告诉我,刚测过体温,是38℃。我掀开宝宝盖的两层被子,发现她还穿着厚厚的棉衣棉裤,而且脚下还放着热水袋。虽然是冬天,房间里的温度并不低,家里为了取暖还生了炉子。看着眼前的一切,我判断宝宝的发热应属于“闷热综合症”,这是由于宝宝衣服穿得太多,被子盖得太严实,从而形成一种高热、缺氧的小环境,时间稍长便会出现“中暑”现象。婴儿长时间处于这种较高温度的小气候中,身体散热困难,所以会出现高热大汗,严重者还会脱水,甚至循环衰弱,每年冬天都有婴儿因为过度“闷热”而致死的情况。

  小侄女的发烧是“捂”出来的。我掀掉她的被子,解开棉衣棉裤的扣子,让她透透气、散散热,再多喂她一些温开水,不到半小时,小侄女的脸就不红了,身上也不那么烫了,一测体温:37.5℃。等她的身体没汗了,再洗个温水澡。洗完澡、吃过奶,小侄女就安静地睡着了,这时再测体温,已降到36.8℃,完全正常了。

  宝宝自身的体温调控系统还不完善,体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小婴儿又不会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年轻的父母们一定要学习一些婴幼儿的保健知识,在寒冷的冬天里,既不能让宝宝受冻着凉,也不能让宝宝因保暖过度而导致“中暑”。

  怎样判断宝宝是否穿的太多或盖的太多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摸宝宝的小手。如果宝宝的小手是凉的,那么说明穿的太少了;宝宝睡觉时小手是凉的,也说明盖的太少了。如果宝宝的小手热乎乎的,手心都出汗了,那宝宝肯定是穿多了或盖多了,爸爸妈妈就要及时给宝宝减去一些衣物,直到宝宝的小手是温热的、没有汗。

  另外,妈妈与宝宝应分被窝睡。妈妈搂着宝宝睡觉,宝宝的头常被蒙在被窝里,这样的话,婴儿就处于有限的呼吸空间内,极易导致缺氧。而且被窝里温度较高,婴儿长时间处于这种较高温度的小气候中,容易发生高热、大汗,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宝宝睡觉时千万不要在其头上盖上毛巾等物品,因为宝宝的小手在乱动时会把这些东西盖在脸上,从而捂住口鼻造成危险。多数小婴儿在冬天睡觉时戴一顶帽子,爸爸妈妈需要注意的是帽子的大小一定要合适、千万不能大,因为宝宝在睡觉时经常转动头,帽子太大了就会捂着宝宝的口鼻。

  父母在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白天还是好好的,晚上一觉醒来却是大汗淋漓、脸色发紫、神志不清、双眼呆滞,这些都是由于衣服穿得过多、被子盖得太厚或睡觉时被子蒙住头引起的。出现了这些情况,父母不要惊慌失措,先赶快将婴儿移出被窝,放置于空气新鲜的地方,让宝宝改善缺氧的状况。如果宝宝同时还发着高烧,可以帮其松开衣服、擦干汗水或用温水擦浴,更换湿衣服,也可在宝宝头部枕个冷水袋散热,以保护大脑。以上整个操作过程应注意适当保暖,并要给宝宝喂些温开水,以及时补充水分。采取这些应急措施后,再立即将宝宝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父母们请记住,遇到此种情况引起的高烧,不能给宝宝用退热剂,因为这样会使患儿出汗更多,脱水状况加重,病情恶化。

  如果宝宝的手脚冰冷、呼吸不规则或无呼吸,刺激后无反应,应立即清除其口鼻分泌物、做人工呼吸,必要时加做体外心脏按摩,同时就近送医院抢救,尽力挽救患儿生命。

本文Hash:b342e864eebdcdf5853acd29059aa66f4e81458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