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何容易患鹅口疮

由于新生儿免疫机能低下,分娩时经过产道感染或生后喂养因奶瓶、奶嘴消毒不严,或用不洁之物揩洗口腔而感染鹅口疮,也可经不洁之母亲奶头而感染鹅口疮。

过长时间服用抗生素,致使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紊乱,也是鹅口疮的发病原因之一。

新生儿鹅口疮轻者仅在口腔两颊粘膜上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物,很像奶凝块的模样,如果发展下去将遍及全口腔粘膜,宝宝虽然饥饿,哭闹觅食,但奶到嘴里却因疼痛摇头拒食、不肯吸吮。

严重时可引起的口腔霉菌感染,并蔓延到下消化道,引起霉菌性肠炎。

预防治疗鹅口疮,首先对产妇的阴道霉菌病应积极治疗,新生儿出生后对所用食具应严格进行煮沸消毒。当发现宝宝口腔内有类似奶瓣的斑块时,不要随便揩洗,以免粘膜损伤引起感染。

治疗鹅口疮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市售紫药水涂患处,每日1至2次,如果仍不见好转,再用制霉菌素涂抹,一般几天就可治愈。万万不可用布去擦,以免继发细菌感染。

新生儿口腔不洁易患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正常人的口腔、肠道、皮肤和阴道等部位也有白色念珠菌存在,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只有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滥用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情况下才会发病。

新生儿通常是在分娩过程中,感染母亲阴道内的念珠菌而发病的,也有时是婴儿接触了被白色念珠菌污染的生活用具如奶嘴、毛巾等而患病。在滥用广谱抗生素时,有可能杀灭了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细菌,白色念珠菌就会大量繁殖,医学上叫做菌丛失调,这时也会发病。

一般婴儿鹅口疮发病很快,但全身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发热,烦燥不安,哭闹,有的孩子不爱吃东西,但多数并不影响哺乳。发病初期,口腔粘膜充血发红,1~2天后,在舌、唇和颊粘膜等处,出现散在的白色斑点状、凝乳样物,有的状如白膜,稍微突出于粘膜表面,和凝乳块不同的是这些白膜不能被擦拭干净。

如果强行剥去白膜,创面会渗血。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时,白色斑点会很快蔓延整至个舌背、唇、颊、腭部粘膜,形成片状。较大的儿童感染白色念珠菌,常常局限在口腔的某一部位,多见于口角,表现为双侧口角糜烂,特别在寒冷干燥的季节,常常由于口角干裂而继发念珠菌感染。

发现婴儿患鹅口疮要及时到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治疗,在门诊常遇到将本病误诊为其它口腔感染的情况,如有的患儿表现为粘膜充血比较明显可能会被误诊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性口炎,由于用药不当或自行使用抗生素,反使病情加重。因为本病发展较快,如果处理不当,可蔓延到咽部,食管和喉头,出现声音嘶哑,甚至发生吞咽和呼吸困难。

温馨提醒:

鹅口疮很容易复发,因此哺乳的母亲要经常清洁乳头,奶瓶,婴儿用过的其它物品也要经常清洗或消毒。

为何奶嘴不卫生易患鹅口疮

口腔鹅口疮是由于新生儿免疫机能低下而引起的口腔霉菌感染,严重者霉菌可以蔓延到下消化道,引起霉菌性肠炎。

奶嘴或奶瓶消毒不干净,可造成幼儿长鹅口疮。

一般是经过产道感染或因奶瓶、塑胶奶嘴消毒不严,或用不洁之物揩洗口腔而感染,也可经不洁之母亲奶头而感染。

轻者仅在口腔两颊粘膜上可见白色点状或片状物,很像奶凝块的模样,严重者遍及全口腔粘膜,影响吃奶。

虽然饥饿,哭闹觅食,但奶到嘴里却因疼痛摇头拒食、不肯吸吮。这时应耐心用小匙慢慢喂奶,以保证营养。

治疗鹅口疮,最简便的方法是用市售紫药水涂患处,每日1至2次,如果仍不见好转,再用制霉菌素涂抹,一般几天就可治愈。万万不可用布去擦,以免继发细菌感染。

预防鹅口疮,首先对产妇的阴道霉菌病应积极治疗,对所用食具应严格进行煮沸消毒,不要随便揩洗口腔,以免粘膜损伤引起感染。服用抗生素时间过长,致使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紊乱,也是鹅口疮的发病原因,因此对新生儿不能乱用药。

本文Hash:b9116d41705cc0e62edf58eabc1e1ed7cb8f5d4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