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为何易患全身感染败血症

新生儿为何易患全身感染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听着可怕,但它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是由于新生儿败血症的表现不典型,也缺乏特异性,所以常被家长忽视。下面我们来看看母婴专家的介绍:

出生前感染:如在母亲妊娠后期存在感染,如绒毛膜炎、泌尿道感染,可直接导致宝宝宫内感染;

出生时感染:宝宝出生时,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或是接生时消毒不严,均可导致出生时感染;

揭秘:新生儿为何易患败血症

  患败血症的新生儿可表现为原有的黄疸加重,体温不稳定多数发热,但有时体温正常或不升高。常有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有的烦躁或嗜睡、哭闹不安、甚至惊厥。早产儿可表现出面色发灰、全身虚弱、吸吮无力、哭声低微,对各种刺激都呈反应低下状态。

  新生儿易患败血症主要有以下原因:

  1、新生儿的皮肤、粘膜薄嫩,容易破损;未愈合的脐部是细菌入侵的门户;更主要的是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受局限,当细菌从皮肤、粘膜进入血液循环后,极易向全身扩散而致败血症。

  2、妈妈怀孕期间患感染性疾病时,某些细菌及其毒素,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这种情况新生儿多于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新生儿脐部感染易发生败血症

多数足月儿表现为发热;而早产儿与未成熟儿则主要表现为体温不升,少数新生儿可出现体温不稳定。

表现黄疸过重、消退延迟或在消退后再出现。正常生理性黄疸应该逐步消退,新生儿败血症时生理性黄疸持续不消退,反而加剧,或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

3、全身软弱四肢少动

新生儿屈肌张力高,四肢屈曲,或不停地活动,小手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而败血症的宝宝四肢及全身软弱,你拉他的上肢,也无明显的屈曲反应,你松手,他的上肢会自然坠落下来,手也不会抓紧你的手指,而且四肢很少活动。

别小看脐部,若接生时消毒不严格,或家长护理时不注意,就会引起脐部发炎、出血、渗出、有脓液、脐轮红肿等。若有上述症状出现,尤其是脐轮红肿,有脓性分泌物,那就是脐炎,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这是因为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由于脐部感染时有细菌繁殖,细菌及其毒素很快就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引起菌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缺乏,有可能很快地由菌血症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约有3%~5%的败血症患儿合并化脓性脑膜炎,病势凶险,死亡率高,幸存者也常有合并症,如硬脑膜下积液、低钠综合征、失明、失聪、癫痫或痴呆等。

新生儿一旦患败血症,临床症状极不典型,不像成人那样有高热,而是表现为少吃、少哭、少动或不吃、不哭、不动、黄疸加深,缺乏医学知识的母亲往往没有引起警觉。有一位母亲,孩子出生8天,吃奶很少,皮肤黄疸很深,不发热,不大哭也不大动,她还以为宝宝很乖,没有在意。过了3天,看看孩子皮肤越来越黄才着急了,抱来看病。医生问过病史要体检时,发现这孩子面色苍白,全身冰凉,心跳、呼吸均已停止了,而母亲还不知道。面对如此情景,年轻的母亲悲痛欲绝,呼天抢地的大哭。

正因为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症状很不典型,后果又十分严重,所以要努力做好预防工作。新生儿败血症除了产后脐部及皮肤感染外,在产前及产时都可由于细菌侵入而发病,因此孕妇在产前要防治感染性疾病,加强围产期保健,分娩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些孕妇突然分娩(急产),由于消毒措施跟不上,很可能引起新生儿产时感染,因此对新生儿要预防性的用抗生素并严密观察。

顺便提一下,新生儿口腔内的上腭(俗称天花板)中线两旁及牙龈上有黄白色小点称为“上皮珠”,俗称“马牙”,系上皮细胞堆积。另外在口腔两侧颊部有脂肪垫隆起,对吸奶有利,称“吸奶垫”,俗称“螳螂嘴”,两者均为生理现象。但有些家长认为“马牙”、“螳螂嘴”太可怕了,就用针去挑,由于新生儿口腔黏膜柔嫩,挑破处细菌就乘虚而入,也可发展为败血症。

为了防止脐部感染,新生儿出院后,医院给带回稀碘酒、龙胆紫、双氧水及消毒棉球等。母亲可用上药给婴儿脐部消毒。同时尿布要勤换消毒,尿布不要覆盖在脐部,以免厌氧菌生长繁殖。预防脐炎,最好能为小儿创造一个洁净的、近乎无菌的环境,母婴最好采用抗菌系列产品,如抗菌织物制成的床上用品、内裤、毛巾及婴儿尿布等。

本文Hash:d6a7c52793b6f7ebfc24aa40069d57c39a1b1faf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