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认识自己从照镜子开始

人类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婴儿熟睡时,往婴儿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婴儿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婴儿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但大部分婴儿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利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镜像自我”理论。他认为每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是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根据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而发展起来的,这个过程在人的一生中一直进行着。库利将之形象地比喻为:将他人看做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中可以照出我们自己的样子,而我们从镜子中看到的那个样子就构成了我们的自我。从3岁开始,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对待孩子的态度和行为要一致情景一:晚饭后,爸爸兴致勃勃地教小天下围棋,小天老是听不懂爸爸的讲解,爸爸急了,训斥他:“你怎么这么笨呀!”小天抬起头来,一脸困惑:“爸爸,昨天你还夸我聪明,今天又骂我笨,我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学龄前的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最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家长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映照出孩子的很多个第一次。作为重要的“第一面镜子”,家长不仅要注意积极正面评价孩子,还要注意评价的一致性。如果家长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或者家长之间对孩子的评价分歧很大,孩子便很难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在众多自相矛盾的“镜像”面前,孩子会茫然,不知道真实的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镜子——教会孩子学着正视自己情景二:丁丁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为老师夸他最能干,手工做得又快又好。一天吃过晚饭后,妈妈说:“手工做得好,收拾碗筷可不一定能做好。”丁丁一听急了,非要收拾,笨手笨脚地弄了半天后,妈妈问他:“你觉得你做得好吗?”丁丁摇了摇头。妈妈又说:“所以,你还有很多不懂不会的,需要学习。”丁丁认真地点了点头。有时候,孩子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家长要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擦掉它。孩子能够逐渐正视自己,就会拥有积极的成长动力。因为他已经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他知道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带孩子去玩哈哈镜——教会孩子认清自己情景三:可可上小学后,爸爸妈妈发现她变了,不管她干什么事情,如果不及时表扬她,或者表扬得不到位,她的情绪就会一落千丈。原来,学校搞所谓的“成功教育”,老师害怕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时候会夸大其词地表扬学生。情景四:球球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总是沉默寡言,回到家里也很少说话。原来,因为他说话比较慢,有时还结巴,而且长得胖乎乎的,小朋友常常笑话他,说他是“笨球”。球球觉得自己又笨又难看,所以非常自卑。周围人对孩子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孩子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带孩子去玩哈哈镜,观察镜中自己各种变形扭曲的形象,借机向孩子解释,别人对他的评价,有时就像哈哈镜一样,并不是真实的自己。平时,要鼓励孩子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让不同角度的镜子见证孩 的成长,这将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来自:搜狐母婴)

宝宝自我认识从照镜子开始

宝宝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有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在宝宝熟睡时,在他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宝宝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宝宝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而大部分宝宝都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针对年龄的宝宝,妈妈们应该怎样通过“照镜子”帮助他认识自己呢?

1-2岁的宝宝用照镜子吸引注意力

1-2岁的宝宝对自我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但是看到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宝宝他就会高兴的拍拍手,迫不及待地要跟别人玩耍。

妈妈们可以利用宝宝对同龄人的好奇心,多给宝宝照镜子,跟他说“妈妈给宝宝带来一个新朋友,看他跟宝宝一样可爱呢!”虽然这个时候他还不能意识到镜子里的宝宝就是自己,但是看到“新朋友”,他会好奇地用手去默默镜子里的自己,用手拍打来为吸引“对方”的注意,高兴地模仿镜子里宝宝的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他视觉、触觉、听觉的发育。

平时,妈妈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可以把他带到镜子前,让宝宝跟这位“新朋友”一起穿衣服,或者在宝宝刚睡醒的时候,把镜子放在他面前,让他跟这位“新朋友”打打招呼等等。这样让他形成习惯,宝宝慢慢长大,也会开始发现这个“新朋友”总是跟自己做一样的动作,逐渐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2~3岁的宝宝通过照镜子认识自己

2-3岁的宝宝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知道其实镜子里的“新朋友”就是自己了,这时候他会好奇地观察自己为什么长这样,哪里跟妈妈不一样等等。

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开始引导宝宝,让他通过照镜子开始认识自己。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坐在镜子前,指着镜子里的影像对他说“这是妈妈,这是宝宝。”宝宝明白了镜子里是谁之后,在慢慢地带他认识自己的五官,指着眼睛说“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有两只眼睛,跟妈妈一样……”等等。

宝宝清楚地认识了五官之后,可以不时地问问他“告诉妈妈,宝宝的眼睛在哪里呢?”让他用手指出自己的眼睛,加深他的学习。

3岁以后的宝宝用“照镜子”的原理评价自己

宝宝从3岁开始自我意识也会慢慢提升,开始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

宝宝还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还不知道怎样判断对错,但是聪明的宝宝已经懂得听爸爸妈妈的评价来判断自己了。如果爸爸妈妈夸他“宝宝好聪明呀!“,他就会高兴地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

家长们要积极地评价宝宝,帮助他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但是还要注意,对宝宝的态度和评价要保持一致哦!如果爸爸总是夸“宝宝真乖!”,而妈妈却时常责怪他“你真不听话,一点都不乖!”,这样宝宝就会疑惑了“到底我是乖,还是不乖呢?”

爸爸妈妈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宝宝就很难正确认识自己了。其实在不得不批评宝宝的时候,不妨这样说“宝宝一直都很乖,但是如果宝宝每天都能听话,就更乖了!宝宝想不想变得更乖呀?”这样宝宝就会觉得“我是很乖的,所以要听话!”

让宝宝成为自己的镜子

宝宝学会从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如果爸爸妈妈或老师总是夸他“能干”,他就 会觉得骄傲,以为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做。从别人善意的表扬中,宝宝是没办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所以家长们要引导他,教会宝宝如何正视自己。

有时候,宝宝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如果发现宝宝做错事,爸爸妈妈要帮他分析原因。比如宝宝觉得自己很能干,抢着要收拾碗筷,结果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要怎么做呢?妈妈可不要冲动地说宝宝“笨手笨脚”哟,可以安静地问宝宝“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宝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在细心地教导他“宝宝还小,虽然老师夸你能干,但是宝宝不是全部事情都会做,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习呢,知道吗?”

家长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宝宝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改正。时间就了,宝宝就会学着爸爸妈妈引导地思路,逐渐正视自己,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也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

有时候,周围人对宝宝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宝宝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如果宝宝在幼儿园里被小朋友嘲笑,总是说他是小笨猪,时间久了,他就会认为“其他小朋友都说我笨,他们都比我聪明,我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心理暗示可是很容易让宝宝养成自卑的性格。

要教会宝宝理性的认清自己,爸爸妈妈不妨带他去玩哈哈镜,让宝宝看到自己在镜子里变形扭曲的形象,在让他看看平面镜里的自己,借机会跟他解释“妈妈告诉你,有时候别人说宝宝很笨,其实就像哈哈镜一样,不是真实的,其实宝宝可聪明了,一点也不笨,知道吗?”

爸爸妈妈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宝宝形成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平时,也要鼓励宝宝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照镜子”可有不少学问呢,不同角度的镜子可以帮助宝宝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宝宝从小养成“照镜子”的习惯,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更懂得自我提高,与人相处等等。爸爸妈妈们,快带宝宝一起来“照镜子”吧!

宝宝自我认识从照镜子开始

宝宝的自我意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有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在宝宝熟睡时,在他的鼻子上抹上胭脂,宝宝醒来后,让他照镜子。结果发现有些15个月大的宝宝会看着镜子,摸自己抹了胭脂的鼻子,而大部分宝宝都要在21个月以后才出现这种行为。针对年龄的宝宝,妈妈们应该怎样通过“照镜子”帮助他认识自己呢?

1-2岁的宝宝用照镜子吸引注意力

1-2岁的宝宝对自我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但是看到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宝宝他就会高兴的拍拍手,迫不及待地要跟别人玩耍。

妈妈们可以利用宝宝对同龄人的好奇心,多给宝宝照镜子,跟他说“妈妈给宝宝带来一个新朋友,看他跟宝宝一样可爱呢!”虽然这个时候他还不能意识到镜子里的宝宝就是自己,但是看到“新朋友”,他会好奇地用手去默默镜子里的自己,用手拍打来为吸引“对方”的注意,高兴地模仿镜子里宝宝的动作,这样可以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他视觉、触觉、听觉的发育。

平时,妈妈给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可以把他带到镜子前,让宝宝跟这位“新朋友”一起穿衣服,或者在宝宝刚睡醒的时候,把镜子放在他面前,让他跟这位“新朋友”打打招呼等等。这样让他形成习惯,宝宝慢慢长大,也会开始发现这个“新朋友”总是跟自己做一样的动作,逐渐形成初步的自我意识。

2~3岁的宝宝通过照镜子认识自己

2-3岁的宝宝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知道其实镜子里的“新朋友”就是自己了,这时候他会好奇地观察自己为什么长这样,哪里跟妈妈不一样等等。

这个时候,妈妈们就要开始引导宝宝,让他通过照镜子开始认识自己。妈妈可以跟宝宝一起坐在镜子前,指着镜子里的影像对他说“这是妈妈,这是宝宝。”宝宝明白了镜子里是谁之后,在慢慢地带他认识自己的五官,指着眼睛说“这是宝宝的眼睛,宝宝有两只眼睛,跟妈妈一样……”等等。

宝宝清楚地认识了五官之后,可以不时地问问他“告诉妈妈,宝宝的眼睛在哪里呢?”让他用手指出自己的眼睛,加深他的学习。

3岁以后的宝宝用“照镜子”的原理评价自己

宝宝从3岁开始自我意识也会慢慢提升,开始从生理层面进入社会层面,他们开始从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方面认识和评价自己。这个过程中,怎样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呢?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面镜子

宝宝还处于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还不知道怎样判断对错,但是聪明的宝宝已经懂得听爸爸妈妈的评价来判断自己了。如果爸爸妈妈夸他“宝宝好聪明呀!“,他就会高兴地认为自己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个时候,家长很自然地成为“第一面镜子”。

家长们要积极地评价宝宝,帮助他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但是还要注意,对宝宝的态度和评价要保持一致哦!如果爸爸总是夸“宝宝真乖!”,而妈妈却时常责怪他“你真不听话,一点都不乖!”,这样宝宝就会疑惑了“到底我是乖,还是不乖呢?”

爸爸妈妈的评价前后差异很大,宝宝就很难正确认识自己了。其实在不得不批评宝宝的时候,不妨这样说“宝宝一直都很乖,但是如果宝宝每天都能听话,就更乖了!宝宝想不想变得更乖呀?”这样宝宝就会觉得“我是很乖的,所以要听话!”

让宝宝成为自己的镜子

宝宝学会从别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如果爸爸妈妈或老师总是夸他“能干”,他就 会觉得骄傲,以为自己什么事都可以做。从别人善意的表扬中,宝宝是没办法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的,所以家长们要引导他,教会宝宝如何正视自己。

有时候,宝宝的不足就像“鼻子上的红点”一样,别人看得很清楚,孩子自己不知道。如果发现宝宝做错事,爸爸妈妈要帮他分析原因。比如宝宝觉得自己很能干,抢着要收拾碗筷,结果把碗打碎了。这时候家长要怎么做呢?妈妈可不要冲动地说宝宝“笨手笨脚”哟,可以安静地问宝宝“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宝宝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在细心地教导他“宝宝还小,虽然老师夸你能干,但是宝宝不是全部事情都会做,还有好多东西要学习呢,知道吗?”

家长在合适的时候帮助宝宝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帮他及时地改正。时间就了,宝宝就会学着爸爸妈妈引导地思路,逐渐正视自己,成为了自己的镜子,也懂得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好。

带孩子去玩哈哈镜

有时候,周围人对宝宝言过其实的表扬或过分的指责,就仿佛照“哈哈镜”,会使宝宝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识。如果宝宝在幼儿园里被小朋友嘲笑,总是说他是小笨猪,时间久了,他就会认为“其他小朋友都说我笨,他们都比我聪明,我什么都不会……”这样的心理暗示可是很容易让宝宝养成自卑的性格。

要教会宝宝理性的认清自己,爸爸妈妈不妨带他去玩哈哈镜,让宝宝看到自己在镜子里变形扭曲的形象,在让他看看平面镜里的自己,借机会跟他解释“妈妈告诉你,有时候别人说宝宝很笨,其实就像哈哈镜一样,不是真实的,其实宝宝可聪明了,一点也不笨,知道吗?”

爸爸妈妈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宝宝形成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自我意识。平时,也要鼓励宝宝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多跟小朋友玩耍,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也会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

“照镜子”可有不少学问呢,不同角度的镜子可以帮助宝宝更全面的认识自我,宝宝从小养成“照镜子”的习惯,在以后的成长中,会更懂得自我提高,与人相处等等。爸爸妈妈们,快带宝宝一起来“照镜子”吧!

本文Hash:d40288cf58ab8e2475479699a519fff52f5d615c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