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宝宝的第一双鞋这些方法得看

宝宝的第一双鞋对宝宝的身体发育,尤其是足部发育起到关键作用,如何为宝宝选好第一双鞋就显得尤为重要。母婴小编带您一起了解为宝宝选第一双鞋的方法。

●宝宝的脚在白天比晚上要大一些,下午去买鞋最好,不会出现买小了的情况。

●宝宝的两只脚并不是完全一样大的,买鞋要以稍大的那只脚的尺码为准。

●最好不要让宝宝穿二手鞋,因为每个宝宝走路的着力点都不太一样,鞋子的磨损部位也不一样。

●如果你发现宝宝穿上鞋后脚向一边倾斜,或者把身体的重心放在脚跟,说明鞋子可能不合适。

当你的宝宝开始走路,就需要为他准备一双鞋子了。当然了,在家里不一定非要让他穿鞋,光脚行走有助于他肌肉的发育、协调性的形成以及平衡能力的提高。

两大法宝!选好宝宝的第一口辅食

新妈刚刚上任,是否已经了解清楚应该怎样应对宝宝的所有“第一次”?第一次喂食、第一次学步、第一次说话。宝宝要长大,首先要搞定吃饭问题,辅食是至关重要的。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妈妈你准备好了吗?你是否已经了解了宝宝开始吃辅食的最佳时期?吃什么?还有怎么吃?如果还有困惑,不要紧!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份BB第一口辅食全攻略,相信对新妈能有所帮助!

几时添加:开始添辅食,时机要抓准

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发布的《婴幼儿喂养指南》提出,应在宝宝满6个月后再添加辅食。卫生部2007年出台的《婴幼儿喂养策略》也指出宝宝出生6个月之后,为满足其不断发展的营养需要,婴儿才应开始添加辅食。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早点添加辅食有什么不好么?

宝宝第一口辅食添加的两大法宝

父母要考虑小婴儿的胃肠道发育情况,如果发育还没完善就添加辅食,不但不能消化吸收,还有可能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小宝宝唾液腺分泌相对少,4个月才开始逐渐增加,5-6个月分泌量增多。如果消化酶系统发育不成熟,就会造成进入体内的蛋白质未充分分解即吸收入血,容易引起胃肠道过敏反应。另外,肠粘膜屏障一般要到宝宝6个月时才能发育完善。根据宝宝发育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过早地添加辅食,是有害的。

那么,怎么知道宝宝是否符合添加辅食的条件,抓准时机给他添加辅食呢?

判断:

1、对大人吃饭感兴趣;

2、喂奶形成规律,喂奶间隔大约4小时;母乳喂养每天8-10次,人工喂养每天超过1000毫升仍然会哭闹着说饿肚子;

3、频繁出现咬奶头或奶嘴现象;流口水多了;

4、体重是出生时的2倍、低体重儿达到6公斤,给足奶量体重仍不长。

5、少许帮助可以坐起来。

添加什么:选好宝宝的第一口辅食

宝宝第一口辅食添加的两大法宝

等到宝宝终于一天天长大了,吃辅食的条件、时机也成熟了,妈妈是否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给宝宝添辅食呢?别着急,辅食是可以添加了,可是,应该给宝宝什么样的辅食?米粉还是麦粉?如果是米粉,是配方米粉还是自制米粉?选择多了,困惑也多!

米粉VS蛋黄:第一口辅食首选含铁米粉,蛋黄虽然也含丰富的铁,但是所含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吸收,而且蛋黄还会增加宝宝过敏的风险。如果选择含铁米粉,不易过敏,还能补充铁呢!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水果和蔬菜,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有助铁的吸收。

米粉VS麦粉:米粉还是首选。麦粉不是不能吃,但是应该待宝宝适应米粉后,再逐渐逐量添加麦粉。因为宝宝的敏感性是很强的,麦粉中的麦麸及麦的一些内在成分容易造成宝宝过敏及伴有疹子的不适,而米粉中就没有这种成分。首选米粉,是为了减少过敏发生的可能。

配方米粉VS自制米粉:事实上无论是自制米粉还是配方米粉,只要添加得营养丰富、搭配合理、易于吸收,对宝宝来说都是有益的。但是对父母来说,配方米粉更为方便,对宝宝来说,配方米粉的营养密度更高更好。如果自制米粉,要考虑口感、均匀、营养成分、婴儿消化系统的发育等方面。

无论如何,选择那么多,要选好宝宝的第一口辅食,千万不可大意。

小编总结:有了这两大法宝,相信能够为妈妈们解决不少问题了!

一起来看看让宝宝远离上火的好方法

好方法1:母乳喂养

初生宝宝出生后最好给予母乳喂养,并保证足够的母乳量。因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既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又不会“上火”。倘若母乳不足,建议选用不易“上火”的配方奶粉,也就是最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

好方法2:规律排便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定时排便1-2次。定时让宝宝坐马桶,虽然没有大便,也让宝宝坐上10分钟,这样能起到条件反射的作用,可以及时将体内的毒素排出来,起到良好的效果。

好方法3:常备去火茶

有轻微“上火”现象,平时可以多给宝宝吃些梨,或者把梨煮后喝些梨水,对“上火”很有效。家里要经常备一些清凉、去火的中成药,市面上也有适合宝宝服用的去火产品,家里要准备一些。

本文Hash:4dfe3c2d83ec65701ecefab5a816c14b3672ea1b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