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孩子哪些让家长脸红的行为

  当孩子步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身体就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性器官。很多孩子并不了解男女有别,依然保留一些小时候的习惯,比如开门洗澡、和爸爸嘴对嘴撒娇等等。那么面对这类情况,家长要怎么和孩子交流呢?

  1.孩子开着门洗澡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害怕孩子在洗澡的过程当时发生一些意外,也就故意在孩子洗澡时将浴室门开着,这样方便父母随时掌握里头的情况。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女孩子都十岁八月的了,可她们还是开着浴室门洗澡,并且对家里人一点也不害羞,这可不行。家长们尤其是男性应该在孩子六岁以上就可始主动回避女孩洗澡时见面,母亲要告诉孩子,女孩子洗澡是很害羞的,要关好门,出来的时候要用浴巾包裹好身子。

  2.嘴对嘴亲父母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经常亲吻孩子用以来传递自己对孩子的爱意,孩子年龄一天天长大了,他们也会学了用亲吻来回报父母的爱。可家长们很快发现一个尴尬的问题,孩子都十几岁了他们仍然嘴对嘴亲吻父母。父母应该礼节性地告诉孩子,亲吻只是亲一下脸颊,而非嘴对嘴的亲吻,更不以让男孩用舌头接触母亲的舌头,湿吻肯定不可以,长时间如此孩子对异性的想入非非可以因母亲的温吻而引起。

  3.女孩拒穿内衣

  女孩到了青春期之后,她们的第二性特征的明显表现就是月经来潮和乳房发育,乳房发育就需要穿上小内衣,这样即有助于对女孩的保护,又能起到呵护乳房的效果。但是小孩子们觉得穿内衣又热又不舒服,不想穿,拒绝穿内衣。此时,妈咪们就不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而是应该跟她们好好讲理为什么要穿内衣,不穿内衣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孩子们都大了,说通道理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4.男女生谈恋爱

  到了青春发育期,荷尔蒙就开始作怪了,男孩和女孩会对异性多留目光,有些孩子就开始出现早恋现象了。他们开始注意自己仪表,女孩说话变得轻声斯文,男孩尽可能地把鞋子擦得又光又亮,头发梳得整齐干净。这都是为了吸引异性的目光。此时,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异样,有喜欢的男生或是女生,切不可盲目批评,而是应该好好引导孩子,告诉孩子现在还不是谈恋爱的年龄,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度过一个健康的青春期,横加指责和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家长的哪些行为助长了孩子“挑食”?

  现象一 大人饮食习惯“传染”给孩子

  妈妈:“宝贝,来,喝点骨头汤。”

  孩子:“不喝!我要吃爸爸的花生米!”

  妈妈:“乖,花生米不好吃,苦苦的。来,我们喝甜甜的汤好不好?”

  孩子:“爸爸从来不喝骨头汤,我也不要喝骨头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环境中,孩子经常会模仿父母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孩子其实起先对食物是没有概念的,可能父母对一些食物的好恶在平时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孩子,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各种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比如一个家庭里,妈妈不爱吃猪肝、爸爸不吃青菜,奶奶从来不买鱼,那这家的小孩就可能把三个大人的这些饮食习惯都学会了,也变得不爱吃猪肝、青菜和鱼。这样一来,孩子的营养均衡被破坏了,需要的营养供给得不到保证,生长发育就会受到负面影响。”马力平举例说。

  对策:面对孩子挑食、偏食,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均衡饮食的榜样,同时还要让幼儿吃多样化的食物,来增加孩子对食物的新鲜感。陆光成指出,家长在吃饭时,不应在孩子面前谈论其对食物的喜好,应灌输给孩子什么食物都必须吃的概念,不能让孩子认为食物是可以被选择的。

  “如果孩子不爱吃某样食物,家长首先要仔细耐心地询问原因,问清楚孩子为什么不愿吃,然后再做调整。如果单纯是不喜欢那道菜的颜色、味道、烹饪的方式,家长可以跟孩子解释这道菜的营养价值在哪里,吃了有什么好处,不吃又有什么坏处。如果孩子觉得菜不合胃口,家长就要注意改进烹调方式,引起孩子对某种食物的兴趣。“孩子虽然小,但家长只要把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告诉孩子,孩子是乐于明白和接受的。另外,家长沟通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态度,如果家长抱以乐于倾听的友好态度,孩子也会更乐意配合。”

  马力平说,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爱模仿的特点,大人以身作则先吃,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原先不接受的食物。

  现象二 进食环境不好

  妈妈:“吃饱了?才吃这么一点?再吃一点……吃呀,吃呀,你才吃一点怎么行?……你吃不吃?到底吃不吃?不吃你哪都别想去!”

  分析:陆光成谈到,孩子在吃饭时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进食环境。如果孩子进食时的环境差,比如边吃边玩、家长逗弄等,都有可能影响孩子进食的注意力。有些家长甚至把餐桌当成了训斥台——在吃饭时一一列举孩子一天犯下的错误,这样不仅降低了孩子进食的兴趣,还会影响消化和吸收。

  对策:陆光成建议,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清洁、整齐、安静、舒适的用餐环境,并有固定的场所、桌椅及专用餐具,尽量不要允许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边吃饭边玩等。这些习惯都会分散用餐的注意力,同时使大脑皮层的食物中枢不能形成优势的兴奋灶,影响孩子对食物的吸收。

  另外,家长要注意避免在吃饭时训斥或责备孩子,例如一直催促孩子吃快点或是用说教的方式责备孩子,而要让孩子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接受进食的快乐。

  现象三 餐前爱吃零食

  欢欢妈:“咦,你们家贝贝今天怎么剩了大半碗饭?胃口不好么?”

  贝贝妈:“没有,她奶奶饭前带她出去晒太阳,路过超市贝贝吵着肚子饿,奶奶就给她买了一袋饼干。现在吃正餐的时候,她又说肚子不饿,不愿吃了……”

  分析:“饭前不能给孩子吃零食,更不能用零食代替主食。”马力平说。有些家长总爱给孩子吃零食,其实孩子零食不断,嘴巴不停,胃也闲不下来,结果导致胃肠道蠕动和分泌紊乱,反而害了孩子。另外,饮料、雪糕、巧克力等高热量食品会使孩子的血糖总是处于较高水平,使孩子到了正餐的时间也不感到饥饿。

  对策:“其实只要孩子吃饱主食,一般是不会想吃零食的,即使吃也不会吃得太多。”马力平表示,零食不是不能给孩子吃,但是吃的时候要有节制,不能影响正餐的进食时间。

  马力平还强调,幼儿的饮食要定时定量,孩子如果在三十分钟里没有把主食吃完,可将饭菜拿走,幼儿一两顿吃不饱不要紧,家长不要因为这顿没吃好,就对孩子妥协迁就,让孩子吃零食,这样就会使孩子养成正餐不好好吃、专吃零食的坏习惯。

  另外,孩子如果胃口不好,可以买一些山楂叶熬水或是北京果丹皮帮助孩子开胃。

  现象四 家长期望过高

  贝贝妈:“你们家宝宝长得好壮呀!你们怎么喂的呀?”

  明明妈:“每餐都给他吃两碗白米饭,一个大馒头,还喝骨头汤,点心一三五吃肉饼、二四六吃鸡蛋羹,每天还要喝保健品,能不壮实吗?”

  贝贝妈:“这样是不是有点多了?”

  分析:让孩子吃得越多就越好吗?陆光成认为,有些家长片面追求高营养,肉蛋奶不讲方法地硬塞给孩子,这种不科学的喂养方式会损伤孩子的胃肠消化系统,造成孩子消化不良。另外,家长过份关注孩子的进食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以拒食作为其提条件的筹码。

  对策:陆光成指出,家长应该按照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进食规律来进行科学喂养,不能够操之过急,以免造成孩子消化吸收紊乱。一般应遵循平衡饮食、合理烹调、饮食卫生、荤素搭配的原则。

  另外,医生一般不赞成父母用保健品给幼儿补充营养,认为正常儿童完全可以通过进食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实习编辑:张蔚蔚)

家长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了,不仅仅是他开始长大了,也有很多别的原因,家长的行为,说话,与孩子的沟通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家长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孩子不听话?下面一起看看吧。

  1.沟通不专注

  大人往往很忙,所以不少家庭经常是孩子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父母却忙着手头 的事。无形中,孩子就学会了“不用专心听别人说话”,就会一边玩玩具,一边听别人说话。因此,孩子说话时,父母要用对孩子的期望来要求自己,看着孩子的眼 睛,认真听他说的每一个字,并及时给予反馈。同时可以提一些问题,加强互动。假如当时很忙,要明确告诉孩子需要等待多久,以及这段时间他可做些什么,让孩 子不必茫然等待。

  2.要求不合理

  当父母给孩子制定的日常要求不合理时,很容易使 孩子积累起负面情绪,导致他不听话。洋洋刚上小学,为了让他养成不拖延的好习惯,父母规定他放学回家必须先写作业。不过,洋洋喜欢的动画片一般都是刚回家 时就开始,爸妈的规定让他很不满意,却也无能为力。半个月后,洋洋爸妈突然发现,原本乖巧的儿子越来越不听话,不好好吃饭,到点不睡觉,早上起不来。洋洋 不听话的根源就在于父母不合理的要求。所以,家长给孩子定规矩前,要先想想是否符合其年龄特征,是否超出其能力范围等。同时要每天跟孩子交流感受。

  3.不注重倾听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觉得童言无需在意,所以不注意倾听,心不在焉。然而,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指出,倾听可对人的心情起到“净化作用”。有心结的人倾吐后会舒服很多。所以,父母要有倾听孩子心声的意识,倾听时要蹲下或弯腰,眼睛平视孩子,而不是跷着二郎腿坐在椅子上,叫孩子“你给我站好”。

  4.说话太啰嗦

  有些父母说话抓不住重点,絮絮叨叨,还夹杂着许多抱怨、责备的话;还有的家长说话毫无逻辑,几件事翻来覆去地说。这样做,孩子完全搞不清楚父母究竟想要 说什么,希望自己做什么,结果家长喋喋不休说得痛快,孩子却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因此,父母在跟孩子提要求时,尽量使语言简单明了。每次只说两三件事,并 让孩子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同时督促他去做。

  5.态度过于粗暴

  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重视自己的话,会下意识地提高语调,但孩子此时的关注点更多在父母恶劣的态度和愤怒的表情上,而不是说话的内容。从心理学角度看,父母说话越温和,孩子越容易关注父母说的话。即使很生气,父母也要按捺住情绪,看着孩子,让他停下手里的事,和颜悦色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总之,让孩子听话,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切不可对孩子、配偶、父母等身边人的话敷衍了事,甚至无动于衷,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人争吵。只有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完善了,他们才能心服口服地听话。

本文Hash:26e2d2cf3c4da4d9c54241f5bcce78863b2b2295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