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看:孩子也需要面子

每当孩子在公共场合“失控”——尖叫、发脾气、不讲道理,甚至倒地撒泼,不少爸爸妈妈都会觉得自己面上无光,即便平时耐性比较好的家长也难免失控,不得不给孩子点颜色瞧瞧,以求尽速控制局面。然而,这样的方式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有没有更恰当的解决方式呢?知名育儿专家林怡认为,情况越是糟糕,家长越要给足孩子面子。给了家长面子伤了孩子里子当孩子在公共场所“失控”,当众多眼睛好奇地投向家长时,难免尴尬,甚至有丢面子的感觉。此时,若不控制,担心他人议论孩子缺乏家教,致使做家长的脸上无光,也担心对孩子成长无益;若控制,又担心一时兴起而失去“管教”的分寸,引来他人质疑的目光;控制无效,场面更加混乱,不如息事宁人……于是,各种纠结涌上心头。而孩子似乎也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每逢这样的时刻,小家伙总是闹腾得更厉害。实际上,孩子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是全然活在当下的,当某个需求生起,自然会有即刻得到满足的欲望。加上孩子尚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当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必然产生挫败感,并通过一些我们不太能够接受的方式,如哭闹、倒地撒泼等以此发泄。若家长管教无方,自然会导致他的这种行为被强化。放纵自然不可取,简单粗暴地压制也会带来问题。很多时候,顾了家长的“面子”,伤到的却是孩子的“里子”——毁损孩子的自尊与自我价值感。孩子为什么需要面子?但凡孩子心智发育到一定程度,有了羞耻感,被批评都是他难以接受的一件事情。尤其当众批评,更是让孩子“面子”尽失。个别“气性”大的孩子,甚至反应激烈,出现让家长更为头痛的行为。于是,家长情急之中不得不加大管制的力度,让孩子屈服。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他首先是个“人”,作为“人”具备的所有心理需求,他一样具备。当家长不顾及孩子“面子”,当众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时,他从家长这里得到的信息是:“我是不好的。我是个坏孩子!我不值得尊重!我没有价值可言!”偶一为之,孩子尚可自我修复。常常如此,孩子便得出结论:“只有做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我才是好孩子,他们才会爱我;否则,我就是坏孩子,爸爸妈妈就不再爱我了。”于是,出于生存、爱和被爱的需要,让父母高兴、得到父母认同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一个得不到尊重的孩子,他不可能自我尊重,必然缺乏自我价值感。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同,他不得不违背自己心愿去讨好父母,或者干脆破罐子破摔,与父母对抗到底。于是,这就形成了他的一种生存与反应模式。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小时候讨好父母,上学了讨好老师,工作了讨好领导同事……但凡某个人不认可他,孩子便自贬,缺乏自我价值感,他的人生也因此变得毫无意义。这样的孩子活得很累!另一个极端是做个真正意义上的“坏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或者骨子里很自卑,偏偏戴上自傲的假面具来掩盖自己的真实面目,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一样活得很累。给面子和讲规矩,冲突吗?既然要给孩子“面子”,是否意味着在公共场所就该放弃管教呢?当然不是。孩子是全然活在当下的,某个事件发生了,过去了,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其他事物。因此,管教孩子需要注重时效性,让他当下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需要规范。否则,过了这个关口,我们的管教滞后,就可能失去了本该有的意义,或者收效甚微。况且,给孩子设立规矩并坚守底线与 孩子“面子”并非“针尖对麦芒”的关系。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我们依然可以正面管教。给孩子面子,你可以这样做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孩子通常在哪些情形下会“失控”?想要玩具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外面吃饭坐不住?玩得很投入,一时收不住?与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情绪激动?了解这些信息之后,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既给孩子“面子”,又有效地控制住局面,不至于伤了孩子的“里子”:1.防患未然外出前就讲清楚规则,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清楚哪些行为不被允许,以及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或者需要调整时,预先给孩子一些提醒与暗示,一旦孩子心中有数,就会变得更配合。2.心平气和孩子“失控”时,家长要保持内心平静,不以情绪带动情绪,使亲子双方陷入情绪的漩涡,导致“失控”的场面更为严重。孩子只是孩子,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体察他的感受,认清孩子内在深处的“小孩”强大,难免“失控”的必然性,我们就不会跟孩子较劲,反而轻松很多。3.避其锋芒温和而坚定地将孩子抱到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避开他人目光,紧紧搂着他,或者抓住他的两只胳膊,确保他的小身子在我们的掌控下,允许他哭一会儿,安静地等待他平息下来。哭是孩子发泄情绪最简单有效又易于操作的方式,不要压制他。淡定而耐心地等两三分钟,孩子通常都会平息下来。4.及时鼓励当孩子平息下来,或者行为转变的时候,亲亲他,抱抱他,及时给他一些言语的鼓励,如:“我很高兴看到你控制得很好。”5.角色扮演设定一个“小恶魔”之类的角色,把孩子不被接受的行为归于“小恶魔”作怪,拉近孩子,与他一起面对“小恶魔”,可以避免孩子产生“我不好”的感觉,从而更有信心改变那些不被接受的行为。总之,孩子在公共场所“失控”并非不得了的事情,只要我们注意管教的方式,淡定为之,智慧自然就会生起,当然也不会因为顾及自身“面子”而伤到孩子的“里子”,而孩子也从这些看似“负面”的事件中获得了成长的有益养分。

父母为何需要爱孩子而不是爱面子!

没有哪个国家的父母比中国的父母更爱孩子,这在全世界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父母太爱孩子了,然而我们的很多父母却不知道怎样爱孩子,尤其是那些本身没有太大成就的父母,无论花多大的代价,都要让孩子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要比别的孩子更出人头地。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做错事,希望孩子们能照着我们设计的方向发展,获得无数的荣誉,为我们当父母的增光添彩,孩子们会帮助我们炫耀自己,帮助我们赢得老师和我们认识的人的掌声。大家会说,看,这家人是多么教子有方啊!

如何使子女成才已成为对父母的极大挑战。将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抚养成人是世界上最艰巨的任务,很多人为孩子操碎了心,这要比一般的工作具有更多的天赋、能力、耐心、智慧和爱心。我的一个朋友给孩子报了书法、英语、演讲、舞蹈、钢琴等辅导班,弄得孩子疲于奔命,甚至厌学。然而,这一切都是我们在爱孩子的名义下实施的,我们不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干了拔苗助长的傻事而不自知,我们剥夺了孩子犯错误的机会,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增长自己才干的机会。因此,在选择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毫无自由可言,更无法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这些兴趣和爱好是孩子们成长最宝贵的助长剂。

相信我们的父母是真心爱孩子的,孩子们不应该成为我们虚荣心的点缀。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都应该把孩子成长的权利交回到孩子们自己的手里,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尝试自己的想法,就像我们在孩子小时候学说话,学走路一样,以欣喜和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们,直到他们从不断的失败中找到正确的说话和走路方式一样!

我们生养了我们的孩子,但孩子绝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要真正爱孩子而不是爱我们自己的面子!

父母爱孩子也需要智慧

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谁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很多人会问:“谁不会爱孩子?”其实不然,爱孩子也需要智慧。

我们平时所说的爱孩子、为了孩子好而替他们做的一些决定和选择,有时只是施爱者的一厢情愿,忽略了被爱者的感受。爱是相互的,单方面倾注的爱,未必是合适的,合适的才是正确的,正确的才是真正有效用的。因此,智慧的爱,首先包括的应是了解,缺乏了解,爱就是盲目的;其次包含尊重,没有尊重,就没有信任,就没有乐观的期待,爱就会演化成为支配和控制,有些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教育孩子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准则,以望子成龙之心为孩子设计“明天”的规划,而一旦孩子达不到“设计”要求,就会爱之愈深、痛之愈深,或体罚,或放任自流。这种缺乏理智的爱,不但不能使孩子成才,反而会使孩子成为父母主观愿望的牺牲品,也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百般宠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都想方设法予以满足。这样的爱只会将孩子引入歧途。

家长对孩子的爱应当是理智的,应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是非。对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家长可以顺应自然,给予点拨和指导。父母在任何情况下对孩子都要不言放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家长始终要对孩子充满期望。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能行,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潜能的,并可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

本文Hash:347b8525aa87dfefa00e893da51b5bed4cd37bb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