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给予关爱才能使花朵由内而外的散发活力,生理上的关爱比心理上的来的容易,我们应该怎么样关爱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呢?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课多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小学生授课。教学辅导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学科知识的系统讲授,而在于预防心理疾病,促进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特别重视小学生的参与性和活动性,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于参与和活动之中。

2、与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地接触小学生,通过谈心、交流,深入小学生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了解其内心体验和烦恼;把握小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队会。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故事会、诗歌朗诵会、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少先队活动及各种形式的文娱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调整与辅导,养成良好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

3、建立心理辅导室进行个案教育。

心理辅导室由专职教师负责,持证上岗。心理辅导室的环境布置要符合心理辅导的要求和适合儿童的特点。对辅导的对象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做好记录,尽量让所取得的资料详实。同时应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如:学会放松,让小学生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听音乐、体育锻炼等方法调节;学会倾诉。让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找老师、长辈、亲友谈心,找人倾诉,或者通过写日记的形式,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学会行为改变,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不良行为进行训练、进行塑造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总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可以说,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

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奥运跳水冠军田亮被称为“阳光男孩”,所谓阳光,不仅指他相貌俊秀,也不仅指他绝艺在身,还包括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他有种内在的、健康向上的精神。毛主席说过人是需要有点精神的。他老人家正是凭借着一股精神,才率领着湘赣山林中的群氓所向披靡,打出了一个红通通的人民共和国。那么众所周知,身处二十一世纪知识核爆中的孩子们呢?就是浇水、施肥、修剪,再加沐浴阳光,秀干方可成栋梁。也就是说让孩子拥有好的硬件的同时也要有优良的软件。硬件即外在条件,如物质基础、周围环境、生理健康等。软件即心理健康。联合国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使孩子变的“阳光”、“精神”所必不可少的。

心理健康,我们可以理解为与生理健康相对的一个概念,广义的心理健康包括人的能力、人格、认识、行为和情绪等多方面的健康。一个四肢健全、身体壮实的孩子并不能说是健康的,它还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而后者的重要性是勿庸讳言的。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孤立片面的看待孩子的成长教育,只能是镜月水花。试想一个心理灰暗的孩子,即使他智商再高,你能保证他日后定能成材吗?不能。而对一个自尊、自立、自信、自强、有正义感、责任心的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例如,父母争吵不断,甚至动辄离婚相协,家庭阴云密布,孩子怎么会灿若朝霞呢?只能是憔悴伤心,向隅而泣而矣。再如,当今著名导演、影星英达,幼时聪敏机巧被幼儿园称为“镇园之宝”,后其父母文革受冲击,双双入狱,他也混迹街头,成了游手浪子。多亏其父母的及时平反,并对其进行了铭心刻骨的改造,才成就了今天集导、演于一身的一代名流。否则,他的似锦前程就会是暗无天日的。

做为教师,此时的责任在肩,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子云:有教无类。教则教矣,类还是要分的。这里所说的分类,就是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疾患,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孩子常见的心理疾患有以下几种:

(一)抑郁

抑郁是一种过度的忧愁和伤感的情绪体验,是消极性情绪增强的表现。一般表现为整天忧心忡忡、愁眉不展、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我评价降低,有自卑自罪感,感到困难重重,不能胜任。抑郁是大脑皮层活动抑制性的表现,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会有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思路经常受阻、注意力难于集中,自觉肢体乏力、脑力迟钝等。在身体功能上,会有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失眠等各种不适。

孩子的情绪抑郁较为明显的影响因素,归纳起来不外三种情况:一是失落,失去所爱的事或物;二是自尊心受损;三是攻击冲动的“内射”,把本该向外发泄的愤怒和攻击朝向自己。孩子还不会调整自身的情绪,又无法宣泄,因此,其抑郁常是由于压抑下来的愤怒、委屈所致。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做教师的该如何做呢?我认为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引起孩子抑郁的原因。针对不同孩子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的帮助孩子处理他们的情绪问题。孩子抑郁时最需要成人的同情和支持,成人的移情理解将是孩子渡过难关的重要力量。其次,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小,但也是一个独立个体的人,有他自己的愿望、要求、兴趣和爱好,我们应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将自 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意志之上,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不能因为孩子小而随意斥责或辱骂,特别是不要嘲弄、讽刺、挖苦孩子。要允许孩子失败,再孩子的尝试行为中,失败挫折是免不了的,我们应多给予孩子心灵的支持与爱护。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孩子,不要在孩子之间相互攀比,每个孩子都有其个性特点,我们应注意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应给予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第三,我们应允许孩子表现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把感受说出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建立合理的自我概念。不论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都需要表现出来。过分的压抑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都会导致郁郁寡欢,兴趣索然。我们可使用“谈话法”与孩子们一起探讨他们的情感和他们的困难,使他们学会分析和处理自己的情感,使他们看到希望和出路,可以鼓舞勇气,振奋精神。

(二)情感冲动

情感冲动指儿童的情感活动不受理性控制的发作性的扰乱现象。此时,儿童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性和随意冲动性,并经常表现为不考虑行为后果的莽撞行为。轻者,如上课时突然说话,打断别人的谈话等。重者,如乱发脾气、哭闹、打人毁物等。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又很少考虑行为后果,事先也无计划,但行动之后错了,又后悔。儿童容易冲动与其人格不成熟、尚没有控制情感的经验、以及成人对儿童的放纵、鼓励有关。当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逐渐体会到情感控制的必要性,随着理智力量的增强,大多数儿童的冲动性自然会减少,少数个别儿童的冲动可能与遗传因素、发育迟缓或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有关,他们以行为和情绪易激惹为主要特征,常因微小的刺激而引发强烈的愤怒和冲动行为,发作时不能控制。

对儿童的冲动行为,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首先要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有些父母对孩子过分娇惯,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求必应的不良习惯。如有一位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吃了蛋糕才睡觉”的不合理要求,竟在晚上十一点冒雨出去为孩子买蛋糕。应该让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懂得,许多事想要立即得到满足是不可能的,要学会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孩子的控制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发展。其次,应避免严厉的冲动性惩罚。父母或教师对儿童的随意惩罚,使儿童学习到的是冲动的合理性。父母和教师的理智行为才能促使儿童学会控制自己。对于冲动爆发,处于盛怒状态的孩子,可采用暂时隔离的方法,使其冲动行为被忽视,从而降低其情绪的强度。

(三)恐惧

恐惧或害怕是正常儿童发展中普遍具有的一种体验,是儿童对周围环境事物的一种必要的、往往是健康的反应。随着儿童心理的发展和成熟,幼年时的恐惧逐渐会消失。但如果儿童仍对某些不足以引起恐惧的事物也产生不可克服的恐惧,便是一种异常现象。若除恐惧的情绪体验外,再伴有出汗、颤抖以及回避反应,而影响正常的活动时,便可称为“恐怖症”。

儿童怕惧的对象很多,常见的是怕损伤身体(如摔伤、打针)、离开父母、犯错、挨批评,但严重影响其生活的是“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表现为习惯性的迟到、哭叫、乱跑等,也可有攻击式的抵抗,如打、踢等。

引起儿童学校恐怖症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父母管教过于严厉、期望过高;教师过于严厉,伤害儿童的自尊;受同伴集体中横行霸道者欺侮;儿童本人胆小、懦弱、依赖性强等。

对儿童的学校恐怖症,我们可采用以下策略:首先以各种强化方式奖励儿童的上 学行为,如奖励一本画书或允许多看一会儿电视等。避免一切由于躲避上学而带给儿童的好处,不上学有好处会更不去上学。其次,父母要调整心态,降低期望值。父母要多带孩子出去玩,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伙伴,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最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应能取代父母,对儿童表现出兴趣和关心,和儿童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使学校的生活更具吸引力。鱼戏莲叶间,莲叶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做为老师,我们不能做蜻蜓,蜻蜓只会识香赏花,我们要做蜜蜂,因为小荷现在需要的是传花授粉。这一关过好了,才有日后的莲蓬实子,泥底藕香。(广饶县实验幼儿园刘中香)

早期教育有助儿童心理健康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应该从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进行训练:1、1岁以内,进行大肌肉训练,主要是抬头、爬、抓、旋转、翻、坐等,锻炼大脑对四肢的指挥能力。2、进行小肌肉的精细动作的训练,如抓、握、抠等。3、进行语言系统的训练。4、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要经常和孩子聊天,带着孩子到朋友家做客,让孩子有适应陌生环境的机会。5、进行感觉训练,要经常抚摸孩子,和孩子有身体的接触,让孩子感受到与人接近的安全感。

本文Hash:e2d95695b10feef8a7c53791a2e2c942b0244214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