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教育孩子90%的家长都后悔看晚了

导读:怎么样教育孩子?90%的家长都后悔太晚看到此文了。很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过早的拔苗助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把孩子的时间占用的满满的,完全不顾及孩子的身体健康。希望看到此文的父母会有所改变。

A、男生: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爱荷华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攻读研究生。28岁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B、男生:贫寒农家子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级重点高中,高中期间成绩优异,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全国物理奥数二等奖,后考入省属重点大学攻读生物技术专业……

C、男生:初中体育成绩优异,凭借长跑特长,进入重点高中,高一时七门功课不及格,从学校退学……

D、女生:七岁父母离异,随母亲生活,成绩优异,组织能力强,顺利升入省级重点高中,从初中起担任班长,一直到高中毕业,高中学校辩论赛最佳辩手,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与同学老师关系融洽,考入澳门科技大学……

E、男生:4岁选入申奥形象大使;4岁学习钢琴,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韩剑明;8岁学习书法,师从清华大学方志文;获奖无数,10岁加入国家冰球队,读人大附中并留学美国……

这几个学生你最喜欢哪一个?按照你喜欢的程度做一下排列?为什么?站在什么角度排列的?

这几个人都是真实的案例,这只是一个简况,有一点需要说明:这仅仅是个案,并不是所有有这样经历的人都是这样,小编只是凭借这几个案例说明我们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位是卢刚;(1991年11月1日就读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中国博士留学生卢刚开枪射杀了3位教授和副校长安-柯莱瑞以及一位和卢刚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枪杀五人之后,卢刚随即当场饮弹自尽的枪击事件)。

第二位是马加爵;

第三位是韩寒;

第四位是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也是一个真实案例,一个非常优秀的女生,组织能力非常强,很会与人相处,人缘也很好,是全校老师和家长公认的好学生,当时高中毕业时她妈妈是做为优秀毕业生家长在全校做发言的。谁都没有想到,在外人眼里这个优秀的孩子居然跳楼自杀,当这个消息传到学校以后,孩子的任课老师、校长等都非常受打击,都觉得他们的教育很失败。

第五位就是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让孩子提前学习,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违背规律的学习,最后带来的不仅仅竞争中快和慢的问题,而是跑偏方向或者跑反了的问题。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别再相信“赢在起跑线上”的谎言!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再以画画为例,8岁的孩子才能按大人的视角观察临摹,在这之前孩子画画只是直觉思维的自我表达。让太小的孩子学习绘画技巧,告诉孩子太 应该是圆的,云朵应该是白的,且不说这是对想象力的扼制,至少是一种浪费时间。

“美术教育中深受其害的就是社会上的这些考前教育。8笔画苹果,几笔调色彩,目的是为了应试,”清华美院教授方晓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说,直接的后果是学生临募能力强,表达能力弱,当然产生不了大师。

幼教专家说,现在很多孩子三岁开始学轮滑,其实孩子的骨骼并没有发育好,轮滑会伤害到身体。太早学芭蕾也是一样,对孩子的骨膜等等都是挑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专家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一所小学校长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同样学奥数的孩子,一批孩子曾参加国际奥数比赛并获得一等奖,载誉归来时,主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厅副厅长请孩子们谈感言,有一个孩子说,“我这辈子再也不要碰奥数了。”

教育界已经认识超前教育和强化教育的严重后果。最近,教育部发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指南》很具体地列举了各个年龄段幼儿的学习和发展目标。例如,5~6岁学龄前儿童,只需“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家长究竟应怎样教育说了谎的孩子呢?

1.减少孩子撒谎的机会

要避免孩子恣意扯谎,父母必须从自身的教养方式做起,其中包含不要给孩子不合理的期望、容许孩子拥有犯错的机会,甚至当孩子犯错承认后都要先给予说实话应有的赞扬。

简单来说,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必须给予适龄且合宜的期待,并且容忍他们不小心“搞砸了”的时候,孩子便不会因害怕责骂而以谎言进行掩饰。

而且,当孩子自己承认犯错时,就算父母还是要处罚(通常可因孩子自行承认而减轻责罚),都必须清楚的告诉他们“你做了XX事情是不对的,所以妈妈等下会处罚你,但妈妈还是爱你,因为你很诚实。”,千万不可以在孩子诚实的说出自己犯错时,直接给予打骂,否则孩子还是会因害怕责罚而扯谎。

2.厘清动机与分辨是非

除了于日常生活中降低造成孩子可能撒谎的机会外,父母在发现孩子说谎时,首先必须冷静的分析孩子的动机,是无心还是有意,才可以进一步决定处理的方式。

通常会建议父母告诉孩子事件真正的是非,引导他们说出实话,并进一步告知他们因为撒谎才会受到处罚,千万不可以不明就里的胡乱惩罚,否则除了会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外,孩子还是会因为不知道真正原因而一犯再犯。

教育孩子家长的架子怎样摆

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接受了要与孩子平等相处,以及给孩子更多自由的观念,但是很多父母却矫枉过正,什么都迁就孩子。孩子变得非常任性和自私,甚至对父母变得很冷淡和无礼,不管是“权威父母”还是“彻底放任自由”,这两个极端都是有问题的。

美家庭代沟缩小引起忧虑

在美国家庭中听到的更多的一个词是“乐趣”,而过去则是“义务”和“责任”这两个硬邦邦的命令性词语。

位于加州马利布的佩珀代因大学的家庭中心主任丹尼斯・洛韦提醒道:“那些不定规矩的家长们则要冒一定风险,因为很可能会出现这种局面:家长们在自己的家中如此软弱无能,以致他自己都感到失去了控制,有时甚至是担忧。”他认为做父母亲的都竭力想保持平和,避免争论,这样做会失去教育孩子如何解决冲突的机会。

洛韦博士设法对自己的两个孩子采取一种传统的姿态,来保持家庭结构和父母孩子间的界线。洛韦说,“这种民主的态度导致过度的放纵时,有时是家长出于避免‘伤害’关系,而不是教育孩子过上一种自我约束的生活时,问题也会接踵而来。过度放纵实际上是一种‘忽视’观的信号,它忽视了价值观,忽视了教育机会,忽视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为了教育孩子成功,人们需要崇尚适度的规矩和做事的准则。

孩子折磨父母为了得到安全感

有个小男孩在客厅里用勺子泼茶水玩并不时去拽母亲的长发。“克里斯,如果你再不住手,瞧我怎么收拾你!”母亲喊道。孩子老实了半分钟,然后他微微一笑,又开始泼他的茶水。

“克里斯,住手,我在说你呢!”孩子停了停,以便半分钟之后故伎重演。

“要我跟你说多少遍,真受不了你!”母亲的声音变得又高又尖,表情变得像个孩子,就差没有哭了。“你再不住手会让我发疯的。求求你了!”孩子似乎对母亲的苦苦央求无动于衷,而且变得更加有恃无恐。

过了一刻钟工夫,母亲终于――尽管晚了一些――意识到了自己作为母亲的尊严,她严厉地说:“这是最后一次警告!我再说一遍,回你自己的房间去!”

孩子根本不当回事,继续玩他的“心理游戏”。这时母亲不由分说一把抓住拼命想挣脱的儿子,把他送进自己的房间。大人之间终于可以继续谈话了。

半小时后母亲再去儿子的房间。克里斯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紧紧地抱住自己的母亲。此后孩子的表现极其可爱,这一幕人们可以想象得到的。从他的心灵深处真正喊出的是他的需要,他真正需要的是母亲的坚强有力,他想看到一个有能力进行制止的母亲。孩子只有体验到父母的伟大和坚强,他们才会有安全感。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于孩子即使付出“高昂的代价”也值得。

这种恶作剧其实只是一种求助的呼喊:“什么时候你们才能懂我真正想要什么呢?”

本文Hash:3f3423864bdee46d480be5921aa5f6be443ff8f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