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小孩你会带吗

  2-4岁,让他离开,但不能太久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自信心已相当强,他会满怀激情地爬到滑梯的最高处,或是着迷地玩捉迷藏。在他小小的心灵里,已经有走向全世界的雄心了。但是,他仍然很信赖父母,这时,父母离开多远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离开的时间。孩子仿佛在说:“我想离开你们,但时间不会很久,只是那么一会儿。”

  这时,父母为孩子订几条规矩还是必要的。如果到了睡觉时间,孩子还想独自活动,父母应坚决地把他放到床上。

  同时,父母不应离开孩子太久,对于2-3岁的孩子,不要离开他们2天以上,有时,父母不得不把孩子放在亲戚家一段时间。回家后,孩子也许会说,亲戚家比自己家好。这句话的潜台词正好和它表面的意思相反,孩子其实想说,离开父母,他感到真难受。这时,父母最好先说:“我们也不希望和宝宝分开。”然后,表示理解孩子的心情,再解释为什么必须这么做,最后,要告诉他准确的接他回家的时间,并保证会准时接他。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接受和父母长时间分离的现实。

  4-6岁,给他更多的爱和帮助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在上幼儿园,他们呆在父母身边的时间不那么久了,已经能够自己游戏、社交了,但他们仍然需要父母的保护和帮助。

  在幼儿园,小同学成了伙伴或竞争对手,代替了邻家小朋友、表兄弟姐妹的玩伴位置;老师成了最受孩子关注的人,代替了父母的部分权威。在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往往比家里的事更让他们感兴趣。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大问题是不肯上幼儿园,或是在幼儿园里交不到朋友。家长应认识到,孩子之间闹些矛盾很正常。但当你的孩子连一个朋友也没有,或者一个朋友都保持不长久时,家长就要认真思考一下了:也许是因为这孩子的感情太脆弱、太不稳定;也许是孩子对家长太依恋,独立行动、独立判断的能力不够。此时,家长应及时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并利用节假日,有意识地让他独自去街心花园等较安全的公共场所玩耍。要注意,要逐渐地离他远一些、久一点,在实践中培养他的独立社交能力。孩子和父母脱离的过程像在跳双人舞。孩子掌握这舞蹈的节拍和速度,父母必须紧紧跟随,并引导方向。

17求知网

和4岁小孩下棋,你会让吗?有位妈妈说她绝对不让

因为年龄、智力发展的差别,以及为了维护小朋友的自尊心,我们做大人的常常会故意让孩子去赢。但是,一些父母认为,公平的比赛也许能让孩子学会承担失败,哪怕他们还处于幼儿期。不妨听听这位母亲的说法。

去年圣诞节,好朋友送给我儿子一副棋牌游戏,然后两个人就迫不及待地玩了起来。我的朋友是个好胜心很强的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她突然抓住我儿子的手,严肃地跟他说:“你已经碰了,就不能反悔。这是作弊行为!”

结果我朋友赢得了这场比赛。然后她看向了我,似乎在等着我皱眉头指责她不该这么做。

但我并没有。

不必为了让孩子高兴而让着他们

我的孩子很坦然地接受了失败,要求再比一场,并且拿出了必胜的决心。因为在我家,我们不会为了让孩子高兴,而在游戏中故意让他们,不会因为他们是孩子,刻意地操纵比赛结果——我们会遵守游戏规则,并且向孩子们展示游戏中的技巧。如果他们输了,我们会教他们大方接受失败。这对4岁的孩子来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也许某些家长会认为这么做很残忍,但我们认为这么做对孩子是有好处的。能够坦然地接受失败是一件重要的事,它展现了一个人能够承受打击并且重新振作的品质。如果孩子每次都赢的话,他们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几年前,我们到朋友家度假,他们家里有一张乒乓球桌。一整个假期,我和儿子都在那里打比赛,他从头到尾都卯足了劲要打败我。有几次他几乎要成功了,但还是以一分之差输给了我。有一天下午,他把乒乓球拍一丢,哭了起来。于是我告诉他,除非他能够冷静下来,好好表现,否则我不会再和他玩了。过了一会儿,他主动来跟我道了歉。

又过了几个月,当我们再打球的时候,他彻底地打败了我,获得了他渴望已久的胜利。为了打赢我,他经常练习,而且学会了思考每一个击球,在他战胜我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别提有多激动了。如果我一开始就让他赢,胜利的果实还会那么甜美吗?我想不会。

失败可以让孩子学得更多

生活不是件容易的事——你不得不努力争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才能得到你想要的。输掉一场比赛也许是件无关紧要的事,但重要的是能够让孩子了解生活并不总是如他们所愿。

除此之外,教会孩子在家中坦然地面对失败,能够让他们在上学之后,在当着众人的面输掉科学竞赛或者体育比赛的时候更容易承受。失败也会让人更有动力去获取胜利。如果我们能够轻易地打败对手的话,那种比赛带来的兴奋和愉悦之情就不会那么强烈,不是这样吗?如果我的孩子输了一局棋,他就会懂得提问:“我要怎么样才能玩得更好呢?从这局棋中我学到了什么?”就像一个运动员一样,他们会分析哪里出了错,也许下一次就会制定更好的策略。

心理学家说,教会孩子如何面对失败,要靠我们身体力行。如果当我们自己面对失败时能够坦然,孩子也会如此。这不是一件通过指导可以学会的事,而是从模仿中学得的。关键是要让孩子理解,不管是运动还是棋牌游戏,都是为了带给人乐趣,如果每次输掉比赛都要小题大做,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大人聚会逗2岁男童喝酒身亡!你还敢随便逗孩子吗?

我们经常会看到大人都孩子说:“妈妈不要你了。”“妈妈只喜欢弟弟不喜欢你。”等等这些话。大人认为这是在逗孩子,开玩笑的。可孩子会当真的。1最恶毒的逗孩子行为:总跟孩子说“你妈妈不要你了!”说实话,我不知道最开始说这句话的人是谁,但是我很肯定那个人一定是心理阴暗之极!悲哀的是现在却仍然有很多大人尤其是老人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时不时就要拿出来说说!他们真心不知道孩子会当真吗?即便不知道,将心比心,如果总有人跟这些老人说“嗨,你儿子女儿都不要你了!”就算是开玩笑,你心里好受吗?关于这种逗孩子的行为到底会对孩子产生多坏的影响,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了!对妈妈疏离?愤怒?害怕?难过?尤其是对二胎家庭,大宝本来就因为二宝的到来觉得妈妈的爱被分走一些了,这个时候大人火上浇油的话,那后果不堪设想,比如前不久才仅仅因为邻居大妈的一句所谓的“玩笑之语”:“你妈妈生了弟弟,不要你了!”让一个小女孩恐惧的把2个多月的弟弟从八楼丢了下去……2最无耻的逗孩子行为:拿孩子的外貌性格开玩笑,给孩子取外号“小胖妞”“你好黑啊!”“你是个胆小鬼啊!”你说你是无意的,谁相信?还是那句,我要是看着你就大笑着说:“哈哈,你好丑哦!”你相信我是无意的吗?每个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的天使,每个孩子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也许看上去此时此刻孩子并不是那么优秀,但是你有什么权利去这样评判一个孩子?你自己又好到哪里去了?在这样不被尊重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更容易自卑,以后也很难学会尊重别人!以后的生活中要交到真心的朋友更是难上加难,一句无心之语,对孩子也许就是一生的噩梦!另外,还有些老人,可能是因为地区习俗遗留下来的恶习,总是喜欢给孩子取些难听的外号,或者总把一些不好听的词语挂在嘴边,比如我有个朋友的婆婆,当她儿子调皮的时候,她婆婆总是会对着孩子说“你这个畜生!”虽然她也和老公说了很多次,可老公也总是说婆婆没有恶意的,于是,朋友只能尽可能不让婆婆跟孩子在一起,说实话,我是真的没办法理解!3最可恨的逗孩子行为:把孩子当猴耍“叫你爸爸叫叔叔,我就给糖给你吃!”有没有人用类似的话这样逗过你的孩子?孩子不懂事可能也就照做了,然后大家哄堂大笑,当爸爸的觉得没面子,用力呵斥孩子“胡说八道!我是你爸爸!”孩子看到爸爸生气了,恐惧不解,如果不能这样做的话,为什么爸爸还笑?为什么爸爸一开始不阻止?为什么叔叔阿姨还要我这样做?你们能想象孩子心理多么无助吗?“把玩具送给叔叔好不好?”当孩子给他时,他说“不要了,你自己留着吧!”要是孩子不给他,他说“你真小气!”请问孩子到底哪里得罪你了?怎么做都不对!最自以为是的逗孩子行为:父母阻止了,他还说没关系!开玩笑呢!虽然不得不承认还有很多家长碍于面子保持沉默甚至陪笑,不过大部分父母还是因为懂得其中的利害关系会出面委婉的阻止,但让人不解的是,这些逗孩子的人不仅不识趣,还理所当然的说“没关系啦,开玩笑呢!”“以前我们都是被这么逗大的,不也很好?”话都这么说了,多数父母也就不好继续说什么!可我告诉你,大错特错,越是这样的人,你越是要厉声制止他,因为他们就是孩子的毒瘤,并且平时也要教会孩子学会对这些讨厌的行为说“不”!

本文Hash:1cc552e0f07f2a6b71caf26035bdb27f5f9c19a9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