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孩子成长的每一天

两年前的春天,我在兴奋、焦虑、幸福等众多复杂的情绪之中期待着儿子的降生。如今,每到周末带着儿子去公园,看着他在草坪上跌跌撞撞地跑啊、滚啊,弄得泥一身、土一身,我只顾坐在一边欣赏他自由的驰骋,于是不禁感叹:时间真是最好的老师。

儿子当当快两岁了。身高90公分,体重15公斤,在同龄宝宝当中绝对算是个“大个儿”的。哈哈,这还不算,这小子大大的脑门,稀稀拉拉的头发,举手投足之间还真有些“艺术气质”呢!这不,最近又疯狂地迷恋上了打鼓,家里大鼓、小鼓、爵士鼓、腰鼓,中式的、西式的各式各样的鼓买了一大堆,足足有十几面呢,这可把当当忙坏了!他现在每天早上只要一睁开眼睛就嚷嚷着要打鼓,通常是光着小屁屁就要来上它一段,那架势甭提有多认真、多投入了!

在饭桌上,当当也会随时就地取材地表演,拿起筷子就是一阵猛敲,那个闹啊!哎,还别说,这小子还真是蛮有节奏感的,他通常是这边敲两下,那边敲两下,这边三下,那边三下,以此类推,从不乱敲。而且现在随着自己“鼓艺”大长,已经开始加上晃头、颠脚以及抡鼓槌等一系列表演动作了。每次表演完,他都会用两只还不是很灵巧的小手把鼓槌摆弄一阵,然后整整齐齐地放好,接着双手一收抱在胸前:“当当敲完啦!”这个时候你若是对他的精彩演出没有及时做出反应,他可不干,立马就会冲着大家很认真地说:“掌声、掌声!”

打鼓,现在看来是当当最大的乐趣了。每当看到儿子沉浸在打鼓中,我总是觉得自己很满足。这倒不是说他的鼓打得有多好,而是从他专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儿子的进步。好好珍惜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珍惜他每一天的健康快乐,给他幸福生活的能力,比给他设计多么辉煌的未来都要重要和值得。文/胡春媛

幼儿时期:珍惜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

   周国平有写日记的习惯。女儿啾啾出生后,成了他日记里的主角。因为女儿成了他生活里的主角。周国平情不自禁地记下女儿的一点一滴表现。

  周国平说,孩子年幼的这一段奇妙时光,是他以及孩子的宝贵财富。孩子年幼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了。女儿长大后,把这一份年幼时光的记录交给她,她会多么欣喜啊。天下父母能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

  幼儿时期教育 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周国平没有特意教女儿认字,但啾啾5岁时已认识不少字了。啾啾认字大约有几个途径,一是,平时开车外出,她喜欢读路旁商店的招牌,有不认识的字就问父母。二是,她看着歌谱弹钢琴,开始时大部分字不认得,慢慢就对上了。三是,看有字幕的动画片,由听台词而认识了字。四是,看妈妈给她念过的书,连猜带蒙,认字越来越多。

  由此周国平看到,幼儿的认字能力是一种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便会自然地展现和生长。也就是说,认字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根本不需要强行灌输。

  周国平的家,最多的东西是书。周国平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就是看书。他们几乎不看电视。除了收发邮件,他们都基本不上网。在这样的氛围中,啾啾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看书和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周国平不给啾啾报任何课外班,也不操心她的功课,但啾啾的学习成绩很好,并不费力。她的班主任多次问周国平:“你们是怎么教的?”周国平想,没怎么教呀,大约是得益于熏陶吧。可见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

  周国平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当然,熏陶并不限于家庭的影响。事实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就开辟了熏陶的新来源,能够从好书中受到熏陶,这是良性循环,就像那些音乐家的孩子,在受到父母的熏陶后,又从音乐中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

  幼儿时期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啾啾四岁时,周国平就经常和她聊天了。啾啾也喜欢和父亲聊,因为周国平比较注意倾听,顺应她,在顺应中引出和展开话题。

  一天,周国平和女儿聊天。啾啾问:“我们聊什么呢?”周国平说:“随便聊吧。”周国平问她幼儿园的事,是不是也和小朋友聊天。啾啾说,他们不聊天,而是说悄悄话。周国平问:“你到过哪些地方?”她举出成都、昆明、丽江等地。周国平说:“有些地方你很小的时候去过,你不记得了。”她说:“那像做梦。我还去过哪些地方呢?”周国平答:“你才四个月时,还去过海南岛。”啾啾一听,立刻绘声绘色地说起了从妈妈那里听来的当年趣事。

  啾啾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周国平常带她到陶然亭公园,边散步边聊天。在公园里,啾啾常常触景生情,发表议论。有一次他们来到陶然亭和慈悲庵。啾啾听说公园是因此命名的,得意地说:“我们到陶然亭的肚子里了。”

  公园里,一群老人在玩孩子的集体游戏,她评论:“老人幼儿园,不伦不类。”

  周国平与女儿聊天,常洋溢着幸福之感,因为他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当然,父母自己也是独立的灵魂。

  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彼此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气氛。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幼儿时期:珍惜陪孩子成长的每一刻

   周国平有写日记的习惯。女儿啾啾出生后,成了他日记里的主角。因为女儿成了他生活里的主角。周国平情不自禁地记下女儿的一点一滴表现。

  周国平说,孩子年幼的这一段奇妙时光,是他以及孩子的宝贵财富。孩子年幼尚不懂得欣赏和收藏它们,而到了懂得的年纪,它们早已散失了。女儿长大后,把这一份年幼时光的记录交给她,她会多么欣喜啊。天下父母能给孩子的礼物,不可能有比这更贵重的了。

  幼儿时期教育 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周国平没有特意教女儿认字,但啾啾5岁时已认识不少字了。啾啾认字大约有几个途径,一是,平时开车外出,她喜欢读路旁商店的招牌,有不认识的字就问父母。二是,她看着歌谱弹钢琴,开始时大部分字不认得,慢慢就对上了。三是,看有字幕的动画片,由听台词而认识了字。四是,看妈妈给她念过的书,连猜带蒙,认字越来越多。

  由此周国平看到,幼儿的认字能力是一种潜能,只要给予合适的环境,便会自然地展现和生长。也就是说,认字应该是一个轻松的过程,根本不需要强行灌输。

  周国平的家,最多的东西是书。周国平和妻子的日常生活就是看书。他们几乎不看电视。除了收发邮件,他们都基本不上网。在这样的氛围中,啾啾从小就养成了阅读的习惯,看书和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周国平不给啾啾报任何课外班,也不操心她的功课,但啾啾的学习成绩很好,并不费力。她的班主任多次问周国平:“你们是怎么教的?”周国平想,没怎么教呀,大约是得益于熏陶吧。可见只要真正注重素质的培养,应试会是相当轻松的事。

  周国平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当然,熏陶并不限于家庭的影响。事实上,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也就开辟了熏陶的新来源,能够从好书中受到熏陶,这是良性循环,就像那些音乐家的孩子,在受到父母的熏陶后,又从音乐中受到了进一步的熏陶。

  幼儿时期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啾啾四岁时,周国平就经常和她聊天了。啾啾也喜欢和父亲聊,因为周国平比较注意倾听,顺应她,在顺应中引出和展开话题。

  一天,周国平和女儿聊天。啾啾问:“我们聊什么呢?”周国平说:“随便聊吧。”周国平问她幼儿园的事,是不是也和小朋友聊天。啾啾说,他们不聊天,而是说悄悄话。周国平问:“你到过哪些地方?”她举出成都、昆明、丽江等地。周国平说:“有些地方你很小的时候去过,你不记得了。”她说:“那像做梦。我还去过哪些地方呢?”周国平答:“你才四个月时,还去过海南岛。”啾啾一听,立刻绘声绘色地说起了从妈妈那里听来的当年趣事。

  啾啾读小学一二年级时,周国平常带她到陶然亭公园,边散步边聊天。在公园里,啾啾常常触景生情,发表议论。有一次他们来到陶然亭和慈悲庵。啾啾听说公园是因此命名的,得意地说:“我们到陶然亭的肚子里了。”

  公园里,一群老人在玩孩子的集体游戏,她评论:“老人幼儿园,不伦不类。”

  周国平与女儿聊天,常洋溢着幸福之感,因为他始终认为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朋友式的关系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独立,二是平等。

  独立,就是把孩子视为一个灵魂,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当然,父母自己也是独立的灵魂。

  既然都是独立的灵魂,彼此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平等尤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亲子之间要有商量的气氛。凡属孩子自己的事情,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88477398cc33769c593db02ccf42c1e8e692fa9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