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音乐的一步步成长的孩子

孩子的艺术方面,父母要怎么下手才是正确的指导孩子往这方面发展呢?父母应该怎么做才好呢?如何才能让孩子有艺术气息呢?

小宝宝从刚出生开始,就在妈妈温柔地摇晃中感受节奏。对于这时的他们来说,世界一片混乱,但只有这样轻轻地、略带节奏的动作让他们找到一些秩序感和安全感。

之后,孩子每一项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始终伴随着他们自身带有的节律,从最初爬行时的前后摇晃,到学会站立后的上下雀跃,再到迈着连贯、均匀步子的走路甚至奔跑。

伴随音乐的一步步成长

1岁以内的宝宝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对声音做出反应,给爸爸妈妈一个眼神的交流,挥动一下自己的胳膊或腿脚,他正在找到肢体的感觉和力量。不过如果他认为这次的互动已经足够,或者感觉不耐烦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把头扭向另一个方向,不再理你。

3~4个月的宝宝:开始对声音做出反应,所以要准备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听到声音,眼睛就慢慢地跟了过来”。这个时期的宝宝身上已经出现这种明确的反应和互动了。随着他的脖子越来越稳定,当他仰卧或趴着的时候已经能够转头看声音传来的方向。爸爸妈妈这时可以选择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或者给宝宝听他喜欢的“哔哔”“叭叭”的爆破声等来培养他对节奏和音乐的感觉。

6~7个月的宝宝:手脚已经可以动来动去,父母可以选择比较舒缓的音乐作为玩耍时的背景音乐。

这时候宝宝的运动能力开始有了很大发展,他可以伸手去够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翻身,甚至可以坐着。因此,父母可以在宝宝身上看到他对声音更积极的反应了,例如看到他想随着音乐节奏活动身体等。但是,他还跟不上太快的节奏,所以最好选择比较舒缓的音乐,然后帮助孩子配合音乐拍手或活动手脚。

8~18个月的宝宝:有可能会配合音乐跳起舞来,这时爸爸妈妈要跟着他一起跳。

会坐和会走的宝宝已经能够和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扭动身体跳舞了。刚开始,宝宝会完全跟不上节奏,这时他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引导。

在刚学会走路后,宝宝每掌握一样新的运动本领,他的动作以及动作所伴随的节奏就越复杂。比如一旦他学会走路,就开始在走路的步伐上翻新花样,有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楚,他到底是在走路还是和着节奏跳舞呢?

18个月~2岁的宝宝:对秩序发生浓厚兴趣,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歌谣和舞蹈动作。

经典的童谣总是对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数鸭子、丢手绢、一闪一闪亮晶晶等歌谣的共同点就是不断重复的歌词和节奏,这样的重复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有些无聊,但却是小朋友的最爱。这不仅让他感觉到强烈的节奏感,而且带给他自信心。每唱一句他都很自豪地知道下一句歌词和调子是什么,在他熟悉的那些儿歌里,爸爸妈妈随便挑选一首,唱上一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上下一句。

孩子的成长需要音乐相伴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音乐。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其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是开发孩子音乐潜能的基础。音乐环境不仅能充分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也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其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

每个孩子都喜爱音乐。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其音乐潜能可得到惊人的发挥。

孩子年龄小,接受能力却很强。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要为孩子创设一个关于音乐的“欣赏天地”,让他们多接触音乐。例如可通过听老师演唱,放CD、VCD等音乐光盘的做法,让孩子倾听、欣赏悠扬的乐曲和优美的旋律,让音乐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动人的、诗一般的画面,使他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

同时,可利用一些固定的时间,如每天早晨起床时、午睡前、进餐时、晚上临睡前放一些相应的音乐,让孩子生活在音乐中,激发他们倾听音乐的兴趣。正因为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音乐,让音乐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

孩子好奇、好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块块积木、一件件玩具,都能激发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在听音乐的时候,最好为孩子提供各种能发出声响的玩具、乐器、头饰等,让他们尽情游戏,尽情玩耍。孩子在敲敲打打、玩玩闹闹的过程中,就会展现各自的表演才能。你会发现,有的孩子拿着指挥棒有模有样地做起了指挥家;有的孩子拿着纱巾戴着头饰随优美的音乐扮演风爷爷,还与小朋友边做游戏边唱着:“风爷爷,吹呀吹呀,吹得风车转悠悠,吹得风筝飘上天……”孩子在音乐中无拘无束、尽情表演,音乐为他们提供了发挥想象力的天地。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让孩子的生活充满音乐吧!让他们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一点点、一滴滴地听懂音乐,理解音乐吧。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聆听,让孩子的音乐起步更早一些

婴幼儿的聆听优势音乐是一种聆听的“语言”,这其中包括对音高、节奏、音强和音色的敏感性。成年人由于长期受尘世间的噪音干扰,其听觉的敏感度已经大大降低了,而婴幼儿则不同。由于进化遗传优势,他处于“绝对音感”阶段,即他能把听到的音乐整个地、不加分析地、清晰地印刻到大脑皮层,产生痕迹,形成印记。因此,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非常重要。听音乐,不听噪音有些家长会问:孩子听音乐真的有作用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当婴幼儿醒着的时候(包括半醒半睡的状态),他的听觉是打开的。如果他听不到音乐,那么,他就可能听到汽车的噪音、厨房的说话声、吵架声,这些声音同样会进入孩子的大脑,产生痕迹。显而易见,这些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负面的。要听就听“第一流”音乐构建0~3岁婴幼儿的音乐智能,方法就是——听音乐。这里所说的听音乐,不是像有的家长所说的:随便听一听,热闹就行。反正孩子小,不懂音乐的好坏。这是个很大的误会。正是因为孩子小,家长才马虎不得。家长必须了解:人的大脑接受外面的信息,会遵循一个原则:先入为主。即先进入大脑的信息占主导,以后同类信息将会被筛选,甚至排斥。举个例子:如果你首先进入大脑的是上海语。那么你走到天涯海角,上海话的底子是去不掉的。先入为主的原则告诉我们,如果孩子首先听到的音乐不是第一流的作品,而是第二流、第三流,甚至是乱七八糟的东西,那么他今后就无法建立第一流的审美情操、第一流的音乐智能。古人说:“取法乎上”,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幼儿时期,要给孩子优先输入良好的信息,避开不良信息。那么什么是第一流的音乐呢?我认为首推欧洲的古典音乐,即莫扎特、勃拉姆斯、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等的上乘作品。当然,中国优秀的古典乐曲也可以听,最好是选择那些悠扬、舒缓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经久不衰、美妙动听、极富感染力,它不仅体现了人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情感状态,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而且还能陶冶心灵、培养高尚情操,给人以鼓舞和力量。

本文Hash:fa05ed402ebf13248352a6bed39b08d3bc8cd8f4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