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及培养

2岁以后,儿童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2岁孩子独立行走还不自如,2~3岁则已能学会各种动作,他不仅双手能协调起来,而且全身和四肢的动作也能协调,比如,能端着成了水的杯子,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不但没有把杯子摔掉,也没有把水洒掉。进入这个年龄的孩子,他的学习能力又跨进了一大步。具备人类特有学习能力的特点1岁前是语言发生的准备阶段,1岁~1岁半是理解语言的阶段,2岁是语言真正开始形成的年龄。孩子说话虽然有早有晚,但是到了2岁,一般都会听会说。孩子掌握了听说能力,就开始具备了人类特有的学习能力,即以语言为指导的学习能力。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可以得到大大提高。语言指导下的学习必须与直观形象和动作相结合2~3岁孩子的学习,不能单纯依靠语言,他时时不能离开实物和动作。也就是说,语言必须要以直观形象为直接支柱。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能理解抽象的词句,他自己说话时,也要以大量手势来辅助。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吃饭时不能让孩子讲述事情,否则他必然放下食具,比比画画,耽误了吃饭。在语言和直观不一致时,直观胜于语言语言的力量在这个年龄孩子的头脑里,不及直观事物。一位母亲多次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孩子似乎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当全家人在一起吃梨时,他听从妈妈的吩咐,把较大的梨送给各位长辈。可是,大人都让着孩子,转了一圈,大梨总是回到孩子手里。一次,他的妈妈动员奶奶,为了教育孩子,让奶奶接过大梨去吃。大家没有料到的是,奶奶刚把大梨送到嘴边,孩子就“哇”的声,大哭起来。可见,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真正学习到通过语言讲述的“孔融让梨”的道理,他学习到的主要还是直观的经验。语言失去事实的支持,对孩子并不起作用。思维参与的学习能力语言产生的同时,孩子的思维也真正产生。从此,孩子的学习是思维参与的学习。2~3岁孩子虽然常常通过模仿来学习,也还有大量无意识的学习,但是他已经出现了许多“通过思考的学习”。他常常会提问,不但会问“是什么?”还要问“为什么?”由此开始出现孩子反驳大人或辩论的场面。比如,妈妈让他睡觉,他会说:“小星星还没有睡觉呢!”讲故事,十分适合2~3岁孩子的学习儿童都喜欢听故事,看故事。相比之下,故事对2~3岁孩子的作用尤其突出,常常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以故事中的主人公自居,既模仿他的外部打扮,也模仿他的行为。这是因为,在这个年龄,孩子的想象力开始发展。孩子喜欢想象,但这时想象的创造性还没有发展起来,他的想象大多属于在外界引导下的,即所谓再造性想象。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生动形象,特别适宜于引导孩子去想象。2~3岁孩子想象的范围也不广,往往只限于他熟悉的内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与孩子的知识经验相接近,能够较好地被他们接受,于是,他把自己想象成为故事人物,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说儿歌,2~3岁孩子也很爱学习儿歌之所以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而且教育作用突出,是因为这正是开始用自己的语言指导行动的年龄。当孩子用语言指导行动时,他不会默默地去想,也不会想好了再做,而是边想、边说、边做。孩子说儿歌的过程,恰巧符合孩子这种年龄特点。他边说边做,他的行动也就按照儿歌的内容进行。孩子爱好说儿歌,因为儿歌句子短,简明易懂,朗朗上口,他觉得好玩,就反复地说,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习了知识,又学习了生活能力,还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必急于给孩 上课有的家长不辞劳苦,到处给孩子找教材,买了许多书,只要有空余时间,就抓住孩子给他上课。这种做法往往事与愿违。孩子非但没有学得更多,反而有可能从小不爱学习,更谈不上提高学习能力。2~3岁孩子的注意力还没有很好发展,即使是颜色鲜艳的图画书,2~3岁孩子也只能短时间集中注意学习。他喜欢活动,喜欢变换动作和活动内容,不喜欢长时间坐下来,也不喜欢连续反复学习同样的内容。在孩子面前摆上过多的书,他急匆匆地翻了一本又一本,反而不能养成注意阅读的习惯。上课式的学习方式不适合这个年龄的特点。生活中的学习最适合2~3岁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是多变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事情比图书中的故事更加实在,更加符合2~3岁孩子的接受能力。孩子理解故事和儿歌,也必须与生活中的事情结合起来。生活中到处是教材,需要的是家长做个有心人有位妈妈成功地让孩子在学习穿衣的过程中,掌握了辨别前后方位的能力。2岁多的孩子还不会自己穿衣服。但是妈妈并没有让孩子觉得穿衣服与他自己无关。每次要穿衣服时,妈妈都让孩子找找“哪儿是前边?”妈妈给孩子准备的衣服,前边都有小动物或花朵等等的图案。妈妈说:“来,宝宝找找小猴子,看看小猴子在哪里?”“哦,对了。小猴子在这里,这就是前边。”妈妈以此为教材,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孩子学习辨别“前、后”。实际上,她是从这里开始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辨别事物的方法。成人辨别事物不是也要寻找定位的基准吗?孩子当然远远不能懂得这些。但是,可以在这里埋下最初的种子,开始培养一种思维方法,在无意识中逐渐培养一种科学的思维习惯。

2至3岁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与培养

2至3岁是孩子口语发展的最佳年龄,这个时期,孩子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语言,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父母若能抓住这个时机对孩子进行口语教育,孩子满3岁后就会变得口齿伶俐、能说会道了。

增加句式的难度

寒暑假和放学后的家庭生活是父母提升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最好时机,孩子在幼儿园,可能得不到太多的表达机会。在家里,父母就要为孩子准备一些能够增加口语表达能力的复合句式让孩子学习。孩子刚开始可能只会说6至10个字的句子,例如:“妈妈,宝宝饿了”,“小明不和我玩”等等。此时,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教孩子说长句子。可以这样问孩子:“你们老师今天讲什么了呀?你表现得怎么样呀?”你同时问了两个问题,孩子就可能会把这两个问题同时作答:“老师让我们叠纸,老师表扬了我。”孩子通过一次叙述两个问题,增加了句子的难度。如果孩子没有说完,妈妈可以继续追问,“还有什么呀?”提示孩子把话讲完。经过这样的经常性训练,孩子会在自己的语言库中逐步加入复合句式,不但能同时回答两个以上的问题,还有可能向您一次表述多个问题。“妈妈,宝宝今天不舒服,不想去幼儿园了。”这样的句子,既有了因果关系的表达,又符合逻辑思维。如果孩子没有这样表达,只是说“宝宝不想去幼儿园了。”您就要追问孩子“为什么呀?”孩子就会回答“宝宝不舒服。”然后您再引导孩子把两句话说完整。

消除孩子的胆怯情绪

孩子在说话时,如果遇到客人来访,或者孩子在讲话时受到大人的指责,都会让孩子产生胆怯情绪。这是不利于孩子口语发展的。只要孩子不是无理取闹,孩子在讲话时,不要轻易打断他的讲话,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清楚。例如,孩子可能会追问各种为什么:“爸爸为什么要刮胡子?”“妈妈为什么不刮胡子?”“月亮为什么是圆的?”“宝宝为什么要去幼儿园?”许多在大人看来无聊的问题,对于孩子而言却是非常有趣的。父母在此时不应该打断孩子的追问,而是需要鼓励孩子的提问,并耐心为孩子解答。如果有些问题父母也没有想好怎样解答,可以对孩子说“妈妈也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等妈妈弄明白了再告诉宝宝好吗?”同时还要鼓励孩子与其他客人交流,激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像什么“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之类的话最好不要对孩子讲。如果您和客人确实有要事商谈,可以让爸爸或妈妈带着孩子出去玩一会,或者到其它房间呆一会,不要当面拒绝孩子讲话,消除孩子说话的恐惧心理和胆怯情绪。

要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

孩子讲话时,可能会有发音不准、吐字不清、颠三倒四或语句不完整的情况,这都不是父母可以拿来嘲笑孩子的理由。孩子说错了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或者说话不清楚,父母只需要将正确的读法或发音讲给孩子听即可。

通过多种途径锻炼孩子听、说、看、想的能力

父母要创造多种途径来锻炼孩子听、说、看、想的能力。让孩子讲述白天的见闻、幼儿园的趣事、绘本的小故事,这都是锻炼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尽管孩子讲得不是很清楚,父母还是应该给予鼓励。如果孩子落下的内容很多,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提醒孩子把关键的内容表达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一定会成为耳朵灵、眼睛亮、脑子活、嘴巴巧的聪明孩子。

父母要用规范的语言同孩子讲话

父母自己的语言要规范化,说话时发音要正确,吐字要清楚,语调要有感情,语法要规范。您给孩子做出了好榜样,就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模仿。2至3岁的孩子因掌 的词语不够丰富,而边说话边思考恰当的用词时容易发生口吃,有的孩子是由于呼吸肌、喉肌以及与发音有关的器官出现紧张现象而讲话结巴,尤其当情绪激动或心里不安时,更容易加剧口吃。这种现象常发生在2至3岁,属正常现象,父母不必过分紧张,让孩子想好了再慢慢地讲,一般在几周后口吃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

结语

2至3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正确的引导与训练会使得口语表达能力迅速提升,因此,父母不能忽视对孩子早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耐心引导与呵护孩子的语言表达才会使孩子变得口齿伶俐,思维灵活。

如果您想了要更多有关孩子语言发展的育儿知识,请您关注《儿童语言早教》的相关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亲子的相关知识,也请您继续关注的其它相关文章。

2-3岁是培养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期

2-3岁是幼儿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对幼儿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在这方面才能的发展。如何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呢?本文亲亲宝贝小编详细为你介绍!

2-3岁是幼儿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对幼儿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进孩子在这方面才能的发展。如何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呢?本文亲亲宝贝小编详细为你介绍!

人的大脑神经细胞有各自的发育关键期,一旦错过,再刺激、再教育收效也会较差。根据统计,儿童绘画教育中的智力开发取决于接受教育的年龄:从2-3岁开始训练的孩子,91%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4-6岁为84%;7-9岁为40%;14岁后才开始训练的只占7.2%。2-3岁是儿童视觉感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此时对儿童进行绘画教育,可以促使孩子绘画才能的发展。

两岁宝宝的小手,不再是抓到东西就送到嘴里,开始尝试把手里的东西敲、扔、拍、舞动等等。如果这时候就开始提供画具,让他们尝试通过手部的动作,在纸上变出各种线条、色块。对他们来说,他们手下出现的不同的痕迹,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呀。从涂鸦过程中学习到点、线等符号,并发现了这些符号与手部动作的关系,是人生中创作记号活动的开始。早期的涂鸦活动帮助幼儿大肌肉的发展,并且从重复的动作中学会视觉的控制。2岁以上的孩子,他们能有目的地使用象征式的符号来表达自己的心意,这个时期是学画的最佳年龄。

开始时,当看到宝宝的“作品”乱七八糟、杂乱无章,有些父母会非常着急地教宝宝画太阳、画小草、画白云、画树林……或是对比其他同龄小朋友,然后很受挫折地认为自己的宝宝很笨。其实,小宝宝开始握笔,在一张白纸上乱戳,对于他就是非常大的进步,是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大人对于宝宝涂鸦,应始终抱一种赞叹、惊喜、鼓励的态度,这种积极的态度会鼓舞宝宝用积极的心态去探索这个色彩斑斓的纸笔世界。如果这时妈妈、爸爸有一丝丝着急、失望,对于你身边的小小宝贝都是一种打击,敏感的宝宝也许因此会拒绝涂画游戏,甚至拒绝纸和笔,对学习行为产生反感,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

父母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孩子画点、线和圆圈,例如:下雨了,让孩子画线条、画点;又如:点蚊香、绕毛线球时,教孩子顺着一个方向画螺旋线,锻炼孩子的手腕肌肉。在孩子掌握了线、圆圈、点的画法的基础上,父母应启发孩子观察简单的物体,逐渐训练孩子能画出象征性的图形。由于孩子比较容易掌握画圆形,故一般在教孩子画简单的物体时,应该从圆形开始,如画苹果、糖葫芦等,再逐步过渡到方形、长方形,例如画手帕、窗户等。父母要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孩子对物体色彩的注意,培养对颜色的兴趣,逐步认识3至6种颜色:红、绿、蓝、黄、黑和褐色,并喜欢使用不同颜色的蜡笔绘画。

孩子刚开始画画,一般不敢大胆画。画的线条一般都很轻、弯弯曲曲,父母要鼓励孩子大胆地画,尽量画大一些,最好每次都把纸画满。

一个孩子有无绘画才能,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因素是很多的,除了遗传因素外,很重要还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兴趣和主观努力。因此,家长应紧紧抓住孩子2-3岁这一关键期加以培养。

本文Hash:2acfb408c209e49426490f4a60d8141ded0bda12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