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爷爷奶奶育儿观点的PK

(导语)不同的人生经历决定了我们和父辈有着不同的育儿观,在宝宝健康和养护上的一些争论,究竟你们谁是谁非,且听听专家的建议吧!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宝宝现在还不能吃成人食物”。

我家宝宝才四五个月,奶奶就急着给他吃饭,成分基本和成人吃的差不多。她的理由是:粥里要放一点盐,宝宝吃了才能有力气;煮面汤先用油炝锅,宝宝吃了才不饿。。。。。。——悦悦妈

医生建议:宝宝辅食不要添加太早,尤其注意盐、油等调味品的使用。通常宝宝开始添加辅食的时间是4~6个月时。美国儿科学会通过对近20年不同人种的营养调查发现:过早添加辅食的宝宝,更容易出现过敏症、高血压、肥胖症等危险。所以我们多次强调,宝宝辅食添加要根据宝宝消化道的发育情况及牙齿的生长情况逐渐过渡,即从菜汤、果汁、米汤过渡到米糊、菜泥、果泥、肉泥,然后再过渡成软饭、小块的菜、水果及肉。如果发现宝宝出现严重腹泻、大便里经常有没消化的食物,说明辅食添加的速度有些快。

调味品,例如盐、油、糖等最好少给宝宝吃。

除了上面这个例子,还有家长认为“母乳或配方奶够吃,就不用着急给宝宝吃辅食”。这种想法也是不正确的。宝宝一天天长大,他所需的营养分成也越来越多,如果长期只靠母乳或配方奶,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所以最晚在宝宝6个月后开始添加辅食。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孩子穿得有点多了”。

雯雯的爷爷奶奶一直按照“比别人多穿一件”的原则给宝宝穿衣,刚一入秋就赶紧要给孩子戴上帽子,穿上夹袄,甚至在屋里也不能摘帽子。还经常对我说“孩子没感冒,就是因为穿得多”。——雯雯妈

医生建议:宝宝穿衣服应当随着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并不是说爷爷奶奶的观点就不无道理,天气冷的时候给宝宝穿暖和点,可以抵御冷空气,防止感冒。但是穿得太多,也会增加宝宝生病的几率。尤其是小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比较差,过多的衣服或辈子的包裹会让宝宝感到燥热,经常出汗,遇到冷空气时,又不能自动调节体温,感冒就会出现。还有一些小婴儿,因为包裹得多,出汗过多,体温过高,在冬天也会出现“中暑”症。

宝宝穿衣是否合适,可以经常摸摸他的额头、手心、脚心,如果温热说明穿衣合适,如果潮热说明穿得有点多了。适当的穿衣可以提高宝宝调节体温的能力,锻炼孩子适应温度变化。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为了孩子,让我们统一口音吧”。

Sam的爷爷奶奶都是上海人,但是从年轻的时候就来北京定居。我们全家在一起时,他们就说普通话,只有他们和孩子在家时,他们就说上海话。我觉得sam对有些字的发音和理解已经被普通话和上海话搞混了。遇到他拿不准的,就跳过去不说。——sam妈

医生建议:宝宝语言能力除了受遗传影响,语言环境也很重要。在宝宝学说话的时候,如果家里语言环境比较复杂,最好能统一口音。宝宝听到一致的发音,才能理解你说的是什么,之后再模仿你的发音。复杂的语言环境,容易让宝宝混淆,不知道该随从哪个,最后往往是有选择的说话,甚至不说话。

统一口音并不是说一定大家要都说普通话,只要发音一致,即使带点口音也没关系。宝宝到了3岁以后,能控制自己的语言,再帮他纠正成普通话。

我想对爷爷奶奶说:“请别用嘴喂宝宝”。

看到婆婆把嚼好的食物往女儿嘴里喂,我提出了反对意见,可是婆婆却说:“我的三个孩子,都是这样一口口喂大的。给她嚼好了,孩子还省事了呢。”——兰兰妈

医生 建议:用嘴喂宝宝吃饭,或者把咀嚼好的食物放在宝宝嘴里都是我们一直不提倡的。大家都知道这种方式很容易传播疾病,而且食物里的营养早就被嚼的人吸收了,孩子吃到的只是一些残渣而已。另外,咀嚼也是孩子应该锻炼的一项能力,宝宝的辅食里之所以要一些稍硬点的食物,就是为了让他通过咀嚼,锻炼口腔的协调能力,为他以后学习说话做好准备。

Tips:和爷爷奶奶和平相处

和爷爷奶奶的意见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抱着理解的态度解决这些矛盾,毕竟大家都为了一个目标:让宝宝健康、快乐的成长。

有了意见分歧,我们一起咨询医生。每次宝宝体检时,我都是和婆婆一起去。在医生面前我们把各自的意见和疑问说出来,听听医生的建议,矛盾自然就解决了。——凯凯妈

我把零食藏起来了。宝宝爱吃零食,不爱吃饭,爷爷奶奶觉得吃点零食总比什么都不吃好。于是我把家里的零食全都藏了起来。爷爷奶奶找不到,又怕饿这宝宝,就不得不哄他吃饭。——壮壮妈

菜谱贴在墙上。一直觉得婆婆给宝宝准备的饭菜太单一,后来我发现是因为她确实不知道该给宝宝吃什么,以及如何制作。所以我每天上班前把准备好的菜谱贴在厨房的墙上。——洋洋妈妈

采编/李谊专家支持/陈英(北京香港国际诊所儿科专家)鸣谢/新浪亲子中心

爷爷奶奶育儿的误区过分溺爱和迁就孩子

导读:对于宝宝一生来讲,个人品质以及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就是在0~7岁这个阶段。因此,隔辈育儿要克服以下几个误区。

对于宝宝一生来讲,个人品质以及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就是在0~7岁这个阶段。因此,隔辈育儿要克服以下几个误区。

过分溺爱和迁就

隔辈老人往往对宝宝的要求毫无保留地给予满足,认为只要能做到的,千万不能委屈了宝宝,还常常满足宝宝不合理的要求。

这样做的后果就容易使宝宝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形成自私、任性、不知道忍让等不良个性。

过分保护宝宝

由于隔辈老人面对的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顾忌,认为万一有个差错或闪失,对不起儿女,于是就事事依着宝宝,处处保护宝宝。几乎包办了宝宝生活上的所有事情,甚至宝宝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等。

这种过分的保护,遏制了宝宝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

教育观念落后

由于隔辈老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不出格,也使宝宝容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而且,隔辈老人对宝宝因好奇心而出现的“捣乱”、“破坏”等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加以阻止。

这种做法很容易把宝宝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扼杀在摇篮中,使宝宝很难形成开拓创新的性格。

爱静不爱动

隔辈老人大多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如果宝宝长期和这样的隔辈老人朝夕相处,一方面因运动量小而缺乏身体锻炼;另一方面因很少接触新鲜事物,大大限制了视野,导致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很难与他人交往,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

少儿教育爷爷奶奶挑大梁

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而近日记者从亨德森(新世界)外国语学校了解到,该校就读的数千名幼儿和小学生中,约60%以上的孩子,其教育重担实际上是他们的爷爷或奶奶在承担,这些爷爷奶奶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

父母工作压力大爷爷奶奶担重任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社会,时间就那么多,如果亲自陪着孩子学习、教知识的话,就没有时间用在工作上,时间长了将面临被竞争淘汰的状况,因此处于这个年纪的父母,往往为了养家糊口,或者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赚取更多的钱等原因,很难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教育问题。于是,教育孩子的重担自然地落在了爷爷、奶奶的身上。

教育孩子尽心尽力爷爷奶奶“补偿”孙辈

“老人带出来的孩子都不好,脾气太娇惯了”。这是很多家长都在谈论的一个话题。

其实亨德森・杨认为不然,有很多老人在年轻时都是接受过很好教育的,对于孙辈的教育是不会盲目地过分宠爱的。老人之所以会比当初教育自己孩子时还要尽心尽力,一方面是存在一种补偿心理,觉得自己年轻时和现在自己的孩子一样忙于工作,拿不出足够的时间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因此现在把当时没有为孩子付出的时间花在了孙辈的身上。另一方面,也存在一部分孩子的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无法指导和监督孩子学习,而爷爷奶奶却受过该方面的教育,因此教育孩子的重担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老人的身上。

时间充裕精力充沛爷爷奶奶优势多多

虽然爷爷奶奶难免出现对孩子过于溺爱、管教不严等问题,但是爷爷奶奶教育孩子也具备不少优势。现在一般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后,家里的老人也差不多到了该退休的年龄,退休以后相对上班的时候老人的时间多了很多,在孩子年纪小自觉性不强的时候,老人可以专门拿出时间来监督孩子做功课、看书复习,按照合理的膳食标准给孩子搭配饮食。同时,家长是孩子的榜样、是第一个老师,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受家庭影响的。但是孩子的父母却没有精力来和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听取孩子的想法,甚至很多是一天见不到孩子几面,更谈不上对孩子有什么启蒙了。因此,每天陪伴在身旁的爷爷奶奶便成了孩子模仿的榜样,爷爷奶奶的正确言行和教导,往往能够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亲子教育不可少父母不能撂“挑子”

虽然爷爷奶奶教育孩子有那么多优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的父母可以因此而撒手不管,把全部教育任务交给爷爷奶奶来承担,毕竟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父亲身上所具备的阳刚的英雄主义和母亲的人文关怀,对于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亲子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父母,应该尽量抽出时间来和孩子进行感情沟通,按照少儿知识发展的规律来亲自教育孩子。

本文Hash:3f5f6fad6143dcb45ef8cbb5f9aeb5d93ba3abc4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