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进食的生理因素

孩子在1岁以内,主要由成人喂给食品,进食是一个较为被动的过程。孩子1岁以后,慢慢学会了自己喂食,大多数孩子1岁后都会自己用匙自己吃饭,只是吃得不是太好而已。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学习一些喂养孩子的知识,有必要了解一下婴幼儿进食的生理因素。

人吃饭的最基本原因是因为感到饥饿。为什么会感到饥饿呢?人体的心脏跳动、呼吸活动、大脑活动、消化排泄等生命运动都需要一定的动力,这种动力的来源就像汽车要加汽油是一个道理。吃饭就是为机体提供动力,我们通常称之为能量,同时也包括了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一个人要吃多少饭菜,需要多少能量和营养素,往往同自身的需要相适应。每个人都需要上述讲到的生命运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除此而外,每天走路、工作、学习、干各种活,还需要能量。这部分能量的需要量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所吃饭菜的量各异。

儿童由于身体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相对而言,他们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要更多些,尤其是生长发育较快的婴幼儿更是如此。婴幼儿更容易感到肚子饿,这一点就容易被大家所理解了。

由于婴幼儿的需要相对多一些,那么就应当给孩子提供足够的饭菜量,这是要注意的第一点,第二点,孩子饿了会“饥不择食”,如果对孩子的“饥不择食”听之任之,会出现各种营养素的过多或过少,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

婴幼儿进食的心理因素

除了满足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外,进食也要考虑到孩子的心理需要。也许你对这一说法不太理解,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工作学习顺利、心情愉快时,就会胃口大开。当我们遭遇挫折、情绪低落时,会不思饭菜。婴幼儿的语言表达还不成熟,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仍然是丰富多彩的。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进食环境,这一点同样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来比较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当妈妈将一碗香喷喷的饭菜,往孩子面前一放后,不说一句话或马上又去干别的活;第二种情况,妈妈将一碗香喷喷的饭菜,端到孩子面前,面带笑容地说:好孩子吃饭啦!妈妈的两种态度,可能产生两种结果:第一种情况下,孩子表情漠然地开始进食,但吃到一半时孩子就不愿意吃了,或者孩子就拒绝吃这一顿饭;第二种情况下,孩子可能高兴地吃饭,末了可能还要再吃一点。这是语言的作用。

除了妈妈的语言、情绪的感染外,进食的环境、气氛、色彩都是很重要的。创造优美的进食环境有利于幼儿的进食。

影响婴幼儿饮食的市场因素

现代生活中的广告,对人们饮食习惯的形成与改变,起着十分重视的作用。许多新的食品,通过广告深入人心,孩子往往首当其冲。中国是世界上拥有电视机最多的国家,城市中几乎家家户户有电视机,广大农村的电视机数目也在飞快地增加,拥有收音机的人就更多了,还有各种报刊杂志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加上电脑网络的传媒作用,各种食品广告都可以被你看见或听见。一进入商店中,往往还可见到花花绿绿的食品广告。孩子们的眼睛一见到这些画着食品的巨幅画面,就会嚷着叫爸爸妈妈“买”。此时做父母亲应当做出理智的选择。当你决定给孩子买食品时,应该先了解一下食品的具体情况,比如说生产日期、原材料,还应该了解食品的营养素含量情况,不要为了满足孩子,而影响了孩子的营养素摄入。

本文Hash:c18239e6a70dc1326efc662e46d36667b3490b1e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