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生活习惯易致宝宝成为“小矮人”?

  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理想的身高。而现实生活中,却有这样一群孩子,因为身高矮人一等,常被小伙伴们取笑,在马路上招来异样的眼光,让他们生活在自卑的阴影中。

  “小矮人”常见不良生活方式

  令人担忧的是,现代不良生活方式正在导致矮小孩子增多。

  在近日召开的“儿童生长障碍治疗高峰论坛”上,记者采访了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王伟教授、浙江省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兼内分泌科主任梁黎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罗飞宏教授。据这三位研究矮小症的权威专家介绍,除了遗传因素和疾病因素之外,不良生活方式如睡眠不足、营养严重失衡等成为导致矮小症孩子增多的重要原因。专家们坦言,相对于遗传,这些原因更应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不要因为自己的忽视而毁掉孩子今后的幸福。

  睡眠不足

  这是容易引发孩子发育不良、身材矮小的重要原因。因为缺乏良好的休息,将严重抑制孩子体内生长激素的分泌。梁黎介绍,晚上10时是孩子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而现在的父母则往往为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而一再延长夜晚的学习时间、缩短孩子的睡眠时间。此外,缺乏运动是导致矮小症增多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和电脑网络等原因,现在孩子的运动时间越来越少。

  营养失衡

  孩子的生长发育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各种营养元素。可80%以上的孩子存在营养摄入严重失衡的情况。一天当中摄入量最多的是油炸食品、汉堡包等糖分丰富或热量高的食物,吃五谷杂粮的机会就少之又少。饮食结构失衡必然导致钙、铁、锌等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营养元素摄入不足。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出现矮胖身材、发育不良等情况。

  乱服补品

  调查还发现,97%的矮小儿童家长认识到了孩子身高偏矮,但只有1.6%的家长意识到这可能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大多数爱子心切的家长采取的是让孩子服用补充各种微量元素的保健品的方法。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把蛋白粉当成饮品喝,或是把各种保健品当零食吃。王伟指出,这样不仅无益于孩子的身高,反而会残害孩子稚嫩的肾脏。过量服用钙剂,影响骨骼发育;过量补锌,孩子性早熟;过量补铁会腹泻;长期服用鱼肝油会引起慢性中毒;服用蜂王浆,可能导致内分泌失调和性早熟,甚至肥胖。

  六成矮小患儿有心理隐患

  矮小的孩子常常受到嘲笑、作弄,因而使他们变得内向、自闭甚至抑郁。此次论坛也公布了“生长发育异常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的最新结果,调研结果显示,矮小患儿不仅有生理上的问题(长不高),而且普遍感到对其心理也有影响,近六成的矮小患儿都出现过不同程度心理隐患,如性格偏内向、情绪较不稳定,存在交往不良、社交退缩等现象。

  矮小症的治疗如果要想达到一个非常满意的效果,一定要持续数年,而且需要每天注射生长激素,临床试验证实,使用激素的矮小症患儿,第一年身高平均增长6.3-15.1厘米,平均生长速度超过治疗前7.7厘米,而且安全性好,对人体无任何伤害。然而每天注射生长激素对于很多患儿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很恐怖而且痛苦的事情。

  “在我的病人中,有不少孩子因针头恐惧症而漏打甚至拒绝注射,结果家长的精力、财力花了不少,孩子还是不见长高。”王伟教授说,“患儿的依从性在治疗中太重要了,现在开始普及的无针注射器,能够实现无痛治疗,避免了针头恐惧症,孩子很容易就接受了,这对提高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编辑:张蔚蔚)

生活中哪些妙招帮助宝宝养成好习惯

  1、有礼貌

  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

  养成妙招

  说给孩子听: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动有礼: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在家中建立了有礼貌的互动模式后,家长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动时有礼貌。此外,当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友时,也要主动和亲友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向大家问好。

  2、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

  养成妙招

  尊重孩子:父母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父母却不予采纳,甚至质疑“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他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离经叛道,父母就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纳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

  轮流等待: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抢玩具,因此,学会轮流等待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关键。当孩子出现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问小明能不能借给你。”或是让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来玩。

  3、物归原处

  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养成妙招

  清楚规划收纳空间:要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规划出清楚的收纳空间,并且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就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跟孩子说“玩具的家在这里,你每天都会回家,所以也要让玩具回自己的家!”

  从孩子自己的东西做起:要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应从他自己的东西着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

  给孩子机会:当孩子刚一开始把玩具摆放回去时,可能不会放得很整齐,家长一定要包容这样的情况,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不要因为孩子没放好就责骂,应该先鼓励他“放”的动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聪明的家长不妨花点心思,比如将放玩具的箱子以颜色区分开来,请孩子依颜色把玩具摆放在应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等。

  4、自动自发

  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

  养成妙招

  规律的生活作息:要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就要先为他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点吃午饭、下午1点午睡、下午3点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预告,比如:“再过5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提醒,比如:“听到音乐响,我们就要收玩具啦!”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会自动去做下一步的动作。

  耐心和鼓励: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可能从2岁开始培养,一直到孩子五六岁甚至年龄更大时才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家长耐心的支持与鼓励。在观察到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给予口头鼓励,甚至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也可给孩子一些物品上的奖励,这些都是增强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

  5、阅读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阅读也是生活中的好习惯之一,而视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阅读有助刺激思考,许多绘本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有关,可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且从绘本中引发思考,进而练习思考能力。因此,阅读绝不仅仅是咀嚼文字而已,确实还能提升生活能力。

  养成妙招

  带着孩子一起看:从宝宝7个月大开始,父母就可带着他一起读绘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对于图像的意涵了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报员一样,在绘本里头看到什么就说给孩子听,特别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在绘本上看过后,现实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就可提醒孩子之前在绘本上看过,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通过绘本思考:当孩子有了语言能力后,不妨通过绘本抛出一些小问题来问他,例如“你觉得小红帽接下来会怎么做”或“如果小红帽没有听大野狼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等。类似这种开放式的问题,都能让孩子练习思考,不用担心问题太难,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却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母婴频道专家提醒:虽然要培养阅读习惯,但也不表示不能接触电子媒体,家长应每天抽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论是带着孩子一起看,或是孩子有翻书的能力后,让他在一旁自己翻,自己也可趁机看看自己的书。时间一久,自然就养成阅读习惯。

  (编辑:苗皓)

生活中哪些妙招帮助宝宝养成好习惯

  1、有礼貌

  礼貌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只要有礼貌,一切都好办!而有礼貌的习惯更常见于日常生活之中,比如会问早道好、见到亲友能主动打招呼,或是将“请”“谢谢”“对不起”时常挂在嘴边。

  养成妙招

  说给孩子听:在宝宝六七个月大时,就能听懂大人的语言,只是还没有说的能力。但是,家长不要认为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不重视语言礼节。语言能力是由听说发展到读写,因此在听懂大人语言后就开始发生作用。所以,不要忽略怀中小宝宝的感受力,他此时就对礼貌的言谈有了感受能力。

  家人互动有礼:许多家长在外会以礼待人,但在家中却往往用命令的口气指使家人,而幼儿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就是家庭。因此,即使在家里,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应该持有礼貌的态度,要知道,生活互动细节会在无形中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身教重于言教:在家中建立了有礼貌的互动模式后,家长更要以身教示范,并非只和孩子互动时有礼貌。此外,当家长带着孩子拜访亲友时,也要主动和亲友打招呼,并且鼓励孩子向大家问好。

  2、尊重别人

  尊重别人包含许多内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带给他人麻烦、接纳别人和轮流等待,而有礼貌的好习惯也是尊重。对孩子来说,尊重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应该协助孩子从生活中许多小事做起,让孩子成为懂得尊重别人的小天使。

  养成妙招

  尊重孩子:父母常会不自觉地犯一些小错误,如在穿衣服时,问孩子要穿什么颜色,可是当孩子回答后,父母却不予采纳,甚至质疑“为什么要穿那个颜色”。既然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力,就要接纳他的意见,这是最简单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为举止不是离经叛道,父母就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接纳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会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够尊重自己,进而尊重他人。

  轮流等待:在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不尊重他人的做法就是抢玩具,因此,学会轮流等待也是学会尊重他人的关键。当孩子出现抢夺他人玩具的情况时,父母一定要马上制止,比如可以明确告诉他:“这是小明的玩具,如果你也想玩,先问小明能不能借给你。”或是让孩子在一旁等待,等到小明不玩了,再去借来玩。

  3、物归原处

  物归原处看似简单,却是许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习惯。比如自己从书架上把书取下阅读后,就随手放在茶几上;喝完水,杯子也随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会将玩具收好,却忘了自己也有同样的小毛病。

  养成妙招

  清楚规划收纳空间:要孩子将东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规划出清楚的收纳空间,并且让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就该放在某个地方。比如跟孩子说“玩具的家在这里,你每天都会回家,所以也要让玩具回自己的家!”

  从孩子自己的东西做起:要孩子学会物归原处,应从他自己的东西着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让孩子知道这些东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来,这样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纳箱外贴上玩具的图样或颜色标记,或者在衣柜外贴上衣服的图样,这样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摆放的位置。

  给孩子机会:当孩子刚一开始把玩具摆放回去时,可能不会放得很整齐,家长一定要包容这样的情况,一步一步慢慢引导,不要因为孩子没放好就责骂,应该先鼓励他“放”的动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聪明的家长不妨花点心思,比如将放玩具的箱子以颜色区分开来,请孩子依颜色把玩具摆放在应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贴两个可爱的小脚丫等。

  4、自动自发

  如果你是个凡事都会帮孩子做好的家长,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会自己做好份内的事!要求孩子自动自发的首要之务,就是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亲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这样他才不会养成过分的依赖感。

  养成妙招

  规律的生活作息:要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就要先为他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点吃午饭、下午1点午睡、下午3点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进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预告,比如:“再过5分钟,我们就要吃饭了。”如果孩子还小,可以用音乐的方式提醒,比如:“听到音乐响,我们就要收玩具啦!”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会自动去做下一步的动作。

  耐心和鼓励: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可能从2岁开始培养,一直到孩子五六岁甚至年龄更大时才会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家长耐心的支持与鼓励。在观察到孩子自动自发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给予口头鼓励,甚至累积到某种程度时,也可给孩子一些物品上的奖励,这些都是增强良好行为的有效方式。

  5、阅读

  或许不是每个人都认为阅读也是生活中的好习惯之一,而视每个人的兴趣而定。不过,阅读有助刺激思考,许多绘本的主题和孩子的生活有关,可让孩子从生活中获取经验,并且从绘本中引发思考,进而练习思考能力。因此,阅读绝不仅仅是咀嚼文字而已,确实还能提升生活能力。

  养成妙招

  带着孩子一起看:从宝宝7个月大开始,父母就可带着他一起读绘本,即使他看不懂文字,对于图像的意涵了解也有限,但是父母能像播报员一样,在绘本里头看到什么就说给孩子听,特别是在他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在绘本上看过后,现实生活中也能接触到,就可提醒孩子之前在绘本上看过,以加深孩子的印象。

  通过绘本思考:当孩子有了语言能力后,不妨通过绘本抛出一些小问题来问他,例如“你觉得小红帽接下来会怎么做”或“如果小红帽没有听大野狼的话,你觉得会怎么样”等。类似这种开放式的问题,都能让孩子练习思考,不用担心问题太难,因为这样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孩子天马行空的想像力却会给你意外的惊喜。

  母婴频道专家提醒:虽然要培养阅读习惯,但也不表示不能接触电子媒体,家长应每天抽一段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论是带着孩子一起看,或是孩子有翻书的能力后,让他在一旁自己翻,自己也可趁机看看自己的书。时间一久,自然就养成阅读习惯。

  (编辑:苗皓)

本文Hash:b0c13093ce1f9a8a68d1b6246c009ed1d7f009ae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