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5种走路姿势,妈妈需警惕

  1、跌跌撞撞

  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所有宝宝都难免会跌跌撞撞。一般情况下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宝宝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但如果宝宝生长发育比较成熟了,但走路还是容易跌倒,那就要注意了。 危害:跌伤、擦损皮肤;骨骼发育问题 表现:宝宝一开始走路跌跌撞撞,是因为他们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身体的平衡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如果你发现宝宝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妈妈就应该多多关注了,这可能是孩子的运动功能发育不好造成的。

  小建议:妈妈不妨多多加强宝宝腿部肌肉的锻炼,多带宝宝参与户外活动。如果你发现宝宝情况没有改善,建议首先去医院神经科进行排查,如果不是这类问题,就应去小儿外科或骨科检查是否是骨骼的问题,如跟腱偏短等,一旦发现,要给宝宝及早治疗矫正。

  2、内外八字

  走路时,足的长轴和步伐前进方向有个夹角,称为足的前进角,通常是轻度的外旋,大约有5到10度左右。少于这个范围称为“内八字”,大于这个范围就称为“外八字”。宝宝走路如果有“八字”脚,实际上是宝宝的下肢出现旋转畸形。 危害:影响大脑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外八字走路有碍阳经,使肝、脾、肾脏气血紧张,血流不畅,影响大脑血液的供应,造成大脑血液回流不畅。内八字则影响胆、胃和膀胱的经络,而这些经络均在脊柱的周围,脊柱周围气血不畅,一样影响大脑血液的循环。 表现:其实,每个新生儿出生时胫骨是极度内旋的,但是随着发育成熟,胫骨逐渐向外旋转。因此如果你发现宝宝走路出现“八字”,不需要过分紧张,因为绝大多数的此类畸形属于正常变异,是会逐渐消失的。但是如果宝宝到了8岁左右还是老样子,甚至更严重,那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体格检查。

  小建议:到医院检查。通过体格检查对旋转畸形的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否有其他疾病(如痉挛性瘫痪、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骨骺滑脱等),8岁以后,宝宝的“八字”脚引起功能障碍或明显影响美观,那就需要考虑手术矫正了。纠正宝宝不良的走路姿势。有的孩子“内八字”是因为罗圈腿,家长可以让他仰卧,用手拉直双腿尽量向中间靠拢。

  3、“鸭子步”

  如果你发现宝宝走路像鸭子那样一摆一摆的,两条腿移动得很慢,拖拉着往前走。那就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有扁平足。 危害:扁平足影响长高速度 扁平足的宝宝站立或者行走都会受到影响。一般扁平足的宝宝都不能走很多的路,或者站立很久。这样从而导致了宝宝运动量的减少,因此会影响着宝宝的长高哦! 表现:学龄前的孩子有平足现象也是很正常的,那是因为他们脚底的肌肉还不够。小宝宝在日后的走路过程中,足底自然会慢慢形成弧度。所以这个“鸭子步”情况会随着宝宝成长而逐渐消失。但如果宝宝的“鸭子步”是因为他的肌张力低,那就是一种神经性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检查。

  小建议:家长可以多让宝宝多练习蹬三轮或骑两轮小轱辘童车,这样可以使宝宝脚底弧度更快地形成。一般95%的宝宝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扁平足消失。如果宝宝在6岁左右,鸭子步依然没有改善,就应该到医院检查治疗了。

  4、O型腿,走路像骑马

  通常在2岁以前能够观察到宝宝两侧对称的膝内翻,大多为生理性O型腿,这是会随着宝宝发育而逐渐消失。但若有不对称或角度过大,或是随着年龄增长情况没有改善,那么妈妈就应该考虑宝宝是不是“病理性O型腿”了。 危害:长期缺钙影响骨骼生长 如果宝宝是病理性O型腿,大多是因为宝宝缺钙。钙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宝宝缺钙会引起的全身钙磷代谢异常,钙不能正常沉着于骨骼的生长部分,导致骨骼发育畸形。 表现:宝宝走路时双腿叉开,两腿间形状像个括号,这是典型的O型腿特征,暗示孩子缺钙和维生素D。如果属于比较严重的O型腿,可以去医院矫形。

  小建议:给宝宝补钙。吃母乳的宝宝,钙是够的;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以后每天添加1~2滴浓缩鱼肝油,利用其中的维生素D帮助乳类中的钙的吸收也就行了。另外,不要让宝宝过早站立,否则也容易把腿压弯,导致日后出现O型腿。

  5、X型腿,易摔跤

  儿童成长到一岁半至三岁间,会逐渐腿型的发育会逐渐转变为外翻,两脚并拢时站不稳,两个膝盖朝内扣,外观看起来为X型腿。 危害:缺钙;不爱运动长不高 宝宝走路时总夹着大腿,是因为他的双腿呈现x型,而且这种现象一般在不愿意走路、不好动的宝宝中较为常见。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是缺钙和运动量小。宝宝缺钙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而不爱运动,不愿意走路的话,宝宝的运动量不足,这样会影响着宝宝的身高成长。表现:有的孩子双腿并拢站直后,双腿呈现“X”型。这类腿型的孩子走路时一般会夹着大腿,跑步或走路时也较易摔倒。

  小建议:因此,一方面,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另一方面,要积极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也可以多帮他按摩腿内侧肌肉。

警惕:宝宝的五种异常走路姿势应及早矫正

在生活中,有很多宝宝走起路来跌跌撞撞或者其他异常姿势,貌似可爱,但是若不及早矫正,则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因此,家长朋友们在育儿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多关注一下宝宝的走路姿势。那么具体宝宝的异常走姿都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作出详细的介绍。1.跌跌撞撞。1岁左右的孩子走路跌跌撞撞是正常的。因为他们的肌肉还不够结实,身体平衡性还没有发展好。如果过了这个年龄,或者孩子学会走路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后,走路还是不稳,就要引起重视了。这可能是孩子的运动功能发育不好造成的,父母应有意识加强训练,比如多带他参加户外活动等。如果情况还没有好转,就应该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就诊。建议首先去医院神经科进行排查,如果不是这类问题,就应去小儿外科或骨科检查是否是骨骼的问题,如跟腱偏短等。发现后要及时进行手术,或者矫形。2.“内八字”像螃蟹。刚学步的小孩平衡性不好,走路不稳,因此他们喜欢横着走,像只小螃蟹,走路时双脚朝内。如果孩子大些后还是习惯“内八字”走路,家长就要帮他们进行纠正了。平时可以多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走姿训练,也可以给孩子多按摩腿部肌肉。有的孩子“内八字”是因为罗圈腿,家长可以让他仰卧,用手拉直双腿尽量向中间靠拢。此外,解决“内八字”的一个关键办法是给孩子挑双舒适的鞋,不要穿较硬的皮鞋,鞋底也不能太薄或太软,否则会影响他们下肢的正常发育。3.“鸭子步”。有的孩子走起路来像小鸭子,两条腿移动得很慢,拖拉着往前走。发现这种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平足。学龄前的孩子平足很正常,因为他们脚底的肌肉还不够,日后在走路中足底自然会慢慢形成弧度。其次,孩子走“鸭子步”,可能是由于他的肌张力低,这属于一种神经性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检查。有的孩子情况比较严重,他们走路不仅不稳,还一踮一踮的。这时家长要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这种走姿很可能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造成的,应尽早进行治疗。4.O型腿,走路像骑马。不少孩子走路时双腿叉开,两腿间形状像个括号,这是典型的O型腿特征,暗示孩子缺钙和维生素D。如果属于比较严重的O型腿,可以去医院矫形。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否则也容易把腿压弯,导致日后出现O型腿。5.X型腿,易摔跤。有的孩子双腿并拢站直后,双腿呈现“X”型。这类腿型的孩子走路时一般会夹着大腿,跑步或走路时也较易摔倒。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是缺钙和运动量小。因此,一方面,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另一方面,要积极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也可以多帮他按摩腿内侧肌肉。小编温馨提示:上述这些宝宝的异常走姿虽然看起来普通,但是如果父母不及时为宝宝矫正,宝宝很容易形成固定的走路姿势,最终给自己的一生带来影响。

宝宝过早学步易成“X”形或“O”形腿

妈咪必知:轻松为宝宝断奶的秘诀

宝宝生病的5种预兆 妈妈须警惕


宝宝生病的5种预兆 妈妈须警惕

  精神不振:一般而言,健康的新生宝宝都有以下反应:不时常哭闹,双眼灵活且有神并且对周遭的各种刺激能很快做出反应,如果旁人对他表示微笑逗玩,或有突如其来的声响,他都会有所反应。然而,如果宝宝生病了,首先就会表现为精神不振,对周遭的情况反应力迟钝,同时伴有两眼无神、精神不佳等症状。

  哭闹出汗:有时宝宝不舒服了,但因不会说话表达,导致爸爸妈妈很难及时发现宝宝的病状。但只要爸爸妈妈够细心,就会发现宝宝除了精神不佳外,哭是宝宝唯一的表达方式,宝宝会以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或不舒服,身体不适时会比平时容易哭闹出汗。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细心观察宝宝的一举一动,及早发现病情。

  食欲不佳: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因而食量也各不相同。妈妈对于自己宝宝的食量和饮食习惯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宝宝吃奶次数比平时减少,且奶量有明显下降,甚至不愿意吃奶,并伴有恶心、呕吐或吸吮无力等症状,这些信号表示:宝宝可能生病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宝宝在出生后的最初半年体重增长非常快,半岁内的宝宝,平均每个月增长700克。如果宝宝的体重不增加或下降,或者体重增加不达标,就有可能是喂养不当或患了胃肠道疾病。

  睡不安稳:宝宝一般入睡较快,特别是新生儿,大多睡得安稳,睡姿自然,呼吸均匀。如睡前烦躁不安,睡眠中踢被子,或睡醒后颜面发红、呼吸急促,常是发热反应;睡眠中惊醒啼器,睡醒后大汗淋漓,平时易激怒,对环境兴趣减弱,建议爸爸妈妈还是带宝宝去医院做个检查比较好。

  呼吸改变:宝宝呼吸系统处于发育阶段,患病易引起呼吸异常。若呼吸变粗、频率增加或时快时慢,面部发红可能是发热;张口呼吸或常做深呼吸动作是鼻子不通气的表现;呼吸急促,每分钟超过40-50次,鼻翼扇动,口唇周围青紫,可能是患了肺炎、呼吸窘迫症等病,不可掉以轻心。有时宝宝呼吸急促,不能平卧,身体发热,咳嗽频繁等症状,还是及时就医为宜。

  孩子有以上5种症状就要警惕啦。

本文Hash:9efbb53d2ed96807451d7989433b6f11185fd541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