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落枕妈妈需警惕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落枕过的大人都知道,这种滋味并不好受,但是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这种情况偶尔也会出现在小宝宝身上,如果宝宝出现哭闹不止,一转头就哭,妈妈就要警惕,宝宝是不是落枕了哦。

一、宝宝为什么会落枕?

落枕或称“失枕”,是一种常见病,偶尔也会出现在小宝宝身上,以冬春季多见。落枕的常见发病经过是入睡前并无任何症状,晨起后却感到项背部明显酸痛,颈部活动受限。这说明病起于睡眠之后,与睡枕及睡眠姿势有密切关系。

宝宝落枕的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肌肉扭伤,如夜间睡眠姿势不良,头颈长时间处于过度偏转的位置,或因睡眠时枕头不合适,过高、过低或过硬,使头颈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均可引起颈部一侧肌肉紧张,使颈椎小关节扭错,时间较长即可发生静力性损伤,使伤处肌筋强硬不和,气血运行不畅,局部疼痛不适,动作明显受限等。二是感受风寒,如睡眠时受寒,盛夏贪凉,使颈背部气血凝滞,筋络痹阻,以致僵硬疼痛,动作不利。

具体来讲引起宝宝落枕的原因有:

1、睡眠时头颈姿势不当。

2、枕头垫得过高、软硬不当或高低不平。

3、颈部外伤。

4、颈部受风着凉。

5、如为颈椎病引起,可反复“落枕”。

二:宝宝落枕了怎么办?

家人可帮助落枕者进行按摩、热敷以减轻痛苦。落枕的治疗方法如下:

1、按摩:立落枕者身后,用一指轻按颈部,找出最痛点,然后用一拇指从该侧颈上方开始,直到肩背部为止,依次按摩,对最痛点用力按摩,直至感明显酸胀即表示力量已够,如此反复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轻叩按摩过的部位,重复2~3遍。重复上述按摩与轻叩,可迅速使痉挛的颈肌松弛而止痛。

2、热敷:采用热水袋、电热手炉、热毛巾及红外线灯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须注意防止烫伤。

3、耳针:耳针埋穴于颈、枕区,以食指尖按压上述耳穴5~10分钟,或以食指端按摩上述耳穴。

4、针刺:不能前后俯仰者,取大抒、京骨穴、昆仑穴;不能左右回顾者,取肩外俞、后溪、风池穴。一般可取悬钟穴,位于足外洞上三寸,针4~5分,灸3~7壮,亦可按摩此穴,每次15分钟。

5、选用正红花油、甘村山风湿油、云香精等,痛处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6、伤湿止痛膏、膨香止痛音外贴颈部痛处,每天更换一次,止痛效果较理想,但病人自感贴膏后颈部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孕妇忌用。

7、口服去痛片1片,有临时止痛之效。

8、改变睡眠姿势,调整枕头高低,自己扭动脖子。

9、如为颈椎病引起,在体疗科医师指导下,进行家庭自我颈椎牵引疗法。

10、落枕严重者,局部注射0.25%奴夫卡因10毫升,止痛效果明显。

预防宝宝落枕的五大注意事项

1.要选择有益于健康的枕头,用枕不当是落枕发生的原因之一。

2.要注意避免不良的睡眠姿势,如俯卧把头颈弯向一侧;在极度疲劳时还没有卧正位置就熟睡过去;头颈部位置不正,过度屈曲或伸展等。

3.要注意避免受凉、吹风和淋雨,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被子,尤其是两边肩颈部被子要塞紧,或是用毛衣围好两边,以免熟睡时受凉使风寒邪气侵袭颈肩部引起气血瘀滞、脉络受损而发病。

4.要注意饮食平衡,荤素合理搭配,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钙的食品,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奶制品及豆制品等。

5.要经常适量运动,尤其是颈椎的活动操,如做“米”字操,这是一种操作简便的颈 部保健操。

妈妈需警惕三岁宝宝也敏感!

孩子的成长包含了许多个关键期,但是许多父母只意识到孩子成长中青春期是关键。父母们认为只要帮助孩子好好渡过青春期的叛逆,他们就能健康成人。可是,宝宝在三岁的时候也是一个关键期。3岁的宝宝其实很敏感,他们的思想,行为,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在这个阶段都出现了质的飞跃。因此,想要宝宝们有一个健康并快乐着的童年,爸爸妈妈们就要高度重视三岁宝宝的敏感期了。

三岁宝宝也敏感

一、让宝宝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给出理由。

随着宝宝年龄的慢慢增长以及他们语言能力的完善,小宝宝们提出的要求变得越来越多。无论是有理或是无理的要求,爸爸妈妈们都不应该立马拒绝,应该给宝宝们一个说明理由的机会。在听取他们理由过后再说出自己的意见,从而进行沟通达到合理的解决。爸爸妈妈多多听取宝宝们的心声,不仅能拉近和宝贝们的距离,还能锻炼宝宝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应对宝宝的敏感期

二、要冷处理宝宝们的无理取闹。

宝宝们进入三岁以后,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因此他们的脾气就开始见长了。遇上不顺心的事,他们容易通过哭闹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因为他们想要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因此爸爸妈妈这时就要采取冷处理的方式了。如果爸爸妈妈这时主动去哄宝宝,宝宝们下次还是会用同样的方式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但若是跟他们硬碰硬也只会增加他们的叛逆而不能解决问题。在爸爸妈妈采取冷处理方式时,宝宝们会静下来察言观色,思考自己问题出在哪里。当他们主动承认错误时,爸爸妈妈可以趁机给他们讲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戒掉对宝宝们的过分宠爱。

三岁宝宝的动手能力已经能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一些简单任务了。比如说,刷牙、洗脸、吃饭时分筷子以及收拾玩具等等。爸爸妈妈们若是过分宠爱,替他们完成所有事情,宝宝们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和不能忍让。放手让宝宝们去掌握本领,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不仅能锻炼宝宝们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从中获取经验的积累,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这样又何乐而不为呢?

宝宝敏感期应对技巧

四、要对宝宝们的错误有适当的小惩罚。

三岁的宝宝们开始有叛逆情绪和行为,因而常常犯小错误。宝宝们淘气,爸爸妈妈们不能过分包容。如果宝宝们犯了原则性错误,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必须要让宝宝们明白,犯了错误是要接受惩罚的,而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解决。爸爸妈妈们要让宝宝们学会承担责任,让他们明白必须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在对宝宝们作出适当惩罚后,让宝宝反思并把自己犯的错说出来,进行说服教育。

五、切勿过分严厉。

三岁宝宝的情感感知能力有所发展,因此很容易感受到爸爸妈妈对待他们的感觉。若是爸爸妈妈总是摆出严厉的脸孔,过分严肃,会让宝宝们无法感受到父母的爱。敏感期的宝宝们偶尔会“多愁善感”,这时,爸爸妈妈就不应该继续严肃了,而是应该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关爱。即便是简单的动作,比如拥抱,简单的话语,比如“爸爸妈妈爱你”,都能让宝宝们弱小的心灵得到非常大的满足,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所以,爸爸妈妈们在严肃教育的同时,也别忘了给宝宝们适当的关爱呀!

小编总结:小孩健康成长,每一个关键期都不能忽略,爸爸妈妈要做好适当的准备,学会怎样面对孩子们在不同关键期的不同特点,用正确的方式,巧妙的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健 康成人。

宝宝5种走路姿势,妈妈需警惕

  1、跌跌撞撞

  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所有宝宝都难免会跌跌撞撞。一般情况下需要大约3-6个月的时间,宝宝才能很好地控制脚步。但如果宝宝生长发育比较成熟了,但走路还是容易跌倒,那就要注意了。 危害:跌伤、擦损皮肤;骨骼发育问题 表现:宝宝一开始走路跌跌撞撞,是因为他们的肌肉还不是很结实,身体的平衡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如果你发现宝宝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妈妈就应该多多关注了,这可能是孩子的运动功能发育不好造成的。

  小建议:妈妈不妨多多加强宝宝腿部肌肉的锻炼,多带宝宝参与户外活动。如果你发现宝宝情况没有改善,建议首先去医院神经科进行排查,如果不是这类问题,就应去小儿外科或骨科检查是否是骨骼的问题,如跟腱偏短等,一旦发现,要给宝宝及早治疗矫正。

  2、内外八字

  走路时,足的长轴和步伐前进方向有个夹角,称为足的前进角,通常是轻度的外旋,大约有5到10度左右。少于这个范围称为“内八字”,大于这个范围就称为“外八字”。宝宝走路如果有“八字”脚,实际上是宝宝的下肢出现旋转畸形。 危害:影响大脑血液循环 中医认为,外八字走路有碍阳经,使肝、脾、肾脏气血紧张,血流不畅,影响大脑血液的供应,造成大脑血液回流不畅。内八字则影响胆、胃和膀胱的经络,而这些经络均在脊柱的周围,脊柱周围气血不畅,一样影响大脑血液的循环。 表现:其实,每个新生儿出生时胫骨是极度内旋的,但是随着发育成熟,胫骨逐渐向外旋转。因此如果你发现宝宝走路出现“八字”,不需要过分紧张,因为绝大多数的此类畸形属于正常变异,是会逐渐消失的。但是如果宝宝到了8岁左右还是老样子,甚至更严重,那就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体格检查。

  小建议:到医院检查。通过体格检查对旋转畸形的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否有其他疾病(如痉挛性瘫痪、髋关节发育不良、股骨头骨骺滑脱等),8岁以后,宝宝的“八字”脚引起功能障碍或明显影响美观,那就需要考虑手术矫正了。纠正宝宝不良的走路姿势。有的孩子“内八字”是因为罗圈腿,家长可以让他仰卧,用手拉直双腿尽量向中间靠拢。

  3、“鸭子步”

  如果你发现宝宝走路像鸭子那样一摆一摆的,两条腿移动得很慢,拖拉着往前走。那就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有扁平足。 危害:扁平足影响长高速度 扁平足的宝宝站立或者行走都会受到影响。一般扁平足的宝宝都不能走很多的路,或者站立很久。这样从而导致了宝宝运动量的减少,因此会影响着宝宝的长高哦! 表现:学龄前的孩子有平足现象也是很正常的,那是因为他们脚底的肌肉还不够。小宝宝在日后的走路过程中,足底自然会慢慢形成弧度。所以这个“鸭子步”情况会随着宝宝成长而逐渐消失。但如果宝宝的“鸭子步”是因为他的肌张力低,那就是一种神经性运动障碍,应及时就医检查。

  小建议:家长可以多让宝宝多练习蹬三轮或骑两轮小轱辘童车,这样可以使宝宝脚底弧度更快地形成。一般95%的宝宝在5岁前,脚底会自然出现弧度,扁平足消失。如果宝宝在6岁左右,鸭子步依然没有改善,就应该到医院检查治疗了。

  4、O型腿,走路像骑马

  通常在2岁以前能够观察到宝宝两侧对称的膝内翻,大多为生理性O型腿,这是会随着宝宝发育而逐渐消失。但若有不对称或角度过大,或是随着年龄增长情况没有改善,那么妈妈就应该考虑宝宝是不是“病理性O型腿”了。 危害:长期缺钙影响骨骼生长 如果宝宝是病理性O型腿,大多是因为宝宝缺钙。钙是人体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微量元素,宝宝缺钙会引起的全身钙磷代谢异常,钙不能正常沉着于骨骼的生长部分,导致骨骼发育畸形。 表现:宝宝走路时双腿叉开,两腿间形状像个括号,这是典型的O型腿特征,暗示孩子缺钙和维生素D。如果属于比较严重的O型腿,可以去医院矫形。

  小建议:给宝宝补钙。吃母乳的宝宝,钙是够的;人工喂养的宝宝,满月以后每天添加1~2滴浓缩鱼肝油,利用其中的维生素D帮助乳类中的钙的吸收也就行了。另外,不要让宝宝过早站立,否则也容易把腿压弯,导致日后出现O型腿。

  5、X型腿,易摔跤

  儿童成长到一岁半至三岁间,会逐渐腿型的发育会逐渐转变为外翻,两脚并拢时站不稳,两个膝盖朝内扣,外观看起来为X型腿。 危害:缺钙;不爱运动长不高 宝宝走路时总夹着大腿,是因为他的双腿呈现x型,而且这种现象一般在不愿意走路、不好动的宝宝中较为常见。宝宝出现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是缺钙和运动量小。宝宝缺钙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而不爱运动,不愿意走路的话,宝宝的运动量不足,这样会影响着宝宝的身高成长。表现:有的孩子双腿并拢站直后,双腿呈现“X”型。这类腿型的孩子走路时一般会夹着大腿,跑步或走路时也较易摔倒。

  小建议:因此,一方面,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另一方面,要积极督促孩子加强体育锻炼,也可以多帮他按摩腿内侧肌肉。

本文Hash:feb67b485ceaa826d84318bd4957a70fd8876312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