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等于幼儿教育?

幼儿的发展是全方位的,不仅指生理、心理的发展,而是幼儿整个精神的发展,不仅是要让幼儿获得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促进幼儿人格均衡和谐发展,使幼儿具备继续生长的能力。然而,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幼儿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不可能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也不可能是一种强迫训练式的教育。对幼儿的教育必须寻求一种更为高效、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特征的教育。在幼儿的生活上,通过让其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幼儿的生长与发展。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就是儿童凭借自身原有的生活模式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同化、顺应,不断获得改造经验,不断取得平衡从而建构自己心理结构的过程。所以儿童的发展过程就是一种经验的不断丰富、改造的过程,而经验的丰富、改造是在儿童的生活中进行的,这是一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讲,幼儿的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这就决定了在幼儿教育中必须依靠一些鲜明、形象的事物和直观的教具来帮助幼儿获得经验。我们一贯提倡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给幼儿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情景,提供丰富的玩具、材料,通过幼儿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通过幼儿自身的操作、探索、工作,使幼儿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符号,直至掌握一些粗浅的知识和科学启蒙原理。而这一切都是在幼儿获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幼儿接受教育就是幼儿生活的一种方式。幼儿在这种方式中发生着与教师、同伴的交往,发生着与环境中事物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生活方式中幼儿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人格结构。因此,最好的教育应该是从"生活中学习",即教育应该充实儿童的生活,使儿童能够适应生活并更新生活,学校应该是儿童真正的生活场所。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幼儿的教育就是幼儿的生活,如果我们把幼儿的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互割裂,把教育看做是幼儿生活之外的东西,把幼儿的学习、发展、个性的完善看做是与幼儿生长、生活不相干的事务,那么幼儿教育也就脱离了生活。所有幼儿教育只有扎根于幼儿生活与经验,幼儿教育才能发挥自己的效能,教育才真正有意义。当然,生活是多层次的、复杂的,生活中既有有益的经验,也有无益的或有害的经验。因此,必须对幼儿的生活进行过滤。

幼儿园的教育源于幼儿的生活

浅谈幼儿园教育

自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对幼儿园、教师抱着殷切的希望。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中会学到什么?孩子在幼儿园中生活是不是很快乐?教师是怎样教这么小的孩子的?这种种的疑问与困惑都是家长们希望了解的。在这里,我们希望就这些问题和家长们做一些沟通。

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旨在促进其发展的教育活动必须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而开展蕴含多种教育价值的教育活动――幼儿从活动中逐步进行学习,获得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几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从而达到“既尊重幼儿已有学习经验,又促进其应有发展”的双重目的。

如我园班级中开展的《小超市》主题活动,就是来源于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超市”。通过开展“参观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怎样将物品分类”、“超市中的人是怎么分工的”、“如何在超市买东西”、“咱们班的小超市”等一系列活动,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使幼儿以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学习方式获得相关的知识,积累经验,进而获得相应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因为游戏能够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能够满足他们探究“为什么”的需要;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最终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

我们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的“守恒”实验为例来说明。实验中,成人给幼儿呈现两个橡皮泥团,让幼儿确认它们是“一样多”之后,当着幼儿的面将其中一个压扁,参与实验的所有幼儿都认为这两个橡皮泥“不一样多”了。怎么给幼儿解释这个问题呢?有的家长也许会说,直接给孩子讲道理就行了。可尝试这样做以后却发现根本行不通,幼儿无法理解这种抽象的讲解。因为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认识、理解事物往往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形象。这时,如果将橡皮泥交给孩子,使他有机会在反复揉捏、压扁、揉捏、团起的游戏过程中,感受到“形变不代表就量变”。此时,“守恒”的概念在幼儿的头脑中就有了虽不准确但却感性的认识,这能为他们以后理性的理解和认识这一概念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这就是游戏的价值。

三、幼儿园教育的重点途径:环境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呢?只有那些“物化”了教育意图的环境、能配合教师教育活动的环境进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才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根据上述理念,我园各班充分利用主题活动墙、各种展示墙、游戏墙面、各类游戏区、主题展示区、楼道等空间,将教育意图有效地“物化”到这些环境之中,使之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与这些物化了教育意图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相应的发展。

上面,我们只是粗浅地对“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特点做了介绍,如想更深的了解,就需要家长您积极参与到我园的工作中来,与教师一起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佳的教育支持。

幼儿园的教育源于幼儿的生活

浅谈幼儿园教育

自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就对幼儿园、教师抱着殷切的希望。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中会学到什么?孩子在幼儿园中生活是不是很快乐?教师是怎样教这么小的孩子的?这种种的疑问与困惑都是家长们希望了解的。在这里,我们希望就这些问题和家长们做一些沟通。

一、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旨在促进其发展的教育活动必须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而开展蕴含多种教育价值的教育活动――幼儿从活动中逐步进行学习,获得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几大领域的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从而达到“既尊重幼儿已有学习经验,又促进其应有发展”的双重目的。

如我园班级中开展的《小超市》主题活动,就是来源于与幼儿生活密不可分的“超市”。通过开展“参观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怎样将物品分类”、“超市中的人是怎么分工的”、“如何在超市买东西”、“咱们班的小超市”等一系列活动,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使幼儿以适合他们学习特点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学习方式获得相关的知识,积累经验,进而获得相应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的方式: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因为游戏能够满足他们好动的天性;能够满足他们探究“为什么”的需要;能够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最终促进他们身心的发展。

我们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做的“守恒”实验为例来说明。实验中,成人给幼儿呈现两个橡皮泥团,让幼儿确认它们是“一样多”之后,当着幼儿的面将其中一个压扁,参与实验的所有幼儿都认为这两个橡皮泥“不一样多”了。怎么给幼儿解释这个问题呢?有的家长也许会说,直接给孩子讲道理就行了。可尝试这样做以后却发现根本行不通,幼儿无法理解这种抽象的讲解。因为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认识、理解事物往往需要借助于具体的形象。这时,如果将橡皮泥交给孩子,使他有机会在反复揉捏、压扁、揉捏、团起的游戏过程中,感受到“形变不代表就量变”。此时,“守恒”的概念在幼儿的头脑中就有了虽不准确但却感性的认识,这能为他们以后理性的理解和认识这一概念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这就是游戏的价值。

三、幼儿园教育的重点途径:环境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呢?只有那些“物化”了教育意图的环境、能配合教师教育活动的环境进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才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根据上述理念,我园各班充分利用主题活动墙、各种展示墙、游戏墙面、各类游戏区、主题展示区、楼道等空间,将教育意图有效地“物化”到这些环境之中,使之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与这些物化了教育意图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从而获得相应的发展。

上面,我们只是粗浅地对“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特点做了介绍,如想更深的了解,就需要家长您积极参与到我园的工作中来,与教师一起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最佳的教育支持。

本文Hash:9546cf0f3300c150caa14dac49a66f45640706ac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