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年应该长多高

矮小症的原因有: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性早熟等;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特发性矮小等。

孩子出生后第一年生长速度最快,身高可增长25厘米。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前为生长平稳期,每年增高5至7厘米。之后男孩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可增长25至28厘米,女孩可增长23至25厘米。所以,家长可以根据这个平均速度来纵向对比自己孩子的身高,如果发现长得较慢,应及时去医院。

家长千万不要盲目给孩子服用保健品,有的增高产品成分不明,反而会促进骨龄成熟,耽误了治疗的时机。

骨发育尚未完成的矮身材,通过合理治疗,是完全可以长高的。如生长激素替代治疗、适当的甲状腺素补充及相应的生活方式调节。需注意,生长激素的治疗越早进行效果越好。

孩子每年长多高算正常

“我的孩子需要增高治疗吗?”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困惑。专家对这个疑问进行了详细解读。

最需要引起家长重视的是,孩子的生长速度远远比绝对身高更重要。很多父母都发愁孩子个子太矮,但很遗憾的是,门诊中很多家长无法告诉她孩子的生长速度,而这恰恰是父母更应该关心的。

因为绝对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高高矮矮很正常,但生长速度却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如果偏离了这些规律,孩子就可能存在一些慢性疾病的问题(可能是内分泌、遗传代谢或慢性躯体疾病),一定要赶紧去医院检查。

胎儿期:营养不良影响身高。

如果孕期营养不良,15%—20%的宝宝出生后身高将受连累。这就像盖楼挖地基一样,如果地基没有打好,很难把楼盖得又高又结实。她还补充道,孕期营养与长大成人后的许多疾病有相关性,如成人期的高血压、肥胖、冠心病等。

婴儿期:一年长25厘米。

从出生到满1周岁以前为婴儿期。这一年是人一生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婴儿正常出生时的身长,一般为50厘米。长到1岁婴儿期结束时,这一年的身高一般要长25厘米,体重一般为出生时的3倍。这种生长速度是任何时候都达不到的。

幼儿期:长高17厘米。

幼儿期指的是1周岁以后到满3周岁。宝宝身高的生长速度比婴儿期稍慢点,但也相对较快。一般来说,1—2周岁时,身高会增长10厘米左右,2—3周岁这一年会增加7厘米左右。尤其需要提醒的是,低出生体重儿(包括足月但出生体重低于2.5公斤和早产儿)家长务必密切关注孩子2岁前的身高。因为80%的低出生体重儿在2岁前生长发育会追上同龄孩子,剩下约15%—20%如果不进行干预的话,可能会导致终身矮小。

学龄前期、学龄期:每年5—6厘米。

学龄前期、学龄期指的分别是:从3周岁以后到6—7岁入小学前、从6—7岁入学起到12—14岁进入青春期止。王新利表示,这些年孩子的生长速度是相对恒定的,平均每年长5—6厘米左右。如果生长速度达不到,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看看是什么原因。

青春期:每年别低于7厘米。

该期从体格生长突增开始,到骨骺完全闭合、躯体停止生长、性发育成熟而结束。

一般来说,男孩身高每年平均增加7—10厘米,增速最快的那一年可以长10—12厘米。女孩身高每年平均增加6—8厘米,最快的那一年则达10厘米。

如果每年平均长高低于7厘米(女孩6厘米),就说明生长出现偏差,应尽快就医。但如果是青春期提前(女孩小于8岁就出现乳腺发育,男孩小于9岁时睾丸大于等于4毫升),因生长期缩短,身高也会受到影响。

家长应该多陪孩子玩少替孩子做主

这几天,记者列了五个问题,向历届中考“状元”的父母一一提问。

问题一:小学是在哪里读的?

答案很多样,学军小学、文一街小学、行知小学、朝晖一小、采荷二小等,既有名牌小学,也有普通小学。

这说明孩子读书未必都要进名校。学校知名度,对学习会有一定作用,但并不绝对。

问题二:孩子是否从小一直带在身边?

大多数父母的回答是肯定的。其中有一个妈妈说,孩子从小是由外公外婆管的,但她每天晚上肯定会陪女儿,孩子是跟妈妈睡的。

有一位妈妈总结:“跟孩子的交流很重要,这件事一定要亲力亲为,这样才能掌握孩子的情绪变化。”

问题三:家庭教育,是慈父严母型的,还是慈母严父型?

多数家长的回答是,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没有如此明显的分工,在多数情况下妈妈管得细一点,爸爸管得粗一点。

徐轶文妈妈说,在家里爸爸严一点,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基本上是爸爸管的。

李英子妈妈说,在家里父母管孩子各有侧重,“我管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教她烧饭,她可以做‘四菜一汤’。有一些人生问题的讨论,女儿是去找爸爸的。”

周朔雯爸爸说,小时候,他经常陪女儿找其他小朋友玩,找不到怎么办?他就陪女儿打羽毛球。“只要有时间,我就陪她玩,小孩想玩时一定让她看书,好像比较残忍哦!”

问题四:对孩子,从小是怎么管教的?

不知道是不是女生多的缘故,家长们的回答比较一致: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不用怎么管,都挺自觉的。

周朔雯爸爸说:“我们家里没怎么管她,孩子一直比较出挑,回家马上做作业,很自觉。我觉得读书不好,家长才会去管。”

徐轶文妈妈说,孩子从小比较乖巧,他们也很放手,上学孩子自己去,放学自己回,回家作业自己做,“作业没做完,我也不会说她,但到了学校,老师会批评,我要让她自己去面对老师。检查作业,我也只是签字,错了也不会帮她改过来,让她自己去发现,家长改了是没用的;手工作业,我们也不会帮她,买点书让她自己看。”

李英子妈妈说,孩子回家第一件事,是做完作业,然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我不会给她额外的作业,也不会限制她做一些事情。如果我让她多做一些额外的作业,她肯定有厌烦情绪,可能学会偷懒或者欺骗。”

问题五:孩子从小有没有上兴趣班?

现在不上兴趣班的孩子,几乎没有。这些状元从小也是上过兴趣班的,只是他们上的兴趣班,都是自己选的,父母不会把自己的选择强加给孩子。

徐轶文的兴趣班比较少,英语口语的培训班一直在上,电子琴学过两三年,妈妈说:“顺其自然,不强加。”

周朔雯学过游泳、琵琶,练过跆拳道,但文化类的培训没有。

李英子小学里学过奥数,学过英语,但不考级,她一直在学一种冷门的乐器,叫做“阮”。妈妈说:“这是作为兴趣学的,争名次考级就比较功利了。这些都是她自己选择的,我对她的要求是,选择了,一般不允许轻易放弃。”

钟云岚说,她学过一大堆兴趣班,刚开始有兴趣,就报名参加,学过之后又没兴趣了。

本文Hash:5958aa2f6ff6173690936a7748a67869371653e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