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了解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去培养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宝宝的动作发育应与脊柱的发育相适应,2~3个月的宝宝会抬头,6~7个月时能独坐,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时能站立,12~16个月时能走路。如果没到相应的月龄,宝宝不宜过早地学坐、学站、学走,以免引起脊柱过度屈曲,这将影响宝宝的身高。

·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运动

1岁以内的宝宝: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主动运动,即帮助宝宝进行抬头、爬行、翻身的练习。被动运动则是妈妈帮宝宝做一些婴儿操、按摩抚触。

1~2岁的宝宝:练习跑跳、拍球、双腿跳。

2~3岁的宝宝:跳绳、蹦床、单腿跳。

幼儿期:宜以调整运动能力的项目为主,如过独木桥、舞蹈和结合游戏进行的跑跳等。

少儿期:宜以室外活动为主,如打球、跑步、做操、进行日光浴等。

·选择益于生长的运动

弹跳运动:如跳绳、跳起摸高、跳远、跑步等,有助于四肢生长;

伸展运动:如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前后弯腰、体操和种种悬挂性运动,有助于脊柱骨和四肢骨的伸展;

全身性运动:如体操、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有利于全身骨骼伸展延长。

·避免不利长个的运动

如负重运动、举重、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

忽略治病

生长缓慢的大多数情况是因为非疾病因素在起作用,有少部分是因为宝宝患有某些疾病,影响了生长发育。这些病经常被妈妈忽略了,如营养不良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严重佝偻病等。

解决办法:

·了解宝宝是否矮小

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给宝宝精确测量身高。测量条件是:在早晨起床后测量,不穿鞋、袜、不戴帽子,让宝宝挺胸、抬头、双肩自然下垂,脚尖略分开。将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制成表,一般儿童身高的曲线是不断上升的,如果3岁以下的宝宝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时的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5.5~6.5厘米/年,便可以推断宝宝生长发育迟缓。

·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矮小宝宝最好经常进行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染色体核型分析、生长激素测定和骨龄检查,寻找生长发育缓慢的原因,一旦发现某种疾病,就彻底治疗。

盲目迷信

期盼宝宝长高,很多妈妈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惜重金购买标榜能“助长”的药品、保健品,或采用增高术,吃亏上当的不在少数。所以,有必要提醒妈妈两件事:

·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广告,网上宣传更不能信;

·市场上的增高药都打着“补充生长激素”的招牌。事实上,通过口服增高药补充生长激素,根本无法吸收,没有任何效果。而注射生长激素不能随便使用,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了解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

解决办法:

·了解宝宝生长发育的规律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长快于四肢。宝宝的动作发育应与脊柱的发育相适应,2~3个月的宝宝会抬头,6~7个月时能独坐,8~9个月时会爬,10~11个月时能站立,12~16个月时能走路。如果没到相应的月龄,宝宝不宜过早地学坐、学站、学走,以免引起脊柱过度屈曲,这将影响宝宝的身高。

·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运动

1岁以内的宝宝: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主动运动,即帮助宝宝进行抬头、爬行、翻身的练习。被动运动则是妈妈帮宝宝做一些婴儿操、按摩抚触。

1~2岁的宝宝:练习跑跳、拍球、双腿跳。

2~3岁的宝宝:跳绳、蹦床、单腿跳。

幼儿期:宜以调整运动能力的项目为主,如过独木桥、舞蹈和结合游戏进行的跑跳等。

少儿期:宜以室外活动为主,如打球、跑步、做操、进行日光浴等。

·选择益于生长的运动

弹跳运动:如跳绳、跳起摸高、跳远、跑步等,有助于四肢生长;

伸展运动:如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前后弯腰、体操和种种悬挂性运动,有助于脊柱骨和四肢骨的伸展;

全身性运动:如体操、篮球、排球、羽毛球、足球和游泳等,有利于全身骨骼伸展延长。

·避免不利长个的运动

如负重运动、举重、哑铃、拉力器、摔跤、长距离跑步等,对身高增长是不利的。

4.忽略治病

生长缓慢的大多数情况是因为非疾病因素在起作用,有少部分是因为宝宝患有某些疾病,影响了生长发育。这些病经常被妈妈忽略了,如营养不良性矮小、生长激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卵巢功能发育不全、软骨发育不全,严重佝偻病等。

解决办法:

·了解宝宝是否矮小

在每年的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下给宝宝精确测量身高。测量条件是:在早晨起床后测量,不穿鞋、袜、不戴帽子,让宝宝挺胸、抬头、双肩自然下垂,脚尖略分开。将每年测量身高的数据制成表,一般儿童身高的曲线是不断上升的,如果3岁以下的宝宝生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时的生长速度小于4~5厘米/年,青春期生长速度小于5.5~6.5厘米/年,便可以推断宝宝生长发育迟缓。

·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

矮小宝宝最好经常进行血生化、甲状腺功能、染色体核型分析、生长激素测定和骨龄检查,寻找生长发育缓慢的原因,一旦发现某种疾病,就彻底治疗。

5.盲目迷信

期盼宝宝长高,很多妈妈会想尽一切办法,不惜重金购买标榜能“助长”的药品、保健品,或采用增高术,吃亏上当的不在少数。所以,有必要提醒妈妈两件事:

·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广告,网上宣传更不能信;

·市场上的增高药都打着“补充生长激素”的招牌。事实上,通过口服增高药补充生长激素,根本无法吸收,没有任何效果。而注射生长激素不能随便使用,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王有国(主任医师)

满月宝宝的生长发育规律

体重跳跃性增长

增加幅度

出生前半年的宝宝,体重增长较快,尤其是一个月到两个月的宝宝,体重增长更快,平均可增加1200克。人工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更快,可增加1500克,甚至更高。但体重增加程度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有的这一个月仅增长500克,这也不能认为是不正常的,宝宝的增长并不是很均衡的,这个月长得慢,下个月也许会出现快速增长,呈阶梯性或跳跃性。如果您的宝宝在一个时期增长有些慢,不要过于着急,只要排除疾病所致,到了下一个月就会出现补长现象。

考虑“认为误差”

在测量宝宝体重时,要注意“认为误差”,如体重秤本身误差,宝宝穿衣多寡造成的误差,宝宝吃奶前后体重误差,吃多吃少的误差,排尿便前后体重的误差,不同季节导致的误差,如夏季宝宝体内水分蒸发快,体重轻,春秋冬季水分蒸发少,体重相对重。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困绕着父母,认为宝宝体重增长不理想,照书上的标准少了半斤八两。不用说个体有差异,就是秤量本身也会有误差的。

体重增加值

平均每周可增长200~300克。一月平均可增加500~1000克。

这个月身高不受遗传影响

这个月宝宝身高增长也是比较快的,一个月可长3~4厘米。这个月宝宝身高增长不受遗传影响。身高测量和体重测量一样,要标准,开始最好请专业人员指导,避免自己测量造成误差。身高增长也存在着个体差异,但不像体重那样显著,差异比较小。如果身高增长明显落后于平均值,要及时看医生。

头围:大脑发育的直接象征

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避免造成误差,带来烦恼。最好开始由医生来测量,父母观看,并对照正规测量方法,注意识别。如果认为医生测量方法不标准,数值不准确,那就提出来,重新测量。只有测量值可靠,进一步分析才有意义。

这个月宝宝头围可达36厘米。前半年头围平均月增长2厘米,但每月实际增长并不是平均的。所以,只要头围在逐渐增长,即使某个月增长稍微少了,也不必着急,要看总的趋势。总的趋势呈增长势头就是正常的,并不是这个月必须增长3~4厘米。经常会遇到父母为了宝宝头围比正常平均值差0.5厘米,甚至是0.3厘米而焦急万分,这是没有必要的。

脑积水时头围增长过速,超过正常很多,但不是超过一点就要考虑脑积水。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父母,因为宝宝头围大,极力要求做进一步检查,做B超还不放心,还要做脑CT,甚至脑核磁共振。小题大做,不但经济上遭受损失,宝宝还过多地接受了有害放射线照射。

触摸前囟不会变哑巴

有一种说法,认为前囟是宝宝的命门,不能触摸,触摸了,宝宝会变成哑巴。这种说法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前囟是没有颅骨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保护,无必要时,不要触摸宝宝的前囟,更不能用硬的东西磕碰前囟。宝宝的前囟会出现跳动,这是正常的,宝宝的前囟一般是与颅骨齐平的,如果过于突出或过于凹陷都是异常。过于隆起可能是有颅压增高,过于凹陷,可能是脱水。

本文Hash:c929b7d5e4c49d4336af36d69078cd634b49b9db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