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流感不是所有口罩都能防

  广东省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认为, 现在广州街头戴口罩的人有所增多,一些便利店也开始售卖一元一个的一次性口罩。但钟南山却说,普通口罩对甲流的预防作用不大。“如果有感冒发烧,戴上口罩打喷嚏的时候挡一挡预防扩散,可能还有点用。总的来说普通口罩是没用的,预防的话要戴N92型口罩。”钟南山说。而在医院,负责治疗甲流的医生都要佩戴N95口罩。

  “大概有30%的甲型H1N1流感病人发病时没有出现发热症状,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钟南山说,以广州刚刚被确诊的患者为例,他之前已经有咳嗽、鼻塞的症状,但没有发烧。由此可见,体温增高并不一定是最早出现的症状,还有可能是上呼吸道出现不适,例如咽痛、鼻塞、咳嗽等等。

预防甲型H1N1流感慎用口罩板蓝根

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肆虐,引起国人高度关注。虽然目前国内尚未出现确诊或疑似病例,但不少谨慎的市民已开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以致部分地区出现口罩和板蓝根冲剂等热销甚至脱销的现象。有关专家提醒,市民的防范意识值得肯定,但不管是戴口罩还是服用板蓝根都必须谨慎,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口罩作用有限可能反增感染风险

由于甲型H1N1流感能通过飞沫传染(如咳嗽、喷嚏等),因此口罩被很多人视为安全的防控工具。但戴口罩并非万全之策,搞不好还可能反增感染风险。美国、加拿大等疫情较重的国家并不提倡健康人外出戴口罩。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日前表示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口罩可以预防甲型H1N1流感,所以他们并未建议公众外出戴口罩。

加拿大公共卫生局也发表类似观点,声明虽然当前甲型H1N1流感疫情横行,但该局并不建议健康人在日常生活中戴口罩。因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戴口罩可以阻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而以不正确的方式戴口罩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比如,一个口罩使用太久,就无法有效抵挡病毒;若摘口罩方法不得当,还会将病毒传播到人的手上和脸上。

加拿大首席公共卫生官巴特勒-琼斯同时提醒说,戴口罩还会令人放松警惕,不再认真对待诸如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避免接触病人、生病后远离其他人等这些最基本的防病常识,而这些做法却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最重要措施。

可以择机戴口罩但一定要正确佩戴和使用

当然戴口罩并非一无是处。健康863网的疾控专家指出,当前甲型H1N1流感防控形势严峻,又正当多种流行疾病高发的春季,因此个人可在出入人员密集、空气不畅的场所或医院时,戴上口罩降低患病风险。但是无论是购买或是佩戴口罩,都应讲究方式方法,才能收到实效。

专家提醒,只有购买高过滤性的口罩,才能有效预防病毒。此外,个人佩戴口罩前或摘口罩前后都必须洗手,以防手部病菌和附着在口罩上的病菌交叉感染;佩戴时应使口罩紧贴面部,并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佩戴口罩后,应尽量避免触摸口罩,若必须触摸,在触摸前后都应洗手;一次性口罩不能再次使用,非一次性口罩应及时清洗后才能再用;口罩如有污损应立即更换,即使口罩没有出现污损,使用几次后也应主动丢弃。

甲型流感不同普通感冒板蓝根没有预防效果

不少人认为,服用板蓝根冲剂既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也可以预防感冒,自然也能预防甲型H1N1流感,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专家表示,板蓝根本身是一种中成药,性味苦寒,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人体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对普通的风热性感冒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其难以应付重症感冒,对甲型H1N1流感这种新型流感病毒更没有办法。

甲型H1N1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全新的流感病毒,至少由北美洲流感、亚洲猪流感、人类的流感以及禽类的流感四种基因组成,目前还没有任何特效药能预防和治疗。现有的流感疫苗都没有对抗这种新型流感的能力,更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板蓝根对预防或治疗甲型H1N1流感有任何作用。

滥服板蓝根可能引起肠胃不适或蓄积中毒

事实上,盲目滥服板蓝根不但起不了防病保健的作用,还对人体有害无益。专家提醒,板蓝根苦寒伤胃,容易带来系列胃肠道反应。尤其是肠胃不好、体质偏虚者和小孩服用,很可能引起胃痛、畏寒、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过敏体质或有过敏史的人也不能随意服用。

此外,板蓝根作为中成药,虽然毒副作用较小 ,但“是药三分毒”,如果长期服用或吃的数量过多,还容易造成蓄积中毒,影响人体免疫力。因此个人千万不要自行盲目服用板蓝根,如果确有服用需求,应在医生指导下或根据说明书上规定的用法与用量冲服,并且最好不要连续超过三天。

专家最后表示,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其实并不复杂,与预防普通流感基本相同。比如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鼻子、眼睛或嘴巴,少到人多的地方扎堆,定期对日常工作及生活环境进行清洁消毒等。在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的同时,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等个人健康防护,并坚持正常作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和锻炼,均衡饮食、合理营养,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果出现流感症状,则应及时就医。

不是所有野菜都能吃

暖冬,春天来得早,野菜长得特别快,人们在郊游的同时,寻觅采食野菜的情趣也高。最近发现,在沪郊的田野里,那些来自市区的游客一边悠闲地饱览田间风光,一边拿着铲子在采摘各式各样的野菜。对此,农科专家忠告:盲目采挖野菜和不明就里的食用,不可取。

家住沪北彭浦新村的沈女士前些时去沪郊踏青游玩和垂钓,采摘了很多叫不出名堂的野菜,回家后稍作清洗就煮了吃。谁知,半个时辰后,沈女士一家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呕吐,经急送医院后才得知,原来是食野菜中的毒。

医生告诫说,野菜虽然清香鲜嫩,但并不是所有野菜均能食用的,尤其是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工厂和居民区附近以及受污染的河流附近的野菜不能食用,还有就是马路边的野菜,因受汽车尾气的污染,含有毒素。

无污染的野菜,其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根据营养学家的检测结果,许多野菜中均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及其他维生素,与栽培蔬菜比较,蛋白质高20%,野菜中还含有各种矿物质,其中含有特别有益的如钙、铁、锌、磷、镁、铜等微量元素,是人体不可多得的优质农产品,用它来凉拌、炒吃、煮汤、作馅包饺子等真称得上是美味佳肴。

好吃也要有所选择才是,专家告诫市民,吃野菜应作必要的筛选,具体要做到:叫不出名字的野菜不要吃,久放的野菜不要吃,最好现采现吃,确保吃得新鲜,最大限度地吸收营养。为了安全起见,每次煮食前,把野菜放在清水里浸泡两个小时以上进行解毒后清洗,然后再烧煮、食用。

本文Hash:2a221830317336305a23ae88e69716aaa830aeac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