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散居儿童更易“中招”


手足口:散居儿童更易“中招”

  今年提早进入发病高峰

  22日,羊城晚报记者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了解得到,近期发烧、拉肚子、咳嗽的患儿明显增加,多是由手足口病、麻疹这两种儿童传染病引起。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每天约有600至700名手足口病婴幼儿看病,最多的一天接近800人。最近30天,已接诊超过1.1万名手足口病患儿,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

  别以为手足口病只会让儿童得病,广东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近期收治了一名70多岁的老人,他与分别为11岁和5岁的孙子同时得手足口病。据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钱蔚珍介绍:“是少儿传染给大人。”

  广州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杨智聪介绍:“手足口病在广州全年都会出现,每年初夏疫情进入高峰,今年从3月份开始,手足口病病例数开始攀升,比前年、去年均提前了一个多月进入发病高峰期。”杨智聪说,近期手足口病病例急增,主要是受气温和暖、多雨潮湿的气候影响,病毒比以往活跃,发病人数也攀到2008年来最高。最新的监控数据显示,发病人数增加比去年同期高出90%,已出现了两例重症病例和三例死亡病例。上星期,手足口病病例数有所下降。

  据悉,手足口病病毒怕高温,随着七月份炎热高温天气到来,手足口病例数量会进入下降周期。

  散居儿童更易“中招”

  人群密切接触易传播手足口毒病毒。病人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以及医疗器具等均可造成手足口病传播。

  有消息指,散居儿童患手足口病占发病病例总数的70%。有防疫专家提醒,暑假即将来临,不少留守儿童开始来到广东与父母团聚,这类孩子不适应广州炎热潮湿的气候,因此,这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更需要注意。

  成人或是手足口病传染源

  “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明显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及个人消毒,避免传染给孩子。”钱蔚珍表示,预防儿童手足口病,成人隐性感染者的传播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因为成年人接触到病毒,同样可以感染该病的病原体,只是不出现临床症状,即隐性感染状态,但体内携带病毒并向外排出,因此大人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染源,平时容易被忽视。

手足口 3岁以下易“中招”


  ●讲卫生,晒太阳,多通风。环境卫生差及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容易诱发手足口病,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食生食等;

  ●手足口病毒害怕高温和紫外线,如果每天能进行30分钟日光浴(也就是晒太阳),也能有效杀灭病毒;

  ●要保证室内通风状况良好,越密闭的环境病毒的密度就越大,被感染的几率也就越大,所以要经常保持室内通风及勤晒衣被。

  在今年1月至3月期间,全国30个省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万余例。国内外资料显示:6月至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由于手足口病特别容易引起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因此专家认为,预防手足口病仍是幼儿父母和托幼机构要关注的重点,讲究卫生是此病的关键所在。

  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易“中招”

  “手足口病在儿科是常见的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张又祥说,“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上个星期市一医院就接收到一名患手足口病的幼儿。据介绍,这名患儿才2岁多,来医院时家长以为孩子是感冒发烧,后来医生一做检查,发现孩子的手、脚、口腔都有水疱,才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大多数患手足口病的儿童症状都比较轻,主要就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只要少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之后,发生病毒变异,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

  温热环境适合肠道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是“肠道病毒”,而这种病毒最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而且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所以,手足口病在春夏病毒活跃的季节,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流行和爆发。

  张又祥说,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患儿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都可造成病毒传播。

  因此,在此病流行期间,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因为,一个小朋友患病,就很有可能传染给其他的儿童,而在家庭里成人可以是隐性的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不发病),通过亲吻、呼吸道等再把病毒传染给小婴儿。

  ■点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夏秋季多见,分布极广泛,此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具有2-7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通常情况下,患儿的预防措施会被忽略。

  ■链接

  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本身身体抵抗力差,容易感染。至今对于手足口病还没有特殊的预防方法,最好就是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这是预防本病的关键。专家针对传染途径,特别提出了以下几点预防方法: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3。手足口病流行 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服用益生剂类药物,如整肠生等。可促进原藉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对预防手足口病有一定的效果。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对症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受访专家/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张又祥文/记者张华

手足口:今年5-12岁易中招

每年夏季,手足口病就开始攻击孩子们了。如今,在儿科门诊,手足口病小患者的数量又开始上升了,而且还有不少学龄儿童。

现象:患手足口病学龄儿童数量多了

在解放军第二〇二医院的儿科诊室里,孩子们的哭声此起彼伏。记者看到,8岁的琳琳,没精打采的,看样子很是难受,嘴里红色的皮疹看起来更让人心疼。

“琳琳前几天总是不爱吃饭、嗓子疼、发烧。过两天,她的嘴上、手上就开始起小疹子了,来医院检查,竟然患上了手足口病,真是没想到,孩子都8岁了,咋还得上这病了?”琳琳妈说。

像琳琳这样患上手足口病的小患者还真不少,该医院儿科博士魏兵说:“最近手足口病的孩子特别多,而且,今年5~12岁的儿童很常见。”

人们都知道,手足口病一般是5岁以下的孩子才得的。不过,现在,很多学龄儿童也患上了这个疾病。“学龄的孩子,活动范围大,接触人多,传染范围也会更大,因此家长要格外小心。”魏兵说。

后果:没及时治疗可能患暴发性心肌炎、脑炎

孩子发病的早期症状一般是不爱吃东西、嗓子疼、发烧、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黏膜、唇内见到疱疹。

手足口病虽然是比较容易治疗的疾病,但是如果家长们没有对病情得以重视,有可能并发暴发性心肌炎、脑炎等疾病。

魏兵指出,手足口病的这些并发症病情发展很快,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正规治疗,还可能有生命危险。

警惕:成人也会将病毒传给孩子

有的家长有这样的疑惑,“我的宝宝没和别的小朋友接触,怎么也得了手足口病?”

魏兵表示,孩子患病未必是一定从小朋友那里传染的,成人也同样会将病毒传染给孩子。

这是因为隐性感染者身上携带的病毒会传染给抵抗力较弱的宝宝,使他们患病,就是因为宝宝周围可能有隐性感染者存在。

因此,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饭前便后、外出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另外,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等。本报记者陈娇

本文Hash:059e65ccdf24807daff03b4ee59d915e12506175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