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的家庭气氛很重要

  父母应营造、优化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自身具备的人格修养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的生活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着丝丝缕缕的影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已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同时,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

  因此,作为家庭的主要经营者,父母应互相尊重、谅解、包容,彼此关爱,营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身心生长发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对于幼儿来说,父亲的臂膀是最宽厚的远山,总是给予他们最坚实的承载,总是给予他们最温情的关爱。做为幼儿人生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更应给予他们最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以培养他们坚定的生活意志、健全的精神人格,以求得孩子的最好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中的方方面面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其人格的熏陶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应把培植健全人格当作家庭教育的中心,重视和加强对孩子进行良好道德的培养,从而有效地建构儿童的健全人格。总之,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现代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更好地培养社会所需人才,深爱孩子的家长们,请端正家教态度,转变家教观念,提高家教水平。

  当一个小生命诞生,给家庭、父母带来了无限喜悦和希望的同时,也让家庭和父母从此担起了一份永远的、沉甸甸的养育和教育的责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之相伴的随的政府、社会公众对早期家庭教育认知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家庭 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因此,为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营造一个和谐的生长环境是为人父母者责无旁贷 的义务。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也希望为人父母者能够从中得到一点点启示,进而对幼儿家庭教育有一个明确、客观、科学的认知。中国幼教网版权

  一、 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 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过高

  现今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往往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传统思想的影响,从幼儿一出生,就为他们设计将来的发展道路,却往往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及兴趣、爱好天赋等实际情况。另外,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知识,一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投入方面表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如投资给幼儿购置高档的诸如钢琴、古筝等音乐教具、给幼儿报名参加各种特长学习班等。这中情况的盲目性投入,不

  仅浪费了一个家庭的有限的财力和精力,更有可能挫伤幼儿对知识的渴求和探知的兴趣,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只会给幼儿的 心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重压之下,有些幼儿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家长的“高期望”做出反抗,如拒绝进学校,拒绝各种特长、学习班等。这种结局,恐怕是我们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家长们最为困惑、愤怒、迷茫的。

  (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单一性

  目前许多父母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开发教育,把背诵唐诗宋词、计算、拼音、识字、学外语当作幼儿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认为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兴趣、性格、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非智力因素对于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注视非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幼儿健康 人格的缺失,给幼儿 眼前的 和将来的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三)家庭教育方法的失衡

  在偏颇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下,父母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也极容易走入误区。一是过度娇宠。美国家庭 心理雪茄约翰。罗斯蒙德认为,父母的关爱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严重损害甚至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也是造成社会对高分低能 孩子 非议颇多的原因之一。二是过度严厉。不少父母对 幼儿要求 过多、期望值过高、限制过多,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 常表现出很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边得性格乖戾,行为举止粗暴,则会产生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等不良行为,这类不良教育结果的出现,恐怕使我们那些有着良好期望父母都不愿意棉队的事实。

  二、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父母要学会尊重幼儿,尊重他们享有的人格权利。

  父母不能 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或理想,去补偿自己已有生活中的缺憾和不足。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对幼儿的人格给予应有的尊重才是父母最深切的关爱。

  父母应重视对有现阶段的教育。幼儿身心、智力的发展是有自然规律、有阶段性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 遵循自然规律,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天赋差别的基础上尽力引导幼儿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然而许多父母考虑最多的是幼儿 的明天将来会怎样,因此许多过于担忧的父母不惜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财力,用各种各样的特长学习班,以幼儿辛劳,没有自主玩乐时光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应该留心挖掘孩子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性态度,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需要有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产生情绪的快感。这种选择性态度,称之为兴趣。所以,为顺利做好以后的教育工作,家庭教育应着重发现并配合孩子的兴趣。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格利卡.法斯说:“小孩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他们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孩子,并发现他们有什么爱好,这是有益的。”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就能发现婴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他们的潜在天赋得以发展。比如说,对音乐有特别潜意识的幼儿听到音乐会传送出与音乐节拍相吻合的肢体语言,对语言有独特灵性的孩子对语言和声音的感知度优与别的孩子,当他们听到 某种声音的时候会不禁模仿,在其他方面有特殊灵敏度的孩子也会有与之相应的反应。当家庭在这段婴幼儿时期很好得发现了自己孩子优与其他孩子,就可以采用良好的方法去诱发其相应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孩子培养成为在他兴趣范围内的良材。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这种“内在潜力”的发现,并且按照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因此,关爱幼儿的身心发育,并不仅仅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足的物质生活,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灌输给幼儿,而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予以科学、合理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 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

  (二)父母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内容

  不少父母 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 作为父母应尽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护义务,只需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对于幼儿 进行智力开发教育的义务则完全寄托于幼儿园。实际上,幼儿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 言行举止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的,所以,父母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父母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尽力学习一些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 的立体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当今的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所接触到事物繁杂多样,完全迥同于父母在幼儿时代所处 的环境,幼儿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求知欲也更强,兴趣也更广泛。这些都要求我们父母要结合现今家庭教育需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父母应理智对待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生活问题

  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父母不能给出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答案,甚至为了维护父母的“尊严”而不懂装懂,给出错误的答案,更不可用“去去去,自己翻书去“就你事多”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这会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好动的天性,父母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们,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通过查询书籍去寻找答案,另外,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把成人社会中的道理儿童化,不能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放弃对此部分生活知识加以引导。“把跌倒的人扶起来,给弹去灰尘,让他继续走下去――人没有不犯错误的,不要惩罚每一个错误”(柯林。鲍威尔)。 如果家长能将孩子的特性完全考虑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里面去,研制合适的办法去配合孩子的成长发展,严格做到“留心发掘兴趣”并开发兴趣,就一定能完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应该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熏陶孩子性格,发掘孩子兴趣的良好熔炉。

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养出好脾气的宝宝

【妈妈网特稿】爸妈好像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脾气很倔强,很难缠。其实宝宝的脾气除了与天生的气质有关外,爸妈的教育方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假如爸妈经常在孩子面前相互吹捧,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就能养出宝宝的好脾气。

很多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宝宝脾气又倔又臭,看着其他小朋友温顺软绵绵的样子,真是羡慕得不得了。宝宝有好脾气,爸妈肯定是求之不得的。怎样才能培养宝宝的好脾气呢?其实你们可以尝试从生活的小事情上增加宝宝的幸福感。试问时刻感觉幸福的宝宝怎么会有脾气可发呢?

两口子互相吹捧

1、两口子互相吹捧

家庭温馨和睦其实对宝宝的脾气的影响很大,让宝宝充满爱和安全感,宝宝时刻感到欢乐满足,想发脾气都很难。相反,如果父母之间经常闹情绪,关系紧张,宝宝容易缺乏安全感,这种挫败的感受又不能用语言很好地表达出来,因而只能用哭叫、发脾气的方式来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安慰。

如果你想要家庭变得更有爱,并让宝宝强烈感受得到,可以在和宝宝单独相处的时候,妈妈夸爸爸,爸爸夸妈妈。别怕夸张,宝宝不会在日后算账,嫌你们“彼此吹捧,夸大其词”,在这样的“亲子互动”中,其实能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为爸妈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幸福感,幸福的孩子不发脾气。

2、宝宝1岁前多跟他说儿语

1岁以前宝宝已经能依依呀呀地回应你的话。如果你能多跟宝宝沟通聊天,特别是耐心倾听他们的儿语,你会发现宝宝更愿意用“语言”这种方式去表达他的需要和感觉,而不是用“发脾气”来表达他的挫败感。

但毕竟宝宝的语言学习还没到灵活表达的阶段,一些内容总是卡着说不出口,宝宝越急越容易情绪大爆发。相信亲子之间的默契能够让你懂得他要表达的是什么。这时候你不妨主动帮他“说出来”:“宝宝是想要这个洋娃娃是不是?”你的帮忙能够很好地遏制他发脾气的小火苗。

多与宝宝说儿语

3、将自己降低到与宝宝一样水平

在宝宝的眼里,爸妈每次说话总是“高高在上”。因为身高的关系,宝宝每次只能仰着头看,爸妈说出的话似乎也因此变得更“真理不可反驳”。

孩子不喜欢大人的摆架子,在他们的观念中并没有长幼有序的概念,如果大人喋喋不休地对孩子说教,在孩子看来就是大人不尊重他们,孩子是不高兴的,经常说教的家长必然让孩子脾气大。

所以家长如果能够平等对待,学会尊重,主动放下身段将自己讲到和宝宝一样的水平。说话的时候蹲着或者伏下身子看着孩子的眼睛;跟孩子一起玩,一起做游戏;宝宝学习的时候坐在他身边看看书。有你的陪伴,孩子感到快乐,自然就不会有脾气可发了。

4、与宝宝说话柔声细语

美妙的音乐能够让心情好起来,相反,喧嚣吵杂的声音容易使人感到紧张、暴躁。可见声音对于情绪也是很有影响的。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注意过自己和宝宝说话的方式。研究表示,孩子幼嫩的耳膜最大承受量为优质洗碗机的沙沙声。如果爸妈在孩子跟前说话大声,短期的危害是令孩子烦躁、发脾气,长此以往则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听力。

听力、观察力和用脑能力是三大重要智力结构,所以需要父母认真保护。因而在孩子面前说话不妨多柔声细语,将音量降低到刚能听清楚为准,同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以耐心愉悦的榜样,这样宝宝的心情会更好一些。

与宝宝说话柔声细语

5、宝宝2岁,来点权威

在前文一直强调要尊重孩子,说话要柔声细语,要控制 自己的情绪。但万物都讲求平衡,一味地用绵绵的软性攻势虽然能让宝宝一直充满幸福感,但温馨的爱有一两次硬性爱来制衡才好。当然,前提必须是大人一向公正、温和、懂育儿智慧,否则硬性爱也可能不奏效。

在宝宝2岁的时候你可以来点权威,让宝宝知道爸妈尊重你,爱你并不是一味的迁就溺爱,爸妈也是有底线的。宝宝学会尊重爸妈,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然也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家庭气氛是影响宝宝吃饭的重要因素?


 

 宝宝好好吃饭气氛很重要

  宝宝进餐问题多多

  “我们希望宝宝进餐时能开心地安坐在相应的位置上、有饥饿感并渴望进餐、喜欢学习自己主动进餐、不挑食、进餐时很专注、进餐量适宜,甚至渐渐知道每种食物的名称、口味、色彩、形状、了解所吃食物大致的营养等等,但事实上总是难以如愿。”据专家介绍,目前宝宝的进餐问题很多:到处追跑着喂饭、一边玩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一边吃一边跳舞、挑食、含在嘴里不爱嚼不爱咽……都属于宝宝的进餐问题。

  宝宝的进餐问题家长是如何应对的呢?专家分析认为,在协助宝宝进餐时,成人与宝宝产生的矛盾冲突,一方面表现为成人的妥协迁就行为——让宝宝看电视、玩玩具、哄骗、追着喂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成人的威胁强迫行为——催促、责备、威胁、打骂等。

  创造气氛,考验耐心

  “这两种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都会给宝宝的心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妥协迁就的方式比较容易让宝宝在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但却使宝宝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进餐自理的能力降低、不懂得配合进餐的秩序和规则。威胁强迫的方式往往会让宝宝在进餐过程中有情绪压抑和焦虑心理,使宝宝逐渐产生胆小、怯懦的退缩心理或大哭大闹等对抗心理。”

  专家认为:“宝宝进餐,催促三遍,就是心理虐待。”“进餐对宝宝来讲是一件很快乐的活动。宝宝在进餐过程中成人如果因宝宝顽皮而产生催促、威胁、生气、责备、甚至打骂等行为,就无法为宝宝营造出一份积极的进餐氛围,这些行为除了会造成宝宝在身体上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外,还会在心理上产生营养不良的现象。”总体来说,让宝宝养成正确的进餐习惯需要家长极大的爱心和耐心,但也只有通过这种途径,才能让宝宝健康成长。

(编辑:张蔚蔚)

本文Hash:42183619eb664f75a1b70b515a320d09ca4a0ed6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