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季节 孩子容易发这些疾病

  5月5日,将迎来传统节气之一——立夏。我国习惯将“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立夏前后,气温升高,随着也会面临一些疾病产生,专家提醒立夏时节谨防皮肤病、肠胃疾病和热伤风。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儿为主要传染源。患儿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儿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摄氏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在口腔粘膜、唇内可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躁、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口腔疱疹后1~2天,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臀部可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且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饭前便后、外出后大人、小孩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家长、保姆接触儿童前,尤其是给儿童喂食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并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

  ●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家长也可能是携带病毒的载体(只不过成人不发病而已),所以,在抱孩子之前应该洗手。

  ●如怀疑是手足口病,要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如果宝宝在口、手、脚、肛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无论是否有发烧,家长都应该带宝宝去医院,由医生来判断是否手足口病,如果确诊,医生则会做传染病登记。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可以在家中隔离护理,避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怀疑是重症的则可能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治疗。如果宝宝在家护理期间,出现持续高热、精神差、呕吐、手脚发凉,特别是四肢抖动(该症状提示病毒已侵犯了孩子的神经系统),则应当立即就医,提示有可能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5岁以下,特别是3岁以内的孩子更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

  孩子有传染疾病症状应留家休息

  由于目前是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吴本清主任介绍,传染性疾病无论轻重,家长都不应该送孩子上学,而应该带孩子就医,隔离治疗。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如果不做隔离,容易把病传染给其他孩子,医院门诊经常碰到一个班级十几个孩子来看病的情况。

  对于非传染性疾病,吴本清主任认为家长要学会鉴别重症,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有时早上送去上学孩子还好好的,但送到幼儿园后病情加重,这就特别需要家长懂得重症的识别。吴本清主任提醒家长注意,如果你的孩子有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传染疾病迹象,千万不要送孩子上学,而应该留在家中休息或是就医。

  2水痘

  深圳市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市已进入水痘高发期。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可伴发热、头痛、咽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并发脑炎、肺炎等。水痘的潜伏期长,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传染性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等特点,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易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出现水痘聚集性疫情。

  如何预防水痘?

  “战痘”第一招:接种疫苗

  目前水痘尚无特效药治疗,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及时接种疫苗可避免感染或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适龄儿童和一般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接种。若儿童从未患过水痘或者没有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去社康中心接种水痘疫苗。但是,接种疫苗也有一些禁忌症,比如有免疫系统缺陷的和正在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的人群暂不能接种。

  “战痘”第二招:勤洗手,常通风

  勤洗手,常通风是预防包括水痘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在水痘高发期,易感人群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要保持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正确洗手的标准是:吃东西前、上厕所后、干完活或下班后、接触钱币后、去医院或接触病人后等5种情景下每次都洗手;洗手时使用流动水冲洗;洗手时使用肥皂、香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洗手时长不少于20秒。同时,日常生活中不要共用毛巾,要勤晒衣被。

  此外,还应尽量减少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学校要做好教室、校车及其他公共场所的通风和清洁消毒工作,尤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后,及早拉开窗帘、打开窗户加强通风。

  “战痘”第三招:及时发现,隔离治疗

  学校、托幼机构应加强晨检、缺勤学生登记、随访等工作,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发热、出疹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就医,水痘患者一定要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治疗期间要避免与老人、孕妇等高风险人群接触。患者应治疗至全身疱疹完全干燥结痂方可返校或复工,以免传染他人造成疫情蔓延。

  未患病的孩子要尽量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一旦接触,应在3周内观察有无水痘症状,若出现症状,应及时隔离治疗。对于有病例报告的学校,要减少或停止非必要的集体活动(如兴趣班、集会或出游等),如果隔离、控制措施没有得到有效落实,疫情往往会扩散到整个学校。

  3流感

  流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流感病人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身体酸痛、头痛、疲劳等症状,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是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出现并发症,如继发病毒性肺炎、脑炎等,甚至导致死亡。在南方,每年从3月到7月就是流感的流行季节。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我市接种流感疫苗的时间是当年的10月至次年5月,5岁以下儿童、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包括哮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功能不全等)、孕妇和65岁以上老人等高危人群应及早到社康中心接种疫苗。

  如何预防流感?

  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是发生和防控流感聚集性疫情的重点场所,应加强晨检、缺勤学生登记、随访等工作,指导患病学生及时就诊、隔离,做好教室、校车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

  市民平日应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吸烟,有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日常生活细节做起,积极预防流感:居室和办公场所要保持卫生清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外出回来或接触过公用物品后,要及时洗净双手;少去人多拥挤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提倡打喷嚏或咳嗽时避开他人,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等,并将纸巾及时丢弃在有盖的垃圾桶。一旦发现发热、咽痛、咳嗽等流感样症状,应戴上口罩及时就诊,同时不要去工作或者学习场所,以免对周围健康人群造成影响。

  相信通过阅读本文,您对孩子传染病的预防及处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家长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饮食,多补充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增强体质。

缺钙容易诱发孩子患上哪些疾病

儿童健康专家提醒广大的家长朋友,在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一定要注重孩子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补充,如果孩子体内营养缺失就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是引发各种的疾病。钙元素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家指出如果孩子缺钙就容易患上6大疾病:
 


1、软骨病:

“营养缺乏性佝偻病”也就是民间说的“软骨病”。当宝宝钙摄入不足或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时,体内缺钙直接影响钙向骨骼的沉积。机体中的钙不能正常地沉积于骨质中,就会导致骨质软化。颅骨在婴幼儿时期生长很快,缺钙症状中一个最早表现就是颅骨钙化不足,发生佝偻病导致颅骨软化(常表现为囟门不闭)。骨质软化还容易导致宝宝站立时难以承受身体重量而使下肢弯曲,从而出现“X”形腿,“O”形腿等。
2、惊厥:
如果宝宝血液中钙磷含量明显偏低,便会得“佝偻病性低钙惊厥”,又称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俗称“低钙惊厥”。这是因为钙在血液中的重要作用是抑制肌肉兴奋性,防止过度收缩。当宝宝血液中的钙水平下降时,抑制作用减弱,肌肉兴奋性就会立即增高,人会发生不由自主的收缩,即抽筋。
3、厌食偏食:
有些宝宝进入幼儿期后不爱吃饭,让家长非常头疼。其实,许多厌食、偏食都是缺钙引起的。因为钙能够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穿透细胞膜,也能控制宝宝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在人体消化液中有许多钙,如果钙元素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
4、腹痛:
当宝宝血液中游离钙离子含量偏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肠壁的平滑肌受到轻微刺激就会发生强烈收缩,即肠痉挛,从而出现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5、囟门不闭:
18个月以上的宝宝如果前囟门尚未闭合,应去医院作骨骼X线照片和血液化验检查,如果X线摄片血液中缺钙,则说明宝宝得了"营养缺乏性佝偻病",也就是民间说的"软骨病"。
6、出牙晚、出牙不齐:
缺钙,在1岁左右宝宝身上还表现为出牙晚,而且即使长牙后,缺钙也不利于牙齿的健康。钙是使牙齿坚硬的物质,坚硬的牙齿能够咬硬食物,能够抵抗咀嚼的磨损。如果缺钙,牙床内质的坚硬程度降低,使宝宝咀嚼较硬食物产生困难,还容易在宝宝牙齿发育过程中出现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不对缝、咬合不正、牙齿松动、容易崩折、过早脱落的现象。
孩子如果缺钙会怎么样呢?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家长朋友应该已经清楚了,孩子如果缺钙会引发多种严重的问题,会威胁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因此,家长朋友一定要及时的给孩子补充钙质,要注重孩子的日常饮食与运动。如果家长朋友发现孩子的身体出现了问题,请不要耽误,一定要及时的就医,找出病因,进行治疗。

孩子呕吐容易引起哪些疾病

孩子呕吐的原因有很多种,家长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呕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怎样能改善孩子呕吐的现象,从哪些方面可以改善,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生儿期在讨论此时期宝宝呕吐的原因前,我们必须先分辨与呕吐症状十分相似的“溢奶”。“呕吐”是指胃内容物被强而有力的喷出,而“溢奶”则是指食道或胃中的东西不自主的流出嘴巴外,尤其容易发生在打嗝、排气,或是宝宝正在手舞足蹈的时候。大部分未满周岁的正常婴儿,都会有轻微的溢奶现象,这是因为生理性的食道下括约肌控制不好的原因,使得食物容易从胃逆流而上(胃食道逆流)。而这种现象大多数在宝宝开始添加副食品后(约五、六个月大时),症状就会逐渐减轻,而在一岁或一岁半时完全消失。不过有些时候,因为喂奶方式的不适当,使得宝宝吞入大量的空气,或宝宝肚子受到压迫(例如换尿布、喂奶后抱的姿势不正确),也是常造成婴幼儿溢奶的原因之一。

本文Hash:9cd7e57724977a869d64c6146aaa05276df4f0c7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