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言行影响孩子的身心

孩子就在我们身边,家长的每一言每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身边的孩子。或许作为家长的您,没有意识到让孩子看的电视剧,或大人间的闲聊,或大人处理事情的方式,等等。其实,这些同样会影响孩子做人做事的方式。以下是我们找来的几个案例,请家长对照一下,看能否从专家的点评中有所收益———

个案1:

女儿刚刚三岁半,现在非常喜欢看电视剧,开始以为她只是好奇,看不懂内容。结果有天晚上刚看完《与敌同行》,她跟我说:“妈妈,阿言以前是好人来的,现在变坏了啦!”我和她爸爸从来都没有对她讲述过剧情,这些都是她自己理解的。

点评:孩子有早熟的倾向,是因为他们缺少同龄的伙伴,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和大人在一起,看的是大人的节目,说的是大人的事,聚会是大人的聚会。孩子们接受了很多大人世界里的信息。爸爸妈妈最好还是让孩子看回属于自己的电视节目,多提供机会让孩子跟同龄的小朋友在一起,为孩子保持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个案2:

一天,正在读幼儿园的小侄子光着脚丫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我问:“为什么不穿上拖鞋呢?”小侄子一脸认真地回答:“家里穷,没钱买拖鞋。”

点评: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发现,孩子常常泄露你们谈话中的秘密?特别是你们所说的一些带负面情绪的、沉重的或关于社会问题的话。甚至有时候会发现自己的孩子竟然语重心长地和小朋友们谈起一些特别沉重的话题或者是家里的私秘事情?

孩子还没到可以接受、理解和判断这些话语的年龄,听了之后觉得好玩就常常挂在嘴边。虽然孩子暂时并未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听得多了还是可能使他们觉得担心,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在说一些特别沉重的话题时,注意不要让这些话全部都进到孩子小小的耳朵里。

个案3:

健健正在上识字兴趣班,上课之后会有一些抄写的小作业,上课时老师讲了一遍遍但他还是记不住,要妈妈回家“补课”。妈妈见到就开始急了,越说越不耐烦。

点评:有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求太完美,一直在催促孩子长大,想他们成为“小淑女”、“小绅士”。渐渐地孩子就有点“假早熟”了,说话像个小大人似的。这样很容易形成不受小朋友欢迎的个性。其实,孩子不成熟、不懂事、犯点小错误是正常的事,他们并不懂得如何应付复杂的世界。

个案4:

幼儿园中班的熙熙比较好动,一次不小心打破了妈妈玻璃摆设,结果被妈妈说了一顿,还打了一下屁股。一天,爸爸在洗碗时打破了一只碟子,妈妈什么都没有说,熙熙不服气地问:“妈妈为什么不打爸爸屁股?”

点评:在与孩子的关系里,父母将自己放在一个什么位置是很关键的。有的父母总是认为自己属于权威的一方,永远高高在上,对孩子的要求很高,对自己的要求却特别低。这样,在孩子心目中你就是一个没有说服力的,也不值得尊重的人,而且很容易造成孩子反叛。

在与孩子相处中,爸妈们要树立一种平等的观念。自己做好了然后才能要求孩子,自己订立的标准自己要先遵守。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习惯的家长言行

鲁迅说过,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孩子们的行为,第一个接触的多是父母的言行,因此,家长的言行需谨慎。父母总是一心想把宝宝培养成一个完美的孩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发现孩子身上有越来越多你不喜欢的习惯,比如:偏食、乱丢东西等等。在教训宝宝的同时,身为父母应该反省一下:是否是你不好的行为影响了孩子?坏习惯一:偏食现象分析即使是成人,也会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偏爱某些食物,或者坚决不吃某种食物。如有人不吃芹菜,有人讨厌榴莲,有人口味较重,有人超喜欢吃辣……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须什么都吃的情况下,你的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话去做?家长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本身有偏食习惯的照顾者不仅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教养也失去说服力。孩子会纳闷:“为什么妈妈叫我不要偏食,可是她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于是他也会坚决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欢的东西。这样纠正准没错A:避免在孩子面前强调“偏食的恶习”,如讨论吃什么的时候说:“我不喜欢吃青菜,不要买青菜。”这样一边的孩子就会注意到。B:避免让孩子察觉照顾者有偏食恶习,与孩子一起吃饭时,如要挑菜,应避开孩子的眼光,尽量不要让孩子注意到。C:如果孩子已经拒绝吃某些食物,建议让他吃其他替代品。坏习惯二:忘记物归原处现象分析当有客人要来拜访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开始一阵乱:忙着收拾东西,东塞西藏,打扫清洁,丢垃圾……这些会让一旁的孩子一头雾水。之所以会这样,当然都是平时的不良恶习所导致的,不少人贪图一时方便,东西用过随手一放,才会使环境变得如此凌乱不堪。孩子看在眼中,自然会加以仿效,玩具玩过后随地一丢,等到下次要玩时却找不到了。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没收拾,而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所致。这样纠正准没错A:如果你真的没时间用完东西后马上放回原处,也尽量维持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在自己房间里,避免让孩子看到,在孩子活动及视线范围的空间内应保持整洁。B:当你在收拾时,要提醒孩子,告诉他:“妈妈用过东西后都会收拾好,所以你也要用完就收拾哦。”C:教孩子学习收拾东西时,可多准备几个箱子,让孩子学习分类归箱。如外面贴有积木图案贴纸的箱子是收积木的;贴娃娃图案贴纸的是收玩偶的,让孩子在收拾东西的同时学会逻辑思维。教养锦囊孩子的行为大多有目的,如果他们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那么大人的种种反应,都会“鼓励”孩子的不良习惯重复出现。你要尽量以平淡的方法处理他们的这种行为。坏习惯三: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分析相信很多人都有闯红灯的行为,如对小巷道内的红绿灯视而不见,一见没车就快速通过马路,甚至带着孩子时也如此。你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大人的言行?其实正好相反,孩子从2岁开始,自主意识就逐渐变强,他的判断力也日益增长。如果你时常闯红灯,看在他眼中,会认为那是可以做的事,可能从小就养成闯红灯的坏习惯,这对他的生命安全是一大威胁,如果有大人在旁,也许可以阻止他做出这种危险的行为,但一旦大人不在或者没有注意到他,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样纠正准没错A:以身作则,即使没有带着孩子,也要遵守交通规则。B:当带着孩子一起出门时,借机教育他:“你看大家都乖乖遵守警察叔叔和红绿灯的指示,所以你也要跟大家一样注意安全。”C:带孩子认识交通标志,告诉他红绿灯的意 。坏习惯四:喜欢看电视现象分析电视是现代人放松身心最好的娱乐工具,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闲时,就盯着电视看,借以排遣无聊的时间,大人们看,小孩当然也就跟着看。电视的声光效果比较强,很容易使孩子目不转睛,有时候让孩子看电视甚至是家长安抚哭闹的孩子的“杀手锏”。但是你知道吗,沉迷于电视,会有损发育中的孩子视力,也会让孩子失去许多户外活动的机会。在看电视时,也应注意自己及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及距离,最重要的是,在约束孩子看电视前,一定要先改掉自己沉迷于电视的习惯,让约束变得有说服力。家长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这样纠正准没错A:在固定的时间看电视,跟孩子订下“条约”:一天中什么时候看电视,看多久。时间到了就要去睡觉或者吃饭,让全家人一起养成好习惯。B:照顾者以身作则,尽量少看电视。C:如果希望孩子少看电视,而自己有想看,可在卧室安装电视,看时把门关起来,避免孩子看到。教养锦囊当你看到孩子表现出不良习惯,无法控制地想要痛责孩子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尽速地离开现场。发脾气对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如果不能马上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也不要心灰意懒,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坏习惯五:乱丢垃圾现象分析大人们乱丢垃圾的恶习,不仅对环境卫生有害,这个不良的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经常这样“潜移默化”,孩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就会随手乱丢东西。不仅会让家里变得凌乱,孩子出门也会让人不喜欢。如果照顾者不仔细留意,让孩子从小养成乱丢垃圾的习惯,将来长大要纠正就不容易了。这样纠正准没错A:养成将垃圾丢入垃圾桶的习惯。B:随时找机会教育孩子,要丢垃圾时,提醒孩子,并告诉他把垃圾乱丢在地上会很臭,不可以这样做。C:如果看到有人将垃圾丢入垃圾桶,除了提醒自己,也应告诉孩子:“这样做的话,地上就会干干净净的,走路也不会滑倒!”坏习惯六:不能持之以恒现象分析许多人做事时常虎头蛇尾,或做到一半就放弃。特别是那些连续性的事情,不仅费时,而且容易遗忘上次的进度,要再继续做时,可能要从头开始,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如果照顾者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容易让孩子“有样学样”。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们堆积木时,堆到一半就突然倒了,或是堆不好就开始发脾气、不堆了。家长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因此照顾者如果有这样的坏习惯,要尽量克制,以免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状况。这样纠正准没错A:每次做事时勉励自己一定要持之以恒,抱着“再试一次就会成功”的心态继续。B:让孩子看见你的行动,可以一边做事情,一边自言自语:“这个该怎么办呢?恩,我可以先……再……”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C: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可让孩子看到你尝试的过程,进而引导孩子,让他发现通过一些方法或是找他人帮助还是可以解决的,不要轻言放弃。教养锦囊教育孩子需从自身做起,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一旦让孩子看到时,应告诉他这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以后会改进。坏习惯七:没有礼貌现象分析家长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有些照顾者到了熟悉的亲朋好友家,会自己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取饮料和水果、零食等。对大人来说,对方是再熟悉不过的亲戚或朋友,因此自己随意动手是与对方亲密关系的表现,然而孩子无法区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会认为这是可以仿效的行为,可能不论所到何处,都会仿 效大人的这种行为,随意拿取物品。这样的表现,看在他人眼中容易让人误以为孩子没有教养,且会让孩子养成“什么东西都可以拿了就走”的观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偷窃”的行为。这样纠正准没错A:在亲友家自己拿东西时要先说出来,有礼貌地询问对方,让孩子看到你跟对方礼貌性的交谈。B:每次出门前提醒孩子,亲子一同建立遵守礼貌的观念,进门前再次提醒孩子。C:给孩子的指令不要太多或太复杂,针对孩子常犯的几个错误就可以了。此外大人在聊天时也要注意孩子的表现,随时提醒他,不能只顾着自己聊天。坏习惯八:打断谈话现象分析不少人会有打断他人谈话的经历,有些人是因为个性急躁,有些人却是习惯,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礼貌,也不尊重对方。孩子本来就容易仿效周围人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语言,所以有强烈的欲望要表达自己,听到大人们对话,他们也会很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容易学会大人们因急躁而打断他人谈话的行为。如果你有打断他人谈话的习惯,小心孩子也常出现打断你与他人对话的习惯!这样纠正准没错A:平常养成等他人把话说完再说话的习惯。B:当你想打断他人时,可先跟对方说:“对不起,我想请问……”,让孩子学会礼貌性询问他人的习惯。C:避免在孩子打断谈话时,还满足他的需要。如孩子要喝水,可跟他说:“你打断我跟阿姨的谈话了,等我几分钟,我等一下帮你倒。”不要马上满足他的需求,否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被允许的。教养锦囊随时调整、改变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换个方式,有时你会发现,孩子虽然年纪小,也可能是你学习的对象呢。坏习惯九:不良卫生清洁习惯现象分析父母有蛀牙,孩子也可能会生出满口蛀牙,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其实蛀牙不会遗传,但会通过父母给孩子的喂食等行为传播给孩子,这也是孩子患上蛀牙的原因之一。这些有害的行为包括:用奶瓶喂奶时,担心温度过高会伤害孩子,于是自己先用奶嘴吸一口判断温度;喂养时,将东西嚼碎后再喂给孩子吃;自己用过的餐具未消毒就给孩子使用……这些举动都会使自己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传播给孩子,出现父母有蛀牙孩子也长蛀牙的情况。这样纠正准没错A:自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刷牙时可让孩子在一旁,让他看,同时一边提醒自己及孩子吃过东西要刷牙的观念。B:在和孩子亲密互动时选择恰当的方式,如在亲吻孩子的时候,不妨选择脸颊、额头等部位,这样同样可以跟孩子进行感情交流。C:加强宣传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岁以下的宝宝可由父母用柔软的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3岁以后可让他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坏习惯十:生活小恶习现象分析(a)挖鼻孔挖鼻孔的动作不仅让人觉得不雅,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b)忘记洗手经常不洗手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如: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还会引发细菌感染。(c)咬指甲可能会流血、感染,且咬脏指甲也会传染细菌。这样纠正准没错A: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如果不小心让孩子看到你正在做这些,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不对的,但是我忘记了,做了还是需要承认,谢谢你跟我说。”B: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可利用做其他的事取代恶习,可以给孩子一本书或玩具,任何能运用手部行为的东西皆可。C:大多数小孩子在无聊时都会咬指甲,此时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可用音乐、书或画笔和纸等,让他参与 中。(兼职编辑:sue)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习惯的家长言行

鲁迅说过,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孩子们的行为,第一个接触的多是父母的言行,因此,家长的言行需谨慎。父母总是一心想把宝宝培养成一个完美的孩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却发现孩子身上有越来越多你不喜欢的习惯,比如:偏食、乱丢东西等等。在教训宝宝的同时,身为父母应该反省一下:是否是你不好的行为影响了孩子?坏习惯一:偏食现象分析即使是成人,也会有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或者偏爱某些食物,或者坚决不吃某种食物。如有人不吃芹菜,有人讨厌榴莲,有人口味较重,有人超喜欢吃辣……在要求孩子不能偏食、必须什么都吃的情况下,你的这些行为怎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照你的话去做?家长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本身有偏食习惯的照顾者不仅不能给孩子正确的行为示范,对孩子的教养也失去说服力。孩子会纳闷:“为什么妈妈叫我不要偏食,可是她却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于是他也会坚决地表示他也不要吃他不喜欢的东西。这样纠正准没错A:避免在孩子面前强调“偏食的恶习”,如讨论吃什么的时候说:“我不喜欢吃青菜,不要买青菜。”这样一边的孩子就会注意到。B:避免让孩子察觉照顾者有偏食恶习,与孩子一起吃饭时,如要挑菜,应避开孩子的眼光,尽量不要让孩子注意到。C:如果孩子已经拒绝吃某些食物,建议让他吃其他替代品。坏习惯二:忘记物归原处现象分析当有客人要来拜访时,相信很多人都会开始一阵乱:忙着收拾东西,东塞西藏,打扫清洁,丢垃圾……这些会让一旁的孩子一头雾水。之所以会这样,当然都是平时的不良恶习所导致的,不少人贪图一时方便,东西用过随手一放,才会使环境变得如此凌乱不堪。孩子看在眼中,自然会加以仿效,玩具玩过后随地一丢,等到下次要玩时却找不到了。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他们天生就没收拾,而是“耳濡目染”父母的行为所致。这样纠正准没错A:如果你真的没时间用完东西后马上放回原处,也尽量维持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如在自己房间里,避免让孩子看到,在孩子活动及视线范围的空间内应保持整洁。B:当你在收拾时,要提醒孩子,告诉他:“妈妈用过东西后都会收拾好,所以你也要用完就收拾哦。”C:教孩子学习收拾东西时,可多准备几个箱子,让孩子学习分类归箱。如外面贴有积木图案贴纸的箱子是收积木的;贴娃娃图案贴纸的是收玩偶的,让孩子在收拾东西的同时学会逻辑思维。教养锦囊孩子的行为大多有目的,如果他们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那么大人的种种反应,都会“鼓励”孩子的不良习惯重复出现。你要尽量以平淡的方法处理他们的这种行为。坏习惯三:不遵守交通规则现象分析相信很多人都有闯红灯的行为,如对小巷道内的红绿灯视而不见,一见没车就快速通过马路,甚至带着孩子时也如此。你以为孩子还小,不懂大人的言行?其实正好相反,孩子从2岁开始,自主意识就逐渐变强,他的判断力也日益增长。如果你时常闯红灯,看在他眼中,会认为那是可以做的事,可能从小就养成闯红灯的坏习惯,这对他的生命安全是一大威胁,如果有大人在旁,也许可以阻止他做出这种危险的行为,但一旦大人不在或者没有注意到他,后果将不堪设想。这样纠正准没错A:以身作则,即使没有带着孩子,也要遵守交通规则。B:当带着孩子一起出门时,借机教育他:“你看大家都乖乖遵守警察叔叔和红绿灯的指示,所以你也要跟大家一样注意安全。”C:带孩子认识交通标志,告诉他红绿灯的意 。坏习惯四:喜欢看电视现象分析电视是现代人放松身心最好的娱乐工具,不少人一下班或是假日休闲时,就盯着电视看,借以排遣无聊的时间,大人们看,小孩当然也就跟着看。电视的声光效果比较强,很容易使孩子目不转睛,有时候让孩子看电视甚至是家长安抚哭闹的孩子的“杀手锏”。但是你知道吗,沉迷于电视,会有损发育中的孩子视力,也会让孩子失去许多户外活动的机会。在看电视时,也应注意自己及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及距离,最重要的是,在约束孩子看电视前,一定要先改掉自己沉迷于电视的习惯,让约束变得有说服力。家长言行对孩子的影响这样纠正准没错A:在固定的时间看电视,跟孩子订下“条约”:一天中什么时候看电视,看多久。时间到了就要去睡觉或者吃饭,让全家人一起养成好习惯。B:照顾者以身作则,尽量少看电视。C:如果希望孩子少看电视,而自己有想看,可在卧室安装电视,看时把门关起来,避免孩子看到。教养锦囊当你看到孩子表现出不良习惯,无法控制地想要痛责孩子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尽速地离开现场。发脾气对纠正宝宝的不良习惯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如果不能马上让孩子改掉坏习惯,也不要心灰意懒,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收到效果。坏习惯五:乱丢垃圾现象分析大人们乱丢垃圾的恶习,不仅对环境卫生有害,这个不良的习惯也会影响到孩子。经常这样“潜移默化”,孩子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就会随手乱丢东西。不仅会让家里变得凌乱,孩子出门也会让人不喜欢。如果照顾者不仔细留意,让孩子从小养成乱丢垃圾的习惯,将来长大要纠正就不容易了。这样纠正准没错A:养成将垃圾丢入垃圾桶的习惯。B:随时找机会教育孩子,要丢垃圾时,提醒孩子,并告诉他把垃圾乱丢在地上会很臭,不可以这样做。C:如果看到有人将垃圾丢入垃圾桶,除了提醒自己,也应告诉孩子:“这样做的话,地上就会干干净净的,走路也不会滑倒!”坏习惯六:不能持之以恒现象分析许多人做事时常虎头蛇尾,或做到一半就放弃。特别是那些连续性的事情,不仅费时,而且容易遗忘上次的进度,要再继续做时,可能要从头开始,因此很容易让人产生放弃的念头。如果照顾者有这样的不良习惯,容易让孩子“有样学样”。常见的例子就是孩子们堆积木时,堆到一半就突然倒了,或是堆不好就开始发脾气、不堆了。家长做事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因此照顾者如果有这样的坏习惯,要尽量克制,以免影响孩子日后的学习状况。这样纠正准没错A:每次做事时勉励自己一定要持之以恒,抱着“再试一次就会成功”的心态继续。B:让孩子看见你的行动,可以一边做事情,一边自言自语:“这个该怎么办呢?恩,我可以先……再……”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想办法解决问题。C: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引导他,可让孩子看到你尝试的过程,进而引导孩子,让他发现通过一些方法或是找他人帮助还是可以解决的,不要轻言放弃。教养锦囊教育孩子需从自身做起,如果无法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到,一旦让孩子看到时,应告诉他这是不对的,爸爸妈妈以后会改进。坏习惯七:没有礼貌现象分析家长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有些照顾者到了熟悉的亲朋好友家,会自己打开冰箱从里面拿取饮料和水果、零食等。对大人来说,对方是再熟悉不过的亲戚或朋友,因此自己随意动手是与对方亲密关系的表现,然而孩子无法区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会认为这是可以仿效的行为,可能不论所到何处,都会仿 效大人的这种行为,随意拿取物品。这样的表现,看在他人眼中容易让人误以为孩子没有教养,且会让孩子养成“什么东西都可以拿了就走”的观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偷窃”的行为。这样纠正准没错A:在亲友家自己拿东西时要先说出来,有礼貌地询问对方,让孩子看到你跟对方礼貌性的交谈。B:每次出门前提醒孩子,亲子一同建立遵守礼貌的观念,进门前再次提醒孩子。C:给孩子的指令不要太多或太复杂,针对孩子常犯的几个错误就可以了。此外大人在聊天时也要注意孩子的表现,随时提醒他,不能只顾着自己聊天。坏习惯八:打断谈话现象分析不少人会有打断他人谈话的经历,有些人是因为个性急躁,有些人却是习惯,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礼貌,也不尊重对方。孩子本来就容易仿效周围人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刚刚开始学习语言,所以有强烈的欲望要表达自己,听到大人们对话,他们也会很想“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很容易学会大人们因急躁而打断他人谈话的行为。如果你有打断他人谈话的习惯,小心孩子也常出现打断你与他人对话的习惯!这样纠正准没错A:平常养成等他人把话说完再说话的习惯。B:当你想打断他人时,可先跟对方说:“对不起,我想请问……”,让孩子学会礼貌性询问他人的习惯。C:避免在孩子打断谈话时,还满足他的需要。如孩子要喝水,可跟他说:“你打断我跟阿姨的谈话了,等我几分钟,我等一下帮你倒。”不要马上满足他的需求,否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被允许的。教养锦囊随时调整、改变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模式,换个方式,有时你会发现,孩子虽然年纪小,也可能是你学习的对象呢。坏习惯九:不良卫生清洁习惯现象分析父母有蛀牙,孩子也可能会生出满口蛀牙,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司空见惯。其实蛀牙不会遗传,但会通过父母给孩子的喂食等行为传播给孩子,这也是孩子患上蛀牙的原因之一。这些有害的行为包括:用奶瓶喂奶时,担心温度过高会伤害孩子,于是自己先用奶嘴吸一口判断温度;喂养时,将东西嚼碎后再喂给孩子吃;自己用过的餐具未消毒就给孩子使用……这些举动都会使自己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传播给孩子,出现父母有蛀牙孩子也长蛀牙的情况。这样纠正准没错A:自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刷牙时可让孩子在一旁,让他看,同时一边提醒自己及孩子吃过东西要刷牙的观念。B:在和孩子亲密互动时选择恰当的方式,如在亲吻孩子的时候,不妨选择脸颊、额头等部位,这样同样可以跟孩子进行感情交流。C:加强宣传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1岁以下的宝宝可由父母用柔软的毛巾或绒布擦洗牙齿;3岁以后可让他开始学习刷牙,尽可能做到早晚各刷一次,饭后漱口。坏习惯十:生活小恶习现象分析(a)挖鼻孔挖鼻孔的动作不仅让人觉得不雅,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b)忘记洗手经常不洗手可能会接触到一些可怕病菌,如:寄生虫、排泄类病菌,甚至还会引发细菌感染。(c)咬指甲可能会流血、感染,且咬脏指甲也会传染细菌。这样纠正准没错A:告诉孩子不能这样做。如果不小心让孩子看到你正在做这些,可以对孩子说:“这是不对的,但是我忘记了,做了还是需要承认,谢谢你跟我说。”B:转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可利用做其他的事取代恶习,可以给孩子一本书或玩具,任何能运用手部行为的东西皆可。C:大多数小孩子在无聊时都会咬指甲,此时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可用音乐、书或画笔和纸等,让他参与 中。(兼职编辑:sue)

本文Hash:e0b007d202941d60755dce9720d2d14c5a8944fb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