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以上儿童心理存在问题

日前在对天津学龄前儿童调查中发现,天津市儿童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导致的行为问题检出率达34.3%。这项结果是天津市儿童保健所对分布天津全市区的30多所重点幼儿园的8786名学龄前儿童采用家长问卷的方式调查得出的。此项调查采用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客观反映儿童心理行为的achenbach“心理行为量表”的方式。调查分析表明,2至4岁儿童各种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1%,其中34%的儿童不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喜欢孤独、畏缩、害羞;而38%的儿童具有攻击行为,表现为虐待欺侮别人,在家不听话、任性、打架或威胁他人;29%的存在忧郁行为,在幼儿园或在家过度恐惧、焦虑、不活跃、有自卑感。5至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7.3%,其中24%的儿童为多动,精神涣散,学习效果差。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父母对孩子的培养普遍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和爱心。但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偏重对孩子进行文化、艺术等教育,使其在智力方面得到更多培养,却忽视了儿童心理卫生的保健。分析结果证实,儿童心理卫生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龄前儿童,尤其是2至3岁儿童,是智力、人格、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未得到及时重视与矫正,将对儿童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天津市儿童保健所的主任医师刘戌年指出,造成儿童高比例的心理行为问题原因有多方面。首先,由于独生子女的生活空间狭小,接触到同龄孩子机会较少,加上家长过度保护,身心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较以前减少;另外,家长缺乏相关的儿童心理卫生知识,一方面对孩子的心理问题视而不见,一方面又不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同时儿童教育工作者也应注意对孩子充满爱心,一视同仁,多鼓励、表扬进步,而不是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近两成儿童有心理行为问题

本报讯(记者高敏华、周洁莹)日前,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健康问题的调查和干预研究”课题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接近两成学龄前(2~6岁)儿童存在心理行为问题,但通过干预矫治就会有明显改善。据介绍,该调查从2004年开始,为期一年,选取禅城区幼儿园3756名0~6岁儿童进行跟踪调查。

据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俞红介绍,此次调查的儿童包括男1990例、女1766例,对入组儿童进行干预,同时180名家长老师也纳入干预计划,部分干预包括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心理筛查和培训幼儿园保健人员。

据介绍,调查中4~6岁儿童有1023例,干预前的行为问题发生率男童为19.5%,女童为18.5%;干预后儿童行为问题阳性率明显低于干预前较完整干预组6.3%、部分干预组10.3%。行为问题前3位因子男孩依次为违纪、攻击、抑郁;女孩为多动、分裂、攻击。

俞红介绍说,从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他还提醒家长,不要忽略儿童的一些怪异行为问题,发现孩子行为异常应尽早到医院诊治,早发现早治疗。

留守儿童的三大普遍心理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留守儿童一直在不断增长,随之在这些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谓的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双在外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让老人或家里的其他亲戚朋友照顾的一个代名词。

当父母把孩子留在家里的时候,他们只想着自己在外面能多赚点钱,日后回来之后就能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殊不知道,这些身体及心理正在发育的孩子,此时最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父母关心与爱护。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以下三种心理问题:

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他们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儿童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逐渐逃学、辍学,以致过早地流向了社会。

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这些孩子在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他们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这样的儿童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他们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

(/)

本文Hash:4be0254cd9aba9eae9b8e0ed2a445ecd061ec837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