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孩子不快乐?

不久前公布的《杭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显示,1014名受调查的小学生中,有焦虑情绪的占25.8%,有抑郁情绪的占15.9%。本应无忧无虑,孩子为啥不快乐?赵院长说,他们不快乐,往往是因正常的心理需求被忽视了。

想带孩子出去玩,你会怎么说?

赵院长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父母星期天想带孩子出去玩,你会怎么说呢?“今天功课做完,明天爸爸妈妈带你到动物园去玩”,这样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句式恐怕是很多家长的选择。但很多父母恐怕没有想过,孩子到底喜不喜欢去动物园?他们希望怎么安排休息天?赵院长建议大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明天爸爸妈妈想带你出去玩,你想去哪里?是去动物园、还是去划船,或者爬山?”这当然不仅仅是表达方式的转变,更需要家长抛弃自己是主导者的传统观念,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思想的、平等的人来交流。

老鼠都害怕挫折,何况是孩子

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实验。准备两块金属板,把老鼠放在其中一块上。然后将这块金属板通电,老鼠受了刺激,就会跳到另一块上,再把另一块通电,老鼠又会跳回来。实验人员发现,只要两块金属板中有一块没有通电,老鼠就会不停地跳来跳去;但如果两块都通上电,老鼠跳了几次以后就情愿被电也不愿意再跳了。

“这在心理学上叫习得性无望。老鼠觉得再跳也还是被电,就不再努力了。”赵国秋院长说:“孩子也是一样。如果家长总是批评孩子,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好,逐渐放弃努力。”孩子也需要成功的激励,这不仅是他们前进的动力,还能树立起他们的自尊心,对以后的成长都是非常必要的。

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剩下一句,你好好读书

如果说现在的父母不关注孩子,恐怕绝大多数家长都要跳起来反对。孩子需要的“关注”,不是让他衣食无忧,更不是说教、唠叨,而是像朋友一样了解他们,听他们说心事,和他们交流。

很多父母跟孩子的话越来越少,就剩下苍白的一句“你好好读书”。一些孩子心里有话不知道怎么说,不惜故意弄坏家里的东西,或是在学校闯祸,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哪怕是被打一顿。赵院长说,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悲哀。

为什么小学生有这么多心理问题?最根本的还是父母关心太少。为什么关心太少?父母把时间都花到工作上了,“我反对小学生就住校。”

什么样的小学生算健康?

赵院长列举了一些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包括:智力发育正常、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行为协调、人际关系良好(主要指和同伴的关系)、个性稳定和健全、注意力集中等。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我们的孩子现在和我们小时候比起来实在是太幸福了,吃的、喝的、用的、玩的样样不少,可以说他们现在真的是想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简直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可是,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还不快乐呢?

常常有孩子诉苦:“每天回家都是我一个人,吃的都是我妈给我准备好了放在冰箱里,自己用微波炉热一下就可以吃,吃完了就写家庭作业,写完就看电视动画片,很晚了爸爸、妈妈才回家,也不允许我出去玩,总是告诉我现在外面的坏人可多了,不能出去玩。我真的很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他们却失去了玩的权力,这样他们能快乐起来吗?

现在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每一个做家长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我们不辞辛苦,让他们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好,同样的,我们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学的好,别人的孩子有的我们的孩子也要有,别人的孩子会的,我们的孩子也要会,所以,我们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我们力求我们的孩子聪明过人,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

我曾经认识一个女孩儿,她的妈妈是省文工团的团长,她的爸爸是市博物馆的馆长,家里四室两厅的房子有三套,还有两个商铺出租,可是,这个女孩子长大后有她父母操不完的心,为什么呢?我们从这女孩子小时候说起,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想把她培养成文艺方面的天才,可这女孩却喜欢画画,当然了,这个愿望肯定得不到父母,特别是妈妈的认可,妈妈是文艺方面的天才,自然能在这方面给她最好的引导,从小就让她拉小提琴、练习唱歌、弹钢琴……

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女孩儿,父母的安排从来不敢违抗,可是结果了,这个女孩儿不仅没有成为文艺天才,还因此成为了一位抑郁症患者,这样的结果是家长万万没有预料到的。

所以,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快乐,在快乐中成长,我们做家长的请多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给孩子一点自由选择的权力,让我们国家所倡导的因材施教真正的起到它该起的作用,把属于孩子的快乐还给孩子,我们相信,在快乐中成长的孩子是健康、活泼、聪明的孩子,相信他们将来一定会走出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天地,我们更希望在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回想童年时能够自豪的说:“我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作为家长,我们能不能多抽出一点时间陪一陪我们的孩子,和孩子一起做游戏、陪孩子一起逛公园、陪孩子一起吃饭……因为金钱或许并不是孩子真正最想要的!

去幼儿园孩子为什么不快乐?

家长们是否在烦恼,为什么头一天孩子刚刚入园,第二天就吵着不想去了呢?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对幼儿园那么不喜欢呢?

有一种说法,就是:“孩子进幼儿园都要经过哭闹的过程。”一些“过来人”还说:“大人要硬起心肠,让孩子哭哭就好了,就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能力”。

我们发现,在美国的幼儿园里,很多孩子并不怎么哭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环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很多由妈妈带大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参加很多小朋友组成的游戏组,一周有好几次社会活动,适应能力比较强。另一方面,她们的入园准备很充分。

去幼儿园他为什么不快乐?

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有陌生的人,要做陌生的事,这是造成孩子内心恐惧的最重要原因。

鼓励家长在孩子入园的前几天在园内陪伴孩子活动。为什么呢?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后,如果有他信任的人在旁边,他就能安心,然后大胆地探索新环境。尽管很多家长有陪伴的愿望,却又怕要一直陪下去难以脱身。其实,如果处理得当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孩子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后,会对新玩具新朋友感兴趣,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对家长的依赖自然减少。两三天后,我们的家长就开始"撤"了,有的孩子会哭一两声,但马上就拉着他所信任的老师的手,安心地玩去了。适应慢的孩子反倒是那些家长忽而来忽而去,没有得到充分安全感的那部分。

另外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新生不一定要同时入园。我们幼儿园有个孩子以前上过幼儿园,他本来是不哭的,看到周围二十多个孩子哭成一片,结果这孩子马上对幼儿园心生反感,再也不想去了。孩子们都有互相影响互相仿效的心理,如果他来到一个快乐而安详的环境,自会受到感染。有家长说,这么做不就没法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吗?我们认为任何锻炼都是要循序渐进的。如要锻炼孩子,应该尽早带孩子见世面。孩子从来没在浅池里戏过水,却一下子要把他扔到大海里,如何让他建立自信呢?

本文Hash:5c37796d6d21e79d7f3c1b946448da33b51f87d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