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绘画可以看出孩子的心理问题

父母在评价孩子绘画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孩子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孩子怎样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一、幼儿绘画作品与幼儿心理的关系

幼儿都有绘画兴趣,有的更是情有独衷。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常都很投入,因而幼儿绘画作品也是幼儿心态的真实反映。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幼儿的心态特征。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用冷色调,黑色、灰色充斥整个画面;有的幼儿用色很单一,不会换色;这些用色特点通常反映出幼儿的情绪情感波动较大或比较喜欢沉默、独处。还有的幼儿把人画得很小放在一个角落,有的小班小朋友涂色居然能一点都不涂到线外,这类画面往往表现出幼儿的胆小、拘束与不自信;有的幼儿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张笑脸,太阳、花、草、云都在笑,很可能这样的

幼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就是“皮亚杰”的泛灵论的看法,整个世界充满阳光;还有的幼儿在画面上画了许多东西,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他却不能完全讲述出来;而有的幼儿画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却能讲得头头是道。这些情况都说明,幼儿所接触的环境,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所具有的绘画经验是不尽相同的,个别存在心理问题,不敢说或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也大有人在。

二、幼儿的不健康心理及其成因

与他人接触和交流,是培养幼儿健康性格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二是有攻击性行为;三是有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三是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四是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不健康心理现象的形成,通常都与幼儿的成长环境有关。其成因如下:

1、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没有交往经验,有的幼儿在入学前班之前根本就没有走出自己家大门口一步。

2、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整个大家庭中是唯一的小皇帝,受到特别的宠爱,祖父母对其百依百顺,家长们经常被孩子打但一声不吭,甚至觉得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有趣。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吃亏,让孩子主动攻击他人。

3、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幼儿缺少安全感,父母教育不当。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或工作忙经常让幼儿独自在家,还有的是家庭关系不和睦。

4、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除遗传原因外,主要是家长忙于工作、家务、交往,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使孩子出现语言发展有滞后现象也没有及时带孩子检查矫治,还有一名幼儿好奇,学结巴,家长不以为然,天长日久竟出现口齿不清。

5、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主要是父母与孩子接触少,交谈的时间不多,没有交往体验,或父母离异由父亲带养。

从孩子的脸可以看出孩子的情绪

想要了解孩子的情绪,从孩子的脸上就可以看出来的。我们看看下面的故事,父母多少可以学到一些。

让我们看一个西方教育界广为流传的故事: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对孩子性情的研究。他认为,某一时刻孩子的表情很有趣,可以反映孩子当时的心理状态,很可能有违孩子的常态。有一个故事很有趣。

有一天苏格拉底在街上闲逛,遇到一个男孩子向母亲哭着要买一个玩具,孩子哭得很厉害,母亲却很固执,仿佛孩子越哭她越不给孩子买。有很多人围着这对母子,都劝母亲给孩子把玩具买了吧。

苏格拉底也被孩子越来越大的哭声吸引了过来。他边摸孩子的头边对母亲说:“你们为什么要僵在这里呢?”

母亲说:“这个孩子平时并不是这样,很听话,从来不哭,今天不知道是怎么了?而且我们要赶着去学校开家长会!急死我了,他死活不肯走!”

苏格拉底对母亲说:“如果你的孩子平时不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那么这次玩具就不要给他买。因为某一件事情改变孩子以往的正面性格会让家长后悔。关键一点,通过我对你孩子脸部的观察,发现他的眼珠在左右晃,而大哭和眼泪却让你忽视了这一点。”

他对孩子笑着说:“孩子,其实你不想让妈妈去学校开家长会对吗,是由于成绩不好吗?”

孩子突然停止了哭,惊讶的看着苏格拉底,不好意思的承认了。

母亲和路人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目的不在于玩具,而是为了拖延时间不让妈妈开家长会。

苏格拉低对母亲说:“母亲一定要善于全面观察孩子的脸,因为脸可以真实地反映孩子的情绪。”

这个故事告诉父母我们:在教育家看来,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孩子即时精神状况以及心理动态的镜子,因而通过脸来判断孩子的心理是可行的。

一般来说,孩子脸上泛红晕,是羞涩或激动的表示;脸色发青发白是生气、愤怒或受了惊吓而异常紧张的表示。脸上的眉毛、眼睛、鼻子和嘴,更能表示极为丰富细致而又微妙多变的神情。皱眉一般表示不同意、烦恼,甚至是盛怒;扬眉一般表示兴奋、惊奇等多种感情;眉毛闪动一般表示欢迎或加强语气;耸眉的动作比闪动慢,眉毛扬起后短暂停留再降下,表示惊讶或悲伤。

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孩子在绘画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一方面要从儿童的情趣、画面是否丰富,是否体现孩子的创造能力入手,另一方面,还要透过画面进行分析,以充分了解画面所投射孩子怎样的心理,只要发现异常的,有害的心理就要加以重视,并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健康茁壮成长。

一、幼儿绘画作品与幼儿心理的关系

幼儿都有绘画兴趣,有的更是情有独衷。在绘画过程中,幼儿通常都很投入,因而幼儿绘画作品也是幼儿心态的真实反映。在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用色习惯和构图特点,往往能够映射出幼儿的心态特征。例如有的幼儿喜欢用冷色调,黑色、灰色充斥整个画面;有的幼儿用色很单一,不会换色;这些用色特点通常反映出幼儿的情绪情感波动较大或比较喜欢沉默、独处。还有的幼儿把人画得很小放在一个角落,有的小班小朋友涂色居然能一点都不涂到线外,这类画面往往表现出幼儿的胆小、拘束与不自信;有的幼儿的画面上画着一张张笑脸,太阳、花、草、云都在笑,很可能这样的

幼儿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这就是“皮亚杰”的泛灵论的看法,整个世界充满阳光;还有的幼儿在画面上画了许多东西,看起来丰富多彩,但他却不能完全讲述出来;而有的幼儿画面上没有什么东西却能讲得头头是道。这些情况都说明,幼儿所接触的环境,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所具有的绘画经验是不尽相同的,个别存在心理问题,不敢说或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幼儿也大有人在。

二、幼儿的不健康心理及其成因

与他人接触和交流,是培养幼儿健康性格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幼儿与他人交往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一是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二是有攻击性行为;三是有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三是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四是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通过调查发现,这些不健康心理现象的形成,通常都与幼儿的成长环境有关。其成因如下

1、有恐惧感,缺乏自信心的幼儿,大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没有交往经验,有的幼儿在入学前班之前根本就没有走出自己家大门口一步。

2、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在整个大家庭中是唯一的小皇帝,受到特别的宠爱,祖父母对其百依百顺,家长们经常被孩子打但一声不吭,甚至觉得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有趣。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外面吃亏,让孩子主动攻击他人。

3、吮手指、撩衣服等神经性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幼儿缺少安全感,父母教育不当。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或工作忙经常让幼儿独自在家,还有的是家庭关系不和睦。

4、语言发展缓慢、口齿不清;除遗传原因外,主要是家长忙于工作、家务、交往,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即使孩子出现语言发展有滞后现象也没有及时带孩子检查矫治,还有一名幼儿好奇,学结巴,家长不以为然,天长日久竟出现口齿不清。

5、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主要是父母与孩子接触少,交谈的时间不多,没有交往体验,或父母离异由父亲带养。

本文Hash:b88bfcb5b1bc39818372a90ec6f8dcae3f093407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