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与训练方法

我们对宝宝应该进行的是锻炼与训练,而不是教育。这个时期的宝宝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关注:运动、认知、语言、生活与交往。其次,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环境也是尤为重要的。宝宝需要各种各样的针对性刺激,但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刺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具体回答一下您的问题。运动方面:这个阶段是婴儿学走路进展迅速的时期,开始他(她)可能仅是蹒跚地走几步,但他(她)很乐意一遍遍地走。父母要多给婴儿一些锻炼的机会,逐渐拉长练习的距离。可与婴儿一起玩扔球、捡球、找东西的游戏,训练婴儿独自在地上玩,独立蹲下捡东西,独自站起,并独自稳定地行走。还可让婴儿拉着小拖车之类的玩具练习走路,并使婴儿有机会学习拉着玩具侧着走和倒着走。认知方面:动手游戏1岁的婴儿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自己动手进行一些操作。这时可以和婴儿玩多种动手游戏,如搭积木、叠小套桶等,可先给婴儿做示范,说:“我们来搭一座高楼”,然后让婴儿模仿做,以后让他(她)自己搭着玩儿,从搭两块积木开始,逐渐增加。该年龄的婴儿一般可搭起3~4块积木。还可教婴儿把铅笔插入笔筒内,开始用大口的笔筒,慢慢地改用小口的笔筒,或者是仅可插一枝笔的笔座。也可教婴儿玩插插片,把小的东西装入小口径的容器中等,这些都是训练婴儿手的灵活性和准确性。自发涂画继续鼓励婴儿自己拿笔涂画,此时可先教婴儿学会拿笔:教他(她)掌握住笔,笔尖向下画,同时教他(她)学画,使婴儿能够自己主动地画出笔划。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大多是随便乱画,父母不要生硬地制止他(她),而应该鼓励他(她)模仿着画出一些笔划,告诉他(她)这些像什么,那些像什么。鼓励这个时期的婴儿涂画,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运用笔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作欲望”。语言方面:命名物体婴儿已开口说话了,父母首先是要经常给婴儿看些画片、幼儿图书等,教他(她)正确地认识各种物体的名称及其简单的用途。要经常带婴儿出去玩玩,使婴儿认识外界更多的东西,在教婴儿认识的过程中多引导和鼓励他(她)自己说出这些物体的名称、主动地称呼周围的人,对各种东西父母都要问:“这是什么?”以启发宝宝说出名称,婴儿说不出来时,父母要清楚地告诉他(她),并反复地强化,使婴儿能够说出更多物体的名称。表达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交往首先是自我表达,要教宝宝用正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开始婴儿可能多用手势、动作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时父母要坚持教婴儿用语言来表达,如“要”、“拿”、“喝”等。这时的婴儿大多只说一个单字,但这个单字往往代表了一句话,而且可能是多种意义的表达。如“拿”可能是“把东西拿给自己”,也可能是“拿给你”等。父母要善于理解婴儿的语言,正确满足他(她)的要求,并教会婴儿用更明确的词语来进行表达。生活与交往:用勺子和拿杯子父母要给婴儿自己做事的机会,即教他(她)学着做事。首先是从吃饭开始,教婴儿学会自己拿着勺子从碗中取饭往嘴里送。开始婴儿可能用勺很不准确,会洒落很多饭菜,但父母仍要给他(她)机会尝试,可单独给他(她)一个碗和勺,里面放较少的食物供婴儿练习。练习用杯子喝水也是如此,开始杯中可少放些水,教婴儿自己端着往嘴里送,父母可适当给予帮助,以后逐渐由婴儿自己来完成。父母不要因为怕宝宝把食物洒得满地,或怕弄脏了衣服等而不允许婴儿学习,这样会挫伤婴儿的积极性。因为做这些事情不仅是婴儿最初生活 自理能力的学习,而且也是对婴儿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培养。至于与宝宝的交流,也主要是四个方面:时机、方式、主题、内容。交流时机的选择什么时候和宝宝交流比较合适呢?值得注意的是宝宝并不愿你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和他交流,当他自顾自地环顾左右、显得不耐烦或者一个人看着某个地方出神的时候,你的主动交流只会“打扰”他,当然也就难以调动他的兴趣了。一般来说,以下场合比较适合和宝宝交流,如:他美美地睡了一觉之后,早晨起来和他说话的话,他会感觉特好,伸伸懒腰,给你个赏心悦目的笑脸;他很兴奋,但找不着事干,眼巴巴地望着你的时候,不要迟疑,和他疯吧,你会发现一个世界上最可爱的宝宝。而有的场合是不适合交流的,比如饭后,容易吐奶;他想安静的时候,没有效果,惹他烦,做无用功,呵呵!交流方式的选择不知道你是否发现一个现象,在人很多的场合,很多人都一起来逗宝宝玩,却很难让宝宝开心,或者是他出现避让的行为。难道是宝宝怕生吗?不是,而是因为刺激太多,宝宝无所适从。一个经验就是,当外婆一个人把宝宝逗得嘎嘎叫的时候,我和老公赶紧跑过去想共同分享一下,小家伙却停了下来,一脸认真地看着我们俩。由此可见,交流方式的选择很重要,一般来说要保持一个主要的刺激,诱导他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如有时他很高兴地大叫时,你也和他对叫,同时关注他的反应,根据他的反应情况调整自己的语音和语调,在这种情况下,宝宝的注意力被高度吸引,他的各种反应也更为激烈和专注。我的海宝宝在这种情况下每次都可以嘎嘎地笑出声来,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即便去硬挠他痒痒,效果也是很差的。交流方式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持相似性,在相似性中逐渐变化。小孩和大人赛跑,如果大人跑得太快,那小孩就不会玩了,如果太慢,他也会嫌弃你的,最好的效果就是和他差不多,然后稍微领先一些,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的潜力。这个经验同样可以运用到和婴儿的交流当中来,如他发出什么声音,你也模仿发出什么声音,他做出什么动作,你也模仿做出什么动作,在此基础上,偷偷地、慢慢地引导他朝着正确的声音和动作转变。交流主体的选择:一般来讲,妈妈的声音是宝宝最喜欢的声音,能让他得到很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但其他亲人的声音同样可以让宝宝获得别样的感受。比如爸爸浑厚的声音,爷爷奶奶满含宠爱的声音,对于刺激宝宝的情感体验来说都颇为有效。我老公每天都会和海宝宝说说话,他说话的时候速度放慢,语调略拖,很认真,很严谨,常常可以让刚才还手舞足蹈的小家伙突然停下来,耐心地盯着他久久都不离开。带他时间比较多的外公和外婆每次逗他,他都会马上露出笑容,从他的眼神中可以读到浓浓亲情所带来的神奇效果。交流内容的选择:和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宝宝交流,通常情况下都是大人在“自言自语”,所以说些什么往往让人很头疼,找不着话题的尴尬往往让年轻的父母只草草地说几句就匆匆收场了。就我的经验而言,可以说说生活的过程。比如,早上你要给孩子洗脸了、洗屁股了、换尿布了,那你就告诉他你接下来要做的这些事情,就好像在和他商量一样;白天你想给宝宝放段音乐、读一遍书、做一次操,也告诉他,并不时问问他的感受;晚上要洗澡了、换衣服了、睡觉了,还是告诉他,周而复始让他获得比较平稳的刺激。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宝宝越来越配合了。现在我的小家伙在洗完澡、穿完衣之前已经很少哭了,因为他知道:哭也没用, 情还没做完,得强忍着!呵呵!不要过多地去说些外语、人文知识、最新理论等“难懂的东西”,那样你会乏味,小家伙也会乏味的。等他会说话了,思维能力更好了,学习需求更强了,再把这些东西教给他也不迟。(实习编辑:朱小丹)

培养与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方法

语言是宝宝和外界交流的工具和能力,在宝宝最初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希望大家都不要错过训练宝宝的这个能力的环节,下面为大家做一下介绍!

语言是宝宝和外界交流的工具和能力,在宝宝最初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希望大家都不要错过训练宝宝的这个能力的环节,下面为大家做一下介绍!

幼儿的语言学习和言语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都要经过几个基本相同而又界限分明的阶段。如果顺应这种规律,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条件,进行适当教育,可促进孩子的言语能力的成熟,加快发展速度。如果放任自流,那就不能期望孩子的言语能力回顺利成熟和发展,甚至会出现语言障碍和言语能力的低常状态。

小孩掌握语言与认识周围事物是结合在一起的,语言代表着一定的事物。离开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语言对孩子来说只不过是一些声音,并不代表任何内容。他们掌握语言总是从名词开始。所以,要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就是:多引导孩子接触周围的事物,多接触大自然,多做游戏,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发展言语能力。

在人类言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一般认为,从婴儿5-6个月开始呀呀发音到3岁左右的时候,孩子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接受能力,语言发展的速度很快。这个时期大体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1岁到一岁半,这主要是理解语言的阶段。即儿童对成人所说的言语的理解在不断发展,但是儿童本身积极的言语交际能力却发展得很缓慢。

第二阶段约从1岁半到3岁,这是儿童积极的言语活动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内,随着儿童理解言语的能力的发展,儿童的积极言语表达能力也很快发展起来,言语结构也更复杂化。这就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1-1.5岁语言能力训练与促进

从接近1岁开始,孩子能说单词句和双词句,比如“妈妈,饭”、“糖,吃”;看图画时能指着认识的东西叫出名称;会央求大人讲故事;能模仿成人所说的词语等等。这是口头言语发展较快的时期。

这个时期,成人可以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还孩子做游戏,带孩子到户外游玩等活动,教孩子说话。

①听故事学话

孩子在一周岁前后,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父母一定要满足孩子的要求,促使他学听话。父母给孩子讲故事时,开始要将得慢而简单,发音清晰,最好伴随有动作和表情,以激起孩子的兴趣。慢慢地,可以一边指导孩子看图画书,一边给他讲书里的故事。为了培养孩子的语言,一个故事最好重复讲几遍,而且一次要比一次讲得好。孩子大多爱听讲过的故事。大人还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自编故事,用它来加强行为规范和思想品德教育。

②游戏中学话

孩子1周岁以后会走路时,可以教他一些简单的游戏,如踢彩球、爬梯子、堆积木等等。边教他边做说明,并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地教他一些概念,如“踢高点”、“低点”、“快点”、“慢点”等。

孩子一岁半的时候,可以常常到户外、公园去玩,引导他仔细观察遇到的事物,并一一告诉它们的名称和特点。回家后,要他回忆在外面看到的东西,并尽量帮他用较完整的话叙述出来。这样,不但丰富了他的语言词汇,而且巩固了记忆,增长了知识。

(2)1.5-3岁语言能力的训练与促进

一岁半到3岁是,是言语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在这个期间孩子之间的个别差异也较明显。他们已开始说多词句的话语,学会使用各种基本类型的句子,出 了复合句;喜欢交际,好发问,“那是什么?”;爱听故事和儿歌,喜欢成人给他讲小人书,并能记住一些故事情节。这时的训练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复述话语的故事

先要孩子跟着妈妈说话。妈妈说一句,孩子跟一句,从简单的规范短句教起。然后教长一点的句子。要尽可能讲普通话,把词吐清楚,力求说得准确。

还可以带孩子边看小人书边讲故事。讲完一个故事后,要孩子简单地复述。孩子讲得不完整,可立即帮他纠正。可以答应他,如果复述的好,妈妈明天还给讲故事,这样来提高他复述的兴趣。

②让孩子看着图画的书,先向他提出问题,让他看图讲给大人听,如“小山羊在干什么?”“大灰狼在干什么?”。然后要他看图连贯起来讲给大人听。讲得好时,要及时鼓励。这对促进他大胆讲话,讲完整连贯的话,很有好处。多次训练以后,会越讲越好。

③背诗歌,唱儿歌

孩子很喜欢有韵律的儿歌和诗歌。即使不懂,也爱大声读、唱。成人可以教他一些儿歌,要他背出来。还可以教孩子一些浅易的古诗。这样,既发展了语言,又学到了知识。

④教孩子讲规范、美好的语言

除了父母教给孩子美好语言外,还可以买录有童话故事的磁带给孩子听,尤其是在妈妈上班后,要奶奶或保姆放给孩子听,避免她们的语言不是很规范。而童话中的语言不仅是规范化的,而且生动、美妙、有韵律,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

(3)3-6岁语言能力训练与促进

3-6岁是儿童熟练把握口头言语的时期。良好的言语训练能加快这一进程。有下列方法:

①词联物游戏

做饭时:“我现在切什么?”‘切萝卜”;“妈妈在洗什么菜?”“菠菜”

外出时:“树叶是什么颜色?”“天空飞的是什么?”

②猜谜语

③联句游戏

大人和小孩一人讲一句话,连起来遍成一个故事。

培养与训练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误区(2)

在课堂上,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聋哑人走进商店,靠指手画脚式的“比画”买了把尺子,然后老师问道:“聋哑人刚走,一个盲人顾客走了进来,他想买一把特大号的剪刀,那么,他将如何尽可能快地表达他的购买意图呢?”结果有很多的学生回答:“他只要用两根手指比画比画剪刀的样子就行了。”而这显然是个错误的答案,因为盲人无须比画,只要说上一句话就可以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同学都错了呢?就是因为那个靠“比画”买东西的聋哑人使他们形成一种“思维定势”:买东西必须“比画”,这才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误区。这种“脑筋急转弯”,其实就是一种可以突破思维定势的思维训练。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卓别林为此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和拉提琴或弹钢琴相似,思考也是需要每天练习的。”因此,家长可以运用心理上的“自我调解”,有意识地从几个方面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每个孩子都可能制造奇迹,每个孩子都可能富有创意。假如他们长大以后仍然拥有这份创意的话,他们就会成为莎士比亚、达贩移妗⑴6伲蛘弑榷盖茨……不过在成长的过程中,要保持这份珍贵而又娇弱的创意,可是不容易的,因为它往往被成人在不经意中扼杀掉了。为此,心理学家列举了4种容易扼杀孩子创意的教育方式:1.给孩子打分。光是期待别人评估的这种心情,就足以扼杀孩子的创意。即使评估的结果是赞美也不行,因为这样一来,孩子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别人会怎样说”上。往往为了求取他人的赞扬而放弃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2.奖励孩子。我们总以为奖励某种行为可以得到增强的效果,其实有关创意的、需要思考的工作,奖励可能会成为拦路石。没有奖励的孩子可能反而会无拘无束地发挥。3.过分施加竞争的压力。时刻把孩子和别人放在一起比较,并打分,分数最高的会得到奖励,无形中使孩子束手束脚,不敢自由发挥。4.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家长往往会严加管束,严格规定孩子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并强迫他们记住并通过考试。这是最扼杀孩子创意的做法。亲爱的父母们,你是否这样做过呢?

本文Hash:1306b7e7ffec7e3b3b8c6a1a0b38765e95e76a59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