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记耳光”看中西教育差异

看过电影《刮痧》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部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姑且不谈这个,但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三记耳光”--丹尼斯为争夺游戏机而给同伴的一记耳光,父亲许大同因“给对方父母面子”而给儿子的一记耳光,儿子又以父亲的“打是亲,骂是爱”为由给同伴的再一记耳光。这三记耳光"不仅重重地打在影片当事人的脸上,更重重地打在电影荧屏前每一个人的脸上。由此,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思考。的确,在每一个中国人眼里,儿子先动手打人,事后又不肯认错,在双方父母在场的情况下,父亲打儿子一巴掌的“给对方面子”的理由也是情有可原的,甚至是理所当然的。另一方面,“打是亲,骂是爱”一直就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一句古训,说的是因为关心所爱的人,对他的错误行为加以指正的方式,所谓的“爱之深,恨之切”。错在哪里呢?关键在于对方并不是中国人。在西方国家,拿许大同的朋友兼上司昆兰来说,他的观点是小孩子间打打闹闹在所难免,父母何必大动干戈,许大同打儿子就是不对,说“给他面子”只是幌子而已。西方人把人身权利看得重于其他,认为那是绝对神圣不可侵犯的,更何况对一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孩。他们从来就不会认为打和骂与亲和爱之间有什么联系,他们的家庭教育里当然也就不会出现类似的字眼。中西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不言自喻,又岂止表现在这些方面。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分苹果的故事。一位西方著名人士说,他小时候,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兄弟两个都想吃最大的哪个。他的妈妈就笑着说:“你们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2块,你们2人一人一块各自负责修剪,谁干的最快最好,谁就能得到它。”结果他赢了,并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这很公平,你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代价!而一个中国犯人也说道,小时侯,他的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等。他一眼就看中了那个又红又大的,这时弟弟说了他想说的话,结果被妈妈骂了一顿:“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那个犯人就灵机一动改口说:“我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结果他受到了妈妈的奖励。从此以后,他学会了说谎,然后开始不择手段。同样是分苹果,但结果却不一样。外国的那位母亲选择了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那位中国母亲,却让孩子用虚伪的话来换取他们心中想要的东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中国亦屡见不鲜。究其根本原因,怕是中西家庭教育出发点的不同导致的吧。如此种种,足以让我们对家庭教育重视起来。与此同时,中西学校教育也存在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中国培养的学生只注重“解决已知问题”,而西方等国家,主要培养的是学生“探索未知问题”的能力。这个道理的最佳明证莫过于一位中国母亲携女儿赴英读书的经历与体会。他们为女儿选择了英格兰一所中学就读。女儿刚入学时,就碰上连续三周的游泳课,还是租用私人游泳池上课,这让女儿和她母亲都感到新奇。更让母亲感到新奇的是,她每次遇到校长,校长都是问“你的女儿快乐吗?”,从不问女儿的学习成绩什么的。于是她转而问女儿,女儿重重地点了点头并说:“我觉得上课好像在玩游戏。前几天在上数学课时,我们就学去买东西”。女儿一周只要做一次家庭作业,你说她快乐不快乐?学校父母会的气氛也热烈而融洽,老师对学生都是以肯定和鼓励为主,成绩单评语也多为建设性 的,从无中国式“排行榜”的尴尬。英格兰的中学,很多科目都可自由选修,家庭作业也多般要学生到图书馆找资料写报告。英国的老师并不以诱导学生读书为己任,认为那是父母与孩子去沟通的问题。然而他们却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山野教育”,让学生经受磨练,训练学生的体能、冒险精神和生存能力。读罢不免让人心生羡慕。看看,我们都是怎么过来的:12年的寒窗苦读,堆积如山的作业,无休无止的考试。长久以来的压力已使得我们学会沉默,并且逐渐变成习惯;使得我们不会说话,只会默默承担这一切。这种填鸭式的教育,该谋杀了多少人的才气与个性啊。然而怎么办呢?这是在中国。你的出生地决定了你必须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又必须按时完成作业,不允许出错;必须为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埋头苦读。难怪在我们的中学生作文里,会有这样的字句:“大清早,家中就传出一阵杀猪似的惨叫,‘哇!妈,你干嘛不叫我?还有15分就上课,我死定了!’说完,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学校奔去”。诚然,中西教育的这种差异一定程度上是由中西文化差异所引起的。我们不能说一定可以消除这种差异,但至少,我们可以使这种差异小一点,再小一点。因为,那正是我们需要的。

从金宝贝早教看中西方育儿观念的差异

而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早教领先品牌--金宝贝国际早教中心,无疑是这些差异最好的见证者,今天就让金宝贝带领大家从这些差异中,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来到金宝贝早教中心,大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宝宝周围总是围着很多家长,嘘寒问暖,关心的无微不至,宝宝一有哭闹,往往是中国家长第一个冲至宝宝面前哄抱孩子;而外国家长则是聚在一起聊天,喝咖啡,对于宝宝的所作所为显得漫不经心。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而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以守护者的姿态时刻看护着孩子的一举一动。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金宝贝的育乐课上,宝宝们能通过自己动手劳作,从中得到快乐,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运用自己掌握的技能不断尝试、失败、调整、再尝试。最终,宝宝会明白如何通过行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西方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鼓励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经常能看到有外国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做简单的木工修理,粉刷房屋等劳作。而中国家长甚少让孩子动手做家务,特别是上一辈的老人会觉得让这么小的孩子做家务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轻松愉快,跟随孩子发育步伐的教育方法金宝贝虽然是双语教育环境,但并没有正式的英语教授课程,也没有正式的数学教授课,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利用游戏等亲身体验的环节,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不难发现,西方家长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西方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而中国的许多家长过于注重分数、证书,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在很多家庭都能看到。天马行空是孩子想象的乐园谁说绘画只能用纸和笔?在金宝贝艺术课上任何东西在孩子手中都能成为作画工具。他们可以选择站着、坐着、趴着,甚至是踩在器材上任意涂鸦,挑战身体的控制力,欣赏自己的"大作"。而中国家长多半会制作、反对孩子的这种涂鸦,他们认为这是毫无意义的,并且会把衣服和家里弄的脏乱不堪。其实我们看孩子的自由涂鸦,也许只是一堆乱糟糟的线条和圆圈,但在孩子眼里,每一个意象都是情感的表达,每个线条和圆圈都有自己的意义。而正是这种涂鸦会带给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唤醒孩子的兴趣,尽情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从探索中求寻求创新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以前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持否定态度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严厉的管教往往熄灭了孩子创造性的火花。而现在很多家长也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经常能在金宝贝早教中心里看到很多父母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鼓励他们的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西方家长在家庭道德伦理观念、家庭教育价值观以及能力培养、品德教育、创造性激发等 面都值得我国家长认真研究学习。育儿就像走钢丝,任何一种方式都会有利有弊。从以上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的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寻求平衡,在摇摆中前进是必然的一个结果。

从喂饭教育”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大家都知道,咱中国跟西方国家相比,不仅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就处理事情的风格也大有区别。不说别的,就拿孕妇分娩以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来说,不是一点点的差异,简单是反差。

中国的女人生完孩子之后要坐月子,一个月不能吹风,不能吃冷饮,还不能洗头洗澡。而西方生孩子的产妇,当天就要求下床运动,还要坐冰块,和平常一样喝冷饮果汁以及吃三明治。

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那就更不用说了。在美国,从来看不见有家长端着碗追着孩子喂饭;而在中国,要是家长任其孩子吃或不吃,那才会被人指责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长。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首先,先看中国家长怎么教孩子吃饭

1、中国家长爱逼着孩子吃饭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首先是让孩子多吃,不分青红皂白,使劲喂,只要孩子多吃就好,自古如此。中国父母喂孩子吃饭,小时候在自己嘴里嚼软,再喂进婴儿口中;稍大之后,一勺一勺喂;再最后是一筷子一筷子喂。经常可见祖母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喊叫着喂一口饭。而喂孩子的最大年龄可达十一岁。

2、中国家长辛苦给孩子做饭

就是到现在,仍有绝大多数父母会利用中午哪怕只有一个钟头的时间,穿人山过车海,赶回家去给孩子做顿中午饭。当然,除了多吃,还要吃好,父母可以挨饿,但孩子碗里肉一口都不能少。能看着孩子咂嘴吃香,父母心里更是甜如蜜糖。

接着,我们看美国家长怎么教孩子吃饭

1、美国家长不逼孩子吃饭

美国的家长也关心孩子一天的饮食,但跟中国父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美国人从不硬逼孩子多吃饭,更绝对想不到给孩子吃燕窝,因为大人也不吃。受教育程度高的美国家庭,会主动给孩子补钙,也都严禁孩子喝可口可乐等软饮料,还不许多吃糖。不同的是,美国孩子从能够拿得动勺子那一天起,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得满脸满身,家长也不会去管。

2、美国家长不给孩子做饭

而且,美国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天中午就在学校吃午饭,根本不会有家长跑回家给孩子做饭。家庭贫穷的学生在可以在学校领免费午餐。孩子在学校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都是自己决定,家长看不见也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会带饭到学校,大多数是一片三明治,一瓶果汁再加一块甜点。孩子怎么吃,吃了多少,又丢掉多少,家长一无所知,也根本不问。

3、美国孩子吃什么自己决定

美国家庭吃饭,桌上摆几样菜,孩子喜欢吃哪样或者不喜欢吃哪样,都由自己决定。美国家长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尊重孩子个人的意愿。事实上,几乎所有美国孩子都不喜欢吃青菜,有的美国家长会要求孩子吃一些,如果孩子坚持不吃,也就不吃了。

尽管美国父母也知道青菜的营养价值,但他们绝对不会强迫孩子去吃。美国孩子吃饭,自己说吃饱了,就可以立即放下刀叉,甚至离开饭桌。美国家长不会在孩子说吃饱后,还连哄带骗的逼孩子多吃几口才许离桌。

4、美国的家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

美国人在吃饭这件事上的态度和作法,体现了美国儿童教育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培养孩子独立思维的能力。孩子吃饭,必须自己决定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或者自己是否吃饱。

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是为了贪玩而不再吃,那么过一会儿他挨饿, 活该了,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必须自己承受后果,真正尝到苦处,下一次就不会重犯。美国人爱说,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儿童教育学对这一认识尤其重视。

美国家长相信,孩子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生活,不管现在还是将来,孩子只能过自己独立的生活。所以必须尽早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与此相反,中国家长则认为孩子年纪尚小,缺乏生活经验,没有能力做出正确选择,所以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决定。比如孩子们不喜欢吃青菜,那大人肯定会逼着他们吃;孩子才吃一碗饭,大人就一定要逼他们再多吃。

最后,我们来反思下中国家长教育

1、中美家长教育方式的结果有什么区别

在这样两种不同生活环境里,美国孩子可能免不了经常挨饿,中国孩子从早到晚肚子都饱饱的。美国孩子因为不吃青菜,营养要靠维他命补充,中国孩子营养在饭莱里都吃够了,要补的只有燕窝和人参。

美国孩子从小懂得,自己应该决定要什么,不要什么,是饥还是饱;中国孩子从小明白,大人知道的事情比小孩子多,所以时时处处要听大人话。美国孩子从小有什么说什么,不想吃就说不吃,吃饱了就说吃饱了,他们有充分的自信,也能得到父母的信任;

中国的孩子从小明白,自己说什么也不会被信任,时时刻刻要等待大人的命令。每天都要讨好大人,不喜欢吃也说真好吃,吃饱了也说还要吃。

2、中国孩子最爱说的一句话:“我听话”。

结果,美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知道,我会”。中国孩子长大后,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听话,我是好孩子”。美国孩子半饥半饱,独往独来,自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中国孩子则肚皮鼓鼓,面色红润,长大后服从领导,兢兢业业,领导让说什么就说什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3、美国家长尤其注重孩子的吃相

美国家长不管孩子吃什么,饱不饱,却严格管教孩子的吃相。美国人吃饭时,不许端起盘子放在嘴边,不允许张着嘴咀嚼然后双唇作响,不许大声吸面条、稀饭或者其他液体,不许含着满嘴饭菜含混说话,更绝对不许进了嘴的东西再吐出来。

孩子从小就开始训练拿刀叉把排骨、鸡鸭、鱼虾之类在盘中剥净,只叉肉或虾仁入口,而且剥离肉和骨头时还不能在瓷盘上切出声响,一但“砰”的一刀切到盘子上,父母就瞪起眼睛,孩子必须赶紧道歉。

中国家长讲实惠,注重孩子吃什么,吃多少,一般对吃相不太在意。大人小孩,吃得热热闹闹,咂嘴吸汤,剔牙打嗝,十分尽情尽兴。美国孩子长大后注重仪态修养,尊重他人;中国孩子长大后讲究自我,看重己欲。

(http://www.meiyixia.com/)

本文Hash:03f754475ce37d26cf8765b23e85bda5c4de683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