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孩子相处的三大误区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人。但是教育孩子确实是一门艺术,怎样正确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值得好好探讨。误区一:等孩子上学后再好好教育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这样一个观点:孩子才三四岁,年龄还小,不懂事,现在就应让他多玩玩,等孩子上学以后,再好好教育他吧。但是父母们不知道,在这一阶段如果对孩子比较溺爱、袒护,就会使孩子变得任性、淘气。从小没有养成一个好习惯,以后要想改过来就比较困难。误区二:盲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现在,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爱好班,如让孩子学电子琴、学舞蹈、学奥数、学英语、学游泳等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很多家长可能是这样想,反正我对孩子尽心了,能让他学的都给他报了,至于学得怎么样就看他自己了,将来他没有学好也别怪父母没给他提供这个条件。误区三:孩子该做的事父母包办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年龄还小,许多事情他干不了,也干不好,有时候让他来干还不够给大人添乱的。但是做父母的可能不知道,大人的这种越俎代庖反而大大地延缓了孩子自立性的发展,也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了伤害,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从小培养的,小时候,我们总是鼓励她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要干家务活我们也从不阻拦,她每完成一件事情,不管做得好不好,我们都会及时鼓励,从不责备。这样,慢慢地她就有了兴趣,也增强了自信,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了,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家长也减轻了许多负担。对孩子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一、生理遗传的因素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遗传因素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多大影响,但是有影响是肯定的。因此,先天条件好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抓紧,不能因为先天条件好就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先天条件不太好的,父母更要抓紧,利用后天的不断弥补,让孩子赶上来,只要父母努力,孩子一定会成才,这样的事例也是很多的。二、环境因素环境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3个方面,其中家庭环境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我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到,要做到在孩子面前言行一致。例如:有的父亲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而自己却从不看书看报,整天泡在麻将桌上。有这样的父母,孩子怎么可能学好,当然也不排除有例外现象。三、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在这个问题上,应根据孩子不同的成长阶段,给予他们不同的空间。6岁前,给孩子的空间不能太大,在这一时期,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做家长的应从多方面指导教育,让他从小就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孩子6岁后,随着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逐渐形成了一些自我意识并在不断加强,家长再用以前的老办法就会受到孩子的反抗和抵制,有时甚至是极端的反抗。这时家长就应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出现。当孩子与家长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坐下来认真倾听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说得有道理,就应按照孩子的意见办;如果没有道理,就应耐心地说服解释,不能以大欺小、以大压人。四、奖罚要适度对于孩子的奖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就是一定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对孩子 的奖励应占到80%,而惩罚最多只能占到20%。另外,奖罚也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有所变化,8岁前可以物质奖励为主,以后应以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办法。此外,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应达成一致,夫妻之间有矛盾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另外,夫妻在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能增加夫妻之间的感情,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司马特说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会自动具备老师的资格。教育孩子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必定需要艰苦的学习。这不仅意味着学习有关的方式方法,首先是要树立与现代生活合拍的正确的教育观。因此,作为父母的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这不单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另外,做父母的也要首先做好我们自己的事,照顾好自己。不要把自己的思想或未实现的愿望过多地压在孩子身上,因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使命。(责任编辑:倪娟)

家长三大误区毁了孩子的天性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专家教授指出,由于家长缺乏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错误做法。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他介绍说,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他还说,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时,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妈妈带着圆圆去做智力测试。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难过不已。"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实际发展,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很可能因此而抹煞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邹小兵教授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邹小兵还举例说,"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

推荐阅读:

先天性心脏病可治愈

男孩女孩天性不同教养不同

孕期检查:先天性愚型

让BB先天性畸形的三大原因

孩子的最大天性你了解多少?

家长三大误区毁了孩子的天性

钢琴、绘画、跳舞,越来越多家长不惜重金让孩子早早参加各种培训班。专家教授指出,由于家长缺乏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正确理解,往往用社会上统一的"成才标准"去强制孩子学习,结果衍生出很多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错误做法。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邹小兵认为,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他介绍说,学习分为"外显性学习"和"内隐性学习",前者表现为学习英语课程,学习某项技能等,后者则是一种无意识学习。他还说,在我们觉得什么都没想时,大脑也是在储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识去努力地实行而已。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圆圆快3岁了,在说话、运动、背儿歌、数数等许多方面与同龄宝宝比起来,似乎差一些。妈妈带着圆圆去做智力测试。面对着很低的测试分数,妈妈难过不已。"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邹小兵指出,目前很多智力测验已经落后于心理学的实际发展,只能测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很可能因此而抹煞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邹小兵教授介绍说,这些都是适应性低的表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邹小兵还举例说,"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

推荐阅读:

先天性心脏病可治愈

男孩女孩天性不同教养不同

孕期检查:先天性愚型

让BB先天性畸形的三大原因

孩子的最大天性你了解多少?

本文Hash:fd5f4eea5516f269df9d1720b7a102d05d51d08f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