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培养孩子6大意志力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给孩子适当的劣性刺激,以增强孩子的坚持力,借此磨炼孩子的意志力。劣性刺激是指一些令人不舒服或不愉快的外界刺激,这些刺激对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来说是必须和有益的,这些刺激主要有:1、困难美国一些儿童专家指出,有条件的父母应该为孩子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困难,常给孩子出一些经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父母需要教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也要教给孩子克服困难的办法。比如,在外出游玩的时候,妈妈和幼小的孩子一起去爬山,山路高低不平,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非常难走。但是,妈妈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前面跌跌撞撞地走,直到孩子踩着小石子摔倒在地上,而妈妈对孩子说:“摔倒了,勇敢的孩子都会自己站起来!”父母在给孩子设置困难时,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困难以及障碍性的活动,既不要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达到增强孩子韧性的目的。2、饥饿饥饿是一种挑战生理极限的刺激。许多孩子无法接受吃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这时候,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尝试一下饥饿的滋味,让孩子在饥饿的刺激下学会控制自己的偏好。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为了锻炼孩子们的耐力和自控力,便与孩子们一起禁食一天。在这一天里,让饥肠辘辘的孩子们面对吊胃口的饭菜,克制食欲,宁可忍饥挨饿,也绝不碰一下食物,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让他们成为意志坚强的人。后来,庆龄虽然与蔼龄、美龄她们因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但意志坚强却是她们共同的特点,这与父亲对她们的教育训练是分不开的。3、吃苦大部分孩子在面对吃苦的时候就显示出娇弱的一面,父母不妨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多让孩子参加一些野营活动,让孩子在艰苦的条件下吃点苦头,这样比较有利于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董建华的父亲董浩云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大富翁之一,但他对子女的要求却非常严格,从不娇生惯养,他十分重视孩子的吃苦教育,唯恐孩子走上“贵族化”的歧途。他认为长辈如果真为孩子着想,再富不能富孩子。因此,在董建华的童年时代,父亲董浩云就适当地设置一些障碍,让他多受些挫折,少花钱,多动手,逐渐增强自力更生的意识,这才是对孩子的真爱。通过受苦,孩子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对未来大有益处。4、批评许多孩子的心理非常脆弱,根本无法接受别人的负责任的评价。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埃丽希·弗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须明确规定一些孩子不应做的事情,比如,打人、骂人、偷东西等,这些都是绝对不允许做的。如果孩子做了,就要接受批评,有时还要严厉一些。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有益的。”5、惩罚对于孩子犯的较大的错误,父母应该给予适度的惩罚,这种惩罚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但切不可把惩罚与棍棒画上等号,动则武力相加,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这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错误,反而对孩子健康成长不利。比如,惩罚可以是把孩子关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不允许孩子买他想买的玩具等。6、忽视父母们总是一味以孩子为中心,无论是在哪种环境下,孩子们似乎永远是主角。那么,如果环境发生变化,孩子不能再当主角了,不被重视了,孩子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他就可能承受不了这种角色的转变。因此,父母在生活中不要把孩子作为生活的重心,有时候可以适当忽视孩子,让孩子调整自己的心态,从而帮助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管吃苦也好,批评、惩罚也罢,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从小磨炼意志,提高自控和忍耐能力。其实,生活中困难、挫折无处不在,比如,和伙伴相处的冲突、搭积木的失败、考试成绩差……父母应该利用这些日常生活情景,通过自然方法妨碍或干扰孩子某些目标的实现,让他们摆脱依赖,增强对困难的承受力。

培养孩子记忆力的6大方法

方法一:了解孩子记忆的特点

父母应该了解孩子的记忆特点,知道影响孩子记忆力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增强记忆力。不可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在孩子能力范围内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孩子3岁之前,对自己感兴趣和特点鲜明的事物容易记住,但这种记忆往往缺乏目的性,随意性较大,所以,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短。通常,1岁的孩子只记得几天前的事情,2岁左右的孩子记得几个星期之前的事情,3岁的孩子可以回想起几个月之前的事情。3岁前的记忆有很强的情绪色彩,孩子容易记住那些使他们感到快乐或悲伤的情景。

3岁之后,孩子的无意识记忆逐渐发展,他们能清晰地记住物体的名称、伙伴的名字、自己放置物品的位置,以及简单的古诗和儿歌,记忆保留的时间明显加长,能保持好几个月,记忆的内容也变得丰富起来。随着父母的引导,孩子的有意记忆也开始发展,父母可以明确指出识记目的、任务,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记忆。孩子的兴趣增加,就会努力识记一些东西。

此外,父母还要了解影响孩子记忆的因素,如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对所记忆事物的感知程度、孩子的知识经验、孩子记忆对象的特点、记忆对象的多少等。父母要在此基础上,鼓励孩子多观察事物,增强孩子的有意记忆。

方法二:为孩子大脑提供科学营养

父母应该明白,孩子较强的记忆力需要健全的大脑以及良好的大脑环境,因此,父母要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调整好孩子的饮食结构,增加提高孩子记忆力的食物供给。

在孩子的饮食方面,父母要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它是脑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桥梁,对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大有裨益,主要存在于蛋黄、瘦肉、海鲜、黄豆等中。父母还要让孩子常吃胡萝卜,这有助于保证孩子大脑的新陈代谢。此外,还要合理搭配蔬菜、水果,如菠萝,里面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热量小,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父母还要合理控制孩子的饮水量。科学研究显示,当孩子大量饮水时,血液中的水分就会增多,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加,使下丘脑合成及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这对孩子的记忆力是不利的。

父母在保证孩子大脑营养供给的同时,还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外界环境,因为孩子所处的环境对于记忆力也是有影响的。父母要为孩子准备安静的环境,情绪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可以集中注意力记忆,而杂乱无章的环境容易干扰孩子的注意力,影响孩子的记忆力。

方法三:激发孩子的记忆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会逐渐增加记忆的积极性,对有兴趣的东西往往会表现出很强的记忆力,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激发孩子的记忆兴趣。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记忆效果会更理想。

兴趣也是孩子求知欲的体现,是记忆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只有激发起孩子的兴趣,才可以引导孩子增强记忆力。

有位爸爸为了给孩子讲清“微笑”和“大笑”的区别,在孩子面前故意露出微笑的表情,然后问孩子:“你最近的表现很好,爸爸很高兴。你看爸爸的表情是什么?”孩子说爸爸在笑,接着,孩子也露出了笑容。

爸爸看到孩子露出笑容,哈哈大笑起来,说:“爸爸表扬你,你是不是很开心啊?”孩子点头,爸爸问孩子刚才自己的表情是什么,孩子说:“是笑哈哈的,您都笑出声音了。”

“是的,爸爸很高兴你最近这么努力。”爸爸接着问:“微笑和大笑的区别是什么啊?” 子回答说:“微笑是脸上的表现,没有声音;大笑是高兴得笑出声来。”

孩子在爸爸的引导下,产生了对“微笑”和“大笑”的兴趣,自然就对这两个词语的区别记忆深刻了。

成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很容易记住,对于自己不感兴趣,但是必须记住的东西,也会强迫自己去记忆,但是孩子就不同,他们的自制力差,需要兴趣的引导,因此,父母要想让孩子学会记忆,只能靠激发孩子的兴趣,而不能一味地强迫压制。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记忆力优秀或超常的孩子,他们的记忆能力是在强烈的学习兴趣基础上勤恳学习和练习得来的。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这样孩子就会生活在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心情舒畅了,孩子的记忆兴趣就会更加浓厚,记忆的效果也会更理想,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

因此,父母要鼓励孩子在兴趣的指引下,轻松快乐地去记忆,而不要去强迫孩子学习、记忆,这样记忆效果肯定不理想,孩子也会产生厌烦心理。

方法四:让孩子掌握遗忘规律

记忆规律也是遗忘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人在学习过程中,遗忘是必然的,但是有科学规律可循。遗忘总是先快后慢,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减缓,遗忘的数量也会减少。

父母要根据这个遗忘规律,教孩子把握记忆的最佳时机。当孩子学习知识后,要及时指导孩子复习,随着时间的增加,可以逐渐减少复习的次数,间隔的时间也可以逐渐延长。

另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指导孩子选择不同的记忆方法。对于年纪小的孩子,最好让孩子间隔一天就复习一次;对于年龄大点的孩子,间隔的时间可以较长些。

在孩子参加考试之前,父母要帮助孩子加强复习,熟悉课本知识,进行有意识记忆,以增加记忆的效果,同时还要提高孩子的记忆信心。

方法五:帮助孩子发现最佳记忆时间

记忆的特点是因人而异的。人的记忆时间有四个最高峰:早晨起床后、上午8点到10点、下午18点到20点、晚上睡觉前。这四个时间段,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思维灵敏,记忆效率高。父母是和孩子最为亲近、最了解孩子的人,要细心观察孩子,找出孩子的最佳记忆时间,让孩子在最佳状态中记忆知识,以达到理想的记忆效果。

高林今年上初三了,明年要参加中考,课业压力很大。以前他每晚10点前一定会上床休息,现在每天晚上10点以后,他都要再多学习一段时间。

妈妈发现后,觉得这样下去对孩子的身体不好,可高林告诉妈妈,每晚这个时候,他都觉得自己的记忆力特别好,平时记不住的东西也会轻松记住。

妈妈认识到这是孩子的最佳记忆时间,于是不再干涉孩子的学习时间,只是叮嘱孩子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早晨起床后,大脑经过一夜的休息,消除了疲劳,记忆的效率最高,适合记忆一些比较难记的内容;上午8点到10点,大脑极易兴奋,适宜学习需要很强思考力的内容;18点到20点,是归纳和整理知识的最佳时间;晚上睡觉前,适合回顾复习全天学习的知识,重点记忆难记的知识。

父母可以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然后分析孩子的状态在哪个阶段最好,最适合在哪个时间段记忆,从而找到最佳记忆时间,让孩子在这个时间里去识记、背诵、理解知识点,不断重复直至记牢。

方法六:让孩子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孩子的大脑潜力是巨大的,父母如果有意识地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会使孩子达到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可以对孩子 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有效培养和发展孩子的记忆力:直观形象法、游戏记忆法、归类记忆法、理解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器官参与法、开头结尾记忆法、口诀记忆法、重复强化法、情绪记忆法等。

盘点外国父母培养孩子吃苦能力的方法

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而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各国家长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吃苦精神。因为孩子将来面临的是市场经济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

美国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美国南部一些州立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适应社会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但却使学生们获益非浅。家长对这项活动全力支持,没有一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的。

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美国青少年从小的时候开始,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的父母在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小保姆去赚钱。14岁的詹妮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母亲告诉她,你完全可以在家里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妮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立的能力。

瑞士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对十六、七岁的姑娘,从初中一毕业就送到一家有教养的人家去当一年女佣人,上午劳动,下午上学。这样做,一方面锻炼了劳动能力,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学习语言,因为瑞士有讲德语的地区,也有讲法语的地区,所以这个语言地区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个语言地区当佣人。

本文Hash:b71a1a1a892196fd0f6c45dc39bcfd8eddc075be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