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宝宝面对暴力和不公?

很多家长会运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和方式来“爱”自己的孩子,以爱的名义伤害别人家的孩子,而这些与我们教给孩子的“那些美德”相去甚远,受伤害的宝宝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疑惑,而家长更加变得无所适从。前几天放学后,女儿和一个女生一起玩滑滑梯,突然跑来两个男生抢,其中一个又高又壮的男生打了另外的小女生一下。我女儿就去保护同学,该小男生也打了她一下,另一个小个男生也学着打了女儿一下,我女儿就立刻大哭着向我喊:“他打人!”我们家的教育方针是“打人不对”,应对方法是:1、喝止对方、大喊“打人不对”;2、如果对方继续打人,就跑开;3、如果对方还继续,就向大人求助。女儿对他们大喊了一声‘打人不对!’后,小男生们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五步以外的两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妈妈们视而不见,就更加用劲地打了我女儿,还狠狠对我女儿连打数下。两位妈妈依然边看边聊天。说实话,我当时有点小混乱。很想把小男孩拎到他妈妈面前,拜托她们好好教育,并警告她们:如果她们不教育,我也就只好越俎代庖了,但是我担心自己过激的行为成为孩子不良的示范。于是,我把两个小女孩拉走了。回家的路上,女儿非常受伤地一直在问:“他们为什么一直打我?”我觉得应该让她明白现实,所以解释如下:1、他们非常不对、你做得很好;2、他们的妈妈更加不对,没有教他们。妈妈爱孩子,就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对和错。如果不教,孩子就会越做越错,长大以后可能就会变成坏人。3、以后碰到挨打的情况,继续坚持以前的步骤,但是如果没有可以求助的大人,对方还追打不休、或者无路可逃时,你就要自卫。不管对方比你大多少、高多少,你都要还击,但是首先要保护好你的头,还有不许使用工具(对方使用时除外);4、好好吃饭、睡觉,努力长高、长壮,五岁后学习一种武术防身。我们的孩子需要面对更现实的生活,我不希望她伤害别人,也不希望她的基本安全受到威胁。

如何面对“宝宝不合群”

  如何面对宝宝的无理要求

  一岁多的宝宝,常常会有无理要求,或者是无理行为。妈妈们认为,最好不要轻易答应宝宝的无理要求,不要受到宝宝的要挟,否则就等于纵容宝宝成为一个不明事理、任性、不可理喻的坏宝宝。如宝宝有想去月球上的“无理要求”,爸爸妈妈应该尽量用宝宝能够理解的语言告诉宝宝,宇航员能够到月亮上去,等宝宝长大了,做一名宇航员就可以飞到月球上去了。宝宝或许听不懂妈妈的话,但这会在宝宝幼小的心灵中打下烙印,慢慢地,“当宇航员能登上月球”就可能成为宝宝的梦想。妈妈以这样的心态面对宝宝的“无理要求”,和宝宝的对峙就会少很多,宝宝的好奇心也就不会被压抑下去,宝宝们就会成为有巨大创新能力的开拓者。

  如何面对宝宝不合群

  到了这个月龄,有的宝宝开始喜欢和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有的却仍然喜欢独自玩耍。有的和小朋友在一起时,可能还会对小朋友发起攻击,面对受到攻击而哭泣的小朋友,无动于衷。这是不是宝宝有攻击性且内心冷漠呢?宝宝与小朋友最初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着玩具和某样东西展开的,对小朋友本身并不感兴趣。这时的宝宝仍然喜欢和父母在一起,把父母当作最好的伙伴。宝宝和哪个小朋友玩耍,不是主观选择的,其他小朋友和宝宝玩耍也不是主观选择的,吸引双方在一起玩耍的媒介,往往是某个他们共同感兴趣的玩具。既然宝宝不把小朋友作为交往的主体,当然对小朋友就不会关心了,甚至还会因为小朋友占有他喜欢的玩具而发起进攻。这么大的宝宝对东西的归属权还不理解,在宝宝眼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的。

  自我与分享

  当宝宝意识到“自我”时,说得最多的是“我的”。不能认为这是宝宝自私的表现,这是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现象。妈妈要知道,分享不是宝宝与生俱来的,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宝宝学会分享,让宝宝从分享中得到快乐。比如,爸爸给妈妈削一个苹果,妈妈说我们一起吃吧,爸爸把苹果一分为三。妈妈说苹果好甜呀,爸爸说你买的苹果真好,宝宝也一同快乐品尝,三个人共同分享吃苹果的快乐。还有很多这样的分享,爸爸妈妈给宝宝做出示范,让宝宝体会到快乐。只有自我,没有他人的人是自私的。但没有自我的人,是没有自信心的人,是容易产生怨气的人。所以,妈妈既不要打击宝宝的自我意识,又要积极地引导宝宝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分享快乐。分享不是宝宝自发的行为,需要父母去引导。培养宝宝健全的人格,爸爸妈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面对发脾气的宝宝

  宝宝对外界事物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也有了最初的内心感受能力,并逐渐形成了自我意识。但因受自身行为能力的限制,常常因为不能够实现某些想法感到沮丧。宝宝的自信心也会受到打击,也会体味到挫败感。当宝宝处于这种状态时,就会通过发脾气来缓解内心的压力。比如宝宝要用积木搭建一栋他想象中的大楼,但由于技巧不足,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搭成,所以宝宝就会把积木扔得满地,并发出愤怒的喊叫。

  宝宝发脾气时,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等宝宝脾气过了,再耐心地询问宝宝发脾气的原因。用宝宝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劝导,并明确地告诉宝宝,发脾气本身是错误的。培养宝宝遇到问题有效沟通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父母要有极大的耐心,应对处于执拗期的宝宝。

  与宝宝建立沟通的桥梁

< p>  宝宝有了自我主张,越来越有主意了,开始喜欢别人听从自己的安排。能够独立行走和自由运动,给宝宝创造了探索未知事物的有利条件。而另一方面,随着宝宝的长大,父母对宝宝的期望值提高了,开始不能容忍宝宝犯错,这就使得父母和宝宝之间产生矛盾。因此,父母与宝宝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对流动着的水感兴趣,宝宝在水龙头下没完没了地洗手,袖子湿了,水洒满一地,宝宝全然不在乎,完全沉浸在玩水的快乐之中。这时,如果妈妈试图用语言来阻止宝宝玩水,恐怕没有任何效果。如果硬是把宝宝抱离现场,可能会导致宝宝哭闹。如何与宝宝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转移宝宝的兴趣点,用宝宝更感兴趣的事物把宝宝引离现场。当宝宝能够放弃玩水时,再和宝宝进行交流,告诉宝宝不能让水这样白白地流走,否则,没有水了,还怎么给宝宝洗澡、烧水做饭呢。

  尊重但不溺爱不放纵

  宝宝就像小树苗,是需要修剪的。我并不反对对宝宝施以适当的教育,我所反对的是对宝宝施以不适当的教育,是以我们成年人的思想对宝宝施以强制性的教育。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就不需要理解宝宝、尊重宝宝了。小树之所以能够长成大树,靠的是土地提供的营养和水分,还有太阳提供的光照,而不仅仅是靠修剪。如果修剪不当,也会伤害小树。因此,当你决定“修剪”宝宝时,首先要思考一下?你是否了解此年龄段宝宝的特点?你是否试图走进宝宝的内心世界?只有先去了解宝宝,才能有资格教育宝宝。否则,你与宝宝的距离将拉得越来越远。当你发现这个距离时,可能为时已晚,一切都不可从头再来,因为宝宝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有些父母可能认为,3岁以内的宝宝似乎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不是的,我在工作中,经常接触到一些中小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在给宝宝们做心理辅导时,我发现,很多宝宝的心理问题都可追溯到幼时的养育经历。如果爸爸妈妈从一开始就注意到这一点,从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做,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问题。但爸爸妈妈大都表现出无奈,更觉得自己无辜,到头来换取的是心理不健康的宝宝,真是有冤无处申呀。


如何对待1岁“暴力”宝宝

其实一岁左右的宝宝出现攻击性的行为很正常,应该辨证的看待这些行为:

一方面,这种行为只是孩子发育到这个年龄的标志,每个孩子都会经过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另一方面,虽然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做正确的指导,孩子很可能会养成打人的坏习惯。

宝宝的自卫

有时候孩子打人是出于一种自卫,或是其他合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朋友抢了他的奶瓶,或者有人先打了他,甚至有小朋友抓了他的头发。宝宝决不会容忍自己被欺负,他会全力维护自己的利益,这只是一种本能。

语言表达贫乏

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对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件很困难的事。也正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的沟通,所以他选择咬人或是打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因此,下次你看到孩子急切向你表达,但你又不能弄明白时,一定要好好安慰他,肯定的告诉他“别着急,妈妈会帮助你的”,这样他就不会把怒火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了。

本文Hash:19c7a86dfd40dad70714a39c0f601183a6e96b9b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