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性子急,没耐心,怎么办?

现象直击

性格急躁,想要做什么,就一刻也等不急,必须马上实现,不然就大叫大嚷,一点耐性都没有。

布奇专家解读

小宝贝从一出生,就成为全家人的“中心”。家长们总是心甘情愿满足他们的各种需要和愿望。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呢?应该说,在宝宝小的时候,特别是1岁以前,家长是要对宝宝的各种需求有及时的响应,让宝宝觉得外界是可以信任的。孩子逐渐长大,到了2岁,特别是3岁以后,我们要注意调整满足孩子要求的方式。因为,当孩子大一些以后,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的行为并不是真正的爱他们。

慢慢地,您会发现,宝宝的脾气似乎越来越坏了,他们想要什么就必须马上得到,一刻也不能等。这个时候,您肯定不免会深深担忧: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在家里我们会尽可能地满足他,可是,将来到了幼儿园呢?到了学校呢?进入社会以后呢?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到,有求必应实际上不利于宝宝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能力——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

延迟满足,是指为了长远的利益而自愿延缓目前需要的满足,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忍耐”。它是一个人心理成熟的表现,也是情商的重要构成成分。

布奇专家支招

那么,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呢?

1.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所谓延迟,就是要让宝宝学会等待,有耐心地等待。为此,您应从对宝宝需要的短时“不回应”做起,以后再根据宝宝的接受能力逐渐延长回应的时间。刚开始尝试的时候,宝宝不免要采取些“示威”行为,这时您千万不能因为心疼就马上“无条件投降”了。狠心坚持一下,从即时满足到延迟满足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2.转移目标,混淆视听。

从道德意义上讲,延迟满足是一种自律行为。可是宝宝还很小,他们的延迟满足行为培养往往需要通过“他律”才能做到。这时,您要尽可能地转移宝宝的注意力。比如,他已经吃了很多葡萄了,可还是想吃,您就可以拿他喜欢的玩具来转移他的注意力。2-3岁的宝宝注意力很容易转移。但转移的办法是不是总凑效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可能他就“不吃这一套”了。那时,我们就需要对他的自律能力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和监督。

不管选用什么技巧,最关键的原则就是做到不再“有求必应”。只有这样“狠下心来”,宝宝的延迟满足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培养和锻炼,成为心理健康发展的宝宝。布奇成长故事《好想好想吃了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延迟满足的故事。故事中的布奇控制住了自己想吃一颗樱桃的欲望,成功地得到了满树的樱桃。宝宝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习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

孩子虚荣心强怎么办?怎么样改掉宝宝虚荣心?

孩子虚荣心强怎么办?怎么样改掉宝宝虚荣心?育儿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是有虚荣心的,这也是每个孩子成长阶段会遇到的问题。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因势利导,让孩子改掉不良习惯。孩子爱慕虚荣有哪些原因?自尊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是自爱自信的前提,是获得幸福的助推剂。而虚荣,是欲望的产物,是自尊的延伸,适度的虚荣并不会对人生造成什么大的伤害,相反还可以刺激人奋发向上。可是,虚荣心一旦过度膨胀或者扭曲,那就会成为剧毒的魔药,让人沉沦堕落。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这样呢?孩子爱慕虚荣家庭对孩子的熏陶造成的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往往是从家长身上习得的。当家长抱怨孩子非名牌不穿、爱慕虚荣时,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注意以身作则,是否注意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如果家长自己平时就在意外表和名牌,那么也就怪不得孩子想要穿得更好,用得更好。孩子爱慕虚荣同伴对孩子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模仿的对象也渐渐从家长转为同伴。我们常说“人以群分”,但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人分群以后通过耳濡目染渐渐趋向同化。特别是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所在群体的影响。孩子爱慕虚荣是希望引起同伴注意。从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爱慕虚荣,对于孩子来说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让虚荣心恣意扩大,就会让孩子走上贪图享乐、撒谎欺诈,甚至少年犯罪的道路。幼儿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少,又喜欢做一些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知识面不广,又容易把现实与虚构的混在一起;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想象力又非常丰富。孩子向别人夸自己家的东西如何如何好,自己又去过哪些好地方,其目的仅仅在于引起同伴的注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不尊重事实、爱慕虚荣的习惯。孩子爱慕虚荣是因为社交范围扩大。孩子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不断扩大,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喜欢,开始在意自己及家人的外貌和物质条件。此外,“爱面子”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在大环境下,孩子自然会有盲目的从众性。孩子爱慕虚荣凡事都想争第一。孩子在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中,世界观、价值观逐渐建立,对许多事情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喜欢做第一,喜欢领头,喜欢通过物质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孩子爱慕虚荣是自信的缺失。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却很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或学校等集体后,原本很出众、备受夸赞的孩子,会发现在新集体里自己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一员,自尊和自信受到巨大打击,原本的锐气和上进也被现实给磨光了。相比之下,穿名牌、攀比、争第一同样可以获得自尊心的满足和别人的关注,让自己的自信从这些方面重新获得。不管承认与否,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有虚荣心的。其实,这也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阶段都会遇到的问题。虚荣与妒忌是两个概念,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要抓住孩子的心理,因势利导,逐步引导孩子追求真正美好的事物。孩子爱虚荣对于他们自身真正的进步是有很大的阻碍的。虚荣心强的孩子在个性成长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如为了满足其虚荣心而经常说谎,情绪不稳定,不认真学习,缺乏意志力等。虚荣心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坏习惯。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调整教育方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远离爱慕虚荣。如果孩子的虚荣心 经很严重了的话,家长要寻找导致孩子爱慕虚荣的原因,才能知道怎样去帮助自己的孩子。父母如何帮孩子改掉虚荣心?1、多留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家长应在平时多留心,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敏锐地捕捉孩子的心理动态。不妨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迂回地提问并不失时机地表达出家长的想法,有利于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家长的引导,也能让孩子更深刻地认识到爱慕虚荣的危害之处。2、家长以身作则,坚定立场。想要孩子有正确的行为,家长必须有正确的示范,对周围的人事物也要有正确的评价,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孩子提出无理要求,要坚决拒绝,父母不要一方护、一方管,这样会使孩子觉得有机可趁。对待孩子的每一次任性,都要以同样的态度来解决。而不是有时限制孩子,有时放纵孩子,使孩子无所适从。3、规范行为,正确引导。要为孩子建立一定的行为规范,特别是在用钱方面,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孩子共同协商,要让孩子有机会通过劳动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孩子提出购物的请求时,要提醒孩子,只有真正需要和喜欢的东西,才有必要买,如果只是因为“别人有我也要有”就去花大钱,那是很没有个性的行为。如果孩子想要买名牌,可以,但与普通牌子的同等衣物的差价必须从孩子自己的零用钱里出,孩子可以自己选择是由家长出钱购买普通牌子,或者自己贴钱买名牌,从中学会理性消费。4、帮助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荣辱观。也就是对荣誉、地位、得失、面子要持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一个人应该有一定的荣誉感,但面子“不可没有,也不能强求”,如果“打肿脸充胖子”,过分追求荣誉,显示自己,就会使自己的人格受到歪曲。5、引导孩子注重精神和心理需求。无论家里经济条件好坏,都应该培养孩子艰苦朴素的习惯,不要盲目攀比,有必要的话领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看,让孩子也体验到家长的辛苦与不易。此外,家长可以多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如烹饪、缝纫、绘画、唱歌、手工艺制作等,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审美教育,注意自己的外表形象,包括行为美和语言美,但更要注重内在的心灵美,善于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让孩子打心眼里认同自己。要消除孩子过强的虚荣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家长只有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给孩子作出正确的示范,并且通过恰当的机会让他感受到虚荣心过强所带来的烦恼和痛苦,这样循序渐进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纠正孩子爱慕虚荣的错误心态。

孩子妒忌心强怎么办?怎么样改掉宝宝妒忌心理?

孩子妒忌心强怎么办?怎么样改掉宝宝妒忌心理?育儿孩子也和大人一样,会妒忌,而且他们的妒忌心理往往更加强烈。那么你家宝宝妒忌心强你会怎么办?孩子为什么会妒忌?孩子从1岁多就开始有了明显的妒忌心理,而且会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小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也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不喜欢自己依恋的亲人去夸奖别的小孩子,认为妈妈这样做就是喜欢别的小孩子,就是不爱自己了,害怕妈妈离开自己,甚至为了不让妈妈去搂抱其他的小孩子而去攻击别的小孩子,做出一系列的过激反应,来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孩子这种妒忌行为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孩子妒忌心强因为年龄特性所致。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评价的意识开始萌芽,但他们的评价是以成人的评价为标准的。比如,我们为了巩固他们的优点经常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来增加他们不断进步的自信心,但如果表扬过分,就会使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他们以为只有自己好,别人都不如自己,进而看不起别人,甚至当说别人好没说他好时,他就接受不了,于是产生妒忌。孩子妒忌心强因为争强好胜。大多数的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他们希望自己样样都比别人好。但由于幼儿认识水平有限,他们认为说别人好就等于说自己不好,不能把要想超过别人就得自己不断努力联系起来,而是希望别人不如自己。这是幼儿产生妒忌心理的认识根源。孩子妒忌心强因为愿望长期得不到满足。长期以来,幼儿的愿望得不到满足,致使其产生了“这样的东西不属于我”“为什么你有我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而渐渐形成了妒忌心理。当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或者别人表现的比自己强都会激发孩子的妒忌心理。孩子妒忌心强因为父母喜欢把孩子和别人做比较。有些父母为了鞭策自己的孩子,时常夸赞某个孩子懂事,某个孩子学习成绩好,某个孩子有过人的特长。如果父母持续不断地将赞美的词句加在某一个孩子上,孩子便可能认为自己失去了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因此而怨恨那个孩子,产生妒忌心理。孩子妒忌心强因为天性敏感。一般地讲,性格内向、比较敏感、柔弱胆怯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妒忌心理。比如:老师少表扬两句,许多孩子没有注意到,而敏感的孩子则记在心里,产生了妒忌。孩子妒忌心强因为孩子的不良认知习惯。有妒忌心的孩子往往都有一些不良的认知习惯,这种认知习惯突出表现在不恰当的比较上。他们经常用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实际上,这种比较是不平等的,怎么能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去比较呢?这类孩子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长处、优势,看不到自己内在的潜力。妒忌心重的人很容易使人际关系恶化,难与同伴相处,若不及时纠正,甚至影响孩子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尽管孩子刚产生的妒忌心不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但若任其发展下去就很难收拾。所以,爸妈应该尽早帮助孩子纠正过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妒忌心理?1、观察孩子的心理波动。孩子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对于家长们来说,观察孩子的行为方式、掌握孩子的情绪趋向却并不难。当孩子妒忌心理爆发的时候,他们的行为经常会现现相应变化,比如搞破坏、哭泣或者说妒忌对象的坏话等等。有时候,妒忌心理也会反映在孩子的心理和身体方面,如胃疼、难过、焦躁、情绪低落或者没有干劲。这时候,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这种时候,家长的理解可以按抚孩子的情绪,孩子们也更需要的往往不是 望的满足,而是家长耐心的倾听,以及对他们内心感受的肯定。2、告诉孩子大人也会妒忌。妒忌是一种负面情绪,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了解,即使是他们尊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妒忌的感受。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孩子和爸爸在一起亲亲热热的时候,妈妈也会妒忌爸爸,但是妈妈不会因些而乱发脾气或者感到难过。或者举出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孩子自己也有过同样的心情。3、不要过分强调负面的东西。孩子会通过观察大人的做法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方式,历此当你发觉孩子感到嫉妒的时候,在表示同情的同时,不要过多强调孩子的立场,更不要指责受到妒忌的对象,否则不但会进一步刺激孩子的妒忌情绪,还会导致孩子养成动辄归咎于他人的习惯。4、同情理解孩子。在孩子难过的时候,家长要表现出同情和理解,并帮孩子把他们的想法说出来。家长的理解可以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看到别的孩子在玩,自己却要学习,孩子会嫉妒别的孩子。这时家长要和孩子交谈,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然后再告诉他可以用快乐的心境去学习,那样也同样有很多乐趣。父母可以帮孩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5、尽量不要拿孩子与别人对比。有时在谈论其他孩子时,一句无心的话、一个耸肩的动作或者一个微笑都可能被孩子解读为“比较”。尤其是当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的时候,他们更容易对那些有能力做好的孩子感到嫉妒。做为家长应该记住,不论什么时候都不拿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无意义的比较。6、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缺乏自信心的孩子总喜欢强调自己的弱点,因此,父母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知道自己也有优点,也有为自己骄傲的资本。假如孩子在画画方面有天赋,家长应该多多鼓励;每当孩子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或者取得了进步,哪怕只是一道算术题,也应该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注意到了,并且为他而骄傲。专家指出,当孩子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时候,他们就更容易接受别人在某方面得到比自己更多的关注。这咱自信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克服自己的妒忌心理,更有利于他们塑造自我,这才是真正值得别人艳羡的本领。7、不要指责被嫉妒对象。有时孩子会嫉妒别的孩子拿了什么奖,受了老师表扬,穿了件很漂亮的衣裳。这时,建议家长不要说别的孩子“没什么了不起”之类的话语,因为这样会进一步纵容自己孩子的嫉妒心,还容易形成与别的孩子敌对的心理。比较合理的方法是,既承认别的孩子的好,也要鼓励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懂得大家都有自己的优势,缓解嫉妒的心理,还有助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本文Hash:68d053cddb6597d758259915b85a73a0e1131bb3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