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冷漠的心由父母一手打造

当妈妈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时,孩子不但不关心,还站在一边哈哈大笑;当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时,孩子却在抱怨妈妈没有带自己出去玩……种种冷漠让人心寒。为什么妈妈含辛茹苦为孩子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

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

当爸妈们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爸妈们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要知道,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爱”的前提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因此,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的必经之路。

感恩进阶之路

第一步养成感恩的习惯

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要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

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第二步利用各种节日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

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步让孩子学会给予

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装拿不动衣服,让孩子帮忙拿一两件;

假装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的。

让我们做父母的成为孩子爱的“银行”,而不是“自动柜员机”

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感恩的好宝贝,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时时给孩子灌输这种爱的理念,让孩子也学会关心爱护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好宝贝。而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亲自参与,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可以让自己身临其境,从中得到启发。阅读实质上就构成了儿童对生活的参与性,构成他们经历上的丰富性。

比如,九月份的布奇成长绘本《爱的味道》告诉我们:爱是一种什么味道呢?

这天早上,布奇发现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尽快好起来,布奇不仅给妈妈拿药和湿毛巾,还给妈妈做了一个超级汉堡。当布奇在莫莫的帮助下将超级汉堡送到妈妈面前时,布奇妈妈边吃边幸福地说:“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这种味道是什么呢?”这时我的宝宝手指书本,奶声奶气地读:爱的味道。妈妈欣慰地笑了。布奇让妈妈懂得了如何把爱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里。给予爱比付出爱,会让人收获更多。

要想让孩子学会感恩,我们做父母的在孩子享受 的同时要注意培养他们学会奉献。

让我们做父母的成为孩子爱的“银行”,而不是“自动柜员机”。存进多少,你才能取出多少,付出才有回报。父母的爱也是有限的,也是要回报的,让孩子懂得只有把爱源源不断地存进去,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才能取出。“自动柜员机”是不知道索要与回报的,孩子也就不会想到回报,这样的孩子能感恩吗?

让孩子懂得并感受爱,需要我们把爱溶入于生活。

孩子偏食,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孩子偏食是父母一手造成?

·儿童偏食比例高达30%

本次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何少茹教授指出,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常见问题包括吃得少而慢,对食物不感兴趣、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或某些类型的食物等。何少茹强调,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存在喂养过度关注、饭桌上逼哄骗的紧张气氛,孩子在压迫气氛当中进食心理负担沉重、更加厌恶反感其挑剔的食物。

·父母挑食宝宝容易“有样学样”

此外父母本身的挑食行为等,都有可能加剧儿童挑食偏食现象。专家就此特别指出,如果家长自身存在偏食行为,儿童下意识“模仿”也会导致偏食行为难以控制。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

何少茹教授表示,儿童问题饮食行为,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系列健康问题。而对于挑偏食,药物治疗疗效甚微,行为矫正更加重要。何少茹教授就此开出以下“药方”:可以让宝宝适度体验饥饿,如果吃饱可以允许他(她)不吃,减少进餐分心(电视、故事、玩具)。此外,用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模具把食品做成有趣的形状等能从色香味上刺激孩子食欲。何少茹指出,必要时,父母应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幼儿口腔运动进行必要训练。

纠正偏食:让孩子体验饥饿

记者从会上获悉,日前,“全国儿童饮食行为调查”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课题组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发育与行为儿科主任医生金星明教授表示:调查将了解目前1~6岁儿童挑偏食、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并寻找相应的干预措施,让儿童营养全面均衡、健康成长。

金星明教授表示,现行条件下,父母可以参考采取以下方法解决儿童挑食、偏食行为:

1.让宝宝体验饥饿,随后获得饱感。

2.限制两餐之间的热量卡路里,餐前一小时不喝饮料和吃点心。

3.进餐时间少于25分钟,每餐间隔3.5~4小时。

4.慢慢调整孩子不喜欢食物和喜欢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欢和喜欢食物从1:1变为2:1或更多,使不喜欢变为喜欢。

5.当孩子推开匙、哭闹、转头等行为时,家长采取暂时隔离法,移开食品,把孩子放进餐椅不理她(他)。

6.到菜场或超市,由孩子决定采购食品。

7.让孩子多次尝试新的或不喜欢的食物,有时需要15次。

8.用趣味名称称呼食品。

9.营造快乐进食气氛,反之要有相应惩罚。

10.不买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孩子偏食,是父母一手造成的?

孩子偏食是父母一手造成?

·儿童偏食比例高达30%

本次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何少茹教授指出,挑偏食现象好发于6个月~6岁各个年龄段的儿童,比例高达30%。

常见问题包括吃得少而慢,对食物不感兴趣、不愿尝试新食物、强烈偏爱某些质地或某些类型的食物等。何少茹强调,现在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存在喂养过度关注、饭桌上逼哄骗的紧张气氛,孩子在压迫气氛当中进食心理负担沉重、更加厌恶反感其挑剔的食物。

·父母挑食宝宝容易“有样学样”

此外父母本身的挑食行为等,都有可能加剧儿童挑食偏食现象。专家就此特别指出,如果家长自身存在偏食行为,儿童下意识“模仿”也会导致偏食行为难以控制。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

何少茹教授表示,儿童问题饮食行为,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系列健康问题。而对于挑偏食,药物治疗疗效甚微,行为矫正更加重要。何少茹教授就此开出以下“药方”:可以让宝宝适度体验饥饿,如果吃饱可以允许他(她)不吃,减少进餐分心(电视、故事、玩具)。此外,用市面上各种类型的模具把食品做成有趣的形状等能从色香味上刺激孩子食欲。何少茹指出,必要时,父母应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幼儿口腔运动进行必要训练。

纠正偏食:让孩子体验饥饿

记者从会上获悉,日前,“全国儿童饮食行为调查”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展开,课题组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儿童医学中心发育与行为儿科主任医生金星明教授表示:调查将了解目前1~6岁儿童挑偏食、不良饮食行为的发生率,并寻找相应的干预措施,让儿童营养全面均衡、健康成长。

金星明教授表示,现行条件下,父母可以参考采取以下方法解决儿童挑食、偏食行为:

1.让宝宝体验饥饿,随后获得饱感。

2.限制两餐之间的热量卡路里,餐前一小时不喝饮料和吃点心。

3.进餐时间少于25分钟,每餐间隔3.5~4小时。

4.慢慢调整孩子不喜欢食物和喜欢食物的比例,把不喜欢和喜欢食物从1:1变为2:1或更多,使不喜欢变为喜欢。

5.当孩子推开匙、哭闹、转头等行为时,家长采取暂时隔离法,移开食品,把孩子放进餐椅不理她(他)。

6.到菜场或超市,由孩子决定采购食品。

7.让孩子多次尝试新的或不喜欢的食物,有时需要15次。

8.用趣味名称称呼食品。

9.营造快乐进食气氛,反之要有相应惩罚。

10.不买父母不希望孩子吃到的食物。

本文Hash:46b4b4e3f360e97706da3500395a238e7ae77d12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