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少年凸显教育失误

8月31日,仅13岁的广东省佛山市女孩小彤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她从家在13楼的阳台跳下,当场死亡。

8岁的娟娟是一名班长,平时做事很认真,一次班级里出了点事,她没处理好,受到了老师的批评,从那之后,娟娟总觉得自己当不好这个班长,而且感觉自己脑子也笨了,平时看几遍就能记住的东西,现在怎么都记不住了,而且听课经常走神;慢慢的娟娟觉得自己什么都干不好了。时间长了,她还出现了肢体上的症状,感觉自己浑身没劲,胸闷憋气,没食欲,经常做噩梦。经诊断,娟娟患上了抑郁症。

今年2月,湖南省邵阳市16岁的高中生夏霖程,因为要证明自己没有偷同学200元钱,跳楼自杀。

山西省运城市15岁女生贤贤的父母亲以捡拾、收购废品谋生,这让她在同学中很没面子。跳水自杀时她留下一份遗书:“我的自尊被张某、马某(同学)等伤到了极点,他们逼得我上课没集中力,下课又不敢出去。我天天想死……”

近年来,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小到厌学,大到自杀。一项历时5年、覆盖全国城乡的青少年调查前不久公布结果:青少年情感素质呈下降趋势。形容孩子情感素质弱化,有个形象的比喻曰“草莓化”:外表光鲜艳丽,内里一片苍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个性,其实却经不起一点挤压。

《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提供的数据显示:10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厌学、焦虑、敌对、敏感、抑郁、偏执等心理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屡见不鲜。

如何培养一个内心坚强、快乐有幸福感的孩子,成了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挫折感来自于过重的学业压力

去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一个居民小区内一名年仅11岁的男孩从13楼坠下,被发现时已经死亡。邻居透露,孩子在外面参加补习班挺多,经常很晚回家。

“死了就不用写作业了。”这是前不久江西省九江市3名相约跳楼自杀的小学生幸存者说出的心声。这段视频在网上被披露后,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刚刚升入初三的赵童明显感觉到压力增加,尽管她学习十分用功,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为了能在中考中保持好成绩,留在目前的学校,妈妈已经给她制定了详细的计划:语文、英语稳步提高,数学、物理各提高10~20分,新科目化学保持在95分以上,总成绩年级排名提高100名。“一想到这些目标我就头疼。”赵童告诉记者,尽管她也想考好,但一想到妈妈给制定的目标就紧张,“有时候晚上做梦,想的都是考试考坏的事儿。”

据了解,一部分中小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中,厌学、情绪低落、无法集中精力、人际关系出现问题成为较为常见的问题。北京一所中学的心理老师介绍,现在很多学生被单一的考试成绩束缚,一部分学生的挫折感来自于过重的学业压力,尤其是那些学业表现较差或学业能力较低的学生,长期缺乏成就感和满足感,中学生遭遇的心理问题70%左右与学习有关。

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是引发挫折感的原因之一:有些体弱的孩子因被疾病困扰,不能参与集体游戏,看着同学玩得酣畅淋漓,他们会不由自主产生挫败感;还有的学生因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对自己的身体非常在意,尤其那些过胖过瘦、身材不够匀称的学生,受社会整体审美观的影响,也会产生自卑心理。此外,经常受到同学嘲笑或忽视、由于性格内向或缺乏交往技巧而交不到朋友等,也是学生产生挫折感的原因。

内心的焦虑往往被大人忽略

孩子的“草莓化”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我们学校 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失误。在学校,孩子成了考试机器,为了把成绩搞上去,一切天性皆被扼杀,个性稍有张扬便往往触犯教规。在家庭,父母一方面在物质上、生活上把“再苦不能苦孩子”发挥到极致,始终娇生惯养,经不得一点点磕碰。另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又让他们承载着太多的家庭期望,有些孩子自我期望值也过高,社会单一的人才评价标准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会碰到青春期生长带来的身心困扰以及各种各样的学业问题、人际问题、行为问题和情感问题。他们心理尚不成熟,应对压力的能力相对又差些,在碰到困难、遇到冲突时,不少孩子心理脆弱,在应对挫折的方式上也存在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更多的是采取逃避甚至极端的方式。

心理学家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心理比较脆弱,成绩优秀且家庭困难的学生心理更脆弱;家庭关系紧张的学生心理问题多于家庭和睦、受到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或隔代抚养的孩子心理问题多。孩子需要成人对他们内心世界的关怀,特别是在遇到挫折时,更需要心理疏导,但老师忙于抓教学,父母疲于工作,往往无暇顾及或没有注意到他们内心的变化,忽略了引导孩子如何应对挫折。

经历挫折做最好的自己

今年8月9日,全国首个青少年抗挫力夏令营在北京开营。8岁的小威今年上二年级,妈妈郝女士透露,小威在家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并拒绝和家长做任何沟通,她送儿子参加该夏令营,是希望孩子能学会情绪管理。

马女士也把9岁的儿子送进了夏令营,据她介绍,儿子平日性格还不错,但一发脾气就摔东西,她认为孩子需要学习“控制冲动”。马女士说:“这个夏令营7天的费用7000多元,但我觉得比上奥数班值。孩子的成长中性格培养非常重要,而且越早越好,奥数和英语以后还有时间学,但培养性格要趁早。”在夏令营中,小营员们通过情景模拟、游戏互动等方式体会挫折,学习面对。

对此,也有心理专家表示,让孩子集中在夏令营中体验挫折,学习独立解决各种难题,固然可以,但参加这样的活动,要受时间的限制和经济上的制约,并不是多数孩子能够参加的。要想使孩子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幸福快乐的人,不是让孩子吃点苦,更不是花点钱就能办到的,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绝非一日之功。“生活即教育”。家长要把握生活中真实的情境,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也就是情商的培养,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经历挫折。另外,家长要多跟孩子沟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当孩子对失败习以为常了,就算遇到困难也不会想不开,他们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有专家表示,当今社会压力大是一种现实,而唯一应对之道就是在面对压力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承受力。这种抗压能力应从小培养,2~4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飞速,家长要敢于对孩子说不,比如对孩子打人、骂人等不好的行为习惯,父母要敢于惩戒。当然,惩戒的手段不能是打。受过严格教育的孩子抗压能力比较强,这种严格教育对孩子也是一种保护,让他尽早知道什么是不被允许的。

在学校教育方面,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特点、明白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不是把不同个性的学生变成“标准产品”,老师应鼓励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同时,尝试开展主题活动,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强化他们在学习、生活、家庭、同伴交往中的行为训练,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在挫折中成长。

青少年性教育有3个误区!

幼儿性教育,青少年性教育,都是孩子教育道路上不可省略的一步,前不久,在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一次公益论坛上,很多专家指出,我国在青少年性教育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幼儿性教育,青少年性教育,都是孩子教育道路上不可省略的一步,前不久,在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一次公益论坛上,很多专家指出,我国在青少年性教育上还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青少年的性教育已经够多了。

据杜蕾斯2004年全球性状况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首次接受性教育的平均年龄是13.7岁,在被调查的41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七。

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发言人沃雷·罗迪亚博士告诉记者,他和北京一些大学生交谈时发现,很多人在性问题上还很无知。

误区二:性教育越早,发生性行为越早。

这是很多父母不敢和孩子谈性的原因之一。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代表希瑞·泰丽雅女士说:“并不是闭口不谈性,青少年就不会发生性行为。中国和很多国家的实际情况是,未婚先孕的少女在增多,她们不是对性了解得太多,而是太少。”

误区三:性教育就是为了避免未婚先孕。

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赵鹏飞教授说,对青少年性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避免婚前性行为上,要扩大到预防艾滋病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范围。据统计,截止到1999年9月,我国艾滋病和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病例为1.5万,其中58%为20—29岁的年轻人。而在青少年性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国家,这一比率则明显降低。

失足青少年缺少家教

她从检三十余载,始终工作在检察一线岗位上。近年来从事未成年监所检察工作,她以一颗慈母之心,教育、挽救每一个失足青少年;她以微薄的收入,为未成年人购买大量的学习及生活用品,费用达三万余元,使千余名未成年人得到关爱,被在押未成年人亲切地称为“栗妈妈”。今天,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感动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获奖者、海淀团区委青少年彩虹之家工作人员栗翠华做客人民微博,以“一颗慈母心关爱青少年”为题与网友交流。栗翠华指出,好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才能为未成年人创建和谐环境。

栗翠华认为,一是家庭环境,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有正确的教子观,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二是学校环境,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接班人;三是社会环境,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帮教居无定所的未成年人。

栗翠华称,大墙内的青少年是违法犯罪进来的,他们多数人学历低,不思进取,都有不良行为,又缺少家教。因此,对他们的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要从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爱和帮教,使他们回归到正确的轨道上,健康成长,将来贡献社会。

“我将自己掌握和实践的法律、道德等知识讲给那些失足青少年,教育他们自强、自立,增强法制观念,走正路。”作为一名兼职法制副校长和兼职教师,栗翠华一直在做挽救失足青少年的工作,用一颗爱心去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和需求,在学习、生活上去帮助关爱青少年,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教育青少年增强法制观念,要有一颗爱国的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也让他们有一份责任心和感恩的心,感恩帮助过他们的人,使青少年能够在祥和、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健康成长。

栗翠华希望,违法犯罪的孩子出监后有学上或有工作做,社会不能歧视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人们的关爱。她说,失足青少年在社会上应该有人管,不能让他们无所事事。大部分刑满释放的孩子,回到家里都没有学习和工作,致使有的青少年再次犯罪。让失足青少年能够进到学校上学,督促失足青少年的父母引导和帮教,不再上学的青少年,达到工作年龄应适当给其安排一份工作,社会和政府应关心这些失足的青少年。

栗翠华建议,青少年要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学法、守法。要接受正面教育,远离不良行为,远离违法行为,更要远离犯罪,在社会上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学校要做遵规守纪的好少年。

本文Hash:61529c8667945ea849cede41c587ae0f677997a7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