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喂养方法会使小儿变“暴牙”

  玲玲今年5岁了,聪明伶俐,可就是牙齿长得乱七八糟,上下牙齿不能咬合,小朋友都笑她是“暴牙”。医生则说这是玲玲平时经常用奶瓶喝水、习惯吮拇指、咬唇造成的,不但影响外貌,而且可影响发音和咬合功能。

  “暴牙”的形成除了颌骨本身的异常发育外,不正确的喂养方法也是形成儿童“暴牙”的主要原因。例如,很多2岁甚至4岁的小儿仍然用奶瓶喝水,形成了对奶嘴的依赖性,以后可能逐渐形成吃手指、咬筷子、咬笔杆等一连串的不良习惯。这些习惯最终导致出现“暴牙”等牙齿畸形。

  另外,现在孩子的食品过于精细,使孩子的咀嚼功能越来越弱,孩子的牙齿和口腔内外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其颌骨就不能较好地发育,因此,牙齿长得不整齐的小朋友便越来越多。另一方面,精细的食物容易引起龋坏,造成牙齿缺损,使乳牙过早丢失,换牙时恒牙没有位置萌出,也容易造成牙齿不齐。

  要想预防儿童“暴牙”,应该让小儿在婴儿期就学会用勺和杯。4-5个月大时,让婴儿习惯用勺喂养,10月时应尽量逐渐脱离奶瓶,学会用杯喝奶和喝水。多给孩子吃些耐咀嚼富含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甘蔗、红薯干、排骨、牛肉干、锅巴、苹果、豆子等类食物,以加强儿童咀嚼功能的训练,有效刺激颌骨的生长发育。

7种错误的小儿喂养方式

儿科专家提醒年轻的父母,在喂养小儿过程中,需尽量避免以下7种错误方式:

1.营养在汤里

把整只鸡、甲鱼炖或烧之后只给孩子吃汤,而“肉”自己吃。按一般的炖烧烹调,汤中的营养只有5%—10%,绝大部分的营养都在肉中。除非把鸡、甲鱼烧得像糊状,吃“糊”样的汤那么还有相当多的营养成分,但一般家庭中都做不到。

2.水果代替蔬菜

小儿常有便秘现象,家长知道多吃些蔬菜可以通便,但蔬菜口味略涩、纤维长,孩子不容易接受,就用水果代替。客观上来说,水果与蔬菜不能互相替代。水果中的纤维素很少,维生素C的含量也少,糖分较多;而蔬菜中矿物质、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成分都比水果多;蔬菜中的糖分含量少。

3.不吃动物血、动物肝补充铁,而用红枣、赤豆来替代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之一,动物血及动物肝中含有的铁剂不仅量多而且吸收率及利用率也高,但有的家长误认为“血及肝不干净”,所以不吃,而以外观为“红色”的赤豆、红枣代替,误认为(红色的食物可以补血),其实红枣、赤豆中含铁量极低,即使每天吃红枣、赤豆也纠正不了小儿的贫血,预防贫血的效果更不用说了。

警惕喂养小宝宝的错误方法

>

  许多家长不重视宝宝食物种类的多样化和烹调方法,给宝宝的食物种类过于单调,如每天给宝宝吃青菜、鱼和蛋黄;有的家长每天将菜粉、鱼粉和肝粉拌在米粉中,使宝宝不能分辨不同食物的味道和质地,久而久之,宝宝不仅得不到全面的营养,也不愿意接受新食物,甚至会引起和偏食。

  不重视泥糊状食品的添加

  在宝宝4―6个月时,单纯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已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必须添加泥糊状食物作为“辅食”。然而,有些母乳喂养的宝宝到8―9个月时还没有建立喂泥糊状食品的习惯。不及时进食泥糊状食物,不但无法使宝宝得到全面的营养,而且由于4―6个月是婴儿促进咀嚼功能和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延迟添加泥糊状辅食会使婴儿缺乏咀嚼的适应刺激,使咀嚼功能发育延缓或咀嚼功能低下,引起喂养困难,从而易产生语言发育迟缓、认知不良、操作智商偏低的现象。

  给4―6个月的婴儿添加泥糊状食品,首选是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同时要保证泥糊状食品的质量,逐渐添加不同颜色、不同味道和不同质地的食物。如蛋黄、菜泥、果泥、鱼泥、肝泥、肉泥等来刺激宝宝的味觉,同时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血红素铁的摄入过少

  缺铁性是婴儿时期的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铁缺乏引起。在婴幼儿体内,铁的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物。食物中的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血红素铁,它来自于含动物蛋白质高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动物血和鱼等,这些食物不仅含铁量高,而且在吸收过程中不受膳食中其他食物的影响;另一种是非血红素铁,它来自于蔬菜、谷物、赤豆等植物性食物。

  在宝宝喂养中,很多家长喜欢给宝宝吃鱼、虾(虾的铁含量较低),觉得肉类不易烹调,宝宝嚼不动,不易消化;认为肝脏是解毒器官,其中有很多“毒物”而很少给宝宝吃,以致血红素铁的摄入不足。同时也会减少非血红素铁的吸收。为了预防,除了要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铁吸收率高),母乳不足时应食用配方奶粉。4个月后要添加有强化的营养米粉外,在6个月后应逐渐添加肝泥、肉泥以增加血红素铁。另外也要同时补充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有橙子、猕猴桃、草莓等,最好在饭后立即吃,促进铁吸收,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1]

相关资讯:

本文Hash:c44c40d6d774ca08a3f03fb6bfc747b350fc272e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